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同步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同步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同步发展问题。

【关键词】道德建设;法制建设;同步发展
一、正确认识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的关系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受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它是评价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的观念、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所谓法制,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和制度,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法律秩序和法律关系的总称。

道德与法制的关系非常密切。

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制关系都是同一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有着共同的行为规范和思想基础。

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也是道德所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允许的行为,也是道德所提倡的行为。

道德和法律都规定了人们应该怎样行为,不应该怎样行为;可以这样行为,不能那样行为的许多模式。

一个良好的公民把遵守法律当作自己的行为规范,也有相当一些公民之所以不敢违反法律,是慑于道德良心的自责和社会舆论的谴责。

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制二者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它们之间是紧密配合、协调和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

社会主义道德对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起着重要作用。

(一)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社会主义法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的立法活动,必须与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相适应。

我国宪法和法律渗透了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同时,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随着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必然影响社会主义法律要求,因而社会主义的立法工作也要不断地满足这些要求。

社会主义的立法同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因此,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思想境界,必将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促使人们自觉地遵纪守法,敢于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从道义上拥护和支持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促进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三)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主义法律建设能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

由于现阶段的社会关系是复杂的、不断发展的,特别是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社会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地进行变革和调整,是立法客观发展的需要,要防止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情况出现。

同时,即使法律完备了,也不可能详尽地规范一切社会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道德往往就要担负起调整法律上无明文规定的某些社会关系的任务,使之向着有利于社会主义和人民利益的方向发展,起到弥补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由于社会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法律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道德建设,使二者同步进行,协调发展。

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必须同步进行
(一)道德建设有助于克服市场经济中的不利因素,有效地弥补法制建设的不足。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公平竞争,市场主体的地位平等、意志自由。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包括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需要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公平竞争。

政府也要依靠法律进行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秩序。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需要用法律来规范主体行为和市场秩序,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地发展和有序的运行。

(二)规范人们的行为,需要法律的制约,同时也有赖于道德的教化。

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量来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是一套“硬”的手段,是人类精神的“他律”;道德则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特别是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是一套“软”的手段,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软”手段与“硬”手段,“自律”与“他律”互相渗透,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

我们党和国家机关的干部,绝大多数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但是,这些年来,由于西方腐朽文化的侵入,有的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有的干部利用公款,奢侈挥霍;有的干部利用职权,牟取暴利;有的干部弄虚作假,执法犯法等等。

这些腐朽的人生观、价值观严重地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要解决这些问题,一靠法律、二靠道德。

要用法律强制的“硬”手段,对那些违法乱纪的犯罪分子进行严厉制裁;用道德自我约束的“软”手段,增强人们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的免疫力。

只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才能有效地抵制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把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法律和道德都需要人们去遵守。

公民有了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自觉地遵纪守法。

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之一,就是要求人们严格地、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法律,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道德是法律秩序的第一道闸门;道德是法律监督的第一道防线。

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公民能否遵纪守法的前提和基础。

尤其是国家工作人员、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在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重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同时,也必须对道德建设加以重视,使二者同步进行,协调发展,才能为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
(一)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和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平。

必须持久地坚持在全体公民中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公民能够自觉遵守和实施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它指导人们自觉遵守和严格执行法律。

公民的法律意识强化了,就可以增强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不仅自己不违法,而且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坚持维护法律的尊严。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必须把法律教育提高到战略位置上,作为战略任务来抓。

特别是要在青少年中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提倡公而忘私,乐于奉献的高尚道德精神,反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
腐朽的思想和行为,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二)要坚持育人为本,正面教育。

要大力塑造具有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使人们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发扬什么、限制什么,使高尚的道德精神变成人们的内在品质和自觉的行为准则。

当前要注意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形成一种互相尊重、真诚合作、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的新型人际关系。

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人们的敬业精神、岗位奉献精神;道德教育要社会化,不能留空档、存死角;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不同层次的道德教育。

(三)要加强社会舆论的道德评价。

一种社会舆论的形成,能够促进和增强与社会舆论一致的内心信念;内心信念的树立也会促进和增强与内心信念相一致的社会舆论。

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利用报刊、书籍、电视、广播等大众宣传工具,千方百计制造有利于社会主义公德形成的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的道德评价必须导向正确,选好典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感染和教化,收到社会舆论与内心信念互相促进之效。

(四)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纳人法制建设的轨道。

道德建设离开了法制建设的保障,是很难取得成效的。

社会主义法制在推动道德建设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法律通过对危害国家利益案件的处理,或通过对虐待父母和遗弃未成年子女的犯罪问题的处理等,不仅对违法犯罪者本人是一次严肃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同时也可收到对整个社会进行法制和道德教育的目的。

社会主义法制对发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将其纳人法制建设的轨道,这是道德建设得以健康发展并取得成效的根本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