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调整与国内银行业治理结构改革
股权结构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混合所有制改革。混 合所有制是指国有企业中引入民间资本或其他所有制形式的资本,实现股权的多 元化。这一改革旨在进一步放大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
三、股权结构与我国国有企业改 革的关系
1、股权结构调整对国有企业改 革的作用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股权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引入民间资 本和其他所有制形式的资本,可以实现股权的多元化,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治理水 平和市场竞争力。其次,股权结构调整可以促进企业形成激励约束机制,有利于 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此外,股权结构调整还可以改善企业的融资结构,为企业带 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合理的治理结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监督水平,进一步提升企业绩 效。最后,可以从企业财务指标的角度评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如盈利能力、 成长能力以及运营效率等。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可以直观地了解改革对企业 经营状况的影响。
结论
本次演示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股权结构与绩效进行了深入探讨。 合理的股权结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抗风险能力,进而促进企业绩效的 提升。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应注重引入优秀的非国有资本、加强董事会建设并 建立绩效奖励制度,以实现股权结构与绩效的良性互动。应重视对改革效果进行 全面评估,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实际效果的发挥。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评估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评估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首先,可以考察非国有资 本的引入是否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非国有资本通常更具创新意识和市场敏感 性,能够在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其次,可以分析混合所有制 改革后企业的治理结构是否得到优化,如股东权利保障、董事会职能发挥等。
尽管本次演示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股权结构与绩效进行了深入研 究,但仍存在一定的研究空白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例如,对于不同行业、 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关系可能存在差异,值得进一步细分研 究。此外,如何科学评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需要 更多的实证研究来支撑。
国有企业股权结构调整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股权结构调整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国有企业一直以来承担着走向现代化、稳步发展经济的重任。
但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国有企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其中股权结构问题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国有企业股权结构调整的现状及对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背景,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现状,国有企业股权结构调整的对策。
一、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背景我国国有企业的产生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了相对集中的经济调整和发展,认为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绝对的优势。
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出现了逐渐失去竞争力的局面。
其中股权结构问题是导致国有企业竞争力丧失的一个关键因素。
国有企业股权结构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股权集中度过高,导致生产经营权与股权所有权不能相统一;另一方面则是股权的混乱,内部股东权益不明确,外部股东也缺乏权益保护机制。
二、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现状目前,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1. 股权集中度过高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集中度过高是造成企业发展困境的一个关键原因。
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例,其高管多通过拥有大量股权谋求自我利益,不仅导致企业决策瘫痪,也容易导致高管个人私利和企业利益的矛盾。
2. 股权制度不完善、缺乏规范在现有的股权制度框架下,国有企业中各级股东的权益状况不尽相同,外部股东也难以保障自身权益。
这种不完善的股权制度导致激励机制不完善,抑制了公司长远发展。
3. 股权融资渠道狭窄过多地依赖国家资本和银行贷款,缺少市场融资支持,使得国有企业在企业转型过程中面临资金压力、利润下滑等问题。
与此同时,由于政策红利的减弱和贴息金融改革等因素,国有企业现在很难通过蒸汽化渠道找到新的资本增值点。
三、国有企业股权结构调整的对策为了使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国家加大了对国有企业股权结构调整的力度。
以下是一些优化股权结构的对策:1. 扩大股东多样性,逐步开放股权入口通道国有企业应借鉴现代企业的股权架构,实现内外股东之间的利益协调。
混合制改革下国企股权结构变更与公司治理

混合制改革下国企股权结构变更与公司治理随着混改政策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改变成为越来越多企业面临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以混合制改革下国企股权结构变更与公司治理为主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混改下的股权结构变更为了推动国有企业混改,政府一般采取以下方式改变企业的股权结构:(1)引入民间资本政府通过引入民间资本来增加企业的股东数量,促进政府和民间资本的深度合作,提高企业的资本实力和竞争力。
引入外资是另一种改变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国有企业改善品质和提高效率。
同时,通过与国际市场接轨,引入高科技和先进管理经验。
(3)推出“混改”“混改”是指政府控制的国企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合资、合作或股份制改造的一种模式,也是当前国内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之一。
政府通过引入不同的资本方,让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改革更快速更有针对性。
通过上市或转让股权,来实现资本的市场化流通。
二、混改下的公司治理混改政策的实施促使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以下是具体体现:(1)改善企业决策引入各方股东会让企业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更容易达成共识。
通过股东、董事会、监事会三权分立的实践,各股东可以积极参与企业经营和管理,并公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
(2)提高企业透明度通过上市或股份制改造,使企业资产负债表、经营概况、财务状况等信息得到公开,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了企业透明度,保护了股民和投资者的权益。
(3)优化企业管理引入其他股东或经理人,让企业的组织结构变得更加灵活与高效,减少管理成本,同时推动企业内部体制的改革和优化,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混改下的问题与对策虽然混改政策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化程度,但其实施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不良配股现象混改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保护自身利益,采用不良配股手法,以达到获得更多利益或控制权的目的。
政府应严防和打击这种行为,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
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比较与改革

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比较与改革作者:姚婷张晔张西原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04期[摘要]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中国加入WTO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压力。
中国的商业银行要改变现状,提高竞争力,就必须对现有的股权结构进行深入研究。
文章对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进行比较,找出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比较与改革[作者简介]姚婷,广西大学200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广西南宁,530004;张晔,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嘉宾支行,广东深圳,518000;张西原,广西大学200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保险学,广西南宁,530004[中图分类号] F8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8)04-0006-0003一、商业银行股权结构设置的一般模式及其比较(一)商业银行股权结构设置的一般模式根据股权集中度不同,一般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模式,其他股权结构的设置都是对这三种类型的演化和修改。
1.股权高度分散型(英美模式)。
这类商业银行依托发达的资本市场,股权几乎都是由机构投资者或个人投资者持有,以英美商业银行最为典型。
如美国上市银行的股权结构中,机构投资者约占30%~70%,其余均为散户,但即使是大股东所持有的股份也只占银行总股本的1%左右。
这种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容易导致股东短视行为,将注意力集中于银行近期或季度性利润上面,希望通过投资股票获得资本利得受益,而非长期持有银行股票获得银行长期发展后的资本增值。
2.股权相对集中型模式(德日模式)。
这类银行股权由少数法人组织集中持股,法人之间相互持股现象普遍,以德日商业银行为典型。
日本的银行业高度集中,且日本的大商业银行与大工商企业组成工商与金融集团,在同一集团内部实业公司和银行之间相互以法人形式持股、循环持股,具有较强的封闭性。
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对策

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对策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银行业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银行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系统性和结构性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规范,构建一套完整的公司治理机制,并实现各层级之间的有效联系和协同作用。
此外,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应注重配备独立的董事、监事,并设置独立的审计、风控和内部监督机构。
二、强化公司治理制度在公司治理制度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健全内控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风险评估和审计制度,同时建立员工行为道德规范,确保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始终遵守规范。
三、优化股权结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比较复杂,政策、行业和地区等各方面的利益交错。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建立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监管机制,实现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运行。
四、加强董事会监督职能国有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应当加强对公司管理的主导作用,建立董事会监督和决策机制,使其独立性和有效性得到充分发挥。
此外,董事会还应该对公司的战略规划和经营决策进行监督和评估,并及时纠正和调整公司的经营方向和战略路线。
五、加强监管机制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机制。
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银行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确保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不会发生重大风险事件。
同时,监管机构还应该加强智力支持,完善风险评估体系。
综上所述,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是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关键环节。
只有在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推进下,才能够确保国有商业银行朝着更加稳健和安全的方向发展。
股权结构变革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管理层的薪酬结构
股权结构变革可能影响管理层的考核机制,例如增加或减少基于业绩的考核比重。
管理层的考核机制
股东权益的保护程度
股权结构变革可能影响股东权益的保护程度,例如增加或减少股东的投票权和分红权。
股东权益的稀释程度
股权结构变革可能影响股东权益的稀释程度,例如增加或减少新股发行和股份回购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VS
背景介绍:该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中国领先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拥有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业务体系。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政策环境变化,该银行为了提高竞争力,进行了股权结构变革。股权结构变革:该银行通过私募股权和公开募股等方式,引入了多家战略投资者和公众股东,实现了股权结构的多元化。这使得该银行的股权结构更加稳定,也更加市场化。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股权结构变革后,该银行的治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董事会成员的选举和罢免更加透明,股东大会的职能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此外,该银行还加强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高了业务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结论: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变革成功地优化了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这为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变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探讨不同股权结构下银行的经营绩效和风险行为,揭示股权结构变革对银行治理的影响机制
研究股权结构变革与公司治理之间的互动关系,为银行优化股权结构和提升治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注新兴领域和前沿问题,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研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银行治理中的应用,提高治理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关注金融科技对银行业务和公司治理的冲击与影响,探索金融科技在银行治理中的角色和作用
股权结构变革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原因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原因1. 引言国有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服务实体经济、稳定金融市场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
然而,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在治理结构、经营机制、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政府决定进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2. 股份制改革的背景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然而,在市场化进程中,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其特殊性质和历史遗留问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这些挑战包括:低效率、高风险、资本不足、监管不完善等。
3. 改革目标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引入多元化所有权结构,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增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4. 改革的主要内容4.1 股权结构调整股份制改革的核心是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员工持股、社会资本等多元化所有权结构,增加公司股东数量和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效率。
4.2 公司治理结构优化改革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组织架构。
同时,要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强化对高管层的约束和监督机制。
4.3 内部管理机制改进国有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机制建设,提高运营效率和风险控制水平。
改革要求银行加强风险评估和内部审计工作,并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5. 改革的意义与影响5.1 提升金融体系稳定性股份制改革可以增加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5.2 加强市场竞争力引入战略投资者和社会资本可以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运作,提高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整个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5.3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改革后的银行将更加注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创新创业,并积极参与国家战略项目和重大产业发展。
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与治理

$number {01}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5
目录
•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概述 •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优化 •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监管 •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风险控制
01
商业银行股பைடு நூலகம்结构概述
股权结构的定义与类型
股权结构定义
指公司中股东的持股比例以及股东间 的持股分配比例,包括国家股、法人 股、外资股和流通股等。
股权结构对风险控制的影响
股权集中度对风险的影响
股权集中度越高,银行风险承担意愿越强,风 险控制能力越弱。
股东性质对风险的影响
国有股比例较高的银行,风险承担意愿较弱, 风险控制能力较强。
股权制衡对风险的影响
有效的股权制衡机制能够降低银行风险,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股权结构下的风险控制策略
优化股权结构
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股东 结构、提高中小股东参与度等方 式,降低股权集中度,提高股权 制衡度。
股权分散
指公司中有多个大股东,通过相互制 衡来避免一股独大的情况。
一股独大
指单一股东持有公司较大比例股份, 对公司决策有较大影响。
股权制衡
指公司股份分散在众多股东手中,没 有单一股东持有较大比例股份。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特点
1 2
3
国家股主导
我国商业银行中,国家股通常占据较大比例,体现了较强的 政府影响力。
不同的股权结构会导致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例如,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可能导致大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力较强, 而分散的股权结构则可能导致更多的外部监管和制约。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的影响
股权结构重组的内外部环境分析与公司治理改革

管理层素质与能力
管理层背景
了解公司管理层的教育背景、职业经历和专业技能等,以评估他们 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素质。
管理层决策风格
分析管理层的决策风格,包括决策速度、决策质量和风险偏好等, 以判断他们是否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和应对挑战。
管理层激励机制
评估公司对管理层的激励机制是否合理有效,是否能够激发管理层 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行业监管政策的变化可能对公司经营和股权 价值产生影响,需在股权结构重组中加以考 虑。
市场竞争状况
市场份额与竞争地位
公司在市场中的份额和竞争地位对股权价值产生影响 ,股权结构重组可提升公司竞争力。
竞争对手分析
分析竞争对手的战略布局、市场份额、技术优势等, 为公司股权结构重组提供参考。
市场变化趋势
关注市场变化趋势,包括消费者需求变化、新兴市场 拓展等,为公司股权结构重组提供市场依据。
股权结构重组的内外部环境 分析与公司治理改革
目 录
• 引言 • 股权结构重组外部环境分析 • 股权结构重组内部环境分析 • 公司治理改革方案设计与实施 • 股权结构重组与公司治理改革效果评估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股权结构重组与公司治理关系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
股权结构决定了公司控制权的分配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而影响公司治理 机制和效果。
公司治理对股权结构的反作用
有效的公司治理能够平衡股东之间的利益,提高公司的决策效率和透明度,从 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
研究目的与意义
揭示股权结构重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股权结构重组的过程和结果,可以揭示其对公司治理机制、效果和股东行 为的影响,为公司治理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治理结构改革是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在两年后将全面开放 ,将 以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和市场机 制推进经
济运 行 , 入经 济 全 球 化 。 场 的开放 , 资 银 行 的 准入 , 来 激 烈 的 融 市 外 带 竞争 .带 来生 存 的 压 力 ,同 时 也 带来 了我 国 银 行 业 改 革 和 发 展 的机
遇。对处于我 国金融体 系中主体地位 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 ,更是如 此。 国有商业银行 的股份 制是大势所趋 , 我们只有顺应市场经济体制 下商业银行运作 的客观要求 , 大力推动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 ; 实现产权多元 化, 深化体制改革 ; 尽快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建立稳健 、 高效的公司治理制度才能激流勇进, 直面竞争和挑战。
每
!
又符合 自身特点 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
在建行股份治理结构的设计过程中 ,原 中国建设银行作 为代起 草人 , 除严格遵循法律、 法规 、 规章的有 关规定和境外监管的要求外 , 还认真征询 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上海证券交易所等监管机构 、 各家
发起人股东、 中外 一 些 知 名 的 中介 服务 机 构 的 意 见 。 行 的 建行 股 份 现
着 整个 国 民经 济 的稳 定 。 随着 我 国 加入 世 贸 , 行业 在 内的 金融 市 场 银
( ) 三 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造进展情况
作为国务院确定的股份制改造试点银行 ,从 2 0 0 6年下半年建 设银行股份制改造工作 启动 以来 ,已在公司治理 结构改革方面取得
了阶 段 性重 要 成 果 。
维普资讯
治理结 构改革是商业银 行健康发 根本保证 展的
中国建设银行 总行监 事会 毛 可 华北电 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邓义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摘
国有商业银行监管:股权控制与治理结构

[ 键词] 关 国有 商 业 银行 ; 制度 变 迁 ; 管 困境 ; 管指 标 体 系 监 监
[ 分 类 号 ]8 2 中图 F3
【 标识码] 文献 A
【 编 号 ]0 6 19 2 1 )2 0 8 - 3 文章 10 - 6X(0 0 1- 0 2 0
姚 良(9 7 )女 , 1 7 - , 安徽贵池人 , 武汉理 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湖北武汉 4 0 7 ) 3 0 O
此他建议 完全取 消中央银行 。
凯 恩 斯 ( e ns 主 义 不 太 相 信 自 由市 场 的 能 力 , K ye) 主 张 将 价 格 机 制 与 国 家 控 制 措 施 结 合 起 来 ,通 过 金 融 政 策 、 国 家 支 出 和 税 收来 控 制 社 会 经 济 活 动 并 进 行 调 节 。 莱 堡 学 派 是 主 张 建 立 强 大 的法 治 经 济 , 家 必 须 弗 国 尊 重 经 济 规 律 , 不 干 涉 社 会 的 经 济 过 程 基 础 上 , 府 在 政 需 要 把 经 济 政 策 的 任 务 限 制 在 塑 造 经 济 秩 序 的 形 式
K ma(9 0 认 为 .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下 的 “ 爱 主 o i1 8 ) 在 父
义 ”P tra lm) , 业 ( 括 银 行 ) 具 有 独 立 地 (aen —i 下 企 s 包 不
位 ,一切决策都 由政府做 出 ,企业 没有 自主 行事的权
力。 传 统 的福 利 经 济 学 通 常 从 市 场 失 灵 的 角 度 ,基 于 “ 开利益 ”得出政府干预 或管制银行业 的必要性 。 公 . 例 如 针 对 银 行 交 易 在 交 易 过 程 中 对 其 他 个 人 或 者 组 织 产 生 的 直 接 的 、无 法 确 定 的 损 害 或 成 本 支 出 等 外 部 性 ( xe aie ) E t li ,如 不 加 以 限 制 或 阻 止 则 会 损 害 所 有 参 n r ts 与 者 的 利 益 乃 至 整 个 银 行 系 统 的稳 定 ( 明 ,0 0 。 胡 2 1 ) 公
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和股权多元化改革研究

2
未涉及公司治理结构和股权多元化改革的定量 分析,未来可进一步开展相关实证研究。
3
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 的情况,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与外延
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及其运作机制,以及公 司外部环境对其的制约和影响。
公司治理结构的构成
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公司 组织结构,以及公司章程、董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薪酬 制度等制度安排。
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的理论依据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公司治理结 构优化的目标在于通过制度设计解决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代 理成本,提高公司的绩效。
公司治理理论
公司治理理论是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公司治理结 构应该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保证公司的决策科学、管理有效、监督有力, 实现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
股权多元化改革可以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吸引更多的 投资者和资金流入,增加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
股权多元化改革的实践探索
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
在国有企业中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可以优化其治理结构,提高其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民营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
在民营企业中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可以引入更多的投资人和股东,增加企业的融资渠道和扩大经营规模。
要点二
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优 化和股权多元化…
通过对已经实施治理结构优化和股权 多元化改革的企业进行案例研究,为 企业评估改革效果提供借鉴。
要点三
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优 化和股权多元化…
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股权设置与治理结构

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股权设置与治理结构一、引言以明晰产权和完善农村信用社经营治理体制为中心得农村信用社改革,在通过了8个省市1年得试点以后,中央政府已于2004年8月17日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得意见》(国发[2004]66号),并决定在除西藏和海南外得其余21个省市全面推开.在这场改革中,明晰产权得差不多做点有二:(1)按照股权结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原则,依照不同地区情况,能够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也能够接着完善合作制.(2)以法人为单位,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首先要明晰农村信用社现有产权,妥善处理历史积存和包袱.在此基础上,区不各类情况,确定不同得产权形式和构建新得产权关系, 完善法人治理.在组织形式上,有条件得地区得农村信用社能够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银行类机构或实行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其他地区也能够接着实行乡镇信用社、县(市)联社各为法人得体制.由此,能够预见,在农村信用社领域得本轮改革完成以后,诸如农村信用社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治理责任不落实,等等咨询题将得以较大程度得改变,将逐步实现农村信用社“谁出资、谁治理、出了咨询题谁负责,得局面.然而,这场改革所设计得农村信用社进展模式得推行,是否有利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目标得实现?是否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得合理推进?在不同产权制度下,如何建立完善得法人治理机制,做好“三农〃服务工作?如何切实转换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和有效地加强信贷风险治理等等,不能不值得探讨.wM二、现有制度安排下得股权设置及其局限性1本轮农村信用社改革得两个重要文件一一(国发[2003]15号)文件和(国发[2004]66 号)文件,从我国经济进展得客观现实动身,在考虑农村经济进展得区域性特征得基础上,设计出了不同得农村信用社改革得产权组织形式安排,习惯了农村居民和农村企业经济进展区域差异状况和他们得监管意识和能力状况(图1).2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中得股权设置得局限性.本轮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明晰产权为动身点,以增资扩股为改革得第一步.在改革先行得8 个省市,增资扩股方面得总体进展比较顺利.在增资扩股过程中表现出两大特征:一是股东来源得广泛性;农村居民、城镇工商企业职工、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信用社职工、乡村干部等等,均有入股.二是实现了股权得相对集中性;改变了过去股权过于分散得局面,户均股金有了较大提高,形成了股权相对集中得格局,一些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得部分股东入股份额相对还较高.如江苏丹阳市信用合作联社在明晰产权时,首先对2000年末6890万元所有者权益进行了处理.本着自愿得原则,首先对往常得小额个人和企业法人股金进行了清退[1] 原有股东110504户,户均股金尽117元.丹阳联社在对原有产权进行重新清理得基础上,进行了增资扩股.新增扩股金1785户,一共4209万元,其中法人股55户,其他基本上自然人.新增扩股金户户均股金236万元.从现有得制度安排和差不多实现增资扩股得地区得操作而言,现有股权设置得制度安排是排斥小股东得.依照银监会《关于规范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入股得若干意见》及其他一些相关规定和安排,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县联社及农村合作银行得股权结构设置安排得起点相对较高,显然不利于中等收入及中等收入以下农户入股得(表1).注:依照中国银行业监督治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入股得若干意见》(银监发[2004]23号)、《农村商业银行治理暂行规定》和《农村合作银行治理暂行规定》(银监发[2003]10号)这是一个受到非议得股权集中过程.那个过程,与国有银行和国有工商企业明晰产权改革所要解决得股权集中咨询题刚好相反.农村信用社明晰产权得改革过程,现实地变成了一个清理和排挤农户小股东、拉拢工商企业股东和城镇居民股东得过程,农户在那个过程中被进一步边缘化,大量得小额农户股东被非农户股东排挤出局,农村信用社股东非农化趋势异常突出.三、联社操纵与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得矛盾与冲突事实上,早在1996年农村信用社从农业银行脱钩后,全国各地(除西藏外)农村信用社按照《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得决定》要求,就进行了以建立“三会〃制度、形成农村信用社理事会、监事会、经营层(主任)三者之间责权分明、合理分工、各司其职、相互制约为要紧内容得改革,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从农村信用社组织构架得角度看,法人治理结构实际上是关于农村信用社股东、由股东托付得理事机构和由理事机构所聘任得经营治理者之间,对不同层次得权力与功能得配置方式.这种配置方式能够称为“农村信用社三权分立〃模式.法人治理结构能够非常好地解决政府与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股东与农村信用社一一所有权和经营权长期纠缠不清得矛盾.然而,与往常得历次改革不同,本轮改革还在明晰产权得同时,中央政府把对农村信用社得治理权限下放给省政府,先行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得8个省市,均毫无例外地选择了成立省级联社得体制,中央政府于2004年8月17日《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得意见》(国发[2004]66号)颁布后,农村信用社领域类似得改革将在除西藏和海南外得其余21 个省市全面推开.建立省级联社,大概已成为各省市得集体行动.由此,能够预见,我国农村信用社行业在本轮改革完成以后,最终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种由各省(市)联社操纵得格局.依照《农村信用社省(自治区、直辖市)联合社治理暂行规定》(银监发[2003]14号),省联社是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得农村信用合作社市(地)联合社、县(市、区)联合社、县(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合作银行自愿入股组成实行民主治理,要紧履行行业自律治理和服务职能,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得地点性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在自愿得前提下可向省联社入股,并取得有关服务.然而,在我国现有治理体制下,所有省级以下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不论自愿与否,实际上均是在一种无形得政治压力面前而强制性地入股省级联社了.由此在我国形成了一种新型得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框架(图2).农村信用社改革得过程,应以市场为要紧进展方向,并逐渐完善治理机制,是一个进展市场力量、减少打算操纵和政府干预得过程.由于我国金融处于转轨时期,还不具备完善得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因此,对政府而言,农村金融改革得要紧任务是要培育和进展与市场有关得机制,如明晰所有权、制定经济法规、鼓舞市场竞争等对农村金融企业而言,确实是要不断深化市场机制得利用,减少政府干预;在提高所有权结构得多元性基础上建立完善得产权制度.与我国工商体制改革得路径相同,我国金融企业得改革历程,也是沿着企业治理机制变革这一主线推进得,在经历了下放决策权、转化经营机制之后,目前已进入到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得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设时期.尽管大大滞后于我国工商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但怎么说是差不多开始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解决治理体制咨询题,我国国有银行差不多早已完成治理体制得构造,进入了完善产权制度得时期,而农村信用社得改革目前还在体制构造与试错时期,好在政府把体制改革与产权改革同步推进,能够大大缩短国有银行改革得差距,然而农村信用社治理权下放到省政府,却与市场化得方向不符,为地点政府操纵农村信用社、操纵金融资源提供了机遇,尽管改革设计者得本意不在强化政府对农村信用社得干预然而现有改革方案执行得结果却存在强化政府干预和操纵得必定,在中央政府决定农村信用社治理权限下放给省政府得决定做出后,一些省市成立金融治理办公室专司关于农村金融得治理、并在成立省级联社过程中向省联社派遣理事长确实是最好得证明.不仅如此,在那个过程中,省市政府还通过向省联社派遣行政官员就任理事长得方式,给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得地点性金融机构一一农村信用社省级联社给予了行政级不,给农村信用社省级联社打上行政化得烙印.在农村信用社领域,至下而上得入股以形成一定得联合体,是绝对必要得,德国合作金融部门得联合与合作为此树立了成功得典范(何广文,2001).在德国合作金融领域,各级合作金融组织独立运作,自担风险,上级信用合作组织是服务于基层信用合作组织得,可不能形成对下级合作金融组织得操纵和干预,上下级合作金融组织共享业务上得收益.而在我国建立得乡镇农村信用社玲县级农村信用社联社玲省级农村信用社联社框架(图2)下,从下向上得操纵变成上对下得操纵,省级联社对县级联社却有着较多得行政操纵,县级联社不但失去应该有得对省级联社机构得操纵权,而且还要以收入得05%交纳治理费[2],增加了运营成本.在这种模式下,省级联社对县联社得操纵,实际上沿袭得是原有县联社对乡镇信用社得操纵模式,县联社得权力有限(见表2).不但可能将在我国长期存在得中央政府对农村信用社得隐性担保转移成省级政府对农村信用社得隐性担保,农村信用社产生了省政府对经营失败后拯救得预期,进而增大了道德风险,而且削弱了农村信用社通过明晰产权所建立起来得治理机制作用得发挥.农村信用社得股份所有权结构得调整,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统计意义上得稳定状态,具有了青木昌彦、钞票颖一(1995)所认为得实现制度转型得条件之一,但农村信用社得治理层得选择不是通过一个由公司法规定得过程来进行得,人们不可能期望有一种可操作得机制来更换表现不佳得治理层.其全然缘故在于农村信用联社得治理层得选择受制于政府.这时,县联社得经理人员对信用社得操纵权得取得,并不取决于理事会和股东,也不取决职工,而是取决于他与政府主管部门和省联社一对一谈判之后取得得授权.这种状况持续得结果是能够预料得:(1)在县联社与省联社和政府部门之间形成一种操纵与摆脱操纵得博弈关系县联社总是在为拓展其自身福利而获得更大得自主权而抗争,由于省联社与县联社之间存在信息得不对称,省联社在担心失去对县联社得操纵得意识支配下,而日益强化对县联社得操纵.由于省联社与政府间天然得亲情关系得存在,省联社成为这场博弈得天然得胜出者,对县联社操纵得进一步强化也将是必定得结果.(2)县联社范围内得“内部人操纵〃不可幸免.尽管县联社及其范围内得职工均是农村信用社得股东,但他们不拥有全部股权得实事是存在得,同时农村信用社内部职工占理事会成员总数得比例一般均占多数,也确实是讲内部人处于绝对操纵得地位,现实地掌握着资产得运用.“内部人操纵〃得要紧表现:一是经理人员过分得在职消费,包括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费出国等;二是关系人贷款;三是短期行为不考虑或是较少考虑农村信用社得长远利益, 仅考虑近期绩效、地位和集团利益;四是全然没有信息披露制度或是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规范、不及时和不真实;五是工资、奖金和集体福利等收入得增长过快,侵占利润;六是损害小股东得利益,不分红或是少分红;等等.公司治理包括市场操纵和组织操纵两种途径,其能否有效发挥作用得关键在于组织资源或市场资源得良好发育.尽管农村金融市场发育不充分、不规范,但比较而言,组织资源依然相对更为丰富,因此农村信用社改革对通过内部机制进行治理和市场治理机制外在化得制度环境得要求更为迫切.按照公司治理得机制,股东会、理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形成三权制衡得格局,经理层决策应当受到股东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得监督和约束.但目前农村信用社得股东会、理事会和监事会所形成得治理结构,与规范化得公司治理机制相差太远.股东会得咨询题要紧表现在:(1)尽管在明晰产权得旗帜下大多数农村信用社在明晰产权过程中采取了先清退后增资扩股得方法,实现了农村信用社产权构成上得较大程度得集中,完全改变了20世纪五十年代“一户一股〃得产权分散状况,然而仍然较为分散.江阴市农村商业银行在组建过程中,原信用社对20多万户股东得1329万元得原股金进行了清退,对1436户自然人股东实行了增资扩股,股本达80181万元,最大股东220万元.其中职工股2446万元,社会自然人股55721万元.还汲取了法人股7家,总股本2000万元,最大一家500万元.但最大得股东只持股5%,较多小股东不关怀监管咨询题厂搭便车〃现象不可幸免.在股权极其分散得情况下,经理层也最容易掌握对企业得操纵权.(2)较多农村信用社股东大会召开得频率较低或是全然没有召开过股东大会;(3)较多股东不熟悉股东得权利和义务;(4)农村信用社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有得全然不对外进行信息披露,股东与农村信用社之间信息阻隔,信息不对称咨询题严峻无法实现对农村信用社治理得参与;(5)作为股东得农村信用社内部职工,尽管拥有比外部股东更多得信息,但他们或者是表现出理性无知,“搭便车〃,或者是碍于人情和面子而自愿放弃权力.(6)是否分红和分红得多少,也是妨碍股东参与治理积极性得重要因素.因为只有当监督者能够获得剩余索取权作为监督得酬劳,并被授予支付其他成员酬劳得权利时,他才有了参与治理得动力.我国较多地区得农村信用社多年以来一直亏损,全然没有分过红,农村信用社股东多年积存起来得这方面得现实经验,削弱了其参与治理得积极性.因为参与监管是有成本得, 承受这种成本还不能得到报偿.理事会和监事会存在得咨询题:(1)有些农村信用社理事人数为偶数规模不当,不便于投票决策,妨碍决策效率;(2)股东构成不合理;一是在那些经济进展较好地区得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股东中职工及其关系人占多数,外部人偏少;二是理事和监事素养参差不齐,很多理事和监事不明白如何去行使职责;(3)县农村信用社联社得理事会和监事会要紧成员得任命受制于政府在“三会〃矛盾突出时,党委会决定一切.现行县级农村信用社联社治理机构存在得目得不在于满足治理得需要,而是为了满足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治理规定》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县级联合社治理规定》得要求, 无法形成有效得公司治理机制.同时,有一个许多人均不情愿承认但却普遍存在得事实: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安排中权力安排和职能分配上得冲突制度、机制和文化得变迁总是缓慢得,具有滞后性,农村信用社改制而不转制,机制落后于产权构造、组织安排.四、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社有效得内部治理与约束机制1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社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依照公司治理理论,农村信用社得治理模式,实际上有两种:一是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 二是以农村信用社股东为中心得治理模式(图3).就本轮农村信用社改革对治理机制得贡献而言,这场改革得过程是在着力构建一种基于新古典企业理论得股东中心治理模式.该模式隐含得假定是股东利益得至高无上.从现代企业制度演进得历史逻辑角度考察,利益相关者模式早已对股东治理中心模式进行了修正,因为企业得行为后果滋生非常多相关社会咨询题企业理应负起解决相关社会咨询题得义务,而不仅仅是对股东负责(华锦阳,2003).作为正在向现代金融企业逼近得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除了向股东负责以外,还应该向农村信用社得所有职员、存款人、借款人、农村信用社存贷款以外得其他金融服务得需求者、社区居民、政府等农村信用社得利益相关者负责[3]因此,我国政府在农村信用社得改制过程中实际上是在极力树立其利益相关者得地位,并给予农村信用社多元化得目标.我国政府得这些行为,从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理论动身是能够得到解释.为此:(1)要逐步树立农村信用社利益相关者概念;如此农村信用社得目标不仅仅是考虑股东利益,还要考虑利益相关者得利益.往常之因此出现农村信用社资金非农化和农村资金外流确实是农村信用社片面追求经济绩效得负外部性[4],在追求经济绩效、关注股东利益得同时,忽视了利益相关者得利益[5],损害了社会利益和农村区域进展利益.(2)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农村信用社得治理结构要受到历史文化、法律规章、产业规则等制度环境因素得妨碍,这些因素对利益相关者在治理中得作用具有重要妨碍.(3)要充分界定政府在农村信用社进展中得作用.农村信用社改革得过程,应以市场为要紧进展方向,并逐渐完善治理机制,是一个进展市场力量、减少打算操纵和政府干预得过程. 由于我国金融处于转轨时期,还不具备完善得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因此,对政府而言,农村金融改革得要紧任务是要培育和进展和市场有关得机制,如:明晰所有权、制定经济法规、鼓舞市场竞争等,对农村金融企业而言,确实是要不断深化市场机制得利用,减少政府干预;在提高所有权结构得多元性基础上建立完善得产权制度.农村信用社得行为必须受到政府得监管和法规得约束然而政府必须认识到,农村信用社内部得行为不是政府干预得行为.也确实是讲,政府要发挥主导得作用,但并不是决定农村信用社要进入哪个市场,给谁贷款,开展什么业务,支持那些项目,政府得宏观调控是要调控宏观, 最大得妨碍力是它所设计得体制框架和环境而不是介入竞争得过程操纵.(4)在农村信用社得治理结构中,所以也没有必要和也不可能考虑所有相关者参与如要考虑众多得存款者和贷款者得现实参与,在操作上是有难度得.一是组织工作上得难度;二是难以幸免众多小额存款者和贷款者得“搭便车〃行为;三是选谁做代表上存在难度(什么标准?).因此,这些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得维护,最有效得、成本更低得方法,确实是通过一种制度性得合约或市场性合约来维护.政府出面通过法律形式界定一个框架建立某种市场秩序, 并通过市场自发得优胜劣汰机制激励和约束农村信用社及其经营者发挥外部治理得作用.农村信用社治理机制改革与完善与法制得完善同时开展.2农户和农村企业股东参与意识得普遍得提高,是推动农村信用社治理状况改善得要紧因素,因此要构建一个有行权能力⑹得股东大会,要通过培训使有操纵权得股东具有专业水准得行权能力,只有如此其行权才有理性.理性或专家性应是农村信用社构建有行权能力得股东大会得差不多目标.3培育有理性得操纵权代表一一农村信用社分散股东得代理者一一机构投资者.从全然上讲,“华尔街法则〃,即用足投票得法则,是所有者或股东之间得游戏,股东并未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它尽管可能会使股票得市场价格下落,但不能将经营者驱逐出局,是一种低效率得制约方式.机构投资者是一个专家化得群体,代表农村信用社得自然人投资者行使资本经营权或所有权,一是有能力参与公司治理,能够克服农村信用社众多单个自然人股东行权能力不足或无行权能力得咨询题;二是机构投资者集农村信用社众多小额投资者得资本股权集中度较高,也具备参与农村信用社治理得条件.因此,能够认为,农村信用社领域机构投资者得出现,将是农村信用社内部治理得历史性转折.4资深执行理事、理事长尤其是农村信用社主任(银行行长)酬劳随农村信用社绩效得增加而增长.要让经营者得收入与所有者得收入挂钩,即与税后利润挂钩,这是经理为股东效力得有力证明.这一点,还被认为是导致20世纪90年代英美等国公司治理受到日益关注和重视得一个重要缘故(alien sykes ,1994).5增大经营者持股份额.农村信用社得资本结构会妨碍经营者得工作努力程度,与农村信用社本轮改革前相比,以实现改革地区得农村信用社在资本结构上有较大得变化那确实是经营者所持有份额大大增加,有利于对经营者得激励,使经营者得收入与资本利得挂钩,使对经营者得激励与对股东(或对农村信用社)得激励更趋近于相容.但这也可能导致了经营者对企业得操纵,并规定着农村信用社收入流得分配.6引入独立理事参与农村信用社得治理.独立理事既不是农村信用社得股东理事,也不是农村信用社得经理理事,是从农村信用社外部产生,不是农村信用社得直截了当利益相关者. 独立理事依照法定程序由农村信用社股东大会聘任,独立依法行权,并承担法律责任.独立理事以客观公正得立场参与理事会得决策,一是有助于农村信用社决策得科学有效;二是能够有效地制衡经理型理事或执行理事得决策立场;三是能够保证决策得专家性7建立和完善专家委员会制度.农村信用社能够在理事会下设立各种专业委员会要紧包括:审贷委员会、投资和战略委员会、人事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新产品开发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专家委员会是决策咨询机构,一是为理事会得决策提供咨询,二是对理事会得决策形成专家制约.要紧参考文献:。
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与改进

公允价值计量 ,相 关公 允价值变动计 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
益 。企业 的会计处 理应当根据各单项金融 工具 的特点及相关 信息的性 质将 其进行适 当归类 , 以揭示金融工具 的潜在风 险。 有利 于规范金融工具特别是衍生工具会 计预警系统 ,及时揭 示和披露交易决策的相关信息 , 引导衍生工具 的有效运作。
于核准公司公开发行股票 的通知 》本 公司的 国有法人股 和法 , 人股暂不上市流通” 。证券 监管部 门《 关于公司 申请公开发行
股 等非流通股 为主 , 以国家股 比重最 大 , 尤 股权结 构不合理 。 股 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效率 的影 响 ,不仅仅取决 于股权集 中或
分散 的程 度 , 即持股 比例 的数量 , 而且更 取决 于股东 的特性 ,
一
、
上 市 公 司 治 理 结构 中存 在 的 问题
定的稳定作用 , 但是 如果法人持股 比例 过大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 的经济 决策需要相关 ,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 对企 业过去 、 现在
或者未来 的情况作 出评价或者预测。 ( ) 五 金融风险 的披露更 加具 体和透 明。我 国在 全面借鉴
二 、 企 业 会 计 准 则 对 会计 信 息 质 量 的 消 极 影 响 新
“ 工程施 工” “ 、 工程结算 ” “ 械作业 ” , 、机 等 影响 了会计科 目的
理解 和操作 , 有可能 出现会计信息核算不准的现象。
此外 , 在公允 价值 的计量下 , 资产 和负债按 照熟悉情况的
维普资讯
司 治 理 结构
杨 伟 鸽
股权分置问题是在我 国市场 化改革之初 由于政治 和经 济 1 . 股权结构不合理 。在我 国股权结构 中, 以国家股 和法人
混改背景下公司股权架构与公司治理的效应研究---以格力电器公司为例

混改背景下公司股权架构与公司治理的效应研究 ---以格力电器公司为例摘要:顶层设计着眼于长效机制的建设,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命脉和产业的支柱。
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公司治理体系的改革作为中国现代治理的改革开端。
提升公司治理能力、规范企业管理模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然而,在当前公司制企业的发展下,现代公司逐渐呈现出股票结构的分散化、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等重要特征。
格力电器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本文以格力电器为例,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对股份体系结构和公司治理效应进行了浅析与研究。
通过分析国有企业改革的不同路径,例如合理设计股份比例,明确IPO上市战略、公司治理方案改革等影响机制,将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作为经济新常态下的新模式提出:产权混合是基础,整体上市为首选。
其中,民营企业参股、国有企业并购、职工持股大幅提高了格力电器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同时,据研究,格力电器作为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的一部分,根据权力下放的要求,加快形成了有效平衡的公司治理系统和灵活有效的市场经济机制,加强内部发展动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关键词:格力电器;股权架构;公司治理;技术创新1.绪论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党中央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强调,深化国有企业和企业的共同所有制改革,发展经济混合所有制,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进一步改革中发挥领导作用。
与公司的组织建设不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我国所有制结构的修改。
目前,中国仍存在一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经营投资项目风险大等问题。
为了贯彻党的第十九次大会的部署,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提高企业质量和利益,加强经济革新和竞争力,常务院会议指出,在新经济形势下,应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同时混改主要包括两大类公司;非竞争性国有企业;竞争性国有企业。
格力电器作为竞争性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上市成为股份制公司,把握国企改革的方向,建立产权明晰、产权主体多元化、权责明确,并建立起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论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论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是公司制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实现公司制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保证。
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基本情况,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优化股权结构的一些主要措施,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
标签: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上市公司中图分类号: F830.911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1.1 股权结构的含义股权结构就是指股东的产权结构,即公司股东权益的构成和分布状况,具体而言包括股东的类型及各类股东持股所占比例、股票的集中或者分散程度、高层管理者的持股比例等。
股权集中度是衡量公司股权稳定性强弱的主要指标。
1.2 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公司治理结构是一整套控制和管理公司运作的制度安排。
狭义地讲,就是指在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权力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包括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收益分配与激励机制、财务制度、公司发展战略等一系列制度设计。
1.3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方式或机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公司股权结构,就会有与之相适应的公司治理结构。
因此公司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基础,它决定了股东结构、股权集中程度以及大股东身份,导致股东行使权力的方式和效果有较大的区别,进而对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运作及绩效有较大影响,换句话说,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中的内部监督机制直接发生作用;同时,股权结构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受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影响,反过来,股权结构也对外部治理机制产生间接作用。
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2.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复杂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相当复杂、股票种类繁多,股票被人为地划分为国家股、国有法人股、社会法人股、内部职工股和社会流通股,而社会流通股又进一步划分为A股、B股、H股、S股、N股等。
国有商业银行分支行落实股份制改革的思考

国有商业银行分支行落实股份制改革的思考汇报人:日期:CATALOGUE 目录•引言•股份制改革的现状与影响•落实股份制改革的挑战与问题•推进股份制改革的策略与建议•结论与展望01引言国家层面推动银行业股份制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提升银行业整体竞争力。
背景通过股份制改革,优化银行治理结构,提高经营效率,增强抗风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的股份制改革的背景和目的作为银行基层单位,分支行负责具体执行股份制改革政策和措施。
通过股份制改革,分支行可获得更多自主权,提高经营活力,实现更好发展。
国有商业银行分支行在股份制改革中的角色受益者执行者汇报的范围和目的本文重点关注国有商业银行分支行在股份制改革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目的为国有商业银行分支行提供股份制改革的思路和建议,促进银行健康、稳定发展。
02股份制改革的现状与影响股份制改革深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已逐步完成股份制改革,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资本市场表现积极随着股份制改革的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日益活跃,市值不断增长,吸引了众多投资者。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整体现状分支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基层单位,正在逐步落实股份制改革的各项措施,推进公司治理、业务模式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变革。
逐步落实改革措施分支行在股份制改革的推动下,积极拓展市场业务,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以实现更高的市场份额和盈利目标。
积极拓展市场业务分支行在股份制改革中的现状股份制改革有助于分支行完善治理结构,形成科学有效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治理结构的完善随着股份制改革的推进,分支行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市场竞争的加剧股份制改革为分支行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增强了资本实力,有助于支持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
资本实力的增强股份制改革将推动分支行企业文化的变革,形成更加市场化、专业化和创新化的企业文化氛围,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股权结构是一个公司股份结构的表现,体现了一个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
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的治理结构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股份结构的差异使公司具有不同的组织形式,从而使公司的治理结构产生差异。
股权结构优化是股权结构的一种改革,股权结构优化的目的是实现由股东联盟形成股份的集中,达到对公司治理能力的改善。
公司管理者和公司经营者对于公司的管理问题应该公司的股权结构优化为立足点,使公司的治理结构更加有效,更加利于公司的长久发展,提高公司的绩效。
标签:股权结构;公司治理;董事会一、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1.股权结构股权结构是指公司股份之间一种关系,不同性质的股份在股份公司的全部股份中占据不同的比例,这种比例关系就是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是一个公司股份结构的表现,体现了一个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
股权结构与公司的治理结构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股份结构完善,才能使公司的治理结构处于正常,而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处理公司事务的基础,公司事务处理的方向取决于公司的股权结构。
因此,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的治理结构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股份结构的差异使公司具有不同的组织形式,从而使公司的治理结构产生差异。
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公司发展的基础,股权结构的改变同时带来公司治理方向的改变,公司的具体运行要通过公司的治理结构来实现。
不同公司具有不同的股权结构,公司所具有的股权结构决定了公司的类型,也决定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公司所形成的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
因此股权结构某个组分的变化可能会带来公司组织形式的变化,进而影响公司的治理结构,影响公司的行为与未来发展。
公司的股权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
股权结构变化导致的结果是复杂多样的,股权结构变化会影响公司经营方向,会造成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改变,会引起公司的组织结构的改变,最终会影响公司的治理结构。
良好的治理结构是公司发展的前提,能够帮助公司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虽建立 了现代企业 的公司架构 ,设有股东 大会 、 董事会 、 监事会 , 但是它们绝大 多数仍是 国有 股 占控股地位 , 或者 国家是大股东, 或者成立时有政 府或政府部门背景 , 东大会 、 事会 、 股 董 监事会在国 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下充其量 只是个 “ 空壳子 ” , 无法 使董事会、 监事会真正代表股东的利 益, 监管 经营管理层以及保证将最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人推选
维普资讯
20 年 1 月 06 1
经济与管理
E o o n n g me t c n my a d Ma a e n
2 0卷 第 1 期 1
N .2 0 .0 6 V 1 0No 1 o. 2 .l
●财经视点
股权结构调整与国内 银行业治理结 构改革
大国有专业银行 : 中国工商银行 、 中国农业银行 、 中
国建设银行以及中国银行。第二阶段为19~ 0 3 94 20 年 ,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的改革阶段 , 是 通过设立政 策性银行和颁布《 商业银行法》 专业银行转变为 国 , 有独资商业银行 ,由三家政策性银行① 负责管四大 国有银行提供政策性贷款的职能。 第三阶段起源于 20 年底 , 03 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入股份制商业
郭世 江 , 朱淑枝
( 中山大学 岭南学院 , 东 广 州 5 0 7 ) 广 12 5
[ 摘
要] 合理的股权 结构是有效的公 司治理结构的基础 。从 契约理论的视 角分析 : 国有股一股独 大的局 面下 , 在 必
然会导致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的分 离, 在资本市场不发达a.l 治理相对缺 失的条件 下,  ̄部 - 应采 用 日德 治理 结构模 式 ,
一
、
中国银行体系改革回顾
国有十家股份制商业银行③ ,以前地方的城市信用 社也相继合并成立 了9家城市商业银行。 O 城市商业 银行都采用股份制所有权结构 , 并被限制在本地区 内开展业务。至此 , 一个开放竞争性的银行体系初 步建立起来 了, 它以中国人 民银行为 中央银行 , 以 四大 国有商业银行为 支柱 ,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为 增长引擎 ,以地方商业银行和外资开放式银行为
到经理的位置 。因为只要是国有股 占有绝对控股地 位, 中国的银行业就具有一般 国有企业的“ 通病” ——
政府” 的干预 , 良贷款大 幅攀升 , 不 效益低下 , 最终 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经济十多年萎靡不振。因
徽 芜湖人 ,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 , 研究方向为现代企业理论 、 产业经济学及人 力资源管理 。
7 8
2 0 /1 0 6 1
维普资讯 tp://
财经视点
郭世 江, 朱淑枝
股权结构调整与 国内银行业治理结构改革
有制下个体 的“ 搭便车 ” 行为带来 的监督失效 )但 , 若在 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下进行银 行的股份制 改革 , 其改革是缺乏实质性内容的。借鉴韩 国和 日
补充。
自17 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 98 中国银行业也一 直在进行改革。就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历程而言 , 其
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为17 ~ 93 , 9 8 19 年 是
专业银行的改革阶段 , 一元银行体系变为二元银行 体系。中央银行仍然使用中国人 民银行 的名称 , 原 中国人 民银行承担的商业业务分给陆续成立 的四
本银行业改革的经验 ,两国很早就实行 了股份制 , 但两国银行业在政府主导下的改革均未能摆脱“ 强
国银行及 中国建设银行注资 ,推动其股份制改革 ,
国家在改革 国内银行 业使其 向现代 公司治理转变 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现在中国银行及中国建设银行 已成功在中国香港上市。 中国的股份制银行 、 但 城市
银行改革阶段 , 中国银行 、 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股改
对现有银行业的改革 ,中国政府官员的观点 是: 各银行应该在坚持 国有的前提下 , 通过内部改
革提高 自身效益。他们认为, 国有银行 的主要问题 是管理不严 , 只要进行 内部治理结构 的改革 , 提高 内部管理水平 ,加强外部监管措施就可 以解决 问 题 。他们把改革的具体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 商业化 经营、 司化和上市。即按照国有经营公司的要求 , 公 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组织结构 ,成立股东大会、 董
扩大外 资银行在 国内银行业的持股 比率 , 同时让民营企 业积极参与到银行 业的改革 中来 , 建立起 真正 的银行业现代公
司治理 结构 。
[ 关键词 ] 契约理论 ; 国有股; 治理 结构; 股权 结构 [ 中图分类号 ] 802 F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3 39 (0 6 1- 0 8 0 10 — 8 0 20 ) 10 7 — 4
试点 ,由国家动用40 5 亿美元外汇储备对两者进行
有偿注资 , 积极推动国有商业银行 的股份制改造并
事会 、 监事会 ; 在此之后 , 再将有条件 的银行改革成
股份制商业银行 , 最后使符合条件的银行上市。 目 前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基本是沿着这条道路在前行。
国有银行 的股份制改革虽是积极 的举措 ( 从契约理
上市 , 最终为中国工商银行 以及中国农业银行 的股
份制改革提供宝贵经验。 银监会设定的国有银行改
革的最终 目标是“ 国有商业银行逐步建设成为资 将 本充足 、 内控严密 、 营安全、 运 服务和效益 良好 、 具 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 。目 ② 前中
[ 收稿 日期 ] 0 6 0 — 20—80 4
论 的角度看 , 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 至少 能将企 业的剩余索取权下放到具体的个人 , 避免了全 民所
[ 作者简介 ] 郭世 江(9 2 )男, 1 8一 , 江西南康人 , 中山大学岭 南学院硕 士研 究生 , 究方向为现代 企业理论 ; 研 朱淑枝 (9 1 )女 , 16 一 ,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