高考生物总复习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4-12细胞的增殖限时训练(2021年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考生物总复习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4-12 细胞的增殖限时训练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届高考生物总复习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4-12 细胞的增殖限时训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届高考生物总复习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4-12 细胞的增殖限时训练的全部内容。
4—12 细胞的增殖
(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
1.将一块3 cm×3 cm×6 cm的含酚酞的琼脂块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1 cm、2 cm、3 cm 的正方体。
将3块琼脂块放在装有NaOH的烧杯内,淹没浸泡10分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琼脂块的增大,NaOH扩散速率增大
B.随琼脂块的增大,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增大
C.随琼脂块的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增大
D.随琼脂块的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所占的比例增大
【解析】随琼脂块的增大,NaOH扩散速率不变,琼脂块变红深度不变;随琼脂块的增大,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变小;随琼脂块的增大,由于变红深度不变,体积大的琼脂块表面积大,变红体积大;随琼脂块的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所占的比例降低。
【答案】 C
2.如图表示某动物体细胞(含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c最适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B.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的时期是a、b、d
C.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
D.从b到b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解析】细胞c是中期的细胞图,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A项正确;细胞d处于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B项错误;细胞周期的长短受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C 项错误;从f到f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D项错误。
【答案】 A
3.如图为某同学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细胞,以下是该同学对细胞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是动物细胞,判断的依据是细胞壁的有无和两极是否有中心体
B.此细胞的前一阶段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相等
C.细胞中央为赤道板,植物细胞在此会形成细胞壁,动物细胞的赤道板则退化消失
D.细胞中移向两极的染色体分别是4条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
【解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主要区别是有无细胞壁和中心体。
此细胞的前一阶段是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和2个DNA分子.赤道板是不存在的结构,只是为了形容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位置而虚拟的一个名词;细胞板是真实存在的结构,植物细胞在此会形成细胞壁。
细胞中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是由被同一个着丝点连接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
【答案】 C
4.(2018·山东寿光现代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如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别在正
常培养和药物处理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关系。
推测该药物的作用是()
A.通过抑制DNA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
B.通过促进DNA的复制,促进细胞分裂
C.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
D.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促进细胞分裂
【解析】由图可知,正常培养时,细胞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DNA含量为2n的细胞较多,DNA含量为4n的细胞较少。
药物处理培养时,DNA含量为4n的细胞较多,DNA含量为2n的细胞较少,故推测药物处理导致细胞中DNA含量加倍,即间期DNA复制完成后,在前期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从而使细胞中的DNA含量加倍。
【答案】 C
5.如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a)、核DNA分子数目(b)的柱形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
B.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
D.②→③表示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目也随之减半
【解析】图①可表示有丝分裂G2期、前期和中期,图②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③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DNA已复制,染色体也完成了复制,但染色体数目不变。
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形成细胞板。
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①→②表示由中期到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
【答案】 C
6.如图是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过程,和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B.没有DNA和染色体的复制
C.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缢裂成两个细胞核,因此子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一半
D.无丝分裂只发生在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有丝分裂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解析】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分为三种: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主要区别是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虽然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但遗传物质要复制,以保证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稳定,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答案】 A
7.如图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ab段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生长速度快
B.出现cd段变化的原因是细胞质分裂
C.该细胞中,在bc段始终有染色单体存在
D.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cd段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活动非常活跃
【解析】 ab段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项错误;出现cd段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成为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只含有1个DNA分子,B项错误;bc段每条染色体上始终有2个DNA分子,说明每条染色体始终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C项正确;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cd段为有丝分裂后期,而不是末期,末期时高尔基体活动才开始活跃,D项错误。
【答案】 C
8.科学家在研究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周期时,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15N TdR)、32P标记尿嘧啶核糖核苷酸(32P UdR),把两种核苷酸被细胞利用的速率绘成如下图1所示的曲线。
已知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为20 h。
培养20 h后,根据细胞中的DNA相对含量不同,将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下图2所示。
下列对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1中处于ac段的细胞属于图2中的甲组细胞,此时RNA聚合酶活性高
B.图2中乙组细胞处于图1中ce段,此阶段细胞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C.图2丙组细胞中只有部分细胞的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
D.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分裂期时间不超过6 h
【解析】图1中ac段细胞利用32P UdR的速率较快,说明细胞在进行RNA的合成,细胞中RNA聚合酶活性高;此时细胞处于G1期,细胞中DNA含量为2c,属于图2中的甲组细胞。
图1中ce段细胞利用15N TdR的速率较快,说明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此阶段细胞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此时细胞处于S期,细胞中DNA含量为2c~4c,属于图2中的乙组细胞.图2丙组细胞中DNA含量为4c,即DNA含量已加倍,说明细胞可能处于G2期、前期、中期及后期;由于蚕豆根尖细胞是植物细胞,故不存在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的现象。
由图1可知分裂间期时间大于14 h,而整个细胞周期为20 h,所以分裂期时间不超过6 h。
【答案】 C
9.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统计显微镜下各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期时间的长短
B.蓝细菌产生子代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无丝分裂,也存在遗传物质的复制过程
C.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由中心粒形成纺锤体
D.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正方体琼脂块的体积大小是无关变量【解析】统计显微镜下各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期时间的长短;蓝细菌产生子代细胞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也存在遗传物质的复制过程;洋葱根尖细胞中没有中心粒,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正方体琼脂块的体积大小是自变量。
【答案】 A
10.(2017·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细胞增殖是生物体内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
下图一是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图,图二为其分裂某时期的状态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应为:3→2→1→E→F→G→H,A与B的比值越大,就越适合作为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
B.D过程叫做细胞分化,它是使细胞中遗传物质有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C.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处理,可能会导致C过程的出现,且起作用的时期应为E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是G时期
D.图②对应的时期是图一的G时期,该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在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解析】由题意可知,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应为:3→2→1→E→F→G→H,A为分裂间期,B为分裂期,B与A的比值越大,就越适合作为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A错误;细胞分化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变化,B错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处理,可能会导致C过程的出现,且起作用的时期应为E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是G时期,C 正确;图②对应的时期是图一的G时期,该细胞有四个染色体组,在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D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30分)
11.(10分)(2018·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流式细胞术(FCM)可用于测定细胞周期各时期细胞的百分比。
其主要原理是应用能与DNA结合的荧光探针,通过测定细胞群体中每个细胞的DNA含量,得出各时期细胞的比例.下图甲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其中分裂间期包含G1、S、G2三个阶段(G1期主要合成一些RNA和与DNA复制相关的蛋白质,G2期主要合成另一些RNA和分裂期相关的酶,设G1期细胞核中的DNA含量为2c);图乙表示用流式细胞术测得的一个细胞
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
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用图甲中字母和箭头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________。
(2)相对正常的细胞培养,若向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则DNA含量为________的细胞比例会增加;若用细胞松弛素B(作用类似于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培养的细胞,则DNA含量为________的细胞比例会增加。
若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所培养的细胞,则DNA含量为________的细胞比例会增加.
(3)下图丙是基因型为AaBb的小鼠精巢内某一时期的细胞分裂简图。
请在相应位置上绘制出该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染色体数最多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
【解析】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间期包括图中G1、S、G2三个阶段.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变化:间期的S 期加倍(2c→4c),末期还原(2c)。
(1)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其中分裂间期包含G1、S、G2,分裂间期在前,则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为:G1→S→G2→M。
(2)据图分析,DNA含量为2c的处于G1和末期,DNA含量处于2c~4c的处于S期,DNA 含量处于4c时,细胞处于前期、中期和后期。
向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则DNA含量为 2c~4c的细胞比例会增加;若用细胞松弛素B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则DNA含量为4c的细胞比例会增加。
若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所培养的细胞,则DNA不能进行复制,含量为2c的细胞比例会增加。
(3)图丙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含有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该生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染色体数目最多为8条,该细胞基因型为AAaaBBbb,每一极都含有基因A、a、B、b,细胞分裂图像如下:
【答案】 (1)G1→S→G2→M
(2)2c~4c4c2c
(3)
12.(8分)(2018·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单元检测)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从________开始到________结束.
(2)图A表示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cd段表示细胞分裂进入________期,染色体变化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de段表示细胞分裂进入________期。
(3)图B表示的细胞分裂期相当于图A中________段,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染色体________条。
(4)图C所示细胞与图B所示细胞相比,在图A中de(或ij)段的显著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图A可以看出,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相同数量的染色体,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________具有重要作用。
【解析】(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因此图A中ej段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2)图A中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染色体变化特点为: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变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de段表示细胞有丝分裂末期。
(3)图B表示的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对应于图A中的bc或gh段;图B细胞含有6条染色体,其分裂产生的染色体数目与该细胞相同,即6条。
(4)图B细胞表示动物细胞,图C细胞表示植物细胞,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后
期(图A中de或ij段)的显著差异是:植物细胞的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5)有丝分裂的意义是保持了亲代与子代的遗传稳定性。
【答案】(1)e j
(2)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末
(3)bc或gh 6
(4)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5)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3.(12分)通过光学显微镜的观察可发现,有丝分裂过程中丧失着丝点的染色体片段不能向两极移动,游离于细胞核之外形成微核。
为研究Cd2+能否诱导龙葵根尖细胞产生微核,将培养的龙葵幼苗分别用浓度为5 μmol/L、20 μmol/L、50 μmol/L、100 μmol/L的氯化镉溶液处理3 d、5 d,与完全营养液进行对照(CK).取根尖制片观察,按“微核细胞率(%)=(微核细胞数/观察细胞数)×100%”统计微核细胞率,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发生在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
观察计数微核的最佳时期应是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
(2)微核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核的形成可能引起生物体的变异,该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在显微镜下观察龙葵根尖细胞是否产生微核,实验中使用卡诺氏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使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图中实验结果,你可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两极移动。
根据题意,微核“游离于细胞核之外",故观察微核应选择间期细胞核完整时.(2)丧失着丝点的染色体片段游离于细胞核之外形成微核,故其化学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片段的形成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3)卡诺氏液能够固定细胞形态,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用于染色体的染色,便于观察染色体的分布和形态。
(4)根据实验结果曲线图分析得出相应结论,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1)后间
(2)DNA和蛋白质染色体(结构)变异
(3)固定细胞形态使染色体着色
(4)①用浓度低于20 μmol/L的氯化镉溶液处理龙葵幼苗,统计所得龙葵根尖细胞的微核细胞率为0 ②超过一定浓度后,氯化镉溶液浓度越大,处理时间越长,微核细胞率就越高(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