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曼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建筑流派
之——建筑大师:彼得.埃森曼
批评家拜茨基本在他那本颇受好评的著作《破坏了的完美》中为艾森曼、海扎克、盖里和文丘里戴上了一顶高帽子,将四人并称为当代建筑的“四教父”,他们的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艾森曼给人们的鲜明印象就是,一个耽于幻觉的自我臆想者,他的头脑里到处是与经验无关的想象。
然而在他70年代的一系列作品中,已体现出艾森曼独特的艺术信仰:功能只是形式的附庸,为了达到最完美的形式,艾森曼情愿以牺牲住宅的使用面积为代价。
作为一个后功能主义者或者说新理性主义者,他坚信,建筑是自治的,是一块独立王国,建筑师的任务不是像上帝一样“建造”住宅,而是呈现它们,让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存在。
80年代,艾森曼曾经为客户设计了一套住宅,却令业主无法入住而沾沾自喜;时过境迁,他的古怪脾气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愈来愈激进和夸张。
1997年参加“虚拟住宅竞赛”的实验性作品令人目瞪口呆,它们是雕塑,还是梦中之物?那是些怪物,像工业设计中的某一个零件,线条繁复、用意隐晦,也许电脑的硬盘才是它们永恒的归宿。
他一直是个反对派1967年,艾森曼创立并担任建筑与城市研究院(IAUS)的院长和《反对派》杂志的编辑,艾森曼致力于建筑观念上的革新。
虽然1982年,学院和杂志都走到了它们事业的终点,但艾森曼的建筑实验似乎并未受到什么影响,反而“变本加厉”。
它既是一种主观的冥想,又是在符合建筑学规律的范畴内所做的脚踏实地的尝试。
他的后期设计更加令人费解,他考虑的是身体与灵魂的新空间,热衷于依靠电脑软件AutoCAD、
3dsmax制造出各种复杂的造型,效果图也以表达概念为第一目标,所以虽然在学界获奖不断,在商业上却并不受宠。
作为一个从业建筑师,他拒绝商业化的操作,孜孜以求建筑的真谛并不断超越。
他的建筑设计实践与理论保持忠实合一,为当今建筑学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的财富。
他深入研究建筑历史,从他的前辈鲁道夫·威特科尔( Rudolf Wittkower)、柯林·罗( Colin Rowe)那里继承了对古典建筑和现代主义建筑的认识、形式分析方法,同时他又积极的姿态面对
即将到来的建筑变革,并不断地为建筑注入新的活
力。
了解一些埃森曼建筑思想的人都会感到,他的
建筑理论晦涩难懂。
一方面,是我们通常对他建筑
思想的发展过程缺少一个系统的认识。
实际上,柯林·罗的教学思想:一方面培养学生对建筑本质的追求,另一方面强调质疑的精神,深刻影响他的得意弟子埃森曼,埃森曼既继承了前辈们的形式分析方法,又提出了自己的批判。
另一方面,埃森曼的建筑思想是十分庞杂和难以理解,同时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
埃森曼的建筑思想难以理解,是因为他将所思考的建筑学问题放
置在复杂的西方文化语境中,但在讨论建筑问题时总与其它的知识体系纠缠在一起,是因为建筑本身就是与其它的知识体系并行的一门学科,它所及的问题层面与其它的知识体系类似,在埃森曼看来从古典时期建立的稳定的建筑知识体
系,随后发展落后与其它学
科,所以他借助建筑学科的
外部模型来帮助理清建筑所
存在的问题,其目的是想要维护建筑作为一门独立的知识体系的地位。
1999 年,埃森曼出版了《diagram diaries》一书,可以看作是他近四十年的设计与理论的一次回顾和总结,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他的设计方法和建筑思想,对于我们建筑形式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帮助。
梳理一下艾森曼的庞杂的言说,我们可以把他那些高深的理论分为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指将哲学和语言学的理论引入建筑,为解构建筑提供了理论的依据;另一部分则是把数学等其他领域的知识作为自己某个作品设计的引发点。
现代主义是一个根植于客户需要的理性的完美系统,反映了功能与行为的相互作用,但是从60年代开始,千篇一律的国际主义建筑让人渐感厌烦。
受德里达等解构主义者的影响,埃森曼开始质疑现代主义传统,其中最主要的是质疑现代主义秩序所根植的基础。
埃森曼反抗的对象是传统性,这里的传统性不能理解为古老的或古典的。
建筑的传统性是指社会系统性对某一状态(包括形与意)先觉性的肯定并固定其主导地位。
埃森曼认为设计
的过程就是要排除个人和文化的因素,建
筑形式只是一套符号,是由建筑自身的逻
辑关系演变而来,他强调建筑是一个过程
而非结果。
很多设计建筑的人假定对建筑
非常了解,因此就存在了现有的建筑语言。
但建筑的语言是连续的,那么建筑要发展——帕拉迪奥的建筑,并不比勒·柯布西耶的建筑差,他们只是不同而已。
埃森曼将诺曼·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的生成语法,作为自己思想的语言模型来加以采用。
语言依据有限的规则可以反映无限的事项,乔姆斯基的语言创造理论提出了“变形生成语法”。
这种“语法”,承载着将规则提取出来并体系化的任务。
乔姆斯基的生
成语法模型,将焦
点对准了语言结构
与语言能力所具有
的
主
体
知
识,从而生成无限的文本。
乔姆斯基的理论被认为是蹈袭了索绪尔的语言体系和运用语言的概念,但与索绪尔无视语言传达机能,将作为传达单位的文本,从“运用语言”的规定中排除出去的方法不同,乔姆斯基将文本的生成视为重要事项提炼出来。
这一理论落实到埃森曼的建筑语言中,就是刻意地将建筑室内的纯几何关系的生成过程在建筑上反映出来。
他以梁、柱、墙作为单词、句子和段落,发展了一套独特的由点到网络的建筑语言。
进入80年代后,艾森曼又尝试着从拓扑几何学、麦卡托网格(Mercator grid)等不同领域中借用大量的理论术语,将他们引入自己的建筑作品中。
在“柏林集合住宅”中,他使用了麦卡托网格,将它作为通向考古发掘物的手段。
在“圣地亚哥项目”中,他试图让建筑讨论不在场的问题,以非传统的造型寻求表达意义的其他途径,而不做可见的东西。
在“法兰克福生物中心”的设计过程中,他运用了D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三种机制:复制、转录、翻译,来作为建筑布局的主要构思。
而在今年的杰作“布谷大楼”当中,艾森曼将海底扩大学说(place tectonics)理论作为暗喻加以应用,表现出地球变动产生的裂痕。
由地震所引起的建筑崩塌前的“凝结的瞬间”被记录下来。
艾森曼并非是要单纯地表现所谓“凝结的瞬间”,而是意在强调存在于建筑中的从解读的单一化及含义的必然性等等制约中解脱出来的“内在的时间”。
他在这些理论指导下完成的作品,毫无疑问与传统的建筑形象迥异。
最早的作品是从1967年开始的,埃森曼将研究理论用于一系列住宅设计。
为了表明这些建筑不属于任何人和任何具体的内容,他以号码来命名它们。
在《住宅Ⅰ号》中,埃森曼通过图解使形式和功能相分离。
实现了建筑自己产生自己的形式,不依靠人来形成自己的意图。
他是这么说的:“建筑应该创造一种紧张和距离,因为它不在人的控制之下。
人和对象是相对独立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将是崭新的”
在《住宅Ⅲ号》中,埃森曼研究的重点则是消除等级,这种等级包含各部分美学价值的关系。
他希望在他的体系中,不再通过权威的规则来作出价值判断。
在《住宅Ⅵ号》中,埃森曼研究的重点则是建筑的本质,根据结构理论,建筑要自我分析,使建筑元素寻求自己的意义。
埃森曼后来称这一现象为“轨迹”。
同时,埃森曼清楚地认识到:他用一套正常的系统创造了“易位”(disl ocation),而他的目的并不在于“易位”,他只是建立了一套新的规则。
虽然用这套规则可以创造无穷的形式,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却又是建立在一定的限定性基础之上的。
在《住宅Ⅹ号》中,建筑的系统与众不同,只有身处其中才能感受到,但又很难被解读。
这正说明了他的理论——建筑是不确定的系统,房子不再是一个整体,而是成为一个系统中的一部分。
埃森曼的第一个大型项目是俄亥俄州大学维克斯纳艺术中心,在这个项目中艾森曼综合了他多年的研究成果,将新旧理论融为一炉,成就了一件引人入胜的作品。
他在设计中引入网格、轨迹等等,并利用了图解的方法。
也是在这个项目中,埃森曼发现了地点的价值,“建筑需要外部的参数,建筑只有在环境的框架中才能有意义。
”因此,建筑兼顾城市与校园两种肌理,设计时运用了两个扭转12.25o轴线网格,分别代表城市与校园,形成动态空间。
有趣的是,艾森曼在调查地基时发现了一个弹药库,于是他将这个弹药库作为“维克斯纳艺术中心”的中心,弹药库——在新的系统中它的角色已经改变——成为“非弹药库”。
而入口处的脚手架,也不再是传统中为了建设而搭建的临时构筑物——成为“非脚手架”,同时在建筑中还有“非入口”、“非窗”、“非砖”等等,他尝试使建筑构件延展出新的用途。
这种概念与解构的概念相契合,埃森曼在尝试设计“非建筑”。
其实与实际建筑相比,看埃森曼的图纸与模型更加深刻。
在图纸中埃森曼的种种分析都是那么理性,这种理性到了极致从而具有了一种特殊的美感。
但看到建成建筑的照片,各种几何形体交错在一起,生硬而又突兀,我总觉得身处其中会很不舒服。
这些被抽象的概念重新定义的建筑,当人们身处其间会是怎样的感受?埃森曼的作品作为试验品,给人以全新的建筑体验。
但这些与众不同的空间对生活到底又有多少意义?在住宅Ⅲ号中那棵在饭桌旁的柱子,被艾森曼称为“天外来客”,因此房子的主人吃饭时常年都有一个“外星人”相伴。
而在俄亥俄州大学维克斯纳艺术中心美术馆室内没有可供挂作品的墙面,也没有为作品营造光线的效果。
艾森曼解释为他尝试消解艺术品的权威性,对建筑与艺术品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界定。
但是艺术中心不为艺术品服务,总让人觉得不解。
就如同杯子不考虑盛水的功能,床不考虑人体坐卧的舒适性。
建筑评论家菲利普·朱迪狄欧(Philip Jodidio)曾经问过艾森曼类似的问题“当你自己在建筑中时,你不希望空间很舒服吗?”艾森曼回答说进入他的作品“第一感觉可能是不舒服,然后会觉得迷失方向。
”他希望通过这种不舒适的感觉唤起人们对建筑的关注。
“当你感觉舒服时,你会开始忽视空间;在你感觉舒服的地方就意味着忽视建筑。
”
对于先锋设计师不能用常规的标准来衡量。
埃森曼做的建筑设计,探讨的并不是具体的建筑问题,而是借题发挥,通过具体的建筑探求建筑艺术的新规律。
他所做的实验性与探索性的作品,可能会对未来起到引领作用。
作为一名建筑界的拓荒者,艾森曼也许并不是最好的建筑师,但无可辩驳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建筑师。
艾森曼一直以来凭借前卫的理论与实践成为学生和年轻设计师的偶像,世界各地的莘莘学子把在他的事务所中做义工都当
作是一件荣耀的事情。
中国建筑师受他影响也很大。
深刻的学习设计方法,肤浅的学习设计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