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时代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基础知识: 1、政治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①专制主义:秦朝皇帝之都、三公九卿制;汉朝中外朝 制;北魏三生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度;宋朝二府三司制; 元朝中书省。
②中央集权: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2)选官用人制:世卿世禄、军功等爵、察举、九品中 正制、科举制 (3)监察制度:御史大夫、刺史、通判
一、公元前3世纪前,中西文明自成体系。中国: 秦朝统一前;西方:希腊文明没落、罗马帝国。 (一)、西方——海洋文明:古希腊民主政治与罗 马法制是西方文明的精华,也是近代民主与法治 的起源;经济上依靠海洋而形成的工商业经济; 思想方面是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起源。 (二)、中国——大河文明:政治:血缘政治的形 成发展逐步走向官僚政治;经济上,集体经营逐 步发展为个体经济(家庭或生产生活单位);思 想上,注重人与自然的人本主义思想,是中华文 明的奴隶社会: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法 律;人文主义起源。 • 二、封建社会:(475——1500)宗教神学统治 人们的思想,封建割据。 • 三、近代社会: • (1500—1900)或(1640—1917), • 一是从全球化考虑; 二是传统观点,资阶革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 • 四、现代社会: • (1900—至今)或(1917—至今) 一是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全球化进一步深化; 二是传统观点,无产阶级革命时期。
3、思想文化:中华文明奠基时期:百家争鸣、科技文艺 世界—— 1、政治(古希腊民主政治、古罗马的法律) 2、经济:商品经济 3、思想文化:人文主义起源、代表人物及主张
(四)中西文明对比
1、政治文明——政治制度(中国:君主专制形成;西方:公民集 体民主制);政治活动(中国:商鞅等变法;西方:梭伦等改革) 2、经济文明——经济特征(中国:小农经济;西方:工商业经 济);经济思想(中国:重农抑商;西方:重商主义)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 1、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出现“百 家争鸣”
2、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力发展,各民族经济联系加强, 对外交往扩大,由君主专制到思想专制。(亚洲文化国)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因国家分裂、士族政治黑暗、民族 大融合、江南经济开发——佛教盛行,建筑、绘画、石窟 4、隋唐时期,因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达和对外开放——兼 容并包、全面繁荣 5、宋元时期,因社会相对安定,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商品 经济繁荣,民族融合空前加强,对外交往更加频繁,我国科技 文化达到高度繁荣的水平,三大发明在此完成外传 6、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和封建制度的 日益腐朽,闭关锁国,出现了总结性的科学巨著。
• 2、专题表现: • (1)思想史——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三次思想解 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 • (2)经济史——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开辟、一二次工业革命为契机, 殖民扩张为途径。 • (3)政治史(一)——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共和制、法德俄 (4)科技史——生产力的发展对生产关系的影响:近代 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两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不 同的时代,促使资产阶级在全球范围建立统治地位。 (5)政治史(二)——无产阶级运动史:随着资本主义 制度确立,其弊端的暴露,国际工人运动兴起,在马克思 主义思想的引导下,尝试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巴黎公社。 (6)文化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化潮流。
三、世界现代文明发展历程
• 1、阶段特征: •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发展演变,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两大阵营对抗与演 变; •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强化; • 国际格局的发展演变,和平与发展成为世 界的两大主题; • 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学上的迷茫—— 现代主义。
• 2、专题表现: • (1)政治史(一)——社会主义事业在全球范围的确立、 发展、演变。俄国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实践;苏 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苏东剧变,社会主义事业 受挫,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证 明国家的制度要立足于国情。 • (必修一: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苏东剧变) • (2)政治史(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资 本主义制度弊端引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资产阶级政治家 不断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主义 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第三产业、新经 济等)。(必修二资本主义制度新变化) • (3)经济史——全球化趋势强化。当今世界经济出现两大 趋势———区域化和全球化,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 成和发达国家资本新一轮的扩张。(必修二当今世界经济 全球化趋势)。
三、关注热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 2、重农抑商政策、 3、土地兼并(根源、危害、激化两类矛盾(农民与地 主、国家与地主) 4、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地位不同及原因: 春秋战国:受冷落(原因:不适应战争需要) 秦朝:受打击(不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汉朝:正统地位(国家的大统一需要思想上的统一) 明清:受挑战(商品经济发展) 维新时期:出“新意”(减少变法阻力) 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民族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反对 尊孔逆流、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
3、精神文明——思想潮流(中国:百家争鸣;西方:人文主义); 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科技辉煌;西方:近代科学教育) 中国儒家思想与古代西方人文精神的比较
1、相同:注重人与人类社会;视道德为政治的基础
2、不同(1)对人的关注点不同(中国:强调“社会”的人、西 方:强调“个体”的人) (2)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强调社会等级,压制人的发展; 西:强调人人平等,有利于民主政治成长、人的个性发展) (3)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中国:强调天人合一、忽视探究;西 方:对探究充满理性与激情,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
(4)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游牧民族的农耕化、少数 民族的封建化、汉化
2、经济:精耕细作的农业完善成熟
商业:市的变迁(隋唐、宋元)、城市经济发展。 手工业:冶金业、制瓷业、纺织业。 贸易:对外主动贸易,水陆交通发达(海上、陆上丝绸 之路) 3、思想文化科技
(1)思想:儒家思想(汉朝、宋明理学)
(2)文化:亚洲文化圈——世界文化圈;不同时期有不 同文化主流(文学艺术) (3)科技:中国科技领先世界(四大发明、数学、天文 历法、农学、医学)
四、世界近现代史专题总结
• 总论:世界史可以概括为一个世界一个梦想、两个阶段 两种思想两大阵营、三个体系、五个专题(政治、经济、 思想、科技、文化)、六个国家(英法德美日俄)
• 1、一个世界一个梦想:世界一体化(全球化)的发 展历程。
2、两大思想体系、两大阵营、两个格局、两个主题: • (1)两大思想体系—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马克思主 义思想; • (2)两大阵营——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 • (3)两个世界格局——两极格局和多极化趋势。 • (4)两个主题——和平与发展。
• (4)国际格局史——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国际格局由原来的两极格局演变为多极化趋 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主题。 • (必修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的趋势)
• (5)科技史——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战争推动 科技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以能源、空间技术为特 征,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引起人们思想意识 和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必修三现代科学技术) • (6)文化史——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世界观的变 化。(必修三二十世纪文学艺术)
2、中古史——封建社会:封建时代诸侯割据,经济上 的庄园经济盛行,思想上宗教神学统治时代。 解释:这一阶段历史不用掌握。
二、世界近代文明发展历程
• 1、阶段特征: •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思想的 启蒙与发展,引发资产阶级代议制在全球 范围的确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又引起工业 革命的广泛开展,导致全球化的趋势不断 加强;(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其弊端 暴露引发无产阶级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 思想的诞生及尝试。
世界史特点及知识体系 一、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历程
• 1、上古史——奴隶社会: • 小国寡民的奴隶制民主政治、罗马法律的不断成熟、 思想上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 (主要是必修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必修 三的西方人文主义精神起源) • 解释:小国寡民的奴隶民主政治决定希腊出现以人 为本的人文主义的精神;而人文主义的思想内容,反映 当时的政治现状。
(三)基础知识:中国—— 1、政治(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 2、经济:
①农业(早期农业——南稻北粟:传统农业的出现——铁犁牛耕、 小农经济)。 ②手工业(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 ③商业(周朝工商食官;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 封建城市兴起) ④经济政策:土地制度演变、重农抑商政策
• 3、三股进步潮流、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三大科技、三 次尝试、三个体系。 • (1)三大进步潮流: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本主义 发展史);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无产阶级运 动史);民族解放运动(史)。 • (2)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 运动。 • (3)三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第二次 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时代) • (4)三次尝试——世界一体化的三次尝试,以欧洲为 例,一是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二是希特勒发动的第二次 世界大战;第三次是欧洲一体化。 • (5)三大体系——资本主义政治体系、资本主义经济 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高考第二轮复习 中西文明对比 重大历史阶段性特征总结
XXX 2012年4月
中国古代史分期(总结) 先秦历史夏商周,春秋战国乱纷纷; 秦皇汉武大一统,新朝命短东汉兴; 魏晋南北起纷争,西晋短促曾一统; 隋唐封建鼎盛期,五代十国续藩镇; 辽宋夏金先后建,元代民族融合鼎; 明朝尝试全球化,清朝闭关断交流; 鸦片炮声中华悟,断断续续近代化。
• 4、五个专题(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 • (1)政治史:资产阶级代议制、无产阶级专政(工人 运动史)、民族解放史 • (2)经济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建设、 经济全球化。 • (3)思想史:资产阶级思想和马克思主义。 • (4)科技史:三次科技革命和近现代科技。 • (5)文化史: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 5、六个国家:英法美德俄日。 • 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共和制、法国大革命、德国统 一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二、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3、14世纪的中国 (一)特征
1、政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巩固(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统一 与分裂交替进行,民族大融合;专制主义王权不断强化, 中央权力逐步加强,地方权力逐步削弱,中国封建制度 走向完善。 2、经济:封建经济逐步形成并成为主导,精耕细作农业 趋向定型,手工业分工更细,规模更大,商品经济不断 发展,市的变迁和封建城市的发展,地主土地所有制发 展壮大(土地兼并)经济重心南移(魏晋南北朝开始, 唐朝基本,明清定型) 3、思想: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科学技 术为统治者服务,文学艺术随时代变迁而变化。
世 界 历 史 总 纲
• • • • • • • • • • • • •
世界大事和分期,希腊罗马对应记; 奴隶民主与法律,思想源于人主义; 宗教神学愚弄时,全部断送中世纪; 航路新开近代期,文艺复兴新世纪; 近代科学哥白尼,启蒙思想创新机; 立宪共和是政体,英国始建美独立; 三次革命强科技,蒸汽电气与信息; 自由垄断两经济,二九全球现危机; 斯福新政挽消极,推波助澜凯恩斯; 战后制度展新意,全球区域有良机; 本质揭开马克思,巴黎十月现代史; 国际格局有两极,苏东巨变成多极; 和平发展两主题,世界历史最好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