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变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变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分析
摘要:本文在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输变电工程
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用电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了输变电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全国各地110kV、220kV、330kV、500kV等各等级变电站及输电线路相继建成,在满足电力
能源需求,保障能源供应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随着项目的建成,随之带来的环境
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因施工活动造成的土地占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
态环境问题更是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关注的内容。

本文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输
变电工程的生态影响进行分析总结,简要提出主要的环境保护措施,为该类项目的生态环境
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输变电工程包含变电站及输电线路两部分,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应在工程分析
的基础上,对项目环境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并筛选出评价因子。

输变电工程施工期施工工艺包括施工准备、构筑物及塔基基础施工、铁塔组立及架线、
设备安装调试、施工清理等环节,主要环境影响为植被破坏、土地占用等生态环境影响及施
工产生的噪声、扬尘、施工废水;输变电工程运营期不产生大气污染物、工业废水等污染,
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站内电气设备及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生活污水及事
故废油。

根据工程分析结果,输变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表现为施工活动
如变电站场地平整、开辟线路走廊、变电站及线路塔基基础开挖、牵张引线等对地表植被、
土壤的扰动及破坏,因此土石方开挖、施工占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为该类项目的重点
评价因子。

2 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 24-2014),变电站类项目生态环境影
响评价范围为站场围墙外500m内区域,输电线路段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分为两种情况:
不涉及生态敏感区的输电线路段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300m内的带状区域,涉及生态敏感区的输电线路段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线路边导线地
面投影外两侧各1000m内的带状区域。

因此,当输变电类项目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特殊及重要生态敏感区时,生态影响评价范围扩大,同时需对评价范围内的受保护对象重点关注。

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带来土地的占用,从而使场地植被及微区域地表状态发生改变,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应主要从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对植被的影响、对
野生动物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不利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3.1 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
输变电工程占地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两部分。

永久占地为变电站及输电线路塔基占地,临时占地主要为变电站施工营地、牵张场、塔基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等占地。

变电站施工期间,由于场地、基础的开挖和平整、设备的安装及其配电室、二次设备室等建设会占用部分土地,改变其土地利用现状,但改变仅限于站址区域,面积较小;塔基施工实际永久占地仅限于其四个支持脚,且塔基占地属于点位间隔式占地,并非条带状大面积的开挖,因此局部占地面积相对较小。

临时占地使土地原本的利用形式发生临时性改变,暂时影响这些土地的原有功能。

临时占地较为分散,无集中大量占用土地情况,且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后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土地整治,原有农田作物恢复为农田作物,经济作物恢复为经济作物,草地及灌丛播撒当地适生草种,并进行培育管理,积极恢复原有地貌。

因此输变电工程的建设不会明显改变工程沿线土地利用结构,对工程沿线土地利用影响轻微。

3.2对植被的影响分析
工程对评价区内自然植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变电站站址及输电线路的塔基建设会永久性占用植被,永久占地会破坏小生境下的植被群落组成和结构,造成评价区生物量损失,使得评价区内的植被覆盖度有少许降低;二是在运送工程物料到变电站及塔基施工地点时,由于施工人员践踏或在局部地段需修建临时便道、牵张场时需砍伐一定的地面植被,会造成暂时的生物量损失,但这种破坏是局部的,面积有限;三是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导线架设牵引跨越林地,若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林木挂损、折断。

因此,在施工期,变电站及输电线路塔基施工会破坏一定面积的乔木、灌木林地、耕地及草地,使得评价区内整体植被盖度减少生物量和生产力有轻微损失,但这些破坏呈点状分布,对评价区来说影响程度较低,对评价区植物种群影响程度很小,会造成区内植物数量的减少,但不会对区内植物种类和多样性形成威胁。

3.3 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
输变电工程施工对动物的影响主要是工程占地会侵占部分动物的巢穴,阻隔部分野生动物的活动区域、迁移途径、觅食范围等,施工会干扰其正常的生命活动,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评价范围内还有大量相似生境,可以供这些动物转移。

施工活动结束后,上述动物的生存环境将会逐步得到恢复。

因此工程施工建设过程虽对动物生命活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但不会改变其种群结构,其种群数量也不会因本工程建设而受到大的影响。

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4.1 植被保护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前,应组织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规方面的宣传、教育,强化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参与施工人员的严格管理,杜绝人为破坏天然植被行为。

(2)在选择牵张场、临时施工道路、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时,应注意对植被生长良好地段的避让,尽量选择路边无植被地段或地表植被稀疏地段。

(3)施工前进行表土剥离,并单独集中堆放;施工场地清理及土地平整后,开挖土方处进行防尘覆盖,减少扬尘和雨季多雨天气造成的水土流失。

(4)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尽量减少对施工区域周边地表植被的压占,不得随意扩大施
工面积,要注意避免施工车辆的超范围行驶,施工区域设置围栏,限制施工范围。

(5)线路架设过程中,应采用对地表植被破坏较小的架线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
免输电线在地面的摆动,降低可能由此导致地表植被破坏的可能性。

4.2 植被恢复措施
施工基本结束后应对塔基和施工临时占地区域进行植被恢复,恢复目标为塔基和施工临
时占地土地恢复到原有的使用功能。

具体措施为:(1)有条件进行植被恢复的地方需进行
表土剥离并单独集中堆放;(2)施工基本结束后先进行土地平整,后将剥离的表土覆盖;(3)在植被恢复或其他生态恢复活动中,应该依照“适地适树,适地适草”、原生性、特有性、实用性的原则,选择当地生态系统中原有的植物进行植被恢复;(4)对恢复的植被加强抚育。

4.3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对施工活动中可能对野生动物产生的影响,可采取如下措施:(1)在施工人员进入施
工现场前,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宣传、教育,强化施工人员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2)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参与施工的人员严格管理,绝对禁止对施工区附近野生动物的
违法捕杀;(3)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临时占地的植被
恢复和重建,尽可能早的恢复遭受破坏地段的自然生境、野生动物的可利用生境,减缓建设
过程对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

5 结论
生态影响评价是实现输变电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对输变电工程生态影
响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将工程建设的生态影响降到最低,对我国的电
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2018年4月28
日修改;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4]张源,输变电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