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一去二三里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笔画“横”。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带着想象的画面初步有感情地朗读。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辨别“八”“入”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数字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成果:
1.出示生字:一去二三里四五六七八九十
①指名读----开火车读----抢读
②去掉拼音读2遍
③识字方法:比一比:八---入四---十
加一加:云+1=去一+1=十
2、读词语:
三天四只鸡六只鹅八条鱼九朵花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说了些什么?
2.出示课题:有一首诗歌,说的就是这幅图。
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
老师介绍:这是一首古诗,写的是两个小朋友出外郊游,一走就是两三里路。
看见沿途炊烟袅袅,有几户人家。
再往前走,看见了几座亭子,路边开满了五颜六
色的野花。
这里真美呀。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
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
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
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
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
3.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4.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四、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个人自由读,同桌相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了解诗意。
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
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
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
请小朋友看图,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意思吗?
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还有什么问题?
男女生分别齐读。
五、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背诵,全班齐背。
3.背诵全诗,并设问:
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这个小山村热闹吗?
你来到这个小山村,觉得它美吗?
总结:小山村真美,请小朋友一起背,就好象走进了小山村。
六、认识田字格,书写“一”
1. 认识田字格
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这就是生字的家。
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指导书写“一”。
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再写。
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
教师
巡视,个别指导。
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七、作业设计
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
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
板书设计
kuai tianpian guatiao yuduo huage qiu 块田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片瓜条鱼朵花)个球
五个整体认读音节
三个音节
2.激趣导入: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认识了不少汉字。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汉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了!你们高兴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向汉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说了些什么?
2.出示课题:有一首诗歌,说的就是这幅图。
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4.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四、教学生字
出示十二个生字
1、
2、
3、谁认识这些汉字朋友?指名读。
请认识的小朋友说说是怎样认识的。
请拼音来帮忙。
不认识汉字的小朋友可以借助拼音来认读汉字,已经认识的小朋友也可以借助拼音来再巩固一下。
学生练读,教师巡视。
开火车读。
去掉拼音读,指名读。
出示生字卡片,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个人自由读,同桌相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了解诗意。
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
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
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
请小朋友看图,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意思吗?
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还有什么问题?
男女生分别齐读。
六、认识田字格,知道书写“一”
1. 认识田字格
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这就是生字的家。
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
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指导书写“一”。
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再写。
七、板书设计
识字一:一去二三里
一烟村四五家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我会认
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我会记
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几、九”“入、八” 认识“八”“九”。
入──捺在撇上住
八──撇捺要分家
3.我会用
摘苹果说词语或句子
出示苹果树图。
指名摘。
摘到后,领大家正确的读两遍,再连读诗句。
选生字卡填空。
我们来做游戏吧,看看图,找到生字卡片贴一贴,再拼拼,填对读对的就是小老师,黑板上有五幅图,请仔细根据图意选择生字卡片填空
kuai tianpian gua tiao yu duo hua ge qiu 块田片瓜条鱼朵花个球
二、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背诵,全班齐背。
3.背诵全诗,并设问:
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这个小山村热闹吗?
你来到这个小山村,觉得它美吗?
总结:小山村真美,请小朋友一起背,就好象走进了小山村。
三、指导书写“二”“三”
1.观察课文中田字格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四、扩展活动
1.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跟好朋友一起说饶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
饶口令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要想说对十,舌头别伸直,要想说对四,舌头碰牙齿,要想说对四和十,多多练习十和四。
五、作业设计
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
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
六、板书设计
一去二三里
kuai tianpian gua
块田片瓜
duo hua)条鱼)朵花)个球 tiao yu ge qiu,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4.摆-摆。
人人动手,把12张字卡分成两类摆-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
全班交流。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男女生分别齐读。
六、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七、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3.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4.指导书写-。
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学生练写。
八、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我会认。
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做找朋友游戏。
2.我会记。
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
3.我会用。
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选生字卡填空。
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两遍。
2.限时背诵课文:给5分钟时间,学生各自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
3.借助插图背诵课文:能背诵的看大屏幕上的课文插图一,还不能背的可以看课文,全班把课文齐背两遍。
4.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齐背,全班齐背。
三、指导书写二’’三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四、扩展活动
1.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跟好朋友一起读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
绕口令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
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
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
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
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教学追记: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课
1、谈话:前面我们学了汉语拼音。
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有了汉字朋友,我们就能看书、读报、学到更多的知识。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
3、学生读课题,解释“里”。
4、《一去二三里》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本,听老师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㈠、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你们想不想也把课文读一遍呢?生练读,师正音。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
㈡、看图说话
1、谈话:我们不仅要会读儿歌,而且还要读懂它,知道它讲了什么意思。
2、图上画着谁?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
3、最远处有几座亭子。
什么是“亭子”呢?
4、出示挂图:亭台
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
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
5、书上哪一句诗是描写这些亭子的呢?----生齐读:“亭台六七座。
”
6、再往近一点画着什么呢?
7、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哪句诗是描写图中的花的?---“八九十枝花。
”
8、你从近处看到了什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那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呢?
9、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
10、这个村子离两个小朋友远不远呢?所以诗人说---“一去二三里。
”
11、一路走去,在不远处有个小村庄,四五户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这就是书上说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
12、多美的山村呀!村民居住的房子被炊烟缭绕着,简直就象在神话中,那六七座亭台又为村庄增添了几分秀丽。
远处还有粉红的桃花。
粉红的桃花点缀在村庄中,使小村庄变得更美了!
㈢、生练读
1你觉得这样的景色怎么样?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自己亲眼看到了这幅美景。
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感觉?你心里会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样?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
2、师范读,学生感悟读法。
3、学生自己练读。
4、指名读,集体评价。
5、教师与学生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㈣、自学生字
1、谈话:同学们读得都不错。
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看一幅画。
2、出示课文插图2。
图上画的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下面请同学们拿起铅笔把课文再读一遍,一边读,一边用铅笔把生字画出来。
3、自己读生字,读准确后,再把它读给同桌听。
㈤、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谈话:我们自己学了生字,也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十个生字是表示数字的汉字。
下面,老师要让同学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他们。
3、做游戏:找朋友。
三、扩展活动
1、谈话:清代画家郑板桥有一首《咏雪诗》也用上了我们今天学的十个汉字,请大家试着读一读。
2、教读生字:芦、总。
3、出示小黑板:《咏雪诗》
四、作业设计
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
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
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
五、板书设计
插 1、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图八九十枝花。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一、二、三、四、五、六、七、
八、九、十、里、去。
小组抽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出示“八”和“入”,比较。
二、指导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