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200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套知识整理新人教版必修2知识整理第6-7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杂交育种
1.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
得新品种的方法。

2.原理:。

通过产生新的,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

3.优点: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4.缺点:不会创造新,且杂交后代会出现,育种过程缓慢,过程复杂。

二、诱变育种
1.概念:指利用或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产生,利用这
些变异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2.诱变原理:
3.诱变因素:
(1)物理:X射线,紫外线,γ射线等。

(2)化学: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

(3)生物:病毒等
4.优点: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性状。

5.缺点: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且有利的突变,所以诱变育种具有一定盲目性,利用理化因素来提高生物突变率,需要处理大量的生物材料,再进行选择培育。

三、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
原理
方法激光、射线或化学
药品处理
处理或幼苗后
优点可集中优良性状时间短器官大和营养物质含量高
缺点育种年限长盲目性及突变频率
较低动物中难以开展成活率低,只适用
于植物
举例高杆抗病与矮杆
感病杂交获得矮
杆抗病品种高产青霉菌株的育

三倍体西瓜抗病植株的育成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1. 基因工程概念:
2.原理:
3.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基因的“剪刀”
限制性内切酶能够对DNA分子进行切割,它具有和特异性。

即一种内切酶只对DNA分子内特定的碱基序列中的特定位点发生作用,把它切开。

途径:直接分离基因或人工合成基因
用 限制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借助DNA 连接酶使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结合形成重组DNA 重组DNA 导入受体细胞 根据 基因判断目的基因导入与否根据受体细胞 判断目的基因表达与否
(2.)基因的“针线” 能够将限制酶切开的黏性末端连接起来,从而使两个DNA 片段连接起来。

注:限制酶与连接酶作用的位点都是 键 (3).基因的运载体
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种类: 和 。

其中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最常用的
质粒是大肠杆菌的质粒。

特点:是细胞染色体外能 的很小的环状DNA 分子,存在于许多细菌及酵母
菌等生物中。

条件:(1)能在宿主细胞内 并稳定保存,并对宿主细胞正常生活没有影响;
(2)具有 个限制酶切点,便于与外源基因连接 (3) 具有某些 ,便于目的基因
基因工程的别名
操作环境 生物体外 操作对象 基因
操作水平 水平
操作工具 基因的剪刀、针线、运载体 基本过程 剪切→拼接→导入→表达
结果
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
4.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
例题:下图中A -E 表示几种不同育种方法 甲
A.

B. ①


C. AABBDD ×RR ABDR
普通小麦黑麦不育杂种小黑麦
DDTT ×ddtt F1F2能稳定遗传的
D. 高秆矮秆矮秆抗锈病的品种
抗锈病易染锈病
①②③
DDTT ×ddtt F1配子幼苗
E. 高秆矮秆矮秆抗锈病的品种
抗锈病易染锈病
F.
植物细胞具有新性状的植物体

A:B:C:D:
E:F: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
(1)、生物都不是神创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传衍来的。

这对当时人们普遍信奉的神创论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具有进步意义。

(2)、生物是由逐渐进化的。

拉马克几乎否认物种的真实存在,认为生物只存在连续变异的个体。

(3)、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他认为:一是;二是。

但这些法则缺乏事实依据,大多来自于主观推测。

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历史意义
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一)、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1.---- 选择的基础
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同个体间有一定的。

2.---- 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
大量的个体由于资源空间的限制而进行生存斗争。

在生存斗争中大量个体死亡,只有少数的个体生存下来。

生存斗争包括三方面:
(1)生物与的斗争
(2)种 斗争 (3)种 斗争
生存斗争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推动生物的进化。

3. ---- 进化的内因
在生物繁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生物的变异是 的,有的变异是 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其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生存下去, 反之,具有不利变异个体就容易被淘汰。

4. ---- 选择的结果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产给后代,得以积累和加强,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新类型。

所以说变异是 的,但自然选择是 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
1、种群:生活在 的 生物的 叫种群。

种群特点:种群中的个体不是机械的集合在一起,而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个体间可以彼此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2、基因库:
3、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其相关计算
基因频率=
An ......A3A2A1A1
+++基因型频率=
该种群个体总数
该基因型的个体数目
两者联系:
(1)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 ,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 。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
杂合子的频率。

2
1
例题
1.从某种生物种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 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 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 个体占4%,则基因A 和a 的频率分别是( ) A.24% 72% B.36% 64% C.57% 43% D .60% 40% 补充:伴X 遗传的基因频率
X b /(X B +X b )=(2X b X b +X B X b +X b Y )/(2XX+XY )
和非伴性遗传的基因频率不同点就在于Y 染色体上无B 的等位基因,女性含有2个X ,男性只含有一个X 。

所以X B +X b =X 染色体的数目=2XX+XY 。

例题:
2.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比率为XBX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44%:5%:1%:43%:7%,则X b 的基因频率为 ( ) A.1
3.2% B.5% C.14% D .9.3%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
突变包括和
突变的有害或有利不是的,取决于生物的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一)、物种的概念
1、物种的概念:
地理隔离:量变,一般形成亚种
2、隔离
生殖隔离:质变,形成物种
注:一个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

(二)、种群与物种的区别与联系
种群物种
概念生活在的生物
的个体
能够在自然状况下相互并且产生后
代的一群生物
范围较小范围内的同种生物的个体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许多种群组成
判断标准种群必须具备“三同”;即同一时间、
同一地点、同一物种
主要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

联系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同一个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成为不同亚种,进而可能形成多个新种。

阻断基因交流不同的突变基因重组和选择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
改变种群基因库出现差异差异加大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共同进化
1、概念:
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2、含义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演变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多样性
1、生物多样化的内容2多样性
3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
(1)关键点:
真核生物出现后方式的出现,生物进化速度明显加快;
寒武纪大爆发:形成生态系统的第三极(消费者),对植物的进化产生影响;
原始两栖类的出现:生物登陆改变着环境,陆地上复杂的环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条件。

(2)进化顺序:
水生低等高等
无性有性单细胞多细胞细胞消化细胞消化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核心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