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记叙文标杆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记叙文标杆文
2018届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记叙文标杆文
【原题回放】
每天我们都生活在各种数字中:全球年发明专利已超过260万件;世界百米短跑纪录达到9秒58;中国高铁年运送旅客约15亿人次;北京人平均寿命超过80岁;北京汽车保有量为540余万辆;北京全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累计浓度58微克/立方米,与去年相比下降了13.4%;人们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日平均不少于4小时;我国公民年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某校高中生每月平均零花钱1000到1200元……
大到世界、国家,小到家庭、个人,无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还是日常生活的大事小情,总会牵连着或凝结为一个个数字。
我们制造数字,改写数字,也盘点数字,预估数字,更感慨数字……
请以“数字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可写实,可想象,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图景,也可以写微小的情态,以小见大。
【标杆文示例】
数字的故事一类上
(48)
亲爱的妈妈:
你的儿子曾无比向往英雄们身上的勋章,比如朱可夫元帅在最后一次出席苏联阅兵式,他身挂37颗闪耀的奖章,我将他是为自己的偶像。
离家前,我告诉你我会像他一样成为一个英雄,我会得到38颗奖章。
我会结束这场战争,但愚蠢的我却忽视了你眼角的1滴眼泪。
我是叙利亚政府军的一位狙击手,我们在与恐怖组织的战斗中一度节节败退。
但我因为不用随时跟随主力部队进退而侥幸取得了许多战果。
期间我杀死了17名恐怖分子,并被授予我人生中第1颗奖章,我曾为此感到骄傲,希望以此为激励,取得更多战果,埋葬那些反叛者。
如今我们攻入了首都,战斗让人喘不过气来。
一次,我孤身一人寻找狙击地点,来到了一个炸弹坑前,映入我眼前的是13具政府军尸体。
我仿佛感到这13双眼睛都在盯着我,空洞的眼睛
你的XXX
数字的故事一类中(46)“喂,301号,来来来,你看看这道题,这可是我爸从外国弄回来的新题,不会吧?活该!谁让你这么笨的,哈哈哈……”
“学霸又欺负学渣了,这人怎么这样?”“唉,没办法,现在开始了编码人生,一切都以数字决定,谁让人家是第3号呢,虽然人品差了点,但学习还真没的说。
”301号叹了口气,听着旁边人们的议论,把头埋进臂弯里,试着不再想排名次的事。
但他做不到,他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这次的排名,已经掉到了倒数第二,在这样以排名论英雄的年代里,无论上课,吃饭,甚至与人聊天都要受到排挤。
“小明,别想了,你智商比我高,好好考还能在进步几十名呐。
”301号立马站了起来,把来人摁在了自己的椅子上,慌张地看了看四周,又竖起食指贴在嘴唇上:“嘘,你不怕被处分呀,302号,校长规定了,在校时间要称呼序号,回家后也要称家庭序号的。
”“没事,我都已经这样了,再多几个处分也不怕。
”302号摆了摆手,满不在乎地说道。
“那你这脸上的巴掌又是谁干的?”“我妈呗,她说我给她丢脸了,学校302个学生,我考302名,别人家的孩子再不济也都是一二百。
他还说了,要是再这样下去,就要把我送到数字脑疗所治病啦,治治我这个没有排名观念,不求上进的脑子。
”
“那岂不是很可怕,我妈前两天也提了一句,他们同事家孩子治完以后成绩提高了不少呢。
”
“嗨,那有什么,要我说,还是开心最重要。
你记不记得历史书上有那么一个词——”302号拖长了声音,环视了一下正在埋头读书学习的其他人,“书呆子!”“哈哈哈哈,你别说,他们还真像”301号被302号的快乐感染,也大笑了起来,之前的伤心也仿佛都消失了。
几周后,301号却发现302号不再来上课了,他跑去问老师,老师满不在乎的说:“嗯,大概是去脑疗所治疗完转学了吧,你问这个干什么,还不去好好学习,现在你可是倒数第一。
”
又过了几天,301号也离开了,但这并没有影响什么,少了这样的学生根本无足轻重,似乎唯一的区别是……
“301号!人呢?算了,300号!来来来,你看看这道题……”
数字的故事一类中(45)
人的生活总离不开数字,一个个数字串联这人们的生活,也不断改写着人们的生活,其中最重要的数字便是货币,俗点说,就是钱。
它只作为一串数字改变着人们的关系,也改变了人们的态度。
我又是个拉面馆的小老板,却也见证着一个个钱的故事,一个个10、30、100的故事。
我深刻记得一个10、30、100块的故事,店中坐进了位乞丐,他叫“阿笨”,我是认识的,常
年蹲坐在店铺门口,拿着手中的破了一角的碗,嘴里胡乱说着什么。
我偶尔下班也会照顾他的生意,毕竟谁也不容易。
他拿着一张10元的纸币,指着店铺上菜单上15元的拉面,十分犹豫,眼神飘忽闪躲,我了解,只是笑笑,拿过10元便边叹气边做面去了。
他忽地有从兜里掏出张100元,向外跑去,我不由瞪了他一眼,也便算了。
不一阵,两个穿着时尚的小青年进了店,拉动着脖子上的“塑料链子”,喊着“来两碗面”“30元。
”“吃完付。
”“行吧。
”不一会儿,“阿笨”又回来了,不同的是却领着个衣衫破烂的小孩儿。
我急去质问他,他只说是遇见得小乞丐,快过冬了,便拿昨天讨到的100元给小乞丐买了个棉衣,我低头看着他那破洞的裤子,冷风一吹,他便双腿打颤。
“你自己咋不买身?”“400、500太贵了,买不起啊!况且,没事,我耐冻。
”“面好了,坐下吃吧!”“不了不了,钱都没交齐。
”说着,笑嘻嘻又跑去端面,嗖嗖地跑出去了,拿了两双筷子与小乞丐分食起来。
外面很冷,店里却热闹,“我来!”“今这30我来,你坐下。
”炒个不停,却又未见谁真的起来,或又拿出那30的数字……
“阿笨”后来便在我的店里打工还债了,因为我送了他件400的棉服,他又不愿白收,便在店里打工还起了这400和那5块。
钱就这样作为405的数字将我们联系到一起,5块将我们打造成了朋友,400给予了他新的生活。
数字便是这样奇特,作为前的一部分,明明只是个简单的代号,却可以让人对他人更深刻的认识,在虚浮的社会中认识、交往、欣赏那些不为数字所动的人。
我坚信每个角落都发生着数字的故事,又有不为数字所动的人,毕竟钱还有个部分叫情感。
数字的故事一类下(42)凌晨3时23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也无法再次入睡,于是穿上衣服,锁好家门,一个人孤独地走在凌晨3时30分的北京道路上。
忽然看见一位穿着棉大衣的青年正在迅速地将车搬起,举过胸口,整齐地,极有效率地将ofo小黄车垒在一辆绿色挎斗的电动三轮上。
漆黑的天空,昏黄的灯光,黑色的大衣,戴着手套,很容易让人误会——偷车贼。
快走过去的近20秒钟的时间,他以极快的速度早已将5辆车搬上了车。
眼看此“贼”就要跨上三轮,桃之夭夭,我不得不使出全身的气力,大吼一声:“站住!”
那人惊了一下,回过头,那满是紧张的面孔使我有些许得意,走近质问:“你,干什么呢?还偷车,有么有点素质?”
“哦,我是共享单车整理人员,每天要将共享单车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
一瞬间,想好的一切话语因对方身份的转变而变得毫无意义,心中羞愧难当。
“看你也挺闲的,也不了解我们这个职业,走,上车,和你说会儿话。
”
我木然地上了车,在他的话语中,我逐渐明白之前那熟练地动作流程应是:刷车,握住主梁,用手臂腰腹的力量将车举到胸口,平稳地将车移至三轮车上,然后再去刷另一辆车,如此循环,而这也被称为3秒流程。
很快,在我和他的合力下,早早地将车辆转移完毕,分离之际,他说:“谢谢您,你是我见过的对我们最尊敬的人,同时也感谢您帮助我早早地完成了今天的任务,再见。
”
凌晨,5时48分,回到家,打开电脑桌钱的电脑,搜索了一下“共享单车整理员”的信息,突然发现网页中所显示的冰冷的14257几个字第一次活了起来,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他们就像空气,默默地围绕在我们身旁:每天622台消防车辆严阵以待,154843张床铺等着随时向病人开放,环卫工人日夜为我们整理城市,交警默默守护城市的道路交通安全,14257名整理员在凌晨的寒风搬送车辆,冰冷的数字背后第一次让我看见了他们的故事,而正是一个又一个现货的生命所谱写的非凡的“1”组成了那些庞大的数字,组成了数字的故事。
数字的故事一类下(42)“7……8……9!你都有9根白头发了!”
“累嘛。
”我手上填着卷子上的默写,头也不抬地回应着倚在桌边的母亲,感受着她用手指轻轻地梳拢着我的头发。
自从眼尖的母亲偶然间发现我竟然也冒出白头发后,这种对话便经常在我俩之间发生。
“我每天都催着你早睡,你要是有一天听我的就不会有这么多白头发。
最近早餐吃得也是越……”我听着事态不妙,连忙站起身,把母亲摁到椅子上,“好了好了,都怨我,别光我享受,让我也给你看看。
”
“21……22!哈哈,离30大关又近一步。
”我嘴上调侃着,同时默默在心里记下了这个数字。
“你真讨厌,”母亲笑着拍掉我的手,“我去给你洗草莓,你早写完早睡觉,可别再多长了……”
我不住地点头,把仍在唠叨的母亲送出了屋,关上房门,紧接着掏出手机,记录下“距离高考152天,9——22”
手指向上滑动,一组组数字整齐地浮现出来“2——16,5——18,8——19”。
导致这些数字
的焦虑,好像在这一瞬间一扫而空,我的心浸润在一片温暖的数字之水中。
在距离高考一年整时,伴随着不断减小的天数,我也开始记录一些数字。
本是希望借此来鼓励自己,但却有了意外的收获。
翻看这些数字,有着12:这是12本名著,11:这时已经完成的练习册……这种令我为自己打
气的数字。
也有4:这是母亲开始为我做饭后不小心割破手指,22:这是晚自习后母亲在寒风中的身影,34:这是焦虑时敏感的他给我的抚摸与安慰,213:这是尚未中断过的早餐。
还有很多很多,有些数字我期盼着他的增长,有些数字我也总是祈祷他的减少。
我本人为这漫长的365天将令我忧愁苦恼,但随着这些数字的增加与减少,我如此清晰地认识到了母亲的深情与那些无意义的恐惧的可笑,我也正因此尝试着更多的回报他,更好地面对我。
数字的故事二类上(40)
“啊,真是饿死了!”我揉着咕咕叫的肚子嘀咕着。
终于等到前一位同学领完餐,我急忙掏出饭卡在刷卡机上刷了一下,黑底红字的刷卡机上显示着105.8元。
“上了一上午课还真是有些饿呢,”我和身边的同伴说,“赶紧补偿补偿我空虚的胃吧。
”像往常一样,我拿出饭卡,刷卡领饭,“嘀!”刷卡机上显示着90.8元。
……
“我不知道我的卡里钱还够不够,不够的话借你的刷一下!”我忐忑的将卡靠近刷卡机,“嘀!”“好险,2.8元啊……貌似又要充钱了……”
第二天上完课间操,我揣着饭卡,手里攥着100元,跻身于充钱的泱泱人群中,望眼欲穿。
充卡的人进进出出,队伍也越来越短,我把手伸进兜里准备将卡拿出来,然而就在我碰到它的那一刹那,我的心里好似流过了什么东西。
“又充钱了么?已经过了一周了啊……”我不禁有些怅然,好似什么也么发生似的,一周,七天悄然成为了过去。
我的步子开始缓慢起来,我开始拼命回想我这一周都做了什么。
我绞尽脑汁的想,脚下不自主的跟着队伍挪着,想着,挪着……却在到了门口时也没回忆起什么有意义的片段来。
每天到学校,坐在班里听课,做题,放学后飞奔回家,做作业,睡觉……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生活,竟如此让自己提不起兴趣,自己活出来的模样,竟会让自己皱眉。
终于到我了,我颤颤巍巍的刷卡,将100元交给老师,看着老师向卡内充钱。
啥时间,刷卡机上的2.8元变成了102.8元。
我愣住了,看着手里的卡,“下一次再变为2.8元的时候,你还能想起上一个100元带给你的所有故事吗?”有一个声音在问自己。
我笑了笑,穿过拥挤着人群的门口,踱步走向教学楼。
我已经记不清自从上高中以来,我冲了多少个100元,我也记不清高中两年多,我做了多少能存放在我记忆里的事。
只是,往返于充卡室与教师的路,铺满了我这近三年青春,饭卡上升升降降的数字,见证了我所有的跌宕起伏。
我不奢望向过去索取什么,只愿在未来的日子里,在滴答
作响的表盘上,能清晰的看到我的人生轨迹,读出那专属于我的故事。
数字的故事二类中(38)厂子里,供人们忙碌着,宽阔的厂房里回荡着机器的轰鸣声,一块块仍泛着红的钢铁整齐地排列在传送带上,向前方滚动着。
小刘站在高台上,俯瞰着这一切,嘴角微微上扬。
“刘总,这个月长字的产量达到了五吨,比上个月又上涨了4个百分点,刘总,这场子可是越来越好了。
”秘书拿着财物新出的报表,走在小刘身后,语气里带着兴奋。
小刘走着,脸上更是压抑不住的喜悦:“好,告诉工人们加紧,以后每月,都要有增长。
”
秘书得了令,转身走向车间。
“每月都要上涨……这……”工人们得了刘总的指令,轻叹一口气,只得埋头苦干起来,铲子飞舞的速度越来越快,传送带上钢铁的密度越来越大……
小刘坐在总经理的位子上,想象着由于产值上涨为自己带来的财富,如果每个月都上涨几个百分点,那么一两年下来,那可就……小刘越想,越是兴奋。
老张是厂子里的老人了,厂子的运转已经达到了极限,又如何再涨?他推开了经理室的门。
“刘总,这产值已经到了极限,若一味再长怕是……”
“老张,你们这批老人就是不肯下本,厂子这么多年才一直平平庸庸,如今我上了,一定会让厂子兴起的,你就别掺和了。
”
老张摇摇头,看着执迷不悟的小刘,辞了职,离开了厂子。
工厂的产值逐月上涨,而年末的报表让小刘傻了眼,产值上涨,而随产值上涨的,是次品率和财政赤字。
每月的产值上涨让工人们苦不堪言,固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钢铁根本就不够时间,终于,次品所赔,已经补不上了。
小刘痛定思痛,他后悔当初没有听老张的话,自己不应该去追求数字上的提升,越是他降低了期望,着力于让工人们提升品质。
产量下降了,二次频率也随之下降了,厂子的生意又好了起来,也最终补贴了财政赤字,回归正轨。
产值的数字不再是小刘所关注的,看着每月次品率的下降,小刘嘴角上扬。
数字的故事二类下(34)初三紧张的一堂语文课终于下课了,由于课堂上要讲的知识点实在太多,拖堂已经是一种习惯。
老胡——同学们总是亲切地这样叫他,收拾好自己的电脑,课件,匆忙地赶往下一个教室。
忽然只听“扑通”一声,老胡从讲台上摔了下来,当我们正准备扶他时,他自己站了起来,掸了掸身上的土,又马上一拐一拐地去往别的教室,传来了又一次郎朗的读书声……
老胡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已经教初三20多年了,教过的学生也有几千了。
每次教师节回母校
总能看到他的周围挤满了学生。
我望着老胡有些肥大的后背,陷入了一阵回忆……
“这次考试为什么男生考得那么差?你们都
没有复习吗?还有这个默写,错的都给我抄写10遍。
”语文学习的枯燥使得大部分男生失去了兴趣,也包括我。
我拿过试卷,一共20分的默写,我得了2分,但答对的桃花源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已是我小学就会的。
想到即将“迎来”的惩罚,心生愤怒!心想着这个可恶的老师何时才能退休,脸上不经意露出了可恶的表情。
不料被老胡逮个正着,他用手示意我:“放学留下。
”
挨过放学,我垂头丧气地去到办公室,看到老胡,他对我说:“你为什么默写得了这么点分?不抄完10遍不许走!”我坐在办公室中迟迟没有动笔,想要熬过去。
老胡发现了并对我说:“不愿意抄?我跟你一起抄?”于是抄起课文开始抄。
我见老师开抄,只好也一样。
心中感到诧异。
时间已经9点多了,只见老胡交给我一叠作业纸,上面整整齐齐地写着课文。
我无比惭愧,发誓要好好对待语文。
原本不傻的我提分特别快速,中考时115分的我谁想到初三时还是一个老考70多分的学渣。
而20张写满工整文字的作文纸成为了我的风向标。
回过来想,我停止了思绪。
“老胡”我叫了一声,他回过头来对我走过来,开始了“叙旧”。
我知道,从70多分到115分,20张课文,几万个字,20年的初三教学,几千个教过的学生,自己的青春年华的奉献。
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是老胡对职业的执守和对学生的爱。
数字的故事二类下(33)十八,这是我一直在期待的数字,因为当我的年龄到达这一数字时,我便可以放肆的去挑战,去创造。
可这又是我不愿面对的数字,因为父亲总说:“等到你十八了,我不再管你了,可算轻松了。
”
我从前一直在隐隐担忧着,是否在我十八岁到来的那一天,父亲真的会离我而去。
可是在我十八岁的第一天早上,父亲依旧如往常一样,为了
我而忙碌,我才发现,父亲总将“不再管我”与“轻松”挂在嘴边却从未实现过。
在我刚记事不久,父亲便对那些说他是一位好父亲的人说:“等我闺女上小学,就不用我管了,到时候我就轻松了。
”小学里的六个三百六十五天,他日日接送,学校里的一个电话,他总能第一时间赶到,那时他总拍拍我的头说“等你上了初中,就不用我了,我就轻松多了。
”中考前的几个月,他总是中午将饭做好送到学校,在门口等着下午和我一起回家。
我总叫他不必如此,他却说:“等毕了业,就不用我管你这么多了,不就轻松了。
”如今为了我即将到来的高考,他变得更加忙碌,那些在我能力范围之内事,他也会帮我记着,叮咛嘱咐许多遍。
他有时甚至会说:“你如果去外地上大学,我和你妈就过去陪你。
”我相信,真有那么一天,他或许真的会这样做。
我不知道父亲口中的“等”是在等我长大,还是在等他变老。
忽然想起儿时的我总喜欢坐在父亲的肩膀上,那时爱笑的我在无数的人群中总能看到最全最美的风景。
如今我才明白,父亲那是在用肩膀,想将我托上人生最高的高度,乐此不疲,永不停止。
我想,十八这个数字不再令我担忧,因为无论我年龄多大,无论我在哪儿,只要父亲还有力气,他总会在我身边,说着那近在眼前却无法到达的“轻松”。
数字的故事三类
上32
“滴答滴答。
”随着钟声一阵一阵地出现在我脑海,下课的铃声也一步步临近,面对讲台上的老师,空白的书本,我的思绪早已飞到了千里之外,那一节40分钟的课可能我仅仅是伴随自己的思绪去旅了一趟游。
想来好像的确如此,现在的我已经很难沉下心来干一件事。
往往在家写作业的时候,即便是一支笔也能勾起我无限的注意力,花样的把玩,从左手转到右手。
钟表上的分针转了一圈,我好像也没用手上的笔写一笔。
看着流逝的一个小时,我才慢慢将手中的笔摁到作业本上,写下一笔。
类似此种的“拖延症”还有很多很多,有的人不
以为然,看着时针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走着;有的人拿起手机,在朋友圈“诉说”着自己浪费时间,却没注意到手机上显示的时间,数字又大了一点。
到最后入眠。
我甚至都想着“再玩两分钟吧。
凑个整点睡觉”来说服自己睡觉,紧接着第二天的生活。
那这过去的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里,我到底做了些什么?上课浪费了40分钟,写作业还耽误了1小时,就连睡觉也一分一秒的抓紧不肯错过,这样真的好吗?
之前看到一个心灵鸡汤,讲述了一个心情急躁的人去寻找大师解除疑惑,恰恰就是这则故事里,点明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的确,每天的24小时,又未尝不是由那一点点的零碎时间拼凑而成,那24个小时又怎么不是由60个1分钟集合而成,钟表上的整点报时有怎么不是一次次“滴答”换来的成果?仅仅一个小小的数字,成千上万的加起来也组成了一个银河,即便只有一秒,一分钟,充分利用好也能得到大片的时间。
我必会改变自己的习惯,虽然并不是很容易,但我将努力错过离开课堂的列车,必要和笔进行
一场“冷战”,24个小时,1440分钟,86400秒,我势必将每个数字利用到最好。
数字的故事三类上(30)下午客人稀少,我望着粉板上写的数字发呆。
“孔乙己:19”已经在粉板上呆了好几个月了,按说不应该。
他在我们店里一向是品行最好的啊?今天上午和客人闲聊,得知他被打折了腿,不着怎地,想起他往日站着喝酒时骄傲的姿态,想起他每次特意走很远的路来,只为还几文钱的情景,我竟有些心酸。
三月后的一天晚上,孔乙己竟又来了。
他坐着他的一双手来的。
见了他,我便说:“孔乙己,你还欠十九个钱呢!”“这……下次再说吧,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看着管温酒的小孩给他温了酒,周围的客人又露出嘲笑的表情,我便打趣道:“孔乙己,你又去偷了!”“莫要取笑!”“取笑?不偷,怎的会打断腿?“跌,跌……”
他的声音似乎有乞求的意思,我呢?碍于周围看客的面子,只能和他们一起哄堂大笑了。
孔乙己走后,我盯着粉板上的“19”陷入了沉思。
想当年,我不也和孔乙己是一个模样么?县考落第,当不成秀才,生活潦倒,常常为了几个小钱,和人打得不可开交。
后来,家里的亲戚帮忙,我才当上了这咸亨酒店的主人。
看到孔乙己,就像看到了我当年的影子一样,再想想刚才对孔乙己的嘲笑和奚落,我便羞愧难当,叹了口气,披上长衫追了出去。
没过多久,便看到一个躺在地上的半个躯体。
“孔乙己”我叫他,他不答应。
我便俯下身来查看,原来他已经昏迷了。
我把他的身体一翻,想查看他的伤势,却从他的口袋掉出一张小纸条来。
这是什么?我拿起来一看,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欠咸亨酒店十九文铜钱谨记谨记。
他这个模样,居然还把还钱看得如此重要,纸条上的“19”像针一样扎我的心。
我查看了他的手,上面沾满了泥土与石块,还有许多被石块扎出的小口子。
伤口暗红的血与泥土的黑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可怖的画面,他就是用这一双手写的。
这
人……我一咬牙,背起他,向最近的西医诊所跑去。
过了年关,一天,店里温酒的小孩突然问我:“大约孔乙己是死了吧?许久没看到他了。
”“大约是吧。
”我心不在焉的回答。
脑里却会想出,上次回老家,一个穿长衫站着喝酒的人的模样,他的腿,还有一点儿弯……
数字的故事三类上(30)“十、九、八……三、二、一!发射!”随着控制台指挥的一声令下,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升空,载着国旗,随着人们的掌声,缓缓升入更高的云层……
控制台钱的科技人员相互拥抱,以示喜悦,这又是一次激动人心的倒数时刻,是见证了又一个奇迹诞生的时刻。
这些数字,化作工作人员的心跳,也在每个国民的心中律动。
如今,已经是2025年,人们已经相机见证了无数次载人航天的发射历程,但每一次的倒数时刻,仍在人们的心中燃起着希望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