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 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一、语言累积与运用。

(30 分)
1.诗文名句填空。

(10 分 )
(1)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__终生之计_,莫如树人。

(《管子·权修》)
(2)君子坦荡荡, _小人长戚戚 _。

(《论语·述而》)
(3)妇姑荷箪食, __幼稚携壶浆 ___。

(白居易《观刈麦》 )
(4)移舟水溅差差绿 ___,倚槛风摆柄柄香。

(郑谷《莲叶》 )
(5)唐朝诗人郑谷《鹧鸪》一诗的颔联化用“屈子怀沙”
和“湘妃泣竹” 这两个典故,衬着凄清、伤感气氛的诗句是:雨昏青草湖畔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6)有“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美名的黄鹤楼,自古以来就
是古代文人墨客喜爱的对象:崔颢《黄鹤楼》一诗中的“昔
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作者对事过境迁
的感触 ;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道出了
友人离其他失意。

(7)马航失联这一事件,虽经各方全力搜救,仍给人扑朔
迷离之感。

“虚无缥缈”这一成语源于北
朝民歌《木兰诗》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
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一句诗。

2.阅读下边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6 分)
位于盐城、泰州两市的交界处的大纵湖,是盐都西部的
一颗绚丽的明珠。

优美的湿地风光,文化底蕴深沉,朴实的
渔家风情,使它独具魅力。

怅徉于波光嶙嶙的湖面,i 流连于兴趣无量的芦荡迷宫,真是非常qiè意呀!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依据注音写汉字。

(2 分)
qiè惬意朴实 __ chún
(2)上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更正。

(2 分)
怅改为徜嶙改为粼
(3)请改正划线句“文化底蕴深沉”,使它与上下文形成一组排比句。

(2 分)
优美的湿地风光,深沉的文化底蕴,朴实的渔家风情。

3.下边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D】(2分)
A. 《舌尖上的中国2》在全国范围内热播的原由是它弘
扬了广博精湛的中华饮食文化的结果。

B.正当麦收节气,为了减少雾霾天气现象的发生,秸杆
还田新技术正在被宽泛应用和逐渐开发。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理解很多
做人的道理,意会做人的真谛。

D.能否选择对社会和将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表现
一个现代人有没有优秀的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4.下边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B】(2分)
A.头几日,新疆伊犁召开公判大会,公然审讯、公然惩办
了一批暴力恐惧分子,真是拍手称快。

(指歹人或坏事遇到处
罚或打击 ;或坏事得以取消 ;人们心理特别畅快。

也作“人心大快” )
B.近期,韩国“光阴号”客轮在触礁下沉时,船长李俊
锡在发出求救信号40 分钟后便首当其冲领先逃生,他这类
不管他人生命安全的做法遇到了人们的斥责。

(比喻最初遇到攻击或遇到灾害。

)
C.目前,我们盐城市正踊跃创立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
林城市,面对创立带来的变化,小区里的李大爷津津乐道,
心里非常愉悦。

(很有兴趣地说个不断。

)
D.垂钓岛及其隶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国土,中方
渔政执法船在本国管辖范围内进行正常巡
航,这是理所自然的。

(按道理应该这样。

)
5.以下句子的排序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B】(2分)
①真切的友谊积蓄是不可以够单向支取的。

②友谊,是人生的一笔得益匪浅的积蓄。

③任何带功利性的友谊积蓄,不单得不到利息,并且连
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④而是要经过相互的累积加重其重量。

⑤这积蓄,是患难中的倾囊互助,是迷路上的刺骨忠言,
是摔倒时的一把真挚的搀扶,是难过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
风。

A. ①④②⑤③
B.②⑤①④③
C.②③①⑤④
D.②①⑤
④③
6.名著阅读 (4 分 )
(1)名著《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碰到的最后一难
是什么 ?用简短的话归纳出来。

(2 分)
答案示例:师徒四人取经回来,经过通天河,河中的千
年迈龟因唐僧忘了向佛祖咨询自己寿限,记恨在心,将师徒
四人所有掀入河中,打湿经书。

(意对即可 )
(2)国王道:“大国师,那和尚也不愿放你哩。

你与他赌
胜,且莫唬了寡人。

” A 也只得去,被几个刽子手,也捆翻
在地,幌一幌,把头砍下,一脚也踢将去,滚了有三十余步,
他腔子里也不出血,也叫一声“头来 ! ”行者赶忙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 ! ”变做一条黄犬,跑入场中,把那道士头一
口衔来,径跑到御水河畔丢掉不题。

却说那道士连叫三声,人头
不到,怎似行者的手段,长不出来,腔子中,骨
都都红光迸出。

可怜空有唤雨呼风法,怎比长生果正仙 ?须臾,倒在灰尘。

语段中的道士 A 指虎力大仙 (填人名 ),这是唐僧师徒四
人取经经过车迟国 (填国家名 )所发生的事情。

(2 分 )
7.综合实践:阅读下边资料,从中研究“莲”文化的内
涵。

(4 分)
资料一:予偏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
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
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资料二:人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唯有绿荷
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
人。

(李商隐《赠荷花》)
资料三:居下而有节甘居地下,无日无夜地托着花
儿叶子 !( 韩静霆《爱藕说》)
(1)依据以上三则资料,分条写出莲文化的精神内涵。

(至少说两点 )
①清爽脱俗、高傲、正直、朴素、②真挚不虚伪、任性
自然、③不见经传、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等(答对两点粗心即可)
二、综合阅读 (50 分 )
(一 )阅读下边两首古诗,达成第8-9 题。

(7 分)
【甲】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乙】田园乐
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幼稚
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

②衣冠:士医生的穿着。

8.用自己的话解说甲诗中的划线句子的意思。

乙诗中的“夏寒”应如何理解?(4 分)
清晨起来就出去锄草,到了月儿升起之时才扛着锄头回
家(2 分 )。

夏寒:由于夏季松树枝叶茂盛,此处的夏寒可理解为夏季在树下很阴凉 (2 分 )。

(意对即可 )
9.这两首诗境界相像,表露出诗人相同的感情,试简要
剖析。

(3 分)
都表达了作者寄情山川,对淡泊、安逸的田园生活的向
往之情。

(二 )阅读以下两则短文,达成10-14 题。

(14 分 )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
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认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改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认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来往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
【乙】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

遍求
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

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

猫蹲许久,鼠逡巡①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

这样来去,
不啻②百次。

众咸谓猫怯,认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
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

猫即疾下,掬③顶毛,口齕④
领袖,展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

启扉急视,则鼠首
已嚼碎矣。

而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说明】①逡巡:有所顾忌而彷徨。

②啻:只是,只有。

③掬:这里是“抓”的意思。

④齕:咬。

10.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
(1)驴不胜怒,蹄之( 用蹄子踢) (2) 益习其声 (逐渐)
(3)潜窥之(偷看) (4) 蹲地上少休(稍微、稍微)
11.以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D)(2分 )
A 、则至则无可用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
B、然然来往视之而后知猫之避
C、者觉无异能者认为是无能为者
D 、其断其喉非怯也,待其惰也
12.翻译以下句子 (4 分 )
(1)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译文:逐渐出来凑近它,当心慎重,不认识它终究是是
什么东西。

(2)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译文:在民间各处找寻捕获老鼠的好猫,但老是被老鼠
吃掉。

13.甲乙两文刻画虎、猫这两个形象时,相同点是都主要采纳了动作描绘方法,不一样点是甲文还描绘了虎的心理,乙文则没有。

(2 分 )
14.乙文猫鼠大战中,猫采纳了避其锐气,后发制人的战术,战胜了凶狠的鼠。

(2 分)
(三 )阅读《竹子的“私密生活”》,回答15-18题。

(13分)
竹子的“私密生活”
①最近几年来世界丛林面积正快速减少,可竹林的面积却不降反升,被称作第二丛林。

竹家产作为绿色黄金家产,获得
愈来愈多的关注,而对于竹家产的一句话也十分风趣:“年产十亿竹产品,许多竹海一根竹。


②竹子终究怀有如何的绝活,才能吸引愈来愈多的注视
与期许 ?答案都安身在这些翠绿植物少为人知的“私密生活”中。

③超快的生长速度,即是竹子令人感兴趣的“私密”之
一。

一棵树长成10 米高,可能需要50 年,而相同高的竹子却只要约 50 天。

④竹子固然看起来很像树,但它的生长方式和树截然不
同。

打个形象的比方,假如把植物生长比喻成修筑大楼的话,
那么一般的树木就只有顶层一个施工点,可竹子却有好多施
工点,每一个竹节都是一个生长基地,这些工地一同施工,
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把竹子这座大厦成立起来。

⑤可是,一个风趣的疑问是,同为禾本科的小麦、玉米
也都有近似的生长方式,那么为何这些植物不可以像竹子那
样,最快时一日夜长高 2 米呢 ?2012 年,中国林业科学院的
科学研究者们找到了此中的重要奥密——竹节间分生组织
的细胞不单分裂快,并且伸长的速度也快。

这意味着竹子要
在短时间内耗费更多的能量,对植物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趣的是,竹子是天生的伟大战略家,深谙“兵马未动,粮草
先行”的道理:竹节间不单云集了大批的植物激素,还齐集
着大批的糖以及分解糖的催化剂——酶,这些能量像是骆驼
的驼峰,汽车的油箱,为竹子的“狂飙生长久”供给了充分
的后盾。

⑥竹子不单生长快速,还拥有强盛的生殖能力,其奥密
“靠山”就埋藏在葱翠竹林的地下,那就是少为人知的竹鞭
(地下茎 )。

它们不单为快速生长的竹林储藏和供给大批养料,
也是扩充竹林国土的中心力量。

⑦竹鞭是特别高产的“母亲”。

据统计,在适合条件下,
栽种一株竹子,经过其地下茎的延长及发笋成竹,不需要耕
地播种,一二十年就能发展到数万根,这真是令人惊讶的数
字。

所以,在适合的经营和砍伐计划下,竹林不单“砍不败”,甚至会越砍越兴隆。

以井冈山地域为例,从20 世纪 90 年月
到现在,这里固然砍伐了海量的竹子,但毛竹林仍以每年3%的速度在递加。

比起地上翠绿挺秀的竹竿,千头万绪的竹鞭
不简单被利用,所以极少被人关注,如深藏功与名的隐士,
静静支撑起伐不败的竹家产。

⑧竹子的这些小小“隐私” ,展现了它的巨大潜力——
在丛林资源日趋减少、木材稀缺的今日,“以竹代木”已被视
为一条光明坦途。

竹林作为“第二丛林” ,正发挥着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

15.用自己的话谈谈的标题有什么作用?(3 分 )
答:①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

②归纳文章的内容。

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6.读了后,简要归纳:竹子的“私密生活”中有哪些私
密?(3 分)
答:①生长快速。

②生长方式独到。

③生殖能力强盛。

17.第三节中“一棵树长成10 米高,可能需要50 年,而相同高的竹子却只要约50 天”中加点的“约”字可否去掉,为何 ?(3 分 )
答:不可以去掉,“约”字表示预计,说明竹子要长成10米高,需要50 天左右,时间可长可短,去掉就变为竹子要
长成 10 米高,就必定需要50 天,不切合实质状况,显得绝
对化了,用“约”字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正确性。

18.第⑦节中划线句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答:举例子和列数字,举了井冈山竹子成长状况的例子,科学正确详细地说了然竹鞭的高产这一特色,平常易懂。

(说出两种说明方法各得 1 分,计 2 分,说出作用得 2 分 )
(四 )阅读《知更鸟飞走了》,回答 19-23 题: (16 分)
知更鸟飞走了
作者 :高尔泰
①刚搬到新泽西海边那栋老旧小屋时,我在廊檐下栽了
一株忍冬。

它长得极快,几年就爬上并覆盖了大片屋顶。


横交织的藤蔓枝叶,从栏杆到屋檐织成了一幅帷幕。

春夏之
交,花期很长,老远都闻得见平淡的清香。

②那年在廊檐下,我发现了一个知更鸟的窝,很雅致。

里面有两个橄榄大小的蛋,葱绿色,点缀着一些大小不一样、
带着金色的黑点,很美。

常常地,有一只鸟在里面孵蛋,另
一只鸟出去找吃食,时时时回来喂它。

有时也一同飞走,丢
掉两只蛋,在春季的阳光里晒着。

我们特别有幸,有了这两
个可爱的街坊。

③不幸的是,这个窝的地点,恰好在廊檐的正下方。


旦下雨,檐溜如注,纵不冲散,也会泡烂,更不用说在里面
孵蛋了。

海边林带,多风多雨,早晚要来。

我趁它们不在,
把鸟窝所在的那一丛藤蔓,稍稍拉了一拉,绑在靠里面的粗
枝上,使鸟窝走开了廊檐大概三厘米。

④我干得特别当心,枝叶的向背,都力争保持原样。


窝正直稳定如初,连里面的蛋都没有丝毫转动。

⑤可是鸟儿回来,不像平时那样直接飞进窝里,而是停
在离窝不远的枝丫上,侧着头朝窝里看。

一会儿跳上另一根
枝丫,从另一边侧着头朝窝里看,看一看窝里,又看一看周围。

明显是发现了变化,相信变化就是危险。

就这样,两只
小鸟绕着窝,上下左右跳跃,好久好久,都不敢进去。

⑥终于,呼啦一声,同时飞走了,此后再没回来。

⑦记得
有谁,仿佛是尼采说过,“崇奉掩饰真谛,甚于
谎话”。

假如世俗一些,把迷信、偏见、经验主义之类都归
入广义的崇奉范围,最少这两只鸟儿,还有我,能够为此做证。

(摘自《读者》2014 年第 11 期 )
19.通读全文,请用一句话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3 分)
答:在雨季到来以前,我为了让知更鸟的鸟巢及鸟蛋不
被雨淋,擅作主张、谨小慎微地把鸟巢移到了安全的地点,
最后这对知更鸟永久地走开了。

(意对即可 )
20.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一节中划线句“纵横交织的藤蔓枝叶,从栏杆到屋檐织成了一幅帷幕”的表达成效?(3 分)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纵横交织的藤蔓枝叶比作
一幅帷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藤蔓的活力勃勃的特色,突出
环境的幽静,为下文引来知更鸟筑巢作铺垫。

(意对即可 )
21.动物也是生命,它们与人类相同都是大自然的精灵,
它们也有着与人类近似的感情。

短文第⑤节中说“可是鸟儿
回来,不像平时那样直接飞进窝里,而是停在离窝不远的枝
丫上,侧着头朝窝里看。

一会儿跳上另一根枝丫,从另一边
侧着头朝窝里看,看一看窝里,又看一看周围。

”你能从第
一人称的角度写出知更鸟此时的心理吗?(3 分)(50 字左右 )答:“咦?我的家仿佛不在本来的地方了,终究是怎么
回事 ?这必定是有人做了手脚,不可以再回家去了,孩子必定出事了,算了,仍是连忙走开这个危险的地方吧。

”(意对即可,注意运用第一人称与心理描绘)
22.文章结尾处引用尼采的名言“崇奉掩饰真谛,甚于谎言”,联合上下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 分)答:假如我们对待事物仅靠迷信、偏见或个人经验,往
往看不到事情的实情。

这类片面的做法甚至比谎话危害更
大。

(如:知更鸟发现鸟巢地点不对,认为必然是坏事,吓得
连忙走开,这是思想定视。

)(意对即可 )
23.对于文中“我”的好心的行为,你赞成吗?联系生活实质说出你的原由。

(4 分)
答:答案示例:我赞成主人公的做法,孔子说:“仁者爱人”,在生活中我们应像文中的“我”那样怀有一颗博爱
之心,关爱身旁的全部生命。

或:不赞成,主人公的爱心行动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关
爱他人也应注意方式方法,也应注意场合,更应注意他人的
感觉。

如文中的“我”没有注意到知更鸟的习惯,这一好心
的行为事与愿违,致使了知更鸟的流浪失所。

再如捐钱捐物
给他人时,我们常常不注意场合,当很多人的面,这样会伤
害对方的自尊,甚至引来讨厌。

(看法鲜亮、语言流利、联系生活、原由充分可得满分)
三、作文 (40 分)
24.请以“ ________我的手,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增补完好,横线上填写“牵着”或“放开” ;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书写工整规范,许多于 600 字 ; ④不得出现真切校名、人名。

)
⑤思想健康,内容充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