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剧”干预中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危机探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10运用心理剧表演的手段,可以对处于心理危机不同阶段的人群进行较好的危机干预。
通过扮演观众可以对中学生心理危机有着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通过扮演主角可以对正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中的中学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扮演辅角对危机后中学生的心理修复有较大的干预效果。
摘要
关键词心理剧;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剧”干预中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危机探微
缪水金刘强谢绍河袁济辉杨良雄(柘荣县第一中学,福建柘荣355300)
中学生处于所谓的叛逆期,即由于个体处于自我意识膨胀和发展造成个体的成人感、自我控制感增强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个体,一方面由于他们想要的“完美”使得他们极易遇到困境与冲突,另一方面又由于他们固执的“自我”使其要依靠自身的经验与努力来解决问题。
因此,这个阶段的个体极易发生心理危机,而对于他们来说心理危机的干预最佳的方式就是让其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所以心理剧成为了干预他们的心理危机最好的选择,尤其是日益突出的考试焦虑心理危机。
心理剧是由舞台、导演、主角、辅角以及观众五个基本元素构成,运用空椅、镜像及旁白等对话技术,采用该群体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让所有参与者获得自我治愈或升华的一种情景表演和治疗技术。
心理危机,即指出现现有经验、经历难以克服或解决的重大事件或意外事件(如亲人意外去世、重要考试失败等),并因此出现的重大内心冲突,情绪起伏波动较大久久难以平复,甚至出现绝望、轻生的想
法和念头。
[1]
心理危机干预,即是指对于有可能出现
或处在心理危机状态的人给予心理援助,帮助其有效地避免心理危机的出现,或者尽快地从心理危机状态中走出来,或者对危机后的人群进行补救治疗。
依据危机发生的阶段,可以将心理危机干预分为预前、预中和预后,即危机发生前的预防、危机发生时的治疗以及危机发生后的补救。
本研究通过SAS 测验选取考试焦虑水平较高的毕业班学生20人,包括3名正在经历考试焦虑心理危机的个体,3名已经经历考试焦虑心理危机的个体。
20人组成考试焦虑同质性团体辅导小组,运用心理剧技术开展团体辅导活动。
由3名正在经历考试焦虑心理危机的个体之一扮演主角,1名正处在考试焦虑心
理危机状态和3名已经历考试焦虑心理危机的个体扮演辅角,其余15名成员(一名正处在心理危机中,剩余14名为焦虑水平较高的群体)扮演观众。
通过前期的团队建设和暖身阶段,为心理剧的表演提供一个安全
的心理环境,以既定事件(考试焦虑)为情境,主角真情投入并自由发挥、辅角帮助引导并自我重塑、观众认真倾听并感同身受,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三者合力表演了一出精彩的考试焦虑主题的心理剧。
一、主角
主角,整个心理剧的中心,他被要求出演真实的自己,即表演正发生在自己身上且困扰着自己的某一真实事件。
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运用空椅、镜像等心理剧对话技术把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所思所想甚至整个心理活动过程真实地展示在大家面前,并通过一步步的自我探索、剖析与重塑走出目前的困境,摆脱事件带来的影响。
在该考试焦虑团体辅导的心理剧表演时,从正在经历考试焦虑心理危机的3名个体中去选取其中一人扮演主角,让该个体对引起自己考试焦虑心理危机产生的事件进行再呈现、梳理,对自己的内心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帮助自己更好地、更积极地再次认识这一事件,并运用团体动力学原理帮助扮演者走出困境。
通过表演前后个体的自述、辅导教师的观察以及团体其他成员的评价,心理剧对该个体的考试焦虑心理危机起到了很好的干预效果,引用当事人的话语就是: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所以,应用心理剧技术,通过主角的扮演对中学生的考试焦虑心理危机起到很好的干预效果。
同样地,在运用心理剧技术解决中学生的其他心理危机时,通过扮演主角这一角色也能对那些正在经历心理危机的个体起到较好的干预效果。
但是在运
基金项目:2017年福建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提升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编号:DY201743A )。
教学研究
2018·10用过程中对于主角的选取有两个要求:一个是扮演者要是正在经历这一心理危机的,例如出演有关考试焦虑的心理剧的主角要是那些正在经历考试焦虑心理危机的个体,因为这样的表演者才能通过强烈、真实的情感表演引起辅角和观众的共鸣,从而帮助即将要面对这一事件的个体更好地去面对,避免心理危机的出现,帮助已经历过这个事件的个体更好地弥补缺憾和不足,抹去心理危机之后留下的阴影;另一个则是自愿原则,这样的主角才能把自己最真实的经历、感受呈现出来,起到良好的共鸣效果。
二、辅角
辅角,与配角有所区别,辅角表现的形式更加多样,不仅仅局限于出现在舞台上的个体,也可以是舞台上的一棵树、一根草,他们能够影响主角内心活动甚至与主角进行心灵上的对话,所以辅角要是最理解主角内心活动的人,或者说辅角是主角的重要他
人。
[2]在考试焦虑心理危机团体辅导的心理剧中,是
由那些正在经历或已经经历了考试焦虑心理危机的个体来扮演辅角:一方面他们在主角对考试焦虑心理危机进行自我释放、自我剖析、自我探索的过程中,运用自己已有的问题解决经验对主角起着引领、先驱和心灵碰撞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主角通过努力一步步走出困境、走出考试焦虑心理危机的时候,辅角们能够感同身受重新面对过往的考试焦虑心理危机,这是对原有危机解决得不够完美的最佳补救机会,能够有效地弥补原有考试焦虑心理危机所留下的遗憾与不足。
同样地,通过表演前后个体的自述、辅导教师的观察以及团体其它成员的评价,我们发现扮演辅角对正处在考试焦虑心理危机中的个体来说效果一般,对其正在发生的考试焦虑心理危机帮助有限,但对已经历过考试焦虑心理危机的个体来说,对他们危机后的心理修复有着很好的效果,引用当事人的话语就是:心结已解,重获新生。
所以,应用心理剧技术,通过辅角的扮演对中学生的考试焦虑心理危机后的心理修复有着很好的干预效果。
当把心理剧应用到中学生的其他心理危机干预中时,同样可以对中学生心理危机后的心理修复起到较好的干预效果。
只是仍要注意辅角的人选问题,辅角的扮演者由那些已经历过相同心理危机的个体来扮演最佳: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辅助主角,让心理剧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强,因为只有他们最了解主角;另一方面,在扮演过程中,对已经历过心理危机的个体而言才能取得最佳的心理修复干预效果。
三、观众
观众,即坐在台下观看的人群。
心理剧通过主角真实、深情地表演,辅角感同身受的对白,一起配合来引起观众的共鸣,通过共鸣来引起观众对自身存在的相同的东西的思考与探索,避免类似的事情出现在自己身上或即使出现了也可以更好地去面对和解决,避免危机的出现。
在表演中,扮演观众角色的是剩下的那名正在经历考试焦虑心理危机的个体和其余14名有着高焦虑水平的一类群体,这类群体有着高焦虑这样相同东西,是极易发生考试焦虑心理危机的高危人群。
主角与辅角合力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身临其境之感,让观众深陷其中如同自己正在与主角一起发生、发展、解决着自己的考试焦虑心理危机,是对自己未来的一种推演与预判,让个体可以更好地去处理自己的考试焦虑问题,有效地预防自身考试焦虑心理危机的出现。
通过SAS 测验前后对比发现,14名高焦虑水平的观众其考试焦虑水平普遍下降,个别甚至已降至正常水平,因此扮演观众能够有效预防中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危机的出现,引用当事人的话语就是:心有所悟,未来可期。
而对于那名正在经历考试焦虑心理危机的个体来说,收获更多。
有“观众”分享道:感觉台上站着的是自己,自己也如同主角一样获得了新生,眼前不再是一片灰暗。
所以,应用心理剧技术,能够对中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危机起到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当把心理剧应用到中学生的其他心理危机(如重要友谊破例、亲子关系紧张等)中干预时,同样可以对中学生心理危机起到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与前两个角色扮演者的要求不同,扮演观众的人不一定是要处在心理危机爆发边缘的个体,他们可以是存在同样困惑的人,也可以是正常的个体。
只是,不同的人群感受与收获不同,问题越相近、越严重的往往感受更强,内心体验也会更强烈,预防和治疗效果也会越好;对于那些问题不大甚至没有问题的人,或许会有心灵上的震撼,但是过后会趋于平淡,只是后面再遇到时可以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对心理危机的出现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参考文献:
[1]彭丽丽.心理剧干预对改善儿童心理危机的对照研究[J].沧桑,2014(2):151-153.
[2]黄艳.心理剧治疗的理论与实践[D].烟台:鲁东大学,2006.
(责任编辑:林文瑞)
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