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教案(叶改)第四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记金华的双龙洞(第四稿)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

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

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

在记叙中,作者的语言朴素,真实可感。

文章按游览顺序记叙,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

通过描写路上景色的明艳、溪流的欢唱、外洞的宽敞,以及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低、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表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轮美奂,令人感到身临其境。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臀”字。

3.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在理解作者游览顺序的基础上,理清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分清课文描写主次,体会孔隙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
读画结合,读思结合,读写结合的方法学习课文。

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生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圈画出游览了哪些景点,试着画游览线路图,在网上或课外书查找关于溶洞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螺嗦大家来看这个处景物,这就是我们柳州市的著名景点——都乐岩溶洞。

(简要介绍溶洞怎样形成的。


因为石灰岩层各局部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水准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称为喀斯特地貌。

今天我们就将一同去游览一处比都乐岩更具盛名的溶洞。

——《金华的双龙洞》
一、谈话导入
1、我们游览景点的时候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这样的文章就叫做——游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四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一篇游记。

(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齐读课题。

2、《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老爷爷写的。

(简介叶圣陶)
叶圣陶,原来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这篇文章就是叶圣陶老爷爷,在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后,所写下一篇游记。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学习“臀”字(出示课件)
(1)师:同学们都预习过生字了,现在我就检查其中的一个字。

出示“臀”字,问:这个字谁来读?课文中是怎么组词的?
(2)“臀部”是人体中哪个局部?
预设:“臀部”指的就是人的屁股。

(3)同学们,你们在记住这个字的同时,怎么区分它们??(臂)
臀部的“臀”字上面是个宫殿的“殿”,而手臂的“臂”上面是开天辟地的“辟”
2、出示:金华城——路上——( )——()——()——()——()。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按照游览顺序,完成填空。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作者游览了哪些景点?。

指生说,师相机指导。

小结写作顺序:作者边走边看,每到一处就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这就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描写。

(贴词:游览顺序)
我们以后在写游记的时候也能够使用这样的方法。

3、让学生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们已经理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游览顺序能够协助我们更好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请你看着这个游览顺序,说说课文的大意。

预设:生: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

师:你概括得很简洁,假如能把作者游览了哪些景点补充上去就更加完整了。

你能够用上“先、接着、然后、再、最后”等词语。

(师: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先到洞口,再由外洞过孔隙,然后到了内洞,
最后出洞的经过。


(师随机检查,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何概括课文大意)
指名生说课文主要内容。

(师相机指导2个学生)
师小结:我们今后能够按照游览的顺序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师引导学生分清课文主次。

师:作者描写了那么多的景点,所用的笔墨(篇幅)都是一样的吗?不是哪个景点作者描写的最详细、最具体?
生:孔隙
师:作者生动具体地描写了孔隙这个景点,这样的写法就叫做“详写”。

除了孔隙之外,其他景点的描写都是?
生:都是略写。

师小结:我们在写游记的时候,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具体,其它的能够略写,要做到——有详有略。

三、学习孔隙,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空隙的窄、低、小。

过渡:那我们就跟着作者一起进入这让人印象深刻的孔隙吧。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找出孔隙这个景点的特点?勾画出能表达孔隙特点的词句,在旁边做批注。

出示:读书要求
2、预设交流:
师:孔隙有什么特点?
生:小、窄、矮
师:你从那句话感受到孔隙的“小、窄、矮”?
生读句子:
预设(1)“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适宜,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

是这样小的小船。


师:这句话是写什么的?
生:小船
师:对,这个船很小,你从哪个字?哪个词感受到船小?说出你的理由。

生:“两个人”说明坐船最多只能坐两个人
“并排”说明坐船的人必须靠在一起
“仰卧”说明只能够躺着乘船,和我们平时坐船不一样。

备注:生说得出理由,则评价。

生说不出理由,师引导。

师小结:这里作者没有直接写出孔隙的窄小,而是通过描写船小,去表达孔隙的小,
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做“侧面描写”,也叫“侧面烘托”。

贴词卡:侧面描写
过渡:像这样没有直接描写孔隙特点?,而是通过侧面描写突出孔隙小的句子还有很多,你还能找到哪句?
预设(2)“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

船就慢慢移动。


师:为什么你能从这句话当中体会出孔隙的小?
哪个词最能表达小?
生:贴着。

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生:贴着表示身体已经紧紧挨着船底了,没有一点空隙。

师问:这里为什么作者要用“贴着”,不能换成“靠着,挨着”这些词呢?
生:因为贴着让人感觉到身体已经绷得紧紧的,很害怕,一不小心就会被山石给碰到。

师小结:对,身体要紧紧地贴着船底才能够过孔隙,这里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自体验来突出孔隙的小,这也是侧面描写。

预设(3)“眼前昏暗了,不过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这句话中你从哪里感受到孔隙的窄小?说说你的理由?
生:从“挤压”这个词,我都已经躺在船上了,不过山石还挤压过来。

在船上不能动,有一点点动作都会受伤。

师:作者躺在小船上一动也不敢动,还能感受到山石的挤压,从他的感受当中,让我们体会出孔隙是多么得小啊。

这就是侧面描写。

预设(4)创设情境:
师引读: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乘小船,过孔隙。

游客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你们是怎么躺的?
生齐读: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

师:行了,那就开船吧。

船慢慢地在孔隙中浮动,这个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生齐读:不过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师问:你们能不能动?你会不会动?你敢不敢动?
师引读:因为我又感觉——
生齐读: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准会擦伤鼻子。

师:终于过了孔隙了,游客们你感觉怎么样?
小结:从我们的感觉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孔隙的小,这也是侧面描写。

3、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让我们再一次跟随作者去体会孔隙的窄小吧,大家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学习了按游览顺序、有详有略地记录浏览过程,并用侧面描写的方法突出景物的特点,让人身临其境。

今后的作文中我们也能够用上这些方法。

五、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你游览过的景点。

六、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游览顺序
有详有略孔隙臀
侧面描写窄、矮、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