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渔港施工组织收集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目录 (1)
第章编制说明 (1)
1.1编制依据 (1)
1.2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1)
第二章工程概述 (2)
2.1工程概况 (2)
2.2自然条件 (5)
2.3地质条件 (15)
第三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21)
3.1生活办公区、生产加工区场地布置 (21)
3.2施工用电、供水 (21)
3.3交通、通讯及其他 (22)
3.4临时设施使用 (22)
第四章施工测量控制和试验检测 (25)
4.1测量控制 (25)
4.2 工序测量及细部放样 (27)
4.3沉降、位移观测 (27)
4.4测量仪器配备及测量仪器管理 (28)
4.5测量组织及人员配备 (29)
4.6测量资料管理 (29)
第五章主要工序的施工方法 (30)
5.1基槽开挖 (30)
5.2基床抛石 (31)
5.5扭王字块预制 (32)
5.6扭王字块出运、安装 (35)
现浇混凝土墙身 (37)
5.7胸墙施工 (38)
5.8护轮坎施工 (40)
5.9级配碎石垫层 (41)
5.10 水泥稳定碎石层 (42)
5.11面层给浇注 (42)
5.12附属设施 (43)
第六章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划分 (45)
第七章施工总进度计划 (46)
7.1总工期 (46)
7.2施工进度安排说明 (46)
第八章施工机械船机进场计划 (49)
8.1主要船机设备 (49)
第九章组织机构及劳动力使用计划 (50)
9.1组织机构 (50)
9.2组织机构职责 (51)
9.3劳动力使用计划 (54)
9.4劳动力计划 (54)
第十章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56)
10.1主要材料 (56)
10.2 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58)
第^一章夜间及高温施工措施 (59)
11.1夜间施工组织措施 (59)
11.2防高温措施 (59)
第十二章质量保证措施 (60)
12.1 质量保证体系 (60)
12.2 质量保证措施 (60)
第十三章工期和进度的保证措施 (66)
13.1 施工组织保证 (66)
13.2施工计划管理保证 (66)
13.3 技术措施对工期的保证 (66)
13.4设备保证 (67)
13.5物资保证 (67)
13.6施工组织管理保证 (67)
13.7 施工作业制度保证 (68)
13.8工程防护保证 (68)
13.9 后勤供应和服务保证 (68)
第十四章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69)
14.1安全施工保证体系 (69)
14.2本工程的安全风险评估 (69)
14.3 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70)
75 第十五章文明施工保证措施与环境保护措施
15.1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75)
15.2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77)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⑴《莆田市平海镇上林二级渔港工程》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图纸;
⑵《莆田市平海镇上林二级渔港工程》设计基础资料(含工程地质资料;水深地形测量资料);
⑶《莆田市平海镇上林二级渔港工程》工程施工招标文件答疑。

⑷ 《莆田市平海镇上林二级渔港工程》施工合同书;
1.2 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1) 交通部颁《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
(JTJ290-98);
(2) 交通部颁《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JTS257-2008)
(3) 交通部颁《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
(4) 交通部颁《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
(JTJ268— 96);
(5) 交通部颁《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
标准》(JTJ296-96);
(6) 交通部颁《港口道路堆场铺面设
计与施工规范》(JTJ/T296-96 );
(7) 交通部颁《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2008);
(8) 交通部颁《码头附届设施技术规范》(JTJ297-2001);
(9) 交通部颁《水运工程土工织物应用
技术规程》(JTJ/T239-98 );
(10) 交通部颁《爆破安全规程》(GB672J 86);
(11) 交通部颁《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231)。

(12) 建设部建标[2002] 273号《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
(13) 国家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以及本工程所涉及水、电、
通信等有关行业的规范、标准
第二章工程概述
2.1工程概况
2.1.1 工程位置
拟建上林二级渔港位于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上林村,平海湾北岸,地理坐标为北纬
25 11' 02〃,东经119° 10' 35〃,港区陆路至秀屿区城关30公里,距莆田市区44km, 公路已通到本港,水运可通沿海各港,水陆交通兼备。

2.1.2工程规模
码头沿原防波堤堤根内侧向原驳岸方向建设码头38米,码头宽20米,设2个80HP
码头/泊位(兼靠1艘270HP渔船),同事在原防波堤堤头处向西北续建防波堤65米。

本工程施工范围包括:码头水工建筑工程,港池及调头区疏浚工程,道路堆场工程、供电照明工程、给排水及消防工程。

2.1.3结构型式
2.1.
3.1 码头
码头结构形式采用重力式实心方块结构,码头底层高程为-1.00米,顶高程为6.00 米,基础米用日首基床形式,基础开挖至全风化花岗岩后抛填10~100kg块石基床;基床上现浇碌方块,宽4米,高2.5米;现浇碌方块上采用浆砌块石胸墙,胸墙内坡度为1:0.5 , 底宽3.05米;胸墙上方现浇碌压顶尺寸为1.2 X 0.8米;墙后抛填块石(5~300kg);码头面层自下而上依次铺设200mnB碎石垫层、200mnS水泥碎石稳定层、200mm?混凝土路面层。

码头上设有150KN系船柱、护轮坎等附届设施。

2.1.
3.2码头端部结构
码头端部为斜坡式结构,顶高程为6.0~6.5m,护面采用浆砌块石护面,坡度为1:1.2, 护面底设200mm卒石垫层,坡脚抛填棱体400~600kg,顶宽2m坡度为1:1.5 ,坡顶现浇 1.0 X 0.4米桶护肩及护轮坎。

2.1.
3.3防波堤
本方案采用斜坡式结构,堤顶设倒“ L”型防浪墙,防浪墙顶高程为8.70m。

防波堤外
坡坡度为1:1.5,采用5t扭王体护面,堤顶及坡脚加设两排扭王体。

扭王体下设300~500kg 垫层块石。

坡脚扭王体外侧加设1.5~2.0棱体抛石,棱体顶宽3米,坡度1:2.棱体外侧护底抛石宽6米,护底块石重200~300kgo
防波堤内侧在0.00m高程处设有宽3.6m的抛石俄台,俄台以上采用浆砌块石护面,层厚0.5米,护面底设0.2米碎石垫层,浆砌块石护面坡脚现浇C30碌镇脚,镇脚顶宽1 米,厚0.9米,镇脚后抛7.5米宽俄台,俄台及其以下采用0.5~0.8t块石。

防波堤堤心
抛填5~300kg块石。

2.1.4主要工程量
主要工程量表
2.2自然条件
2.2.1 气象
该港附近无气象站,采用距离本港12公里的前沁气象站资料。

2.2.1.1 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19.9C, 一年中6〜7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在25C以上,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8C,最冷月在1月,月平均气温11 C,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7.9 C, 极端最低气温0.7 C。

2.2.1.2 降水
多年平均降水量1122mm最多年降水量1663.2mm降水以5〜6月最多,最大日降
水量281.6mm
2.2.1.3 风况
多年平均风速6.1米/秒,一年中3〜9月平均风速较小,10月至翌年2月平■均风速较大,7〜9月受台风影响,常发生强风,最大风速〉40米/秒,风向偏东,6〜8月以偏南风为主,9月至翌年5月以东北风为主,常风向为东北。

据前沁站1966〜1978年资料统计,6级以上大风平均每年发生139天,月平■均11天以上,多出现丁10〜12月,6级、8级大风主要出现北北东与东北方向,其中东北风占70%其次为南风约占10%偏西向几乎不出现6级以上大风,详见表2-2-1。

7〜9月受台风影响较大,1949〜1969年台风直接在莆田境内登陆的有三次。

历年前沁站风速的主要参数(1954〜1974年)表2-2-1

多年平均雾日数9.8天,最多雾日数35天,雾日多出现在2〜4月,6〜10月很少出
现。

2.2.1.5相对湿度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7%全年5〜6月湿度较大,相对湿度达85〜86%每年10 月至翌年1月最低,相对湿度仅达67〜69%
2.2.2水文
2.2.2.1 潮汐水位
本港届丁正规半日潮。

2.2.2.2潮位特征值
最局潮位 4.02 米(基准为黄零,下同)
最低潮位-3.47 米
最大潮差 6.97 米
平均潮差 4.70 米
平■均高潮位 2.48 米
平■均低潮位-2.05 米
平■均海平■面0.21 米
2.2.2.3设计水位:
极端高水位(50年一遇) 4.60 米
设计局水位(局潮累积频率10% 3.30 米设计低水位(低潮累积频率90% -2.70 米极端低水位(50年一遇)-3.90 米
2.2.3波浪
波浪计算水位及各计算点水深见表2-2-1
注:当地理论最低潮面在黄零下。

根据重现期风速、风区长度及设计水位数据,采用《规范》中有限风区浅水风浪算法,分别计算上林二级渔港波浪计算点设计波浪要素(表3至表11,波高加* ,为已破碎;
A点在设计低水位、极端低水位,B点极端低水位时或水深较浅或已干出,无波浪计算数据)。

表中水位基准采用当地理论最低潮水面。

点极端低水位设波要素计算成果表
点设计低水位设波要素计算成果表
注:点设计低水位极限波高。

2.2.4潮流
潮流的运动形式是略带旋转的往复流,最大涨潮流速为13cm/s,流向NW最大落
潮流速为27cm/s,流向ESE
2.3地质条件
根据福建东辰综合勘察院2010年9月编写的《莆田市秀屿区平■海上林二级渔港码头、防波堤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描述如下:
2.3.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丁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上林村海头自然村,海岸曲折,海域地貌届丁海积平原洼地,勘探钻孔孔口高程0.57~-2.70m。

具体地形地物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2.3.2 土体类型及其工程特性
据钻孔揭露,场地内地基土自上而下为:细砂( QD、淤泥混砂(Q m)、全风化花岗岩(Y5*3)c)、强风化花岗岩(Y52(3)c)、中风化花岗岩(Y33)C)。

现将各岩土层构成及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细砂①分布场地表层,各孔均有分布,层位较稳定,厚度0.50~4.10m ,灰黄色,松散,饱和。

由砂粒、粉粘粒组成,砂粒>0.075mm占>85%粉粘粒<15%砂粒成分为石英,颗粒以业圆形状为主,分选性好。

该层做标准贯入实验4次,杆长校正后锤击数平均值N=5.0击。

土质结构较均匀,工程性能差。

其中K5号孔表面0~1.20为块石。

(2)、淤泥混砂②:分布丁K5~K7号孔细砂①层之下,层位不稳定,顶板埋深
1.95~4.10m,厚度
2.35~4.50m。

灰黑色,饱和,由淤泥及砂粒组成,淤泥含量约占60%
砂粒及贝壳约占40%砂粒以粗砂粒为主,淤泥混砂②届高压缩性土,强度低,工程性能
差。

(3)、全风化花岗岩③位丁K5~K7号孔淤泥混砂②之下,层位不稳定,顶板埋深
4.30~8.60m,厚度1.55~2.30m。

褐黄色、灰白色,由长石、石英、少量角闪石、云母片组成。

岩石风化
强烈,原岩结构可辨,长石已风化成次生高岭土矿物,仅余少量石英呈棱角状镶嵌其中。

该层做标准贯入实验3次,实测锤击数N>30击,杆长校正后锤击次数平均值N=30.6击。

工程性能好。

(4) 、强风化花岗岩④位于K1~K4号孔细砂①及K5~K7号孔淤泥混砂②之下,层位稳定,顶板埋深度变化较大,从0.80~10.15m,受钻探深度所限,部分钻孔均未揭穿该层,揭露厚度0.60~3.40m。

呈褐黄色,由长石、石英、角闪石、云■母片组成。

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差,中粗粒花岗结构,散体状。

工程性能良好。

该层做标准贯入实验5次,实测锤击数N>50击,杆长校正后锤击次数平均值N=62.7击,标准值N=46.3击。

力学强度从上往下逐渐增大,工程性能好。

(5) 、全风化花岗岩⑤分布于K1~K4号强风化花岗岩④之下,顶板埋深从0.50~1.50m,受钻探深度所限,部分钻孔均未揭穿该层,揭露厚度 2.30~2.40m。

灰黄、浅灰色,由长石、石英组成。

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RQD=50~70%岩石力学强度高,工程性能良好。

2.3.3地质构造
根据钻孔揭露,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断层、破碎带等不良的地质构造,结合收集以往的地质资
料判定,场地无活动性断裂分布,地质构造相对稳定。

2.3.4水文地质条件
地表水海水届于半日潮,隔日潮汐迟后45分钟,潮流形式届往复型;潮水位一般是秋季潮差大,
春季潮差小。

历年最高潮位4.02米,历年最低潮位-3.47米,设计高水位3.28米,设计低水位-2.74
米。

海水表层最高温度31.6 C,年最低温度10C,平均温度21.3 C,与气温相近。

场地届于地下水排泄区,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孔隙潜水主要运移于细砂①和基岩风化带孔隙之中,各岩土层均届弱透水层和弱含水层。

地下水主要接受海水和同含水层侧向渗透补给,由于地下水与海水
相通,水质基本与海水相同。

本次勘察未取海水水样,根据《莆田市秀屿区平海上林二级渔港工程防波堤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勘察阶段:可行性设计阶,工程编号:DCX10-0505 ZK1号孔水样分析(成果见附表),根据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修订版)第十二章的有关规定,场地海水的腐蚀性综合判定如下:
海水腐蚀性评价表表2-3-1
结论:海水对混凝土结构具中等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长期浸水部分具弱腐蚀性,干湿交替带具强腐蚀性。

根据以前淤泥混砂土的可溶盐分析资料,淤泥混砂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中腐蚀性。

场地海水、地下水及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建筑设计应按国标《工业建筑防腐蚀性设计规范》(GB50046)规定,采取相应的防腐蚀措施。

2.3.5地震效应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和闽建设[2002]37号文、闽建设[2003]10号文,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特征周期为0.40s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设计应按相关规范、规程做抗震设防。

场地内细砂、淤泥混砂为软弱土,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均为中硬土,中风化花岗岩为岩石。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有关规定,对场地内选择K2、K6、K7 号孔的等效剪切波速进行计算,本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范围值136.15~279.53m/s ,场
地覆盖层厚度为<3m或A5m按上述规范表4.1.6判定:建筑场地类别拟建码头为I类,拟建防波堤为皿类。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年修订版)中4.3.3跳初判,细砂层有液化可能,而根据4.3.4-1,4.3.5 公式,米用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对场地分布的饱和细砂进行液化判定。

饱和细砂按7度地震烈度区,综合判定为严重液化土层。

淤泥混砂承载力特征值f ak=80Kpa按7度地震烈度区判定淤泥混砂有震陷可能。

拟建莆田市秀屿区平■海上林二级渔港码头、防波堤场地位丁海上滩涂地带;地基土细砂为严重液化土层,淤泥混砂有震陷可能,场地对拟建抗震不乂不利地段。

2.3.6不良地质现象
拟建场地内不良地质现象有:1、场地表层细砂为严重液化土层,淤泥混砂有震陷可能,届弱土层分布,防波堤地段二层组合厚度较大,基坑开挖不易活除;2、地基岩土
层变化较大,力学强度相差悬殊,作为基础力层,会引起防波堤不均匀沉降;3、海蚀作
用强烈,海水对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具中等腐蚀性。

2.3.7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1、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根据本次勘察及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内未有活动性断裂分布,场地整体稳定性好。

场地内未发现暗沟、地下人工洞穴、古河道等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

拟建码头场地表层有细砂、
码头基坑开挖至高程-1.0m,细砂已基本活除,以强风化花岗岩为基础持力层,地基稳定性较好。

拟建防波
堤表层细砂届严重液化土层,下伏淤泥混砂有震陷的可能,届软弱土层,二层组合厚度较大,基坑开挖不易
活除;防波堤地基稳定性差。

2、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评价
从工程地质坡面图上可以看出,拟建防波堤各岩土层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变化较大,一般分布有五个岩土层;表层细砂松散状,工程性能极差,承载力特征值90Kpa;淤泥混砂呈流塑状,届高压缩性,低强度,工程性能极差,承载力特征值80Kpa;全风化花岗岩
届中压缩性图,工程性能好,建议承载力特征值350Kpa,但泡水易崩解、软化、强度降
低的特点;强风化花岗岩届低压缩性土,力学强度高,工程性能好,建议承载力特征值500Kpa中风化花
岗岩力学强度高,工程性能良好,建议承载力特征值3000Kpa
3、基础型式级持力层选择
拟建码头:长38m码头面高程+6.0m码头前沿底高程-1.0m,高度7.0m,拟采用重力式结构。

防波堤:长65m堤顶高程约+8.70m,拟采用斜坡式结构。

拟建码头基坑开挖至高程-1.0m细砂已基本活除,以强风化花岗岩为基础持力层;拟建防波堤表层由丁细砂、下伏淤泥混砂均届高压缩性,低强度,建议基坑开挖须将细砂、淤泥混砂活除,以全风化花岗岩为基础力层;或开挖表层细砂,对淤泥混砂采用抛石挤淤处理,以压实抛石为防波堤持力层。

防波堤建议按正常长度设置的沉降缝外,在地基土力学强度相差大的地段宜增设沉降缝。

4、地基土设计计算参数建议值
根据现场原位测试及土工试验统计表,结合地区经验,地基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承载力
值建议值见表2-3-2
地基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及设计计算参数建议值表2-3-2
说明:、使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设计和施工时,必须保证地基土处丁天然状态,
不能有泡水软化的影响。

2、基础埋深为0.5m,基础宽为<3m当基础宽度大丁3米或基础埋深大丁0.5米时,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进行宽深修正。

2.3.8结论及建议
根据本次勘察及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内未有活动性断裂分布,场地整体稳定性好。

场地内未发现暗沟、地下人工洞穴、古河道等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

拟建码头场地表层有细砂、码头基坑开挖至高程-1.0m,细砂已基本活除,以强风化花岗岩为基础持力层,地基稳定性较好。

拟建防波堤表层细砂届严重液化土层,下伏淤泥混砂有震陷的可能,届软弱土层,二层组合厚度较大,基坑开挖不易活除;防波堤地基稳定性差。

拟建码头场地较适宜码头、防波堤建设。

第三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本工程施工总平面作如下布置:
3.1生活办公区、生产加工区场地布置
3.1.1生活办公区
⑴现场生活办公区
项目部及生活办公设施设为临时租用民房,布置食堂、厕所、浴室、停车场、活动场地。

⑵预制场生活区
因施工现场场地有限将扭王块预制放置邻近沙滩预制,预制场生活区建在平海湾沙滩北侧,生活区占地面积大约2000侨,具体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及《预制场生活区临时设施平面布置图》。

3.1.2生产加工区
⑴小型构件预制场
小型构件预制场布置在邻近沙滩,占地约10000击。

以上具体位置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⑵船舶避风防台水域
由于福建沿海经常遭受台风袭击,工地施工区域是当地避风港。

因此船机设备避风十分方便。

具体详见《施工区平面位置布置图》。

3.2施工用电、供水
⑴供水
由于施工现场没有自来水,与业主协商,施工及生活用水根据当地水质较好的地方打井抽水,铺设给水管至工地,并设置生活生产蓄水池,以保证生活、生产用水正常。

生活、生产污水经污水收集处理后排放,保证做到环保排放。

⑵供电
工地现场生活、施工用电由业主提供电源后、将接线点接入工地配电房,并入工地生产加工车间及搅拌站,现场设配电箱。

水上所有船机自备电源
3.3交通、通讯及其他
3.3.1交通
平海上林已有公路与外界相通,公路交通十分方便。

同时,施工现场的各种临时设施均通过临时道路连接贯通,道路交通条件较好。

在施工过程中,将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影响公众的便利。

3.3.2通讯
在现场办公和生活区配备程控电话各两部,宽带已经接入生活区,可以随时上网进行信息的传递。

生产施工中配备对讲机6部,确保工程施工期内联络及与各作业船只协
调正常。

3.3.3围墙
工地周围和现场搅拌场地周围均有设必要安全的围护。

3.3.4临时设施处理
工程竣工后,必须拆除所有提供施工的机具设备、临时建筑物、道路和服务设施等,活除建筑材料和垃圾。

如果某些公用设施由丁事故或其它原因被损坏,须进行维修。

工程竣工后,某些临时建筑物若业主要求保留时,也可不拆除。

3.4临时设施使用
临时设施使用表
*
还带加工厂 扭王块堆放 区域 6
S 478n 5 =
小独件,咻砧
小型构件 堆放区域
防护林
沙滩 小型构件 堆放区域
扭王块预制场平面图
1425m? 3,78亩〉
扭王块堆放 区域
第四章施工测量控制和试验检测
4.1测量控制
4.1.1测量概述
在工程的施工中,为了方便施工放样,便于施工测量控制,在业主提供的首级工程测量控制网点
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实际施工需要,进一步建立工程测量控制微网。

4.1.2工程测量微网的布设、施测及计算
4.1.2.1 工程测量微网的布设
⑴工程测量微网的布设依据
①业主提供的首级工程测量控制网
②本工程施工平面图
③有关的工程测量规范
⑵工程测量微网的布设
①平面控制微网的布设
工程测量微网根据现场情况布设成闭合导线或附合导线,闭合点或附合点为业主提供的首级、次级工程测量控制网点。

工程测量微网的点位布设密度以能够满足施工现场的细部放样要求为准,导线边长大致相等。

布设控制点综合考虑控制点能够便于施工,现场的通视情况良好,点位地基稳定、可靠、不易发生位移、沉降以及不易被破坏,便于保护等因素。

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需要,增加临时控制点时,保证其精度满足相应的等级要求。

②高程控制微网的布设
高程控制微网与平面控制微网同步布设。

为了便于保护,施工水准点尽量与平面控制点一致。

③点位埋设
工程测量微网的点位埋设采用预制或现浇碌桩,埋深不小于80cm,碌桩顶部预埋带
有十字刻划的铜钉或瓷质标志,标志顶面为半球型。

4.1.2.2 工程测量微网的施测
⑴工程测量微网施测前,首先对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和水准点进行复核,确保起算数据的准确性。

并将复核情况形成书面报告报业主、监理工程师核查。

同时还能与微机联系进行内业计算和资料的储存、整理。

⑷ 平面控制微网的施测参照一级导线的要求控制。

⑸ 高程控制微网采用精密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施测。

⑹施工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按照《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执行
⑺精度指标要求如下:
其中:测站数;
L——附合或闭合水准线路长的公里数或为两水准问往(或返)测水准线路的公里数。

4.1.2.3 工程测量微网的计算
施工控制测量作业完成后,进行平差计算及内业资料整理,并将成果上报监理工程帅验收,验收审批后作为各项工程定点放样和高程测量的依据。

4.1.2.4 测量控制点的复核、复测
⑴复核、复测范围
测量控制点的复测范围包括:用丁工程施工控制的由业主提供的首级、次级工程控制点,以及施工单位后期布设的工程控制微网
⑵复测周期
正常情况下每三个月工程控制微网需要复测,但当个别点位产生预期破坏,或对个别点位产生疑问时,立即进行复测,并及时将复测成果书面形式向监理工程师报告。

4.1.2.5 测量控制点的保护
工程测量控制微网布设施测完毕,采取设置明显标志、围护等措施,对工程测量控制微网,以及施工范围内的首级、次级工程测量控制网点进行保护,确保施工过程中准确、完好。

若出现有偏倒、毁坏等现象,要检查原因并及时进行恢复,并将检测结果报监理工程帅校对、签证验收后方可继续使用。

4.2 工序测量及细部放样
4.2.1 工序测量及细部放样内容
⑴防波提施工放样测量。

⑵胸墙、护轮坎放样。

⑶码头面层结构层高程放样。

⑷港池及回旋水域挖泥过程测量控制及验收测量。

4.2.2测量技术要求
工序测量及细部放样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各项规定,保证点位的设立和放样精度满足设计要求、规范及有关标准规定。

测量人员认真负责,记录活楚、标准,建立健全校核制度,保证测量数据无误。

各道工序的测量放样必须在监理工程师的旁站下进行,验收测量记录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

4.3沉降、位移观测
4.3.1沉降、位移观测内容
沉降、位移观测包括码头主体的沉降、位移观测;防波提的沉降、位移观测。

4.3.2沉降位移观测计划
工程开工前,根据工程需要编制详细的沉降位移观测计划。

沉降位移观测计划中包括观测点位布置、点位埋设、观测周期、记录格式、以及数据处理等内容。

设计对沉降、位移观测有要求时,点位设置、观测周期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