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对中国的消极影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与贩卖鸦片 当时在华的“基督教传教士都不反对这种贸易,他们乘 坐贩运鸦片的飞剪船到中国去,他们还从贩运鸦片的公 司和商人的手中接受捐款。他们都说,鸦片对中国人是 无害的,就像酒对美国人是无害的一样。”他们认为只 要中国人接受了基督,鸦片的危害也就自然会消失。一 些传教士不仅乘鸦片贸易船只来华的,接受鸦片商人的 资助,更有甚者,有的传教士还直接参与了罪恶的鸦片 贸易。传教士们邀请大鸦片商人充当对中国传播基督教 的宗教团体的头面人物。如在广州的“马礼逊教育会”, 就让大鸦片商颠地任会长,另一大鸦片商查顿任司库, 传教士裨治文任秘书。1838年2月21日在贩卖鸦片的垄 断组织东印度公司的倡议下成立了“中华医药传教会”, 传教士伯驾为副会长,大鸦片商颠地、查顿为终身董事 长。
• 虽然最初传教士是迫于在华的居住的权利才协助 政府的侵略工作,但大多数传教士应该都默许并 积极参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工作。例如第一次鸦 片战争的帮凶郭实腊,一八三五年二月,商务监 督劳卑增聘郭实腊为翻译,年俸800英镑。一八三 六年义律升为商务监督时,曾多次与郭商议如何 在清廷内部销售鸦片。郭献计到:“要路显官, 尽为奸佞之徒,为苞笡是尚。朝廷命官有嗜好鸦 片,故倘以贿赂扩张贩路,必能达到目的。”他 还向浙江人民勒索供应品,收买奸细为英国清略 军提供情报。当英军侵略上海时,他协助指挥作 战,沿街烧屋,残暴屠杀。很明显,中国从封建 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这些传教士是分 不开的。
?在近代中国西方传教士是依靠外国资本主义对华殖民侵略才取得了在中国传教和办报的特权和立足点并随着殖民势力的不断扩张其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进而一时占据了中国新闻报刊业的主导地位另外传教士的办报活动在物力财力和人力等方面与本国相联系
传教士对中国的消极影响
由__ 提供下载
传教士基本指的是是坚定地信仰宗教,并且远行向不信 仰宗教的人们传播宗教的修道者。虽然有些宗教,很少 到处传播自己的信仰,但大部分宗教使用传教士来扩散 它的影响。虽然任何宗教都可能送出传教士,一般传教 士这个词是指基督教的宣教师。实际上佛教是最早大规 模传教的宗教,沿着丝绸之路送出他的信仰。 如果我们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态度来评价历史上西方 传教士在中国的所作所为,我们一方面不应该否认历史上 到中国传教的西方传教士当中的确有个别人犯下过跟传教 士身份不符的一些劣行,伤害了中国人民,羞辱了上帝之 名;另一方面也不能否认西方传教士当中也有很多是热爱 中国的基督 徒,他们单纯为了传扬福音而来,同时为中 国人民做 了很多好事,对中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德国传教士郭实腊(Charles Gutzlaff)充当鸦片贩子的翻 译,并直接参与了鸦片的推销活动。他曾多次出入中国沿海, 参与大规模的鸦片走私活动,同时刺探情报。1832年他到 澳门时,许多鸦片商人都争着请他带路到中国沿海去推销鸦 片,待遇十分优厚。在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里保存的英国鸦 片公司1833年档案中有两封公司老板夸奖郭实腊的信,其 中提到:“郭实腊博士给我很大的帮助。现在生意越开展, 他的帮助越需要了。他的热情是无限的,但未免大胆,太敢 干了。”信中描述郭实腊对付中国官员检查的情景时说, “郭实腊穿上最讲究的衣服,带领两只小船,装出神气十足 的样子,迎上前去,对中国官吏大声威吓,喝令从速离去, 若敢再来,就将他们毁灭。”鸦片战争前,郭实腊还为当时 的英国驻粤领事义律就鸦片的销路出谋划策。
• 早在鸦片战争前,传教士主办的《中国丛报》 就鼓吹对中国政府采取强硬政策,煽动用武力 打开中国的大门,公开宣称:“根据中华帝国 目前的态度,如不使用武力,就没有一个政府 可与之保持体面的交往。并公开提出用武力 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主张,“倘若我们 希望同中国缔结一项条约,就必须在刺刀尖下 命令它这样做,用大炮的口来增强辩论。”而 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该刊发表的《新政策》 一文,则公开提出了中国在外交、内政、铁路、 财政、新闻、教育、军事等方面由外国人主 管或由中外共管的改革方案。
• 传教士郭实腊与马礼逊的儿子马儒翰 (John Robert Morrison)是英国政府的官方翻 译,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他们为英军提供情报、 出谋划策,成为举足轻重的“侵华谋士”。林则 徐认为郭实腊是个“危险人物”,“小马礼逊 (马儒翰)最坏”。英军打进长江时,马儒翰就 在英军司令璞鼎查的军舰上。璞鼎查在镇江遇到 强力抵抗,心里胆怯,打算后撤,马儒翰力劝璞 鼎查继续进攻,打到南京。璞接受了马的建议, 果然打到南京,清廷被迫投降。传教士郭实腊从 1831年到1838年间,曾十次侦察中国沿海,搜集 到大量的政治、经济、军事情报,这成为他参与 鸦片战争和起草《南京条约》的资本。在战争期 间,郭实腊穿起了军装,随军到各地强征粮草军 需。
第一位来华的传教士
• 顾长声在《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来华新教传教士评传》 一书中交代了第一位来华的新教传教士马礼逊的来华背景。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正在进行着一场产业革命,工业 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英国更大规模的对外殖民扩张,海外传 教事业由此应运而生。”我对之句话的理解是,在一个国家 要进行殖民扩张或者更可怕的掠夺战争时,思想上的侵略往 往比武力上的侵略更为深刻与持久,这也与当今欧美大国对 中国暴露出的“文化侵略主义”有着相通之处。由此我认为, 英国传教士的最初来华,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蓄谋已久的企 图。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传教士自身完全是报着为政府服务的 目的前来的,他们有些人在更大程度上报着虔诚的信仰和道 义前来。
• 当时在华的许多传教士都认为,要使中国人 接受基督,唯一的办法就是战争,要使鸦片 战争“成为将耶稣介绍到中国的一种手段。” 西方教会出版的书籍中关于传教士对殖民侵 略的作用直言不讳:“一个传教士抵得上一 营军队。”“与其设立九个军事据点,不如 设立九个教堂更为有效。” 事实正是如此。西方列强从侵入中国始,就 把传教士作为其侵略、掠夺的工具。传教士 受差会派遣,要将自己在中国内地的所见所 闻汇报回国去,这就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 成为帝国主义的情报员和帮凶。
前驻上海的美国领事介尼甘(Hon.T.R.Jeruegan) 说:“如果没有传教士供给情报,中国大陆上的许 多地方到今天还关闭着呢!他们商品的销路也只取 胜于较狭窄的范围。应该记住:商务的旗帜紧随着 十字架的旗帜接踵而来。谁若打掉了执着十字架旗 帜的手,谁就损害商业的利益。”
自从《天津条约》和《政和包庇教民。 特别是1860年法国传教士在《北京条约》 中加入“归还旧址”以后,天主教在华 传教士更是强行勒索房地产,大量 霸占田地,扩展教会势力。
一些传教士为殖民主义扩张效力,直接参与了侵略活动,双手 沾满中国人民的鲜血,这些传教士的劣迹,是无法掩盖和抹杀 的。美国传教士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承认, 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中国,“与其说是由于宗教的原因,毋宁说 是由于政治的原因。”美国传教士伯驾(Peter Parker)甚至 鼓吹“只有战争能开放中国给基督”。英国传教士马礼逊 (Robert Morrison),美国传教士伯驾、裨治文和卫三畏 (S.Wells Williams)等知名传教士,都是免费乘坐贩运鸦片 的船并接受其资助来华的。法国传教士郎怀仁 (Adrien Lanquillat.S.J.)等五位耶稣会修士是乘法国军舰 来华的。 传教士与鸦片贸易及侵华战争、传教运动与西方列强的对华侵 略之间的确结有不解之缘。马克思早在1843年就一针见血地指 出,近代宗教是“压制殖民地的工具”。
• 在近代中国,西方传教士是依靠外国资本主义对华殖民侵略才 取得了在中国传教和办报的特权和立足点,并随着殖民势力的 不断扩张,其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进而一时占据了中国新闻报 刊业的主导地位,另外传教士的办报活动在物力、财力和人力 等方面与本国相联系。这就使近代来华传教士在一定程度上 依附于外国政治势力,于是他们所办报刊也就往往为外国对华 殖民侵略服务,为本国政府服务,从而成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 对华侵略的喉舌和传递情报的工具。教会报刊还登载了大量 的有关中国政治体制、对外关系、经济贸易、历史地理等方 面的介绍文章,为外国殖民者侵华提供了有关情报资料。更有 甚者,有的报刊还直接参与了刺探、搜集和提供中国军事情报 的活动,刊载了许多有关中国军队调防、兵力配备、军事设施 及沿海军事布防的调查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