姹紫嫣红春满园 只爱牡丹真国色——访国画花鸟画家冷瑞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GURES 人物冷


LENG RUI MEI GURE collection 初见冷梅,她热情率真,诚恳大方,与她交流如沐春风。

她的画作并不是中规中矩,而是有所思有所想。

见到她,使记者感悟到只有坚持不懈的人,才能真正领略高峰独有的无限风光。

此生钟情画牡丹
牡丹作为中国的国花,其花姿端丽,雍容华贵,素来就有“国色天香”、“百
姹紫嫣红春满园 只爱牡丹真国色——访国画花鸟画家冷瑞梅
本刊记者 朱慧敏
Leng Ruimei
冷瑞梅
笔名冷梅,江苏睢宁人。

业余爱好书画,自幼喜习书画,因受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的影响。

尤其喜爱七彩墨牡丹。

工作之余,笔耕不已,退休后专攻国画牡丹。

问学于金陵书画大师李剑晨、崔豫章教授,又受中原名家方照华、唐玉润先生亲授,艺事渐进。

其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先后被新加坡、泰国以及香
港、北京、上海、深圳、浙江、江苏、安徽等国内外有关单位和个人收藏。

编辑|朱慧敏
FIGURES 人物
花之王”的美誉,深得国人的喜爱。

古往今来,无数文
人墨客无不对牡丹倍加赞美,并赋予其深邃的内涵。


数丹青高手无不为牡丹传神写照,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
富。

冷梅从小就喜欢画画,但是那时候没有条件,所以
闲的时候就随便找个地方涂鸦,后来有条件了,又酷爱
牡丹,就开始苦心钻研牡丹的画法,由于忙着工作和照
顾家庭,退休了才到金陵老年大学系统地学习中国画。

中国历代画牡丹者众多,其作品大同小异,均是一
些花枝招展,脂粉浓烈之作,而冷梅笔下的牡丹无论是
长卷巨制,还是斗方小品,都显得生机勃勃,犹如出水
芙蓉,滋润透彻,艳而不俗。

究其原因,记者觉得还是
与其性情有关。

冷梅的青春年华大部分时间在军营中度
过,但是军中的彪悍雄风并没有改变她随意温婉的性格,
她偏爱古典闲雅的情绪,蕙质兰心,朴素典雅,其下笔
空灵飘逸,所以冷梅画出来的牡丹总是洋溢着浓重的文
化气息和生活气息,有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艺术风骨。

二十多年来,冷梅对牡丹的喜爱从来没有改变过,她把
画牡丹当作是生活的调味剂,不求名利,只为愉悦的心情,任凭书画市场的起起伏伏,冷梅的牡丹总是在自己的天地中争芳斗艳的开着。

勤奋自学有天赋
冷梅对画画的喜欢好像是与生俱来的。

她最初是随着自己的想法很随意的写写画画,后来就开始买书临摹学习,洛阳的王秀老师、上海的梅若先生都是冷梅曾经学习的对象。

她说:“看这两位老师画出的牡丹对我启发很大,这些画家对于牡丹的色彩、花形、搭配都很有一套,她们可以说是我最初的启蒙老师。

”后来冷梅到了金陵大学国画班学习,在这里,她更深入的了解了什么是国画,怎样画国画,于是她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一些活动,不断向老师和学友们学习,老师同学们的不同意见让她受益匪浅,她开始研究思考自己心中的那朵牡丹是什么样子的。

冷梅说:“我画画主要靠自学,直到现在为止我都没有正式拜过一个老师。

我主要是从传统的名家画法中找出并创作出适合自己的画法,中国绘画审美的要求例如清朗明快、随意自由、骨法用笔、刚柔相济、补白、滋润、浑厚等,我都已经注意到了,而且我都在追求着。

由于人们对书画作品的见解不同,我的画不一定被所有人喜欢,但是我愉悦了自己。


冷梅告诉记者,她喜欢到野外去欣赏大自然,大自然中有徐徐吹拂的轻风,有象蝉羽一样透明的细雨,有鬼斧神工般的山峦叠幛,看见太美的人和景观,她会立即端起相机永远流下那美丽的瞬间;不管她有多么的奔忙,总是会留心那突然出现的花朵,她会把它拍下来,留着以后慢慢欣赏。

这些年她为了画好牡丹,不知道去了多少地方,看了多少朵牡丹,不仅看真花,还看画展,她喜欢长期浸泡在牡丹的世界里,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吸收。

有一些画家什么都能画,每个画家表现世界都有自己的语言系统和笔墨系统,而冷梅的心中只有牡丹,她对牡丹的钟情全部表现在她的画中,她总能在宣纸上轻松地随彩驭墨去处理虚实浓淡画面,气韵生动,色墨出彩举重若轻,她的作品无不恬淡细腻、清润娟秀、意
境畅和快意。

FIGURES 人物
名师提点渐提高
冷梅说:“观摹和体验大自然给我的启示,能激发我一种向上的精神。

就好比把矿采回来后怎样提炼跟火的温度有关,能不能炉火纯青就要看自己的内力了。

有时候创作还要靠直觉,直觉能够更敏锐、更准确、更直接地反映本质。

中国画要养,这样我们的作品才会更加绵长,流传更加久远。

修养、学养、滋养,养就是生活,就是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冷梅对国画的钻研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有时候画画画得入神忘记做饭,家人不但没有埋怨,还充分理解;有时候孩子会主动买来一些书籍给她欣赏学习;还有时候老公会把认识的书画家介绍给她让他们一起交流学习。

冷梅对国画的喜爱以及家庭的文化氛围甚至影响到孩子也喜欢画画,喜欢书法,喜欢那些平静优雅的古典文化。

2000年后,冷梅有幸接触到了江苏的傅小石、傅二石、河南的唐玉润、方照华、马国强、刘杰、谢冰毅、程兆星等一些知名的书画家,这些人都给了她一些很好的建议和充分肯定,他们的评价让冷梅充满了正能量,也对自己的作品更加有信心。

这之后,她开始参加各种大型活动,其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先后被新加坡、泰国以及香港、台湾、北京、上海、深圳、浙江、江苏、安徽等国内外有关单位和个人收藏。

冷梅的牡丹作品形态各异,神情丰富,用笔清秀,意趣生动,如她的作品《春韵》、《国色天香》等,在构图方面,她着色的准确性、独创性和造型的透视空间感极强,画面构图简洁灵动,整体感觉韵味十足。

她的
用线力求和造型融会为一体,既可见牡丹的灵性和华美,
FIGURES 人物
又不其工致与力度,而且还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牡丹的富贵和倔强的个性特色。

她的画既注重意境又重视造型,其意境是典雅和梦幻的,造型则是十分的美妙,犹如伸手可摘一般。

观赏她的画犹如行走在载满牡丹的大观园,香气扑鼻,美不胜收。

宁静致远淡名利
冷梅,一个专攻牡丹画的中国花鸟画家,一个画牡丹独树一帜的专家,一个眼里看到、耳里听到、心里想到的都只有牡丹的“画痴”、一个只在乎挥毫泼墨画牡丹而不计较功名利禄的脱俗之人…… 谁都希望成功,也谁都需要成功,但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冷梅心中的成功就是希望自己能办一场属于自己的画展,把这些年自己认为好的作品展示出来,也算给自己的国画之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她不希望自己被包装成多么著名的书画家,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有多么高的市场价值,而是简简单单的给自己一个交代就好。

冷梅说告诉记者:“ 市场是一只无情的手,我不能左右市场,但是我也希望市场不要左右我。

我不以卖画为生,我要做最真实的我,画我心中的牡丹。

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会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只有在艺术上我才是完全自由的。

别的我不能控制,但是笔墨和宣纸完全由我做主,这就是艺术精神的所在。

”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下来,冷梅的牡丹画已有千余幅,然而千余幅牡丹画中,却是千姿百态,无一雷同。

或以贵妃醉酒、或以似醉非醉、或以千变万化的逼真感跃然纸上,在隽秀中透出高雅,在艳丽洒脱中蕴涵端庄。

她笔下的牡丹来自于大自然又高于大自然,斑斓的色彩镶嵌在自然界的王者牡丹花丛之中,有一种妆点自然的意味,雅而不僻,艳而不庸,达到了形神兼备、雅俗共赏、意高趣浓的境界,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审美价值。

在书画界,尤其是在以画牡丹作为一生艺术追求的众多画家之中要达到这个水准的是少之又少,它需要勤奋和才气的结合,可以肯定地说,二者少一样都无法达到这样标准的高度和这样美妙的境界。

冷梅早年生活于安徽灵璧,家乡灵璧石闻名于天下,长期灵秀浸润,故其作品雅秀弥漫。

她无欲无求,豁达开朗,采访她让记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快乐和无忧无虑。

她总是挂着微笑,有点腼腆却不失大方,整个采访过程是那么地轻松和自然,旁人看来,我们并不是在采访,倒象是一对密友在谈论过去最开心的事情,这就是冷梅,
一位钟情于牡丹的国画花鸟画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