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的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许梅,硕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41
生态多样、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目前,黑龙江省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项目34项、省级项目286项,但网站上仅有中文介绍,尚无相应的英译文。
笔者以“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并含“翻译/英译”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截止到2020年7月),检索结果为仅有6篇对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展开研究的期刊论文。
由此可见,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严重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工作的开展和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去”目标的实现。
2目的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
20世纪70年代,弗米尔(Hans Vermeer)在《普通翻译理论的框架》一文中首次提出目的论(Skopos Theory),包含目的原则(Skop-os Rule)、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原则(Fidelity rule)。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目的原则”为首要原则,即译者应在给定的翻译语境中明确翻译目的,并根据这一目的来决定采用何种翻译方法。
“连贯原则”强调的是译文之间要有连贯性,既指译文内部的连贯,又包括译文和原文之间的连贯。
“忠实原则”强调译者要接受原文信息,译者对原文信息的阐释以及为译文接受者编码的信息二者之间要有忠实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目的是宣传中国优秀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软实力。
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目的还包括保护人类的精神财富。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语言、跨文化交流活动。
本文在目的论三原则的指导下,根据翻译目的制定翻译策略和方法,这样更有益于提高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质量。
3目的论视角下的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
在目的论视角下,能否有效实现翻译的外宣目的是外宣翻译的最根本原则。
本文以弗米尔的目的论为指导,始终将目的原则、忠实原则和连贯原则贯穿其中,以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所公布的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译例来探讨其翻译的难点,并提出有效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3.1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大特点就是名称颇具地方民族特色,而这一点在翻译过程中也是最难把握的。
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翻译时,译者宜采取以音译为主、辅以直译或适当解释的方法,这样既符合归化原则中尊重目标语读者的理解能力和文化背景的要求,又可以保留民族特色,实现异化翻译原则中对保留和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的要求,使译文既具有异国情调,又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
例1:赫哲族伊玛堪
译文:the Hezhe Yimakan Storytelling
赫哲族伊玛堪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赫哲族伊玛堪是赫哲族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黑龙江省的赫哲族聚居区。
如果译者只是将其音译为the Hezhe Yimakan,会使读者无法理解。
这种情况下,译者通常采用“音译(Hezhe Yi-makan)+解释(Storytelling)”的方法,这种方法既能保留源语文化的异质特征,又兼顾了受众的接受能力。
例2: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
译文:the Gulunmuta Festival
“古伦木沓”为鄂伦春语,意为“祭祀火神”。
古伦木沓节由祭祀火神的仪式演变而来,在每年的春季举行,是鄂伦春人别具一格的传统节日。
以复合性概念表示的非遗名称中,结构形式主要有四种:“民族名+类别词”“地名+类别词”“地名+民族名+类别词”及“代表人物名+类别词”。
翻译这些名称时,民族名、地名和人名通常采用音译,而类别词大多在目标语中都有对应的表达,则可以采用直译。
例3:兰西挂钱
译文:Lanxi Guaqian Paper-cut
“兰西挂钱”是黑龙江民间剪纸的一种。
逢年过节时,兰西当地群众常用红、绿、黄、
收稿日期:2020-7-8
基金项目:2019年度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WY2019053-C)。
蓝等多种彩纸剪成长方形,在纸的上部剪出山水花鸟鱼虫等图案或福寿喜禄等字,在纸的下部剪出穗子一样的流苏,粘贴在门前、窗前或粮仓及牲畜棚等地,以祈求人丁兴旺、六畜平安。
如果只看拼音Lanxi Guaqian,就连中国人也未必懂其文化内涵,所以译者保留源语,同时对该习俗的类别加以界定,使目标语读者清楚源语名称及所属类别。
例4:满族八大碗
译文:Eight-Big-Bowl-Style Chinese New Year’s Eve Dinner from Manchu
“满族八大碗”是满族同胞的特有菜种。
满族八大碗也就是满族民间过年时的八碗菜。
在对有些少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进行英译时,用“音译+直译”的方法无法清晰传译其内涵意义,甚至会造成目标语读者对源语文化的曲解。
比如,若译者将例4译成Manchu Eight Big Bowls,读者可能会将其误认为是碗盆等瓷器的制作技艺。
因此译者可以进行加注(Chinese New Year’s Eve Dinner from Man-chu),使译文意思更加清楚明了,也更能体现原文的文化内涵。
例5:桦树皮制作技艺
译文:Birch Bark Making Craft
直译法是外宣翻译的常用方法,即直接明了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术语逐字翻译为另一种语言。
对于源语字面意思表达较为直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译者可采用直译法,使中文与英文表达相对应。
因此,在翻译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过程中,译者要对译文读者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社会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异质文化包容性等因素给予充分的考虑。
3.2文化专有项
西班牙翻译家艾克西拉提出了文化专有项(culture-specific items)的概念,他认为在目标语文化当中,所有难以理解或是不容易接受的语言项目,就是所谓的文化专有项。
文化专有项还可以被称为文化缺省(cultural default)或是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 words)。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介绍中包含大量地名、人名、节日名、朝代、典籍等中国文化特色词语,该类词语植根于中国特
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文化内涵深厚,很难
在目标语中找到对等的表达,因此成了翻译中
的难点。
在翻译该类词语时,译者应兼顾源语
中的文化特色与目标语的通顺自然,充分考虑
源语中隐含的文化因素和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
景知识与认知水平,掌握好异化与归化的融合
点,灵活使用直译、音译和解释性翻译等翻译
方法。
例6:五月初五端午节
译文:The Dragon Boat Festival(By2,500
years ago,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had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China’s traditional festivals held
each May5th according to the lunar calendar.On December14th of2007,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was declared a national holiday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It commemorates the memory of an
ancient patriot with boat races and glutinous rice.)
由于历史背景不同,中西方文化中的许多
传统节日的含义也有所不同。
端午节是中华民
族的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
原。
而在西方文化中并没有这一节日,为此,
译者应适当做出解释,既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同时也宣传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例7:朝鲜族花甲礼
译文:60th Birthday Celebrations
“花甲”指60周岁。
花甲一词来源于干支
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由天干、地支组合而
成,由“甲子”开始,每一干支代表一年,60
年为一循环。
因干支名号错综参互,故称花甲
子,后称年满六十为花甲。
朝鲜族花甲礼又称
“回甲宴”,是中国朝鲜族人生礼仪中最重要的
庆祝仪式之一,是为60周岁的老人举行的生
日宴会。
当遇到一些文化专有项时,译者切不
可在不查证文化背景知识的情况下盲目进行翻
译,而是应考虑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并选择
目标语读者可以理解并认同的方式进行翻译。
例8:李氏正骨始于清代嘉庆年间,后发
扬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
译文:Li’s Bone Setting began in Jiaqing pe-
riod of Qing Dynasty(1796~1820),and then de-
veloped in Qitaihe Cit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由于目标语读者可能不了解中国历史,像
43
“嘉庆”此类的皇帝年号,对于他们来说,理解较困难。
译者可以采用音译加注公元纪年的方式,使目标语读者有一个更直观的时间概念。
例9:双城皮影戏传统剧目有《五锋会》《双失婚》《杨家将》等。
译文:The traditional operas of shadow play in Shuangcheng City include Meeting at the Foot of the Five-Peak Mountain,Double Divorce,Leg-end of Warriors of Yang Family,etc.
《杨家将》是一部关于北宋年间杨家将保家卫国的英雄传奇系列故事。
如果译者直接将其音译为Yang Jiajiang,目标语读者就无法解读该信息,不能引起阅读兴趣。
译者应结合其寓意,介绍杨家名将身份。
若译者将其译成heroes并不恰当,因为英文hero是指男性,而作品中还有穆桂英等女英雄;若将其译成gen-erals,中英词汇意义不对等,故译者将其翻译成warriors。
可见,当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中出现古籍书名,译者应对古籍内容做大致了解,根据其含义进行灵活翻译。
在进行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时,译者会遇到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专有项,译者应本着对读者认真负责的态度,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综合运用多种翻译方法,把这些特色词汇的文化信息准确传递出去,让目标语受众更好地了解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信息,最终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3.3中英语言差异
中英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语言逻辑、行文结构和文体风格上皆存在巨大差异。
译者要充分发挥主体性,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读者的语言规范和阅读期待,获得目标语读者的认同,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
例10:婚丧嫁娶
译文:wedding and funeral
在汉语中,有时对同一事物或现象会用不同的措辞重复进行描述,而目标语应尽量避免信息冗杂,重复哆嗦。
如“嫁”和“娶”两个词就是对“婚”的重复描述,因此不需要重复翻译,可以省译,其所指代的信息已经包含在wedding之中。
例11: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译文:The wind and rain come in their time. The country prospers and the people enjoy peace.
汉语成语通常为四字结构。
“风调雨顺”形容风雨适合农作物生长,亦可喻指天下安宁,常与“国泰民安”一起出现。
译者可采用直译的方法将其直接译成英语,不会引发目标语读者错误的理解和联想。
汉语成语的英译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语言形式对等式翻译,侧重语言层面的直观表达;意象寓意对等式翻译,侧重特定文化意象的表述。
例12:虽然历史上众多民族都曾有过鱼皮文化,但从清代至今只有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乡的赫哲族将之传承沿袭下来,用鱼皮制作服装、饰物以及其他生活用品。
译文:Although the fish skin culture existed among many peoples in history,it is only kept up now by Hezhe people in Jiejinkou of Tongjiang Ci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Qing Dynas-ty.By the traditional craft,Hezhe people make clothes,ornaments and daily necessities from the skin of northern cold-water fish.
例12的原文内容既包括赫哲族鱼皮文化的传承,又有鱼皮制作的用途。
在翻译时,译者可以按照意群来划分,采用分译法,通过by the traditional craft使上下文衔接更加紧密;同时为了凸显信息“只有赫哲族将鱼皮文化传承沿袭下来”,译文的第一句采用了被动语态形式,从而使传播信息和文本结构符合目标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阅读方式。
在进行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时,译者应把握汉英两种语言形式上的差异,使两种语言在词语、句子、段落和篇章等不同层面上进行自然转换,实现目标语与源语同样的“达意”与“传神”。
4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建议
首先,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促进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比如一些文化旅游景点或博物馆应提供英语甚至多种语言的讲解器,便于游客更好地了解相关的历史
作者简介:何艳秋,硕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涂宇明,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中医翻译。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