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7 诗三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博爱县高中语文7 诗三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南省博爱县高中语文7 诗三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南省博爱县高中语文7 诗三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诗三首》
【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了解曹操、陶渊明及其诗文,提高鉴赏诗歌形象和手法的能力.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抓住《涉江采芙蓉》中的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理解《短歌行》中熔抒情、写景、叙事于一炉和用典贴切的特点,体会《归园田居》的白描手法和平中见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点。

3、激情投入,感受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珍惜时光,积极上进。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诗歌,有感情地朗读;借助“教材助读”,了解五言诗的地位,从整体上理解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欣赏诗歌的语言艺术和结构艺术。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预习案】
I、教材助读
一、走近作者
1、《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是民歌体文人诗,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集。

它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在诗歌发展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们。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他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2、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

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3、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是东晋大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的辞官回家,从此隐居。

开创田园诗一体,为
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在诗中描述了田园景物及其在农村生活、劳动的情景,往往含有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与不肯与之合作的精神,意境淡远,语言质朴,有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和独特的风格.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二、了解背景
1、《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上层士流结党吹捧,文人士子备受压抑。

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不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思归的闺怨和游子的羁旅乡愁。

2、《短歌行》:面对连年战乱,统一大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曹操忧愁幽思,苦闷煎熬,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以求建功立业。

3、《归田园居(其一)》:这首诗写于陶渊明辞官归田后的第二年,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斗争激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黑暗的士族社会同流合污。

公元405年,他担任彭泽县令才八十来天,一日郡遣督邮到县,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以示敬意。

他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离职回乡。

从此他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终身不仕。

三、文体知识
短歌行:是乐府旧题,“长歌"、“短歌"是就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的。

四、整体感识
1、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注意抓住关键的情感词句,迅速把握各首诗歌的主旨。

2、《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3、用典是古诗经常使用的手法。

请结合课下注释找出《短歌行》中的几处典故,并体会其作用。

4、《归园田居》可以分为三层,请简单划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