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以河北省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
——以河北省为例
孟涵张晶阴姿琦秦朗沈辰吴建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81)
摘要:科学把握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是推动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形成的重要前提。
以河北省作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绿色农业发展评价模型对各地市绿色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结果显示,河北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以石家庄为中心呈现不均匀的辐射状递减趋势,存在区域集聚现象,技术进步和人民消费结构是影响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河北省;绿色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层次分析法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Level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一A Case Study of Hebei Province
Meng Han,Zhang Jing,Yin Ziqi,Qin Lang,Shen Chen,Wu Jianzhai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Institute,CAAS,Beiji昭100081)
Abstract:Scientifically grasping the development level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reen agri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gree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ethods.Based on the research area of Hebei province,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green agriculture in each city was evaluated by constructing a gree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model,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green agriculture in Hebei province is centered on Shijiazhuang,with showing an uneven radial decline trend,there is a phenomenon of regional agglomeration, and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people's consumption structure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gree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Key words:Hebei province;green agriculture;green development level;regional difference;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收稿日期:2020-10-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1703159),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JBYW-AII-2019-08;
JBYW-AII-2020-08)
作者简介:孟涵(1997—),女,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E-mail:;通信作者吴建寨(1979—),男,山东滨州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E-mail:
多年以来,我国农业走的是高投入、高增长的发展道路,粗放经营方式没有根本改变。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成为未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遥绿色农业是通过采用高新绿色农业技术形成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以确保整个国民经济良性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叫许多学者对绿色农业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已有研究主要涵盖两个方面。
一是关于绿色农业发展水平衡量指标的选取以及指标体系构建。
魏琦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质量高效4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构建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对近年来全国及各省的绿色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3]。
田云以农用物质利用强度和利用效率为突破口,主要选取化肥、薄膜、农药相关指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聚类分析[4]。
金赛美从可持续发展出发,使用DPSIR模型,构建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25项指标的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体系,对各省市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和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匹贾云飞基于科学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原则,选择从资源利用尧产地环境、经济效益、绿色氛围4个层面选取指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间。
张彩霞依据国务院提出的绿色农业发展目标,构建了包含5个子系统的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不仅突出了“绿色”和“发展”指标的设计,还强调了将二者联系起来的经济效益部分,使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完善役二是对各个地域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黄炎忠等通过计算不同区域间的泰尔指数,比较了我国区域间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同。
刘俊玲采用多投入多产出的DEA窗口模型,计算出河南省农业绿色生产率典奉梅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四川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㈣。
黄敦平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安徽省16个市进行了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价,并依据绿色发展水平将其划分为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一般地区、较低地区〔叫可以看出,国内学者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多聚焦在国家、省级层面,对空间尺度进一步细化的研究较少。
河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属于京津冀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区,对农业绿色发展具有强烈的内在需求,通过量化模型评价绿色发展水平并分析影响因素,有利于深入把握区域发展态势,挖掘驱动要素,增强区域农业的竞争力,推进京津冀农业一体化布局。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采用数据均基于《河北省农村统计年鉴-2019》,其中,节水灌溉面积、机耕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投入产出率5个指标直接使用年鉴数据问,每公顷耕地产值、农业产值占第一产业比重两个指标依托年鉴数据计算得到。
1.2指标体系构建
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主要以 生态农业为基础,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为核心,是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农业发展形式问。
绿色农业发展是以尊重自然为前提,以利用现代技术为依托,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过程[3]。
本研究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7个指标,构建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产出回报3个维度的指标评价体系,对河北省绿色农业生产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表1)遥
表1绿色农业发展水平测算指标体系
Table1Measurement index system of gree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level
维度指标单位指标类型资源节约节水灌溉面积公顷正向
机耕面积公顷正向
环境保护农用化肥施用量吨负向
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吨负向
产岀回报每公顷耕地产值万元/公顷正向
投入产岀率%正向
农业产值占第一产业比重%正向
1.3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Mpai数据科学平台进行多层次分析方法的操作,根据专家意见和主观判断,把7个指标按照对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力从高到低排列,并对排序后的指标进行赋值(1—9)。
为了消除不同指标因为单位不同带来的误差影响,需要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公式为:X'=x~mm.遥其中,x是
max-mm
标准化之前的结果,X'为标准化之后的结果,min是x所在列的最小值,max是所在列的最大值。
经过处理之后,所有的数据取值范围均在[0,1]之间。
2实证结果分析
基于搜集的数据资料,通过Mpai 科学数据平台,
采用多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并利用 标准化之后的数据计算出每个地市的得分,并求出每
个地市2013—2016年绿色发展水平得分的平均值
(表 2)。
可以看出,各地市的绿色发展水平得分具有一定
的波动性,邢台、承德、廊坊的波动尤为明显遥从
2013—2018年绿色发展水平得分来看,邢台、承德、
廊坊得分呈上升趋势。
邢台、承德绿色发展水平上升
主要是因为节水灌溉面积和机耕面积增大,廊坊绿色
农业水平上升主要是因为耕地面积和农业产值占第一
产业比重增大。
从均值排名来看,石家庄、保定、辛
集、定州的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得分在河北省所有地市 中排名较高,唐山、沧州、邢台、廊坊、秦皇岛绿色
农业发展水平得分排名其后,承德、张家口、邯郸、
衡水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得分在河北省所有地市中排名
较低。
利用《河北省农业统计年鉴-2019》数据计算出
河北省每个地市2013—2018年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得
分后,将河北省13个地市进行分类,分类标准为绿
色农业生产水平得分60以上、得分50〜60、得分50
分以下,共分成3个梯队。
用Adobe Illustrator CC 2019软件按照梯度标准画出河北省13市2013—2018 年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程度示意图(图1)。
图1 2013—2018年河北省13个地市绿色农业发展水平
Fig.1 Development level of green agriculture in 13 cities in Hebei
province, 2013-2018
总体来看,根据河北省13市绿色发展水平得分
均值,河北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处于第二梯队到第三 梯队之间,处于第三梯队的地市最多(图2)。
从发
展水平梯度的分布情况看,河北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
表2河北省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得分
Table 1 Green development level score of prefecture-level city in Hebei province
城市
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均值均值排名
石家庄
67.80
62.7162.5959.5863.0362.8963.101
辛集5&8758.38
59.63
56.9958.4157.17
58.244唐山
62.4759.4958.2657.4655.72
55.35
58.125
秦皇岛
52.99
53.4248.6050.13
54.4154.0152.26
9邯郸47.7047.6447.26
47.4246.90
48.8547.6312
邢台
49.55
51.25
51.6653.63
56.1257.26
53.25
7保定61.9757.5757.3157.1860.4560.8559.222定州
60.9359.0660.6160.31
54.81
56.3358.67
3
张家口58.06
49.58
50.8547.9552.7844.0350.5411承德49.0749.7748.01
47.48
54.8359.0651.3710沧州
54.49
59.7555.9253.3449.29
50.80
53.93
6
廊坊47.8948.61
45.89
46.96
62.9362.0352.398衡水
46.30
49.9542.9743.05
44.69
61.95
44.71
13
图2河北省13市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得分均值
Fig.2Average scores of the gree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level of 13cities in Hebei province
处于中等水平,整体水平都有待提高。
从各地市的得分看,石家庄的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得分最高,为63.10;衡水的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得分最低,为44.71,说明河北省绿色农业区域发展的差异性较大。
从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布看,河北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以石家庄为中心呈现不均匀的辐射状递减趋势,说明河北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有城市集聚现象。
从得分排名可以得到,河北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从高到低排列次序为:冀中地区>冀东地区>冀南地区〉冀北地区。
3影响因素
3.1自然因素
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对绿色农业生产水平有重要的影响。
河北省13个地市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因此其绿色农业的发展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一般而言,那些地处平原,耕地资源、水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绿色农业发展较好;而地势崎岖、资源短缺的地区,在发展绿色农业的过程中需要克服更多的阻碍。
3.2经济因素
3.2.1技术投资和技术进步
绿色农业水平提升关键在于绿色农业技术的创新。
在传统农业经营模式中,很多地区的农业技术和水平都不够成熟,高投入得不到高产出,农户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只有使增大农业技术投入时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率随之上升,农户从事农业生产得到的回报也增加,并形成正向激励,才有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
3.2.2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
人均收入水平的高低和消费结构影响绿色农业发展的水平。
当前,我国消费增长动力转换已基本完成,整体消费结构调整与升级也将紧随其后,农产品消费在整个消费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也将发生改变,其自身结构也会进一步优化升级。
从需求端来看,随着人均收入增加,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消费模式已经不再满足于温饱,而是追求更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
农业生产作为消费链的供给端,应以市场需求为指引,生产符合消费者期望的绿色农产品。
3.3社会因素
3.3.1劳动力的转移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制约绿色农业的发展。
伴随着农村空心化日益严重,大部分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村出现了大面积的土地闲置情况,使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且留守在农村的劳动力缺乏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经验,无法实现从传统农业到新型农业的转变,从而使绿色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
3.3.2城镇化率
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农村劳动力减少,土地流转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小规模种植逐渐转变为农户的大规模农业生产,带来的规模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进而提高绿色农业水平。
3.3.3对健康的影响
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户经常对土壤长期施用农药、化肥,施用的农药和化肥中含有的有毒物质残留在农产品中流入市场、走向餐桌,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此外,化肥和农药中含有的重金属和其他污染元素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因此,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数量,提高农药、化肥使用效率,是提高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
4结论和政策建议
通过构建河北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数值标准化计算各指标权重,并计算各地市绿色发展水平得分,得出以下结论:时间上,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的特征呈现为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农业生产能力
持续提升,资源投入持续增加,环境风险仍处于较高水平;空间上,河北省绿色农业发展的区域特征较明显,地区之间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区域发展的聚集效应比较明显,整体来看河北省绿色农业发展空间分布为以石家庄为中心,呈现不均匀的辐射状递减趋势。
当前河北省农业发展存在许多问题。
未来,在资源节约方面,要做到开源节流,加大农业资金投入,高效利用各类资源;在环境污染防治方面,需减少农药、化肥等农业化学品的投入,提高无机肥的利用效率;在产出方面,要加大技术投资,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在同等投入下产出增加,从而提升县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政府支持体系应不断完善,提供能够满足农户发展绿色农业所需的技术、信息和资金支持,拓展农户信任的购买和销售渠道。
在推进绿色农业转型过程中,尤其要关注那些绿色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找到其发展绿色农业的优势,推动区域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艳.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绿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C].第十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20.
[2]严立冬,屈志光,邓远建.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绿色农业发展模
式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S1):18-23.[3]魏琦,张斌,金书秦.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构建及区域比较
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8(11):11-20.
[4]田云,张俊飚.中国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成因研究
[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1):85-89.
[5]金赛美.中国省际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评价[J].求
索,2019(2):89-95.
[6]贾云飞,赵勃霖,何泽军,等.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评价及推
进方向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53(5):823-830. [7]张彩霞,杨潇.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统计与管理,2018(5):126-128.
[8]黄炎忠,罗小锋,李兆亮.我国农业绿色生产水平的时空差异
及影响因素[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22(9):183-190. [9]刘俊玲,樊香香.河南省农业绿色生产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
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17):14-16.
[10]奉梅.四川省绿色农业发展区域特征及评价[J].中国农业资
源与区划,2019,40(1):42-47.
[11]黄敦平,王昱斐,孙晶晶.安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⑷:7-13.
[12]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省农村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岀
版社,2013—2018.
[13]靳明.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责任编辑潘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