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与初二现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与初二现象
近日公布的、由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进行的深圳2005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共抽样调查了全市14所中小学校学生。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心理问题检出率都明显高于各自学段的其他年级。

“小五现象”与“初二现象”值得注意。

小学五年级的冲动倾向和对人焦虑问题突出,初二年级的冲动倾向和自责倾向问题突出。

专家认为,“小五现象”和“初二现象”并非偶然,而与儿童的身心发育有直接关系。

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分析,儿童到11-12岁先后进入青春期,使他们感到好奇、神秘和迷惑,并产生一些难以名状的冲动和烦恼。

因此,有心理学家指出,11-12岁是儿童心理发展产生急剧变化的年龄,这个“小五”年龄称作“危机年龄”。

进入初中之后,他们又处于由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身心急速发展阶段。

男女性征已经明显,男生女生都在寻求对自身的重新确认。

这一阶段心理发展充满着趋向独立又不能独立的矛盾,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情感和意志相对脆弱。

心理学家把这一时期称作“疾风暴雨”时期。

这一阶段集中表现在初二年级,以至于有专家称初二年级为“事故多发阶段”。

除考虑“小五现象”和“初二现象”,高中阶段亦应特别关注。

由于面临高考,高中生心理压力较大,学校应适当调整“备考式”的学习方式,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家长老师共携手
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童少年心理门诊的戚元丽医生认为,家长应该多陪伴孩子,一天最少花两个小时和孩子在一起。

“一些家长为了物质而把陪伴牺牲掉了,这
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好。

”钟天平医生还建议家长应该准备一本爱心日记,细心观察孩子的各种生活习惯,记录他们的各种行为变化。

发现异常的时候,主动和孩子沟通,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导。

专家认为,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可归纳为四个方面:自然因素,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家庭因素,如父母自身素质、家庭和睦状况和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学校因素,如学校和班级氛围;个人因素,如自信心、学习成绩、对生活的看法等。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区分不同个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例如,根据学生的需要而分别对待。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专家王鉴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学校、家庭共同努力,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科学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