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试卷满分100,需用时60分钟。
本张试卷为开卷试题,分为卷I选择题和卷II非选择题两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有20个小题,共60分,第二大部分为识图题、材料分析题和综合问答题,共40分。
试题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但是,考查能力提升的试题增多了,考生只有在牢固掌握教学内容主干知识基础上,理解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答好试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
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
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总体注重考查分析能力,个别题目难度较高。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稍难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14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平行班平均分68.2分,及格率为75.9%,七年级实验班平均分80.7分,及格率为99.2%。
平行班和实验班各方面差距较大,平行班优秀率普遍很低,其中全年级不及格为180人。
各班平均分为:一班68.45,二班67.31148,三班66.09,四班69.06,五班67.98,六班67.40,七班73.09,八班67.33,九班69.14,十班65.67,十一班67.38,十二班69.7,班十三80.36,十四班80.73。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
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
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历史时间和相应的事件不清,把“魏晋南北朝”各时期混淆,把“南朝宋”写成“南宋”。
(3)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较多,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如:选择题1、9、10、12、14,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审题不仔细,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未能正确地加以判断和分析。
(4)复习不到位。
本次考试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不从课本中查找,仅凭主观印象答题。
四、改进措施
1、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
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抓好后进生。
同时,要抓好各班的教学质量。
4、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
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条理化、序号化。
五、考后心得体会
纵观本张试卷,再结合学生们的考试成绩可以看出,在教学工作中存在许多不足,需不断的改进提高教学能力,同时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并不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
因此,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要紧跟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不断用课程改革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钻研教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课程改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