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威尼斯课件(与“威尼斯”有关的文档共54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十三页,共54页。
水上城市
水上之城
海中的城
第三十四页,共54页。
第4自然段
①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卑赞延 式,以直线为主。②十四世纪加上戈昔式的装饰,如尖拱 门等;十七世纪又参入文艺复兴期的装饰,如阑干等。③ 所以庄严华妙,兼而有之;这正是威尼斯人的漂亮劲儿。 ④教堂里屋顶与墙壁上满是碎玻璃嵌成的画,大概是真金 色的地,蓝色或红色的圣灵像。⑤这些像做得非常肃穆。 ⑥教堂的地是用大理石铺的,颜色花样种种不同。⑦在那 种空阔阴暗的氛围中,你觉得伟丽,也觉得森严。⑧教堂 左右那两溜儿楼房,式样各别,并不对称;钟楼高三百二 十二英尺,也偏在一边儿。⑨但这两溜房子都三层,都有 许多拱门,恰与教堂的门面与圆顶相称;又都是白石造成, 越衬出教堂的金碧辉煌来。⑩教堂右边是向运河去的路, 是一个小方场,本来显得空阔些,钟楼恰好填了这个空子。 11好像我们戏里大将出场,后面一杆旗子总是偏着取势; 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12十八世纪意 大利卡那来陀(Canaletto)一派画家专画威尼斯的建筑, 取材于这方场的很多。13德国德莱司敦画院中有几张,真 好。
作者为什么要写圣马克堂 与其他建筑的关系?
以其他建筑衬托圣马克堂, 足见其“主人”地位。
第四十二页,共54页。
第4自然段:议论句
①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卑赞延式, 以直线为主。②十四世纪加上戈昔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十 七世纪又参入文艺复兴期的装饰,如阑干等。③所以庄严华妙, 兼而有之;这正是威尼斯人的漂亮劲儿。④教堂里屋顶与墙壁 上满是碎玻璃嵌成的画,大概是真金色的地,蓝色或红色的圣 灵像。⑤这些像做得非常肃穆。⑥教堂的地是用大理石铺的, 颜色花样种种不同。⑦在那种空阔阴暗的氛围中,你觉得伟丽, 也觉得森严。⑧教堂左右那两溜儿楼房,式样各别,并不对称; 钟楼高三百二十二英尺,也偏在一边儿。⑨但这两溜房子都三 层,都有许多拱门,恰与教堂的门面与圆顶相称;又都是白石 造成,越衬出教堂的金碧辉煌来。⑩教堂右边是向运河去的路, 是一个小方场,本来显得空阔些,钟楼恰好填了这个空子。11 好像我们戏里大将出场,后面一杆旗子总是偏着取势;这方场 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12十八世纪意大利卡那来 陀(Canaletto)一派画家专画威尼斯的建筑,取材于这方场的 很多。13德国德莱司敦画院中有几张,真好。
第十七页,共54页。
• 第一段:从写水上交通入手描写 “水上之城”的特点;
• 第二段:从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俯看威 尼斯城的近景、远景,突出“海中 的城”的特点;
• 第三段:总写圣马克方场;
• 第四段:写圣马克堂及其他建筑; 威尼斯的建筑艺术
• 第五段:写公爷府的建筑艺术;
• 第六段:写威尼斯的夜曲(音乐艺术);
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海中的城”
第五页,共54页。
识记生字
沙堤(dī) 酽(yàn) 镶嵌(qiàn)
堆砌(qì)
淌(tǎng)恍(huǎng) 简截(jié) 犄(jī)角
缂(kè)丝
沁(qìn)
第六页,共54页。
解释生词
• 团花簇锦(cù):形容
五彩缤纷,十分华丽。
• 华妙庄严:华丽美妙, 庄重严肃。
3、运用正面的描写手法之外,还用意大利画家多取材圣马克 堂及方场的建筑的事例,从侧面来描写建筑的艺术价值。
第四十页,共54页。
圣马可堂建筑美在哪里?
1、圣马克堂居中是“方场的主人” 2、形体错综变化。
3、色彩浓淡相衬
第四十一页,共54页。
第一层:写圣马克堂自身特色 第二层:(从“教堂左右”起) 写圣马克堂与其他建筑的关系。
• 第七段:介绍威尼斯的绘画艺术; • 第八段:介绍国际艺术展览会; • 第九段:介绍工艺品。
第十八页,共54页。
威尼 斯的 自然 风光
威尼 斯的 建筑 艺术
绘画雕 刻艺术 以及工 艺美术 品
①大运河②亚行利亚海③圣马克方场的钟楼④方场东边的圣马克堂⑤圣马克堂右 侧新衙门⑥圣马克堂左侧衙门⑦方场东面向南直伸运河的公爷府⑧方场西北边的 圣罗珂堂⑨方场西北边的佛拉利堂⑩方场沿河向东去的一处公园
• 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 等,大家都称赞。炙:烤 肉。
• 简截:简单明了,直截了 当。
第七页,共54页。
第八页,共54页。
第九页,共54页。
第十页,共54页。
第十一页,共54页。
第十二页,共54页。
第十三页,共54页。
第十四页,共54页。
第十五页,共54页。
第十六页,共54页。
游记的写作手法
★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 这些就是小胡同。(比 喻)
★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 街上走;(比喻)
★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 七十八座,有的是。
河多、船多、桥多 (平视)
第二十四页,共54页。
3、“ 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
八座,有的是”。
• “并非没有”是什么意思呢?
• 并不是没有。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形象地 说明了威尼斯的桥多。
朱自清威尼斯课件
第一页,共54页。
(优选)朱自清威尼斯课件
第二页,共54页。
们 之 19 记 灯 散 灭 诗 的 字 人 朱
民 族 的 英
中 。 毛 泽
48 年 8
雄东月
气 称 24
概赞日
”他,。和朱闻自源自一清多死“于
表贫
现病
了交
我迫
》 影文》 合 影佩、自
, 里名, 集 响弦学清
19 43 年 出 版 《 伦 敦 杂 记 》 。
• 游记一般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按时间顺 序,以游踪为线索,游到哪里写到哪里, 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
• 另一种是以空间方位为线索,以某一地、 一物为观察点,描绘各种事物,构成清晰 画面。前者写法较为普遍,从柳宗元的 “永州八记”到散文家大多如此,而后者 采用较少,《威尼斯》这篇游记则采用这 种写法。
第四十三页,共54页。
这广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 过的。
• 修辞手法:通感
第四十四页,共54页。
公爷府
先写总的感觉—— “真像在画中”
再作细部描绘— —
再写主观感受— —
底层: 疏阔 二层: 繁密 三层: 简单
“好像在水里”、 “令人有惝恍迷离 之感”
第四十五页,共54页。
• 圣马克堂
建 筑
• A、“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 • 类比联想
• B、“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 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
•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对威尼斯由衷 的喜爱之情。另外,据此还可以推断出作者 到威尼斯的季节是——春末夏初。
第三十二页,共54页。
C、“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第二十七页,共54页。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分别是哪几 句?
• ①威尼斯(Venice)是一个别致地方。②出了火 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那 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 (Gondola)。③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 这就是大街。④另有小河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 小胡同。⑤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刚 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那 儿都去。 ⑥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 有的是。 ⑦只要不怕转弯抹角,那儿都走得到, 用不着下河去。⑧可是轮船中人还是很多,“刚 朵拉”的 也似乎并不坏。
第二十八页,共54页。
第2段:海中的城
近: 城美
(俯视)
景
站在圣马
远: 水美、天美 克方场钟
楼上
情 思乡爱国、眷恋春光、热爱美景
由近及远 从实到虚
第二十九页,共54页。
首先映入作者眼帘的是什么呢?
1、“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 漾着”
• 东一块西一块:岛屿
岛屿在绿波里荡漾着:“以动写静”。让静态的岛 屿赋予一种动态的美,显得更加可爱。
第三十五页,共54页。
圣马克方场
老衙门
圣
方场
马
克
堂
钟楼
新衙门
公
爷
府
运河
第三十六页,共54页。
第三十七页,共54页。
圣
比喻、 拟人
马
克
堂
是 作用:为了表示圣
方 马克堂的地位突 场 出和重要性。 主 人
第三十八页,共54页。
这正是威尼斯人的漂亮劲儿。
• 这 : 代“庄严华妙的圣马克堂建筑”
• 漂亮劲儿 :指这种庄严华妙的艺术瑰宝使威尼
第二十五页,共54页。
• 这一段作者采用平视的角度即从一个刚到 威尼斯的游客观察这座“水上之城”的突 出印象写起的。文中同样有一句话告诉了 我们:“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
第二十六页,共54页。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分别是哪几句?
• ①威尼斯(Venice)是一个别致地方。②出了火车站, 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那儿,不是搭 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Gondola)。③大运河 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④另有小河四 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⑤轮船像公共汽车,在 大街上走;“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 特有,它那儿都去。 ⑥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 十八座,有的是。 ⑦只要不怕转弯抹角,那儿都走 得到,用不着下河去。⑧可是轮船中人还是很多, “刚朵拉”的 也似乎并不坏。
的 秦 淮 河 》 。 19
34
年 出 版 《 欧
篇 有 《 背 影 》 、 《 荷 塘 月 色 》 、 《
19 24 年 , 出 版 诗 和 散 文 集 《 背 影
《 雪 朝 》 , 19 23 年 发 表 抒 情 长 诗
。。 19幼 19年在 年私 开塾 始读 发书 表, 诗深 歌受 。1292中国传统
• 海水那么绿,“绿”到什么程度,用海水的 “酽”来形容,让人们从海水的色、香、味的 浓厚去感受海水的“绿”到什么程度。这种从 视觉转换为味觉的修辞手法叫通感(移觉或移 用)。
• 这样运用不同的感觉来描写、形容客观事物, 不仅能令人感受得更具体、形象,而且这 “绿”能让人迷得“带你到梦中去”。这是 多么美好的境地,这“绿”有着多么大的魅 力。
• 作者在《欧游杂记》中说,这本书“用意是 在写些游记给中学生看。在中学教过五年 书,这便算是小小的礼物吧。”《威尼斯》
就是《欧游杂记》的第一篇。
第四页,共54页。
• 威尼斯始建于公元6世纪,是意大利北部一 座风光旖旎而具有悠久文化艺术传统的古 城。该城位于亚得里亚海西北岸,由118个 岛屿组成。这些岛屿靠378座桥梁连接起来,
立刻:马上。 表现出与其他城市不同的地方: 交通工具
第二十二页,共54页。
2、“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
• 说明威尼斯的交通工具除了船之外,再也没 有别的交通工具了。更加强烈地表现出威尼 斯的交通工具唯有船的别致风光。
第二十三页,共54页。
水上之城
★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 的S;这就是大街。(比喻)
斯人由衷的感到自豪。
第三十九页,共54页。
该段文字在写法上对圣马克堂建筑艺术的特 点是怎样进行描述的?
1、在描述的顺序上,先写圣马克堂的上下、内外,集中写教 堂主体建筑的外观;再写教堂的左右及周围建筑物的特点 。
2、在写教堂周围的建筑群时,既写了教堂主体建筑和其他建 筑不相称的特点,又写了教堂建筑群和谐统一。
• 公爷府
艺 术
第四十六页,共54页。
威尼斯夜曲(音乐艺术)
意大利歌曲的特点: 语音纯粹朗,节奏繁密,声情热烈
当地风俗民情 : 整体的氛围 :
反拿帽子收钱,多少随意
第三十页,共54页。
2、放眼望去,作者看到的是“水天相接,一 片茫茫”。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分不清哪 里是天,哪里是水,茫茫一片,给人一种 梦幻一般的感觉,更加突出了威尼斯的奇 美别致。
3、抬头向上看,“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 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 透明的”
第三十一页,共54页。
面对这些明媚的景色,作者有哪些感想呢?
第十九页,共54页。
课后题一(三),归纳出作者漫游的行踪
出了火车站→圣马克方场→钟楼→圣马克堂 →新衙门→老衙门→公爷府(太息桥)→ 圣罗珂教堂和佛拉利教堂→公园内参观国 际艺术展览
第二十页,共54页。
第一自然段:威尼斯是一个别致地 方
“别致”在哪 些方面?
第二十一页,共54页。
1、“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 汽车,要到哪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 朵拉’” 。
者 。 原 名 自 华 , 号 秋 实 , 后 改 名 自
—
( 18 98
19 48 ) , 现 代 散 文 家
游桨》 《 年文清、
杂声。 毁 出化,诗
第三页,共54页。
写作背景
• 1931年8月,朱自清取道苏联赴欧洲游学, 翌年7月,从威尼斯回国。回国后,他把在 欧洲的所见所闻写成了《欧游杂记》和 《伦敦杂记》两部散文游记。
水上城市
水上之城
海中的城
第三十四页,共54页。
第4自然段
①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卑赞延 式,以直线为主。②十四世纪加上戈昔式的装饰,如尖拱 门等;十七世纪又参入文艺复兴期的装饰,如阑干等。③ 所以庄严华妙,兼而有之;这正是威尼斯人的漂亮劲儿。 ④教堂里屋顶与墙壁上满是碎玻璃嵌成的画,大概是真金 色的地,蓝色或红色的圣灵像。⑤这些像做得非常肃穆。 ⑥教堂的地是用大理石铺的,颜色花样种种不同。⑦在那 种空阔阴暗的氛围中,你觉得伟丽,也觉得森严。⑧教堂 左右那两溜儿楼房,式样各别,并不对称;钟楼高三百二 十二英尺,也偏在一边儿。⑨但这两溜房子都三层,都有 许多拱门,恰与教堂的门面与圆顶相称;又都是白石造成, 越衬出教堂的金碧辉煌来。⑩教堂右边是向运河去的路, 是一个小方场,本来显得空阔些,钟楼恰好填了这个空子。 11好像我们戏里大将出场,后面一杆旗子总是偏着取势; 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12十八世纪意 大利卡那来陀(Canaletto)一派画家专画威尼斯的建筑, 取材于这方场的很多。13德国德莱司敦画院中有几张,真 好。
作者为什么要写圣马克堂 与其他建筑的关系?
以其他建筑衬托圣马克堂, 足见其“主人”地位。
第四十二页,共54页。
第4自然段:议论句
①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卑赞延式, 以直线为主。②十四世纪加上戈昔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十 七世纪又参入文艺复兴期的装饰,如阑干等。③所以庄严华妙, 兼而有之;这正是威尼斯人的漂亮劲儿。④教堂里屋顶与墙壁 上满是碎玻璃嵌成的画,大概是真金色的地,蓝色或红色的圣 灵像。⑤这些像做得非常肃穆。⑥教堂的地是用大理石铺的, 颜色花样种种不同。⑦在那种空阔阴暗的氛围中,你觉得伟丽, 也觉得森严。⑧教堂左右那两溜儿楼房,式样各别,并不对称; 钟楼高三百二十二英尺,也偏在一边儿。⑨但这两溜房子都三 层,都有许多拱门,恰与教堂的门面与圆顶相称;又都是白石 造成,越衬出教堂的金碧辉煌来。⑩教堂右边是向运河去的路, 是一个小方场,本来显得空阔些,钟楼恰好填了这个空子。11 好像我们戏里大将出场,后面一杆旗子总是偏着取势;这方场 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12十八世纪意大利卡那来 陀(Canaletto)一派画家专画威尼斯的建筑,取材于这方场的 很多。13德国德莱司敦画院中有几张,真好。
第十七页,共54页。
• 第一段:从写水上交通入手描写 “水上之城”的特点;
• 第二段:从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俯看威 尼斯城的近景、远景,突出“海中 的城”的特点;
• 第三段:总写圣马克方场;
• 第四段:写圣马克堂及其他建筑; 威尼斯的建筑艺术
• 第五段:写公爷府的建筑艺术;
• 第六段:写威尼斯的夜曲(音乐艺术);
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海中的城”
第五页,共54页。
识记生字
沙堤(dī) 酽(yàn) 镶嵌(qiàn)
堆砌(qì)
淌(tǎng)恍(huǎng) 简截(jié) 犄(jī)角
缂(kè)丝
沁(qìn)
第六页,共54页。
解释生词
• 团花簇锦(cù):形容
五彩缤纷,十分华丽。
• 华妙庄严:华丽美妙, 庄重严肃。
3、运用正面的描写手法之外,还用意大利画家多取材圣马克 堂及方场的建筑的事例,从侧面来描写建筑的艺术价值。
第四十页,共54页。
圣马可堂建筑美在哪里?
1、圣马克堂居中是“方场的主人” 2、形体错综变化。
3、色彩浓淡相衬
第四十一页,共54页。
第一层:写圣马克堂自身特色 第二层:(从“教堂左右”起) 写圣马克堂与其他建筑的关系。
• 第七段:介绍威尼斯的绘画艺术; • 第八段:介绍国际艺术展览会; • 第九段:介绍工艺品。
第十八页,共54页。
威尼 斯的 自然 风光
威尼 斯的 建筑 艺术
绘画雕 刻艺术 以及工 艺美术 品
①大运河②亚行利亚海③圣马克方场的钟楼④方场东边的圣马克堂⑤圣马克堂右 侧新衙门⑥圣马克堂左侧衙门⑦方场东面向南直伸运河的公爷府⑧方场西北边的 圣罗珂堂⑨方场西北边的佛拉利堂⑩方场沿河向东去的一处公园
• 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 等,大家都称赞。炙:烤 肉。
• 简截:简单明了,直截了 当。
第七页,共54页。
第八页,共54页。
第九页,共54页。
第十页,共54页。
第十一页,共54页。
第十二页,共54页。
第十三页,共54页。
第十四页,共54页。
第十五页,共54页。
第十六页,共54页。
游记的写作手法
★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 这些就是小胡同。(比 喻)
★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 街上走;(比喻)
★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 七十八座,有的是。
河多、船多、桥多 (平视)
第二十四页,共54页。
3、“ 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
八座,有的是”。
• “并非没有”是什么意思呢?
• 并不是没有。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形象地 说明了威尼斯的桥多。
朱自清威尼斯课件
第一页,共54页。
(优选)朱自清威尼斯课件
第二页,共54页。
们 之 19 记 灯 散 灭 诗 的 字 人 朱
民 族 的 英
中 。 毛 泽
48 年 8
雄东月
气 称 24
概赞日
”他,。和朱闻自源自一清多死“于
表贫
现病
了交
我迫
》 影文》 合 影佩、自
, 里名, 集 响弦学清
19 43 年 出 版 《 伦 敦 杂 记 》 。
• 游记一般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按时间顺 序,以游踪为线索,游到哪里写到哪里, 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
• 另一种是以空间方位为线索,以某一地、 一物为观察点,描绘各种事物,构成清晰 画面。前者写法较为普遍,从柳宗元的 “永州八记”到散文家大多如此,而后者 采用较少,《威尼斯》这篇游记则采用这 种写法。
第四十三页,共54页。
这广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 过的。
• 修辞手法:通感
第四十四页,共54页。
公爷府
先写总的感觉—— “真像在画中”
再作细部描绘— —
再写主观感受— —
底层: 疏阔 二层: 繁密 三层: 简单
“好像在水里”、 “令人有惝恍迷离 之感”
第四十五页,共54页。
• 圣马克堂
建 筑
• A、“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 • 类比联想
• B、“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 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
•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对威尼斯由衷 的喜爱之情。另外,据此还可以推断出作者 到威尼斯的季节是——春末夏初。
第三十二页,共54页。
C、“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第二十七页,共54页。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分别是哪几 句?
• ①威尼斯(Venice)是一个别致地方。②出了火 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那 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 (Gondola)。③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 这就是大街。④另有小河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 小胡同。⑤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刚 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那 儿都去。 ⑥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 有的是。 ⑦只要不怕转弯抹角,那儿都走得到, 用不着下河去。⑧可是轮船中人还是很多,“刚 朵拉”的 也似乎并不坏。
第二十八页,共54页。
第2段:海中的城
近: 城美
(俯视)
景
站在圣马
远: 水美、天美 克方场钟
楼上
情 思乡爱国、眷恋春光、热爱美景
由近及远 从实到虚
第二十九页,共54页。
首先映入作者眼帘的是什么呢?
1、“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 漾着”
• 东一块西一块:岛屿
岛屿在绿波里荡漾着:“以动写静”。让静态的岛 屿赋予一种动态的美,显得更加可爱。
第三十五页,共54页。
圣马克方场
老衙门
圣
方场
马
克
堂
钟楼
新衙门
公
爷
府
运河
第三十六页,共54页。
第三十七页,共54页。
圣
比喻、 拟人
马
克
堂
是 作用:为了表示圣
方 马克堂的地位突 场 出和重要性。 主 人
第三十八页,共54页。
这正是威尼斯人的漂亮劲儿。
• 这 : 代“庄严华妙的圣马克堂建筑”
• 漂亮劲儿 :指这种庄严华妙的艺术瑰宝使威尼
第二十五页,共54页。
• 这一段作者采用平视的角度即从一个刚到 威尼斯的游客观察这座“水上之城”的突 出印象写起的。文中同样有一句话告诉了 我们:“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
第二十六页,共54页。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分别是哪几句?
• ①威尼斯(Venice)是一个别致地方。②出了火车站, 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那儿,不是搭 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Gondola)。③大运河 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④另有小河四 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⑤轮船像公共汽车,在 大街上走;“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 特有,它那儿都去。 ⑥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 十八座,有的是。 ⑦只要不怕转弯抹角,那儿都走 得到,用不着下河去。⑧可是轮船中人还是很多, “刚朵拉”的 也似乎并不坏。
的 秦 淮 河 》 。 19
34
年 出 版 《 欧
篇 有 《 背 影 》 、 《 荷 塘 月 色 》 、 《
19 24 年 , 出 版 诗 和 散 文 集 《 背 影
《 雪 朝 》 , 19 23 年 发 表 抒 情 长 诗
。。 19幼 19年在 年私 开塾 始读 发书 表, 诗深 歌受 。1292中国传统
• 海水那么绿,“绿”到什么程度,用海水的 “酽”来形容,让人们从海水的色、香、味的 浓厚去感受海水的“绿”到什么程度。这种从 视觉转换为味觉的修辞手法叫通感(移觉或移 用)。
• 这样运用不同的感觉来描写、形容客观事物, 不仅能令人感受得更具体、形象,而且这 “绿”能让人迷得“带你到梦中去”。这是 多么美好的境地,这“绿”有着多么大的魅 力。
• 作者在《欧游杂记》中说,这本书“用意是 在写些游记给中学生看。在中学教过五年 书,这便算是小小的礼物吧。”《威尼斯》
就是《欧游杂记》的第一篇。
第四页,共54页。
• 威尼斯始建于公元6世纪,是意大利北部一 座风光旖旎而具有悠久文化艺术传统的古 城。该城位于亚得里亚海西北岸,由118个 岛屿组成。这些岛屿靠378座桥梁连接起来,
立刻:马上。 表现出与其他城市不同的地方: 交通工具
第二十二页,共54页。
2、“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
• 说明威尼斯的交通工具除了船之外,再也没 有别的交通工具了。更加强烈地表现出威尼 斯的交通工具唯有船的别致风光。
第二十三页,共54页。
水上之城
★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 的S;这就是大街。(比喻)
斯人由衷的感到自豪。
第三十九页,共54页。
该段文字在写法上对圣马克堂建筑艺术的特 点是怎样进行描述的?
1、在描述的顺序上,先写圣马克堂的上下、内外,集中写教 堂主体建筑的外观;再写教堂的左右及周围建筑物的特点 。
2、在写教堂周围的建筑群时,既写了教堂主体建筑和其他建 筑不相称的特点,又写了教堂建筑群和谐统一。
• 公爷府
艺 术
第四十六页,共54页。
威尼斯夜曲(音乐艺术)
意大利歌曲的特点: 语音纯粹朗,节奏繁密,声情热烈
当地风俗民情 : 整体的氛围 :
反拿帽子收钱,多少随意
第三十页,共54页。
2、放眼望去,作者看到的是“水天相接,一 片茫茫”。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分不清哪 里是天,哪里是水,茫茫一片,给人一种 梦幻一般的感觉,更加突出了威尼斯的奇 美别致。
3、抬头向上看,“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 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 透明的”
第三十一页,共54页。
面对这些明媚的景色,作者有哪些感想呢?
第十九页,共54页。
课后题一(三),归纳出作者漫游的行踪
出了火车站→圣马克方场→钟楼→圣马克堂 →新衙门→老衙门→公爷府(太息桥)→ 圣罗珂教堂和佛拉利教堂→公园内参观国 际艺术展览
第二十页,共54页。
第一自然段:威尼斯是一个别致地 方
“别致”在哪 些方面?
第二十一页,共54页。
1、“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 汽车,要到哪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 朵拉’” 。
者 。 原 名 自 华 , 号 秋 实 , 后 改 名 自
—
( 18 98
19 48 ) , 现 代 散 文 家
游桨》 《 年文清、
杂声。 毁 出化,诗
第三页,共54页。
写作背景
• 1931年8月,朱自清取道苏联赴欧洲游学, 翌年7月,从威尼斯回国。回国后,他把在 欧洲的所见所闻写成了《欧游杂记》和 《伦敦杂记》两部散文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