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难题质量专项训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难题质量专项训练试卷
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节选自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③贫者语于富者曰________
④吾欲之南海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甲文作者写这封书信的用意是什么?
(4)两篇选文的作者都对学习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请分别谈谈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课内文言文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②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③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3)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诫,又作“戒”,劝解、劝勉之意。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解、劝勉的信。

B.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

C.诸葛亮将立志、学习、成才紧密联系在一起,告诚儿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

D.本文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是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家。

3.课外文言文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①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②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选自《百喻经》)(注释)①适:到……去。

②缘:因为。

③味败:味觉败坏。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主人既闻/有闻而传之者
B.缘有盐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遂自念曰/遂成枯落
D.愚人食盐不已/骨已尽矣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藏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代的文学家。

(2)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止有剩骨________
②缀行甚远________
③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④一狼径去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狼的形象特点。

(4)文章结尾写到“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5.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这则寓言选自《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

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八哥与蝉对话①
鸲鹆②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③而调④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言,唯数句而已。

蝉鸣于树,鸟闻而笑之。

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

然子之所言,犹若未言也。

曷若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注释)①本文据《叔苴子》改编。

②鸲鹆(qú yù):即八哥。

③罗:张网捕捉。

④调:调教。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能效人言________
②甚善 ________
(2)下列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你能跟我一起鸣唱自己的心意吗?
B.怎么能像我一样鸣唱自己的心意呢?
C.为什么像我一样自鸣得意呢?
D.怎么能像我一样自鸣得意呢?
(3)八哥为什么“俯首而惭”?你由此得到了什么启发?
7.对比阅读
(古文阅读)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乙)家中来营①者,多称尔②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③,此君子也。

余服官④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
华,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⑤。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①营:军营。

②尔:你。

③处约:处在困顿之中。

④服官:为官。

⑤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不要丢掉从我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一贯相传的家风。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②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3)阅读(甲)文,谈一谈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感悟对后辈的谆谆告诫。

(乙)文中曾国藩认为年轻人要有所作为,应该做到哪些方面?
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献马贾祸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不如捐①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③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郁离子·献马》)【注释】①捐:抛弃,舍弃。

②哓(xiāo):吵嚷,争吵。

此指进谗言。

③谮:诬陷,中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而多信人之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不如捐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以子获为不止一马/屠惧,投以骨
D.卒献之/生卒年月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3)文中共有周厉王、芮伯、荣夷公三个主要人物,请分别概括其中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9.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划线字
①尊君在不.(________)
②下车引之(________)
③故人曰(________)
④明日早(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与家君期日/中
B.下车引/之
C.起不/食待之
D.令人/求故人
(4)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请结合文段内容并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与友期行(________)②去后乃至(________)③相委而去(________)
(2)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________)去后(________)乃至。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4)通过本文可知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元方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①不亦说乎________
②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
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
④博学面笃志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周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请写出两个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

(4)选文多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章,井说说其对你学习方面的启发。

12.文言文阅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俄而雪骤________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③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
④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4)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差强人意
B.参差不齐
C.成绩差
D.出公差
13.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谢安幼年谏兄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①,何可作此。


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②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释:①念:怜悯;同情。

②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

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谢以醇酒罚之/下车引之
B.乃至过醉/过中不至
C.老翁可念/撒盐空中差可拟
D.何可作此/白雪纷纷何所似
(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
(3)结合原文,可以看出谢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速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朗读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2)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诫子书诫:告诫。

B.淫慢则不能励精励:激励。

C.非志无以成学志:立志。

D.年与时驰驰:消失,逝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4)《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

文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________。

1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选自《山海经》)(1)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缀行甚远(点缀)
B.其一犬坐于前(狗)
C.夸父与日逐走(行走)
D.欲得饮(喝水)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弃其杖
B.方欲行/欲得饮
C.久之,目似瞑/学而时习之
D.意暇甚/意与日去
(3)下面是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饱含着讽刺的意味。

B.【乙】文夸父临死前“弃其杖,化为邓”这一情节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和夸父的形象,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

C.【甲】中“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地刻画了屠户杀狼时的愤怒之情。

D.【乙】文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未至,道渴而死。

(5)①【甲】文主要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乙】文中,夸父逐日遇到的困难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②面对凶恶狡猾的狼,屠户依然要与之斗争;面对快速运行的太阳,夸父仍然要与之比拼。

他们身上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我们是否需要这种精神?请结合你的学习生活情况加以说明。

1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①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②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③入两股间。

今乃④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苏轼《东坡志林》)【注】①曝:晒。

②拊(fǔ)掌:拍手。

③搐(chù):抽缩。

④乃: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好书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尾搐入两股间/屠自断其股
C.处士笑而然之/舍然大喜
D.不可改也/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这则故事给人的启示是什么?
17.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①死。

孔子哭之恸②,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③。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④,未闻好学者也。


【注】①蚤:通“早”。

②恸(tòng):极度的哀伤。

③不迁怒:不转移愤怒。

迁,转移。

不贰过:不重复犯一个错误。

贰,重复。

过,错误。

④亡:通“无”,没有。

(1)解释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发尽白________
(2)孔子“哭之恸”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甲文相关内容,你觉得颜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8.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其二》)
【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

狼自苫②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③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④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⑤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⑥,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⑦能作此谋也!
(选自蒲松龄《狼·其三》)
【注】①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②苫:用草编的席子。

③顾:但是。

④盈:满。

⑤豕:猪。

⑥移时:过了一段时间。

⑦乌:哪里,怎么。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
②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③股直不能屈________
④遂负之以归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屠乃奔倚其下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B.其一犬坐于前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以吹豕之法吹之
D.一屠暮行,为狼所逼为人谋而不忠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

(4)【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屠户的机智,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从《现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中,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意思正确的一项。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4)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

咏左思《招隐》
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选自《世说新语》)(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人问其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造门不前而反/学而不思则罔
C.时戴在剡/年与时驰
D.因起彷徨/未若柳絮因风起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
(3)“雪夜访戴”表现了王子猷怎样的个性?
2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沧州刘士玉孝廉,有书室为狐所据。

白昼与人对语,掷瓦石击人,但不睹其形耳。

知州①平原董思任,良吏也,闻其事,辄自往驱之。

方入书室,忽檐际朗言曰:“公为官颇爱民,亦不取钱,故我不敢击公。

然公爱民乃图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

公休矣,毋多言取困②。

”董狼狈而归,咄咄不怡者数日。

刘一仆妇甚粗蠢,独不畏狐。

狐亦不击之。

或对语问其故,狐曰:“彼虽下役,乃真孝妇也。

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乎?”刘乃令仆妇居此室。

狐是日即去。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注】①知州:官职名称。

②取困:自取尴尬。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有书室为狐所据________
②然公爱民________
③辄自往驱之________
④公休矣________
(2)用“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然公爱民乃图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乎?
(4)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述刘士玉“令仆妇居此室”的原因。

2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俄而雪骤________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4)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几个关键词来表明这一观点。

(5)兄妹两人的比喻哪一个更好呢?请写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23.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课文《诫子书》)(乙)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①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②,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③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④,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⑤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
(选自《韩诗外传》)[注释]①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

②尊盛位高势盛。

③畏同“威”,威严。

④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⑤由奉行,
遵从。

(1)解释下列划线的实词。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③亡其身者________
(2)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去相同的一项是()
A.①成王封伯禽于鲁/②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B.①守之以恭者/②子无以鲁国骄士
C.①犹恐失天下之士/②守之以浅者
D.①亡其身者/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3)下列对(甲)(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是全面告诫子孙的文章,表达了相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B.诸葛亮告诫儿子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C.(甲)(乙)两文在殷殷教每中都蕴含着父辈对子孙的深切期望。

D.周公告城儿子伯禽贵为郡王者,更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4)甲、乙两文告诫孩子的中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