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西北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简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西北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简析
摘要: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西北民族问题的新发展、新变化,维护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平等,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和新的内涵。

因此,新时期的民族团结需要新的目标与任务,真正落实“三个离不开”思想,让民族团结是福、民族分裂是祸的思想观念扎根于西北各族人民群众的心灵深处,让各族人民像维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西北地区的民族团结。

关键词:民族团结;平等;民主;维护
西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历史上民族问题最复杂的地区,民族关系状况对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谋求平等、互助、团结、和谐和民族关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党和国家的一贯努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西北民族问题的新发展、新变化,维护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平等,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和新的内涵。

真正落实“三个离不开”思想,让民族团结是福、民族分裂是祸的思想观念扎根于西北各族人民群众的心灵深处,让各族人民像维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西北地区的民族团结,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分裂,化解各民族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实现西北地区各民族团结,是西北地区治理的又一重要目标。

一、民族团结的目标与任务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

西北地区要根据国家的总体要求和区域内民族关系的现实状况,从维护西北地区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将维护民族团结作为各级党政部门的战略任务和治理追求,以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为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要求与任务。

1.平等相待
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其中,民族平等是重要基础。

今天,妥善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平等问题仍然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

因为只有实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平等,民族团结才不是空话,国家才能长期稳定和发展。

改革开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由于历史、自然等多方面的原因,一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
会发展仍然比较落后,民族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这种状况如果长期不能改变,各民族的平等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反之,只有各民族都实现现代化,民族团结和谐,共同繁荣进步的目标才能达到。

2.互相尊重
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和表现就是各民族相互尊重。

互相尊重也就是说,在民族相处和交往的过程中,要在风俗、习惯、宗教、文化等方面排除偏见,求同存异,尊重对方。

互相尊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不仅适用于个体之间的关系,也适宜于民族之间。

西北各民族由于各种原因,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习俗、不同的文化。

在族际交往的过程中,各民族和谐相处,就必须对对方给予必要的理解和尊重。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既要努力实现各民族的经济上的平等,也要明确民族之间的文化和习俗差异是现实的,不可轻易抹杀和消除的。

为此,各民族同胞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认知观念,承认差异,尊重差异。

在不损害其他民族利益的前提下,要尊重各民族选择自己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追求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

3.和睦相处
没有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各民族的和谐发展,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西北民族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联系逐渐增多,交往日益频繁起来。

随着这种交往的不断拓展和加深,各民族在族际交往中必然会产生一些利益矛盾。

这些利益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有其必然性。

但是,利益矛盾必须通过合理的制度性调解措施来协调和解决。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是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的产物,各民族之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和睦相处的时间居多,各民族之间也存在着较强的凝聚力。

所以,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是民族团结的重要表征。

二、新时期影响西北地区民族团结的主要因素
西北地区地域辽阔,民族成分相当复杂,宗教氛围浓郁,使该地区的民族团结和民族和谐面临的问题本来就比较复杂。

再加上改革开放的深化和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使社会转型加速,社会分化加深,导致影响西北地区民族团结的诱因更为复杂多样。

综合来看,这些因素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社会经济层面
社会转型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新旧两种体制的摩擦和冲突以及人们观念的变化,是影响西北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的基本诱因。

在社会转型期,社会成员在社会地位、权力、财富等方面的分化逐渐明显,社会分层化与之加剧,不同社会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明显分化导致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

而在西北地区,由于地形、少数民族居住环境、受教育程度不同等因素,社会成员的分化社会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分化和冲突,常常在形式上表现为民族之间的分化和冲突。

新旧两种体制的摩擦和冲突,其实质意味着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

2.思想观念与文化层面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成员的观念相应发生变化,新旧两种观念的冲突与摩擦使人们的观念逐步多元化、世俗化,以往强烈的民族意识出现动摇。

人们所关注的是自身利益,不再将国家利益、民族团结置于首位,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部分成员形成对中央政府的认同危机和合法危机。

社会转型期,社会规范与社会秩序处于变动期,旧的社会秩序已废除,而新的社会秩序并未完全建立、深入人心,人们的行为无规可循无序可守,加之利益的驱动使人们的行为更随意。

在西北地区,由于各民族本身的差异使得这一状况显得更为突出。

三、新时期维护西北地区民族团结的对策选择
民族团结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大原则,实现各民共同繁荣发展是我们党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

加强族团结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国策,是符合全国广大人群众情感和意愿的大举。

在新时期,要加强民族团结,巩民族和谐,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发展经济,以经济发展带动民族地区社会全面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

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

这一问题解决的如何,不仅影响西北地区广大群众的政治态度,更重要的是影响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等重大战略问题。

因此,加快发展西北地区经济建设,以经济发展带动社会发展,以此有效的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维护边疆安全。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动力基础,同时为经济主体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各经济主体在利益驱动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能动性,在依靠西北地区自身优势的同时充分利用发达地区或发达国家的有力条件来实现常规发展。

然而市场经济的完善,必须在各民族分工基础上的互惠互利、相互依存,而由于西北地区各民族在人文环境区位以及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不同分布,民族之间的分化已经成为一个客观事实。

2.强化各民族的国族意识,坚决反对民族利己主义
民族主义是增强民族自尊心、自强心和自信心的最有力的工具它有利于一个国家凝聚民心、民力,造就一种自强不息、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同心同德的社会氛围,能最大程度的促进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繁荣富强特别是当国家的独立、主权、统一面临威胁之时,民族主义能转化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愫,转化成维护国家统一完整的巨大合力。

然而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强烈的民族意识会导致对其他社会身份的忽视及对其他社会责任的懈怠。

如民族利己主义就是一个典型的破坏民族团结的方面。

民族利己主义表现为: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

大民族主义是一种认为自己的民族比其他民族优越,因此对其他民族进行歧视、忽视、同化甚至于侵略和压迫的民族主义。

狭隘民族主义是一种保守、盲目排外、过分强调和争取本民族的利益的民族主义。

因此,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是我们新时期反对民族利己主义的主要任务。

在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时,必须注意树立正确的原则、运用正确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敖俊德.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怎样修改的[J].中国民族,2001,(4).
[2] 陈云生.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 【美】菲利克斯·格罗斯.公民与国家——民族、部族和族属身份[M].王建娥,魏强译.北京:新华出版
社,2003.
[4] 尹筑光,茆永福.新疆民族关系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5] 杨才旦.青海省草山纠纷的成因及对策[J].青海社会科学,1999,(4).
[6] 王颖.人口流动与新疆民族关系初探[J].新疆社会科学论坛,200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