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发作间期的肌电图运动诱发试验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发作间期的肌电图运动诱发试验特点
董亮艳;李芳;潘宗;拓炜;陈景云
【摘要】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肌电图运动诱发试验的特点.方法选择
我院确诊为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小管
酸中毒、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酒精性等病因后)27例做为病例组,选择27例健康志愿者做为对照组.检测时病例组处于发作间期(血钾正常),对小指展肌进行快速剧
烈运动,运动前测1次小指展肌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作为基线水平,分别于运动后即刻、运动后15 min、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各个时间点测量CMAP波幅,记录各个时间点的波幅
变化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两组间CMAP波幅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同时发现随着测量时间的推移CMAP波幅变化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存在组别与测量时间之间的交互效应(P=0.000).运动后即刻两组波幅均轻度升高,波幅升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3),运动后15 min两组波幅均小幅度降低,波幅降低率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87).对照组在30 min后波幅不再降低,波幅降低率控制在-28.9%以内,平均在90 min后回升至基线水平.病例组在
30 min~120 min波幅仍持续降低,同一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肌电图运动诱发试验能为发作间期的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的诊
断提供客观依据.
【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年(卷),期】2018(044)008
【总页数】4页(P453-456)
【关键词】肌电图运动诱发试验;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发作间期
【作者】董亮艳;李芳;潘宗;拓炜;陈景云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神经电生理科银川750002;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神经电生理科银川750002;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神经电生理科银川750002;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神经电生理科银川7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5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处于发作期时临床上诊断不难。

但实际上,有很多患者在就诊时常处于间歇期,肌力及血钾已完全恢复,即使高度怀疑,也缺乏客观证据,有时只能等待再次发作,因此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1]。

国内外研究表明,肌电图运动诱发试验(exercise test,ET)可以在发作间期检测出患者的异常,且特异性高[2-3]。

本文通过对我院的HOPP发作间期患者进行ET检查,探讨其临床价值及相关病因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①临床已确诊的HOPP患者;②进行ET检查时临床疑诊,经过其他辅助检查排除、鉴别等追踪后最终确诊为HOPP的患者;③所有患者在进行ET 检查时均处于发作间期。

1.1.2 排除标准①进行ET检查时临床疑诊,经过追踪后排除了HOPP,确诊为其它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②尚处于发作期,肌力、血
钾未完全恢复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1.2.1 对象与分组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及心脑血管病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7例为病例组:男21例、女6例,年龄20~55(30.88±11.23)岁;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 27例,男 21例、女 6例,年龄20~50(30.57±9.98)岁,与试验组性别、年龄均匹配。

1.2.2 检测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为笔者操作检查,保证了检测方法的同一性,按照CMAP标准测定方法,选取右侧尺神经进行检测。

使用美国尼高力Nicolet肌电/诱发电位仪,记录电极为表面电极,置于小指展肌远端肌腹和肌腱;刺激电极为鞍状电极,置于距腕横纹2~3 cm,尺侧腕屈肌腱内侧或外侧,找到最佳刺激点,
逐渐增加刺激强度,引出最大CMAP后,再增加20%~30%强度(超强刺激)。

测量时保持电极片位置固定,并排除其他干扰因素。

1.2.3 快速运动方法选择小指展肌的进行快速运动。

患者坐位放松后,令患者尽力外展小指,给予相同的阻力,使小指展肌快速剧烈收缩。

运动45 s后休息15 s,如此进行5个循环的运动,共5 min。

1.2.4 测量指标运动前波幅(基线水平)、运动后即刻、运动后15 min、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测定CMAP负相波波幅。

计算运动前后波幅的变化率。

波幅变化率=(运动后波幅-运动前波幅)/运动前波幅×100%。

即:波幅升高率为正值,波幅降低率为负值。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可信区间选择双侧。

计量资料采用x±2s描述,统计检验两组间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

2 结果
试验中考虑到由于ET检查本身为诱发试验,与患者抵抗阻力的配合程度及当天的
身体状况均有关,存在检查误差现象,在研究中部分患者(8例)进行了隔天重复检测,记录其波幅较低数值。

2.1 对照组波幅变化正常值范围(x±2s)对照组运动后即刻波幅轻度升高,波幅
变化率为15.7%±5.5%(4.7%~26.7%),即正常波幅升高范围为26.7%以内。

随后波幅降低至基线水平以下,降低幅度较小,多数在30 min后不再降低,开始有回升趋势,平均在90 min~120 min内回复至基线水平。

波幅变化率为-
18.9%±5.0%(-8.9%~-28.9%)即正常波幅降低范围为-28.9%以内。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波幅变化率及曲线两组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CMAP波幅
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同时发现随着测量时间的推移CMAP波
幅变化率也有差异(P=0.000),经分析,CMAP波幅变化率存在组别与测量时
间之间的交互效应(P=0.000)。

病例组运动后即刻波幅轻度升高,波幅升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3),运动后15 min两组波幅均小幅度降低,波幅降低率仍无统计学差异(P=0.087),病例组在运动后 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波幅仍持续降低,同一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P=0.000)。

从曲线看,病例组在15~30 min时间段波幅降低幅度较大,与对照组拉开距离,在30~120 min波幅降低幅度稍平缓,检测期间(120 min 内)无回升(见表 1、图 1)。

图1 两组不同时间点波幅变化率曲线
3 讨论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是骨骼肌离子通道病,发病时骨骼肌细胞膜无法正常去极化,导致兴奋性异常而影响正常收缩。

该病经常于剧烈运动、寒冷、饱餐等诱发因素后发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1-5]表明,ET较其他诱发试验(如冷诱发、自行车运动等)对于发作间期患者的诊断特异性高,因为此方法能记录到细胞膜兴奋性的整个变化过程[4],且操作方便、安全无创。

本研究中,病例组与对照组正常人比较,CMAP波幅变化率有差异,且两组间CMAP波幅变化率与测量时间之间存在交互效应。

从波幅变化率曲线来看,两组患者的运动前CMAP基线相同,运动后即刻波幅均轻度升高,两组间波幅升高率无差异,目前对其升高原因国内外尚不清楚;运动后15 min两组波幅均开始出现降低,至30 min后两组波幅降低程度明显加大,两组比较出现了差异,后在 60 min、90 min、120 min各时间点正常组CMAP变化率逐渐回升至正常基线,而病例组在120 min之内持续降低无回升,波幅变化率两组间逐渐加大。

因此在临床中HOPP患者行ET检查的检测时间应至少大于30 min。

在本研究对象中,病例组中有6例患者为ET阴性,检测发现波幅降低率在正常值范围内,与正常人相同在60 min~120 min内逐渐回升,因此导致病例组的标准差值增加,如排除ET阴性的患者,病例组波幅降低曲线更明显。

在对照组中出现1例ET阳性,像病例组患者一样波幅持续降低无回升,丁则昱等[3]研究发现健康人也可出现部分变异,约占8%。

同时本试验发现,健康人回复至基线水平的时间多数在90 min后,很少有60 min内回复至基线水平的,这与丁则昱[2]、刘海玲[6]等研究结果50 min内回复至基线水平不一致,笔者将会在以后研究中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研究。

目前国内大多数医疗机构以北京协和医院的CMAP波幅降低率33%为异常判断标准。

在刘明生[1]一文中,采用ROC曲线分析,采用30%CMAP波幅下降作为界值时较为合适,其诊断周期性瘫痪的敏感度达87.5%,特异度达93.7%。

笔者将会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分析讨论。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波幅变化率(%)(x±2s)组别病例组对照组t P n 27 27运动后即刻14.3%±4.3%15.7%±5.5%1.019 0.313运动后15 min-16.0%±9.3%-12.3%±5%1.742 0.087运动后30 min-43.9%±13%-18.9%±5.0%6.421 0.000运动后60 min-50.1%±22%-10.1%±3.9%7.367 0.000运动后90 min-
62.5%±16%-3.7%±3%13.746 0.000运动后120 min-63.7%±18%-
1.7%±3%14.254 0.000
近年来众多文献报道离子通道病(包括低钾型周期性瘫痪、高钾型周期性瘫痪、
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先天性肌/副肌强直)均可出现ET异常[6-7]。

本试验只
研究了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曾遇到1例疑诊为HOPP患者,行ET检查后为
异常,后经过追踪再次发病后经过测血钾和心电图等其他检查,最终确诊为高钾型周期性瘫痪,因此不符合纳入标准,已剔除。

本研究最初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时,有一些神经肌肉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等)疑诊为HOPP患者,行ET检查后结果为正常,后来经过作者追踪其他检查后,得知最终确诊为其他神经肌肉病,此类患者不符合纳入标准,也已剔除,但同时反映了ET检查特异性高,对于神经肌肉病的鉴别能起到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刘明生,崔丽英,王悦,等.临床运动诱发试验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诊断中的价值 [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0(4):242-245.
[2]丁则昱,刘明生,崔丽英.运动诱发试验对周期性麻痹18例的诊断价值[J].中华神经科杂
志,2007,40(4):242-245.
[3]丁则昱,崔丽英.肌电图运动诱发试验对周期性麻痹的诊断价值[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8,1(15):69-70.
[4]FOURNIER E,ARZEL M,STERNBERG D,et al.Electromyography guides toward subgroups
of mutations in muscle channelopathies[J].Ann Neurol,2004,56(5):650-661.
[5]TENGAN CH,ANTUNESAC,GABBAIAA,et al.The exercise test as a monitor of disease status in hypokalaernic periodic paralysis[J].J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2004,75(3):497-499.
[6]刘海玲,苏曼,童晓欣.运动诱发试验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诊治中的应用 [J].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1,20(3):152-154.
[7]何芸,蒋开夫,李明明,等.低钾型周期性麻痹诊断中运动诱发试验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7,19(06):879-8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