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石之路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石之路读书笔记
文化苦旅寻石之路阅读感悟
何谓“文化”
何谓“苦旅”
用秋雨先生自己的话说,“并不是指旅行之苦,而是指创造之苦。
由创造之苦连接成了人生旅途,这便是文化的宿命。
于是,我们虽也能和他一同感受“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折也找不到”的沙漠(《阳关雪》),一同领教把人“浇得透湿”、使人“满嘴咸苦,眼睛渍得生疼”的“劈头盖脑”的海浪(《远方的海》),但真正使我们感到震撼的,是从这自然环境的艰难困苦中升华出来的创造之苦,是对话历史、观照文化、拷问良心的心灵净化与涅盘之苦。
其一是创造人生之苦。
尽管命运赋予我们每个人以不同的生活,但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宰,都能在与命运之神的违逆中,去追求属于自己的新的生活。
于是,柔弱如余姚乡村那些娴雅的女子,背负不起沉重的牌坊,将平素的贞静温婉,化作家乡村头的寂寂空坟,化作异乡琅琅的书声或幽幽的梵唱(《牌坊》);坚强如太湖和长江孤舟上的苏轼,毅然饮下“独以名太高”的苦酒,从容潇洒地完成了从政客到墨客的华丽转身(《黄州突围》)…平凡也好,伟大也罢,在苦难的人生面前,每一个人都平等地拥有超越磨难、创造自己新生的勇气。
其二是创造人心之苦。
人心是人们的共同的感情和愿望,引申开去,便是人们的心理认同,是在时光无尽的流逝中积淀成的属于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国家、特定的民族,并不断传承和发散开来的气质与底蕴。
正因为如此,在“世人闻此皆掉头”的中国东北宁古塔,流放于此的关内文人和江南闺秀,用他们的坚韧和温润,滋养着这片贫瘠的土地,使它从此氤氲起别有风情的豪爽重情的清朗风度(《宁古
塔》);在风景如画的意大利佛罗伦萨,MEDICI家族的代代传承和佛罗伦萨市民对MEDICI家族的代代追随,使得文艺复兴的阳光穿透了中世纪漫长的黑暗,至今仍闪耀着令人目眩的璀璨光芒(《北极寒夜》)—传统与文化,精神和气质,就这样和谐完美地统一在古今中外的历史记忆里,继承在古今中外的人们心灵深处那个最温柔、最宁静的角落。
其三是创造人性之苦。
与历史的对话和对文化的观照,最终会内化为人们对自身和对自己内心的反躬自省,从而表现对最朴实、最本真的人性的尊重和体谅。
《谢家门孔》哀婉地叙述了东山谢氏几代后裔们的死,《巴金百年》隆重地记叙了巴金先生的生,在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顶礼中,娓娓地探讨了死亡、生命、亲情、文化这些永远说不尽的母题。
《佐临遗言》、《寻石之路》、《天人对话》则详尽勾勒了那个特殊年代里文人与文化的命运,唤起了人们对那时那事的深沉反思与理性思考。
正如书前小叙所引,“漫漫岁月”湮灭了谁的记忆,“浪迹”“周济”印下了谁的屐痕,“伤痕斑斑”又诉说了谁的苦痛新版《文化苦旅》正如散落其间的星星点点的屐痕,它们或深或浅地印在岁月的歌哭笑泪里,留给读者们以耐人寻味的背影,以无穷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9656438无尽的思索与感动。
(江城子)
求读书笔记15篇,只需好词、好句、好段,字要少点的
时间:7月17日
书名:语文故事>>
页数:5
好词:毫不犹豫、不同凡响、幸灾乐祸
好句: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主要内容:我上学时不小心撞到了一个人,我立刻逃走。
谁知,他是我们班的插班生。
幸亏他没有认出我,还跟我好朋友呢。
读后感:做了坏事就要承认。
时间:7月19日
书名:《语文故事》
页数:8
好词:胸藏斗牛、哈哈大笑、忽有所悟、聪颖
好句:苏东坡大惊,半响无言以对。
主要内容:某日,苏东坡郊游,经过一条小田梗上,迎面来了一个挑着泥的农妇.大家都不让路,苏东坡说自己是读书人。
妇人一笑,出了一个上联给苏东坡:一担重泥拦子路。
苏东坡一听,立刻拱手让路。
读后感:那个妇人真聪明。
时间:7月21日
书名:《语文故事》
页数:13
好词:群马奔腾、龙飞凤舞、苦苦哀求、软塌塌
好句: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主要内容:有一个孩子觉得自己的书法写得很好,就骄傲自满。
有一个老人看见了笑了笑,带他到了华京城,他看见大树下有一个用脚来写字的老头。
他非常佩服,从此发奋练字。
读后感:知识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大海。
时间:7月23日
书名:《语文故事》
页数:18
好词:应有尽有、取之不尽、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好句:那里有肉、油脂、香肠、面包、奶酪—.应有尽有,取之不尽。
主要内容:一天,家鼠在散步,被一只野鼠请做客,家鼠说它是一只可怜的老鼠。
要野鼠跟他去看他的生活。
家鼠那里有许多好吃的东西,谁知,他们正在品尝时,厨师来了,吓得他们到处躲。
后来,野鼠对家鼠说:“我令愿住在我的小洞里。
读后感:荣华富贵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安全。
时间:7月25日
书名:《语文故事》
页数:26
好词:贪食无厌、复中饥饿、高枕无忧、跃来跃去
好句:当时蛇被人声惊醒,昂头跑出,张口露齿,像要咬人似的。
主要内容:一个乌鸦住在一株树上,树下住着一条蛇。
蛇常常都吃小乌鸦。
老乌鸦去求蛇,请它不要再吃它的孩子了。
但蛇理也不理。
有一天,猎人看见蛇在吃小乌鸦,就一刀砍死了蛇。
读后感: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时间:7月27日
书名:《语文故事》
页数:47
好词:天资聪颖、博文强记、垂手直直、大吃一惊
好句:纪晓岚脑袋一歪,眼珠一转,斜了斜手中的小皮鞭。
主要内容:有一次,纪晓岚去学堂叫哥哥回家吃饭,一去到,看见哥哥在受罚。
因为他哥哥对不上对联。
这时纪晓岚说:“我可不可以帮哥哥对
老师见他小,就批准了。
老师出了上联“苇眉织席席盖苇”。
纪晓岚想了想,朗声对答道:“牛皮拧鞭鞭打牛。
老师听后,同意他们回家吃饭。
读后感:纪晓岚真是聪明。
时间:7月29日
书名:《语文故事》
页数:51
好词:强烈、反驳、深奥、美妙
好句:句子就像一根长长的面条。
主要内容:一天,感叹号、问号、逗号.几个标点吵了起来,书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说:“你们都很重要,少了一个都不行,文章也不会那么美妙。
读后感:想做好一件事,就要团结合力。
时间:7月31日
书名:《语文故事》
页数:49
好词:难堪、善良、自然、热泪盈眶
好句:他抱着母亲感受着母亲为了他作出巨大的牺牲。
主要内容:家长会又到了,小男孩很不安,因为他妈妈的脸上有一块巴痕。
家长会上,老师问她那伤痕是怎样留下的。
母亲说:“有一次,他们家失火了,她为了救他的孩子时,不小心撞到了一根横梁而留下来的。
母亲还说:“但直到今天,我从没为我所做的的事感到后悔。
这时小男孩热泪盈眶地抱着他妈妈。
读后感:母爱是很伟大的。
时间:8月2日
书名:《十万个为什么》
页数:49
好词:生长发育、旺盛、杀灭
好句:另外,日光中的紫外线也能对皮肤表面的细菌起到杀灭作用。
主要内容:儿童在发育时期,很多都会缺钙。
这时候,就要多晒太阳,因为在皮肤表皮细胞中有一种胆固醇,是Vd的前身,经阳光照射后就可以转变成Vd的,而Vd对佝偻病有很大
的作用。
读后感:我们这些在生长发育的小朋友应该多去晒太阳。
时间:8月4日
书名:《十万个为什么》
页数:53
好词:精力充足、身心愉快、头昏脑胀
好句:如同吃饭、喝水一样,人也需要睡眠,这是最基本的生理需要。
主要内容:竟一段紧张的学习和工作后,人需要一个休息时间。
如果睡眠不足,就会头昏脑胀胃口不好等。
读后感:我们要按排好睡眠时间。
时间:8月6日
书名:《十万个为什么》
页数:86
好词:平衡器官、集中精神、坐立不稳
好句:这时头发晕、身体坐立不稳,全身都不舒服。
主要内容:汽车在行驶时会有震动,书也会跟着震动。
看书人的眼球要不断调节视距,这样眼睛会非常疲劳,耳朵也会有害。
而且会头晕。
读后感:我们乘车时不要看书,以免引起眼睛和身体不适。
时间:8月8日
书名:《十万个为什么》
页数:108
好词:生长发育、大便通畅、益于健康
好句:要使身体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非常重要。
主要内容:蔬菜里含有蛋白质、糖、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
维生素C可以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
而且蔬菜还含有矿物质。
所以要吃多一些蔬菜。
读后感:我们要吃多一些有营养的蔬菜。
时间:8月10日
书名:《十万个为什么》
页数:137
好词:解渴生津、兴奋神经、胃胀腹痛、良好
好句:咖啡、可口可乐等饮品中,有 -的成份。
主要内容:喝饮料能解渴,可是,饮料中含有-的成分,-有兴奋神经,喝多了还会有多动症。
读后感:饮料虽然很好喝,但喝多了也没有易。
时间:8月12日
书名:《十万个为什么》
页数:162
好词:不相连接、过于疲劳、稍稍高于
好句:因为电视画面是由一个个的小光点或一条条横亮线组成的。
主要内容:看电视一定要保持距离,如果距离反而看不清,而且回对眼睛不利。
读后感:我们看电视不能太长时间。
时间:8月14日
书名:《十万个为什么》
页数:175
好词:构造、缺乏、新陈代谢
好句: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性,在本世纪初才被人们所认识,它们是维持人体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素。
主要内容:维生素对人体十分重要。
维生素虽然不参加人体的构造,然而却是人体新陈代谢中的必需物质。
读后感:我们要多吃些蔬菜,因为维生素大多都是存在于蔬菜中的。
时间:8月16日
书名:《十万个为什么》
页数:195
好词:愉快、旺盛、营养不足
好句:儿童的味觉细胞比较丰富,尤其对甜食十分敏感。
主要内容:小孩子都喜欢吃甜的东西,但吃多了会造成肥胖或营养不足。
读后感:我们不能吃太多甜食.
时间:8月18日
书名:《十万个为什么》
页数:226
好词:新陈代谢、催化、威胁
好句:所以,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的“保护神”。
主要内容:微量元素是指钙、锌、钾等。
它们在人体中不能缺少,如果缺少了,人体就会受到伤害。
读后感:我们不能缺少微量。
时间:8月20日
书名:《起步日记大全》
页数:28
好词:急促、委屈、炽热、迷迷糊糊
好句:我越来越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
主要内容:今天是我十二岁生日,爸爸出差了,妈妈因为要为病人做手术。
所以没人为我庆祝生日。
所以,我哭了。
后来,我想:在我的生日之际,妈妈抢救了一个生命,我觉得高兴。
读后感:能在生日的那天,救了一个生命,是很有意义的。
寻一篇鲁迅全集的读书笔记
这个倔老头,好像总在急吼吼地和各路人神作对,铁着脸横在前面,让人不舒坦—-冷不丁地被刺一下,不得不有所顾忌。
他的存在是一个意外:在满堂花醉的欢腾里,天堂的梦近了,人
们就要得到永逸的光明,可他一剑霜寒,闹得碍了人的眼,成为直达乐土的绊脚石,他实在是一个扫兴的元素,也不娱乐谁,除了母亲和孩子。
然而,他还是没有倒。
六十八年了,两万多个日子,顽石也被滴水击穿了吧。
真的,他还站在那里。
其实,他的弱处多得数不清,谁不会说他偏激呢,如果看到下面的句子:
1、不读中国书
2、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3、一个也不宽恕
看起来简直敌视中国文化,还极端地不留余地。
他还说,“因为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的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中国的人民,决不会聪明起来,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压榨,整个民族的危机。
我是自身受汉字苦痛很深的一个人,因此我坚决主张以新文字来替代这种障碍大众进步的文字。
①他不断提示着平民接受基本教育的难,充满忧急:“没有什么人有这样大的权力:能够教你们永远被奴役。
没有什么命运会这样注定:要你们一辈子做穷人。
你们自己不要小看自己…”②
有意思的是:五四时期,胡适有过“拼命走极端”;傅斯年也讲过:“但激流之下,纵有漩涡,也是逻辑上必然的,从长来看,仍是大道运行的必经阶段。
钱玄同和陈独秀都主张过“废灭汉文”。
(见林贤治《自治的海图》)
或许,“偏激”本身就是一种战术。
“五四”一代前驱,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救国的方向,鲁迅在忧虑传统文化令人裹足不前之余,更替底层民众不公平的起点痛心,他设想的求新之路大约是:普及知识—〉开拓视野—〉革除旧弊-〉启迪民
智—〉育立新“人”—〉辟出新天(中西并举的新文明)
他冀望于人,后起的新人。
“甘为泥土的作者和译者的奋斗,是已经到了万不可缓的时候了,这就是竭力运输些切实的精神的粮食放在青年的周围,一面将那些聋哑的制造者送回黑洞和朱门里面去。
③他踏实地做着基础工作,同时充分地估计了其中的艰难,而且经受过足够大的打击:“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在中国实在算一件难事,因为,已经说过,我们究竟是未经革新的古国的人民,所以也还是各不相通,并且连自己的手也几乎不懂自己的足。
④
他斟酌着不肯打击青年的热情,不把内心全盘托出。
事实上,在时代的背景里,绝望才是真诚的,充分正视现状的,也是神圣的;乐观反而可能是空泛的、稚拙的,甚至是率易的。
那些一概把语言风格仅归因于作者自幼遭遇不幸的人,假如不是无知,恐怕是忽略了当时的社会气氛。
“据我所见,则昔之称为战士者,今已蓄意险仄,或则气息奄奄,甚至举止言语,皆非常庸鄙可笑,与为伍则难堪,与战斗则不得,归根结蒂,令人如陷泥坑中”⑤ 在往复无常的推进中,多数人选择了迂回或放弃,或许人性的痼疾太顽劣,人生的变数又如此莫测,这无法探底的自我拷问、不可触及的精神彼岸,让普通人的激情在现实的冷洌中崩颓。
执著的人还是挺了过来,他拒绝了所有精神避难所,选择了更为艰险的承担:为同行者铺路和输血。
“所以我十年以来,帮未名社、帮狂飙社、帮朝花社,而无不或失败、或受欺,但愿有英俊出于中国之心,终于未死…”⑥
人实现自己价值的方式有很多:他可以潜心学问,把汉文学史发扬;也可以谋篇布局、作大部令世人仰首的博爱小说;还可以吟风品茶、做一世清雅无争的高士,不管哪种方式,圆融炼达的境界无疑会给他带来更稳妥的声名,也显然不会招来云集电骛的捧杀和棒杀。
可是,他选择了了那个时代最需要他付出的方式。
这是怎样的一种牺牲
谭嗣同选择过死,康有为选择过生,如果可以再次选择,他会承担生者的使命,还是死者的决绝
虽然两者同样让人怀着敬意。
试想,如果鲁迅不坚持,有几个人可以做出这种分量的牺牲
假如没有实在的爱,谁又肯这样做
他既知道自己的价值,也知道黄金世界的无价值。
即便在绝望中,他还是把自己的碎片收拾起来,挣扎着托起新的天空,他不是被黑暗击倒的人,而是用了自己产生的抗体来疗救后来者的人,勇于承担使生命得到了升华-从个人追求而言,他的付出彰显了“人”的价值,超越了小我,因而也无从失败。
他没有借助身外的力量,也不排斥信仰,只因为不忍在颠覆了旧的精神统治之后又替苦难者树起新的图腾,继续那改头换面的欺哄和幻梦-在《祝福》里,他痛恨的正是两边齐锯着祥林嫂灵魂的魔鬼们,他以为只有切近真实,才能起来改变现实,真正地让无拳无勇者不再过“辛苦麻木的生活”。
信仰固然重要,但新的迷信就更加可悲。
正是鲁迅看到了这一点,他不断提醒:不能为图一时的激励而轻许一个黄金的世界,要切实地为“人”着想。
他着眼于“人”,过客体现的是生命的尊严,发掘的是人的力量,而不是外力的驯服,神的眷顾。
比起空洞的乐观者、歇斯底里的自弃者,他是一个始终立着的伤员。
受伤本身并不可耻,不是吗
他树在那里令对手无法从身上跨过,尽管只擎着一面弹痕累累的旗。
“一个也不宽恕”,说出这句话的同时,他坦荡地把最毒的锋刃对准了自己。
不管如何去阐述,假如总有一方在解读中报持偏差,表达者即便是神仙也毫无办法。
再看下面几段话:
“奴隶们受惯了猪狗的待遇,他只知道人们无异于猪狗。
“例如无端杀死几个民众,先前是大家就会嚷起来的,现在却只如见了日常的茶饭事。
人民真的被治得好像厚皮的、没有感觉得癞象一样了,但正因为成了赖皮,所以又会踏着残酷前进…”⑧
“暴君治下的臣民大坻比暴君更暴,暴君的暴政,时常还不能餍足暴君治下臣民的欲望。
暴君的臣民,只愿暴政暴在他人的头上,他却看着高兴,拿残酷作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做慰安。
⑨
“由历史所指示,凡有改革,最初,总是觉悟的智识者的任务。
但这些智识者,却必须有研究、能思索、有决断,并且有毅力。
他也用权,却不是骗人,他利导,却并非迎合。
他不看轻自己,以为是大家的戏子,也不看轻别人,当作自己的喽罗。
他只是大众中的一个人,我想,这才可以作大众的事业。
⑩
“虽曰国人,要借以泄愤的时候,只要给予一种特异的名称,即可放心事刃。
先前则有异端、妖人、奸党、泥土等类名目,现在就可用国贼、汉奸、二毛子、洋狗或洋奴。
“是对于群众,在引起他们的公愤之余,还须设法注入深沉的勇气,当鼓舞他们感情的时候,还须竭力启发明白的理性;而且还得偏重于勇气和理性,从此继续地训练多年。
这声音,自然断乎不及大叫宣战杀贼的大而闳,但我以为却是更紧要而更艰难伟大的工作。
总之,我以为国民倘没有智、没有勇,而单靠一种所谓‘气’,实在是非常危险的。
⑾
字字钉在这里,可是阅读者呢
如果当年毛润之真正领悟了鲁迅的苦心,切近地了解国人基本精神特征和觉悟程度,明白脱缰的野马比猛虎还难驾驭,正视现实中满布着阿Q的危险,从而着力培育理性与勇气的平衡,在发起运动前,恐怕会审慎的多、冷静的多了。
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在新潮的游戏规则里,随便谁都可以在你前面树一面哈哈镜,只要他们愿意,就有资格指着哈哈镜里的你高谈阔论,你立刻变得可笑和荒诞,你的棱角变得怪异和玄妙,你的价值就不再能真实地存在了。
禅说里讲,手指在那里,指向的却是明月;而我们的文坛新锐、救世贤哲恰恰只见“偏激”这手指、不见“求新”这明月;只见“黑暗”这手指、不见“惊雷”这明月;“重其外、放其内;取其质、遗其神”⑿,只见针砭的冷,就不见心肠的热。
在这精彩的玩笑中,厚重的历史仿佛灰飞烟灭,所有的牺牲与付出变得虚妄和讽刺,真是快意的消解
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因为有过他,不惮用我们的血肉,更以成熟的自觉、深沉的勇毅和韧性的坚持铸成我们新的长城。
这本早已泛黄的《鲁迅小说全集》被放在装书的箱子,上周回家找出来看的,模糊地记得高中的时候买的吧,在那位冷若冰霜、死气沉沉让人根本活泼起来的语文女老师的号令下买的,因为课本的教材喜欢引用《鲁迅小说全集》中的经典短篇小说,大概记得老师教过的有《孔乙己》《一件小事》、《药》、《故乡》(少年闰土)、《阿Q正传》的节选、《社戏》、《祝福》等等吧,学的过程,老师逐句逐段地念,遇到一些段落,便教我们分析此句子是比喻句或是比拟句或是拟人句,此处与前文又是前呼后应,动不动便抬出三座大山、民国的白色恐怖、麻木不仁的民众等来说明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临到考试前,大家便背书中的所划的经典名言应付考试:“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不多不多
多乎哉
不多也。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等一大堆。
通过学习和考试,记住了名人名言,也记住了小说中的人物:孔乙己、华老栓、红眼睛阿义、闰土、阿Q、祥林嫂。
这本书自从买过以来,好像也看过几次,但似乎从来没有从头到尾完整看一遍过,光《狂人日记》就让我看得一头雾水,失去继续往下看的耐心,挑着语文书出现过较熟识的小说来看,《故事新编》更是看得完全不解其意。
自从前段时间看了电影《阿Q正传》后,便真的有了兴趣去看《鲁迅小说全集》,回家翻出这本书,抱着重新看,希望自己能看懂些,看了足有一个礼拜,在炎热的周末躲在家里,总算第一次将此书完整地看了一遍下来,缺乏对清末民初近现代历史正确清晰的了解,重重的历史浓雾总是使离我们最近的历史那么不真实可靠、那么模糊,缺失了历史背景,小说看起来自然要吃力、晦涩、难懂了。
对于个人而言,语文课成绩从小到大都是拖累总成绩的,上学时的作文无论从任何角度看都是“雷锋日记”的盗版,本身阅读障碍确实不小,因此看此书成了类似马拉松运动,不断跟自己说,能坚持看完就好,完全不懂也没有关系,既然有兴趣一定要坚持下去,总会有些好处的。
阅读完,多多少少却从小说中了解了些鲁迅先生生活的那个时代人们的真实生存状态、那个时代黑暗丑恶的现实社会、那个时代丑陋吃人的世俗礼教,那个时代的历史。
如下记此时个人的印象或是此刻读后的感觉与疑问(读书笔记):《狂人日记》看后还是看不懂,缺乏历史背景,人吃人的社会,“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既然它是开篇,或许便是整个小说集《呐喊》的序。
《孔乙己》镇里的咸亨酒店,唯一站着喝酒的长衫主顾无法进学
的老文童孔乙己,虚伪封建腐儒的代言人。
《药》革命烈士的血蘸的血馒头成了华老栓解救肺痨病儿子的灵丹妙药,告状得赏钱的夏三爷、管牢的红眼睛阿义、消息灵通的满脸横肉的康大叔。
《明天》守寡“粗笨”的单四嫂子带生病的宝儿给昏庸欺世、故弄玄虚的中医何小仙看,吃了药呼吸由平稳变到没有。
《一件小事》国家大事增长了坏脾气,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车夫的一件小事“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风波》撑船的七斤被城里的革命党割去了辫子,却又在咸亨酒店(消息灵通所在)听得皇帝又坐龙庭了,按赵七爷的说法,这次保驾的是张大帅,张大帅就是燕人张翼德的后代,最后虚惊一场。
九斤老太口中不断说着的:“一代不如一代。
九斤、八一嫂、七斤、六斤就是伊的依据。
《故乡》圆规式鲁镇名人“豆腐西施”,聪明充满灵气的胸前挂着银项圈的少年闰土与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成为一个木偶人的中年闰土对着昔日的玩伴言必先称“老爷”。
《阿Q正传》阿Q的国民性,很Q很奴才,Q并非Cute的意思,个人胡乱猜测,Q—〉Qin—〉Chin(秦)—〉Chinese,Q真是活画出的清朝遗民,专制下的主子、权威与奴性,“专制者的反面就是奴才”。
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怒目而视主义,永远得意的阿Q:这或者也是中国精神文明冠于全球的一个证据了。
《祝福》迎接新年祝福的爆竹声却成了祥林嫂的挽钟,“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总是说“我真傻,真的”苦命的祥林嫂,她的命运从来没有属于过她自己,封建儒家的三纲五常,社会的世俗和周围的人活生生地“吃”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