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草圣张颠醉素创立中国书法最高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草圣张颠醉素创立中国书法最高境界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书法:“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
深深扎根中华民族心中。
其艺术形式之美,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星光闪耀、璀璨奇葩,永远渗透我们日常生活里。
书法大致分为篆、隶、楷、行、草五体。
而在千年书法长河里、博大的翰墨世界中,最具有影响表现力、最能表达情感、最能情动于衷而体现于外,一泻千里、激起千层浪,当属狂草为最。
狂草,是继中国草书章草、今草之后的第三种草书体,为唐代草圣张旭、怀素所创。
是草书中最放纵的一种书体,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而多变。
千姿百态,气象万千。
狂草至今1200多年,犹如一座巅峰,它的形态、气势、笔法空前绝后,让唐宋元明清和当今无数书法家不断模仿,不断攀登,梦寐以求。
唐代颜真卿两度辞官拜张旭为师学习笔法,写了《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后终成书法一代宗师,创立了颜体楷书,并写出被元人鲜于枢誉为“天下行书第二的《祭侄文稿》,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家喻户晓的楷行书法大家。
然而,这位写在史书上的张旭嫡传弟子颜真卿也没有登入狂草书法的艺术殿堂。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局部看不懂狂草,先看一组图片。
狂草在千年书法长河里、博大的翰墨世界中,最具有影响表现力、最能表达情感、最能情动于衷而体现于外。
一泻千里、激起千层浪,当属狂草为最。
狂草,书写简洁、变化无穷、龙飞凤舞、如雷鸣电闪、风云浪滚、气吞山河。
寄情于笔墨与感情融汇,以点、线、面发兴,展现于作品之中。
在其墨色上追求、浓、湿、干、淡、焦,在其速度讲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草圣张旭运笔如孤蓬自振、惊沙坐飞。
始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及观公孙大娘舞剑而得其神。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
张旭的狂草左驰右鹜,千变万化,极诡异变幻之能事。
韩玉涛先生认为可将其归纳为三个特点。
其一为“狂”,写起来一气呵成,始终一贯,保持一种气势,满眼是“意”,“无惜是非”。
其二为“奇怪”、“变态”。
如“游云千万朵”,变幻莫测,下笔结体,都不易捉摸。
第三个特点是“可畏”。
“可畏”不是“可悦”、“可媚”,是摈弃妍美、纤弱的病态,而产生一种岩石压顶之感,“观者对字,若‘逼利剑之锋芒’,感到‘肃然巍然’”。
张旭的草书虽狂虽草,但不失法度,一点一画,皆有规矩,因为他的楷书亦有相当高的成就。
张旭传世的作品不多,可见到的有拓片《肚痛贴》《心经》《李青莲序》《自言贴》《千字文残石》《移屋贴》《闲旷帖》《十五日帖》等。
张旭《肚痛贴》
张旭《心经》局部
张旭《李青莲序》局部
张旭《自言贴》之一
张旭《自言贴》之二
张旭《千字文残石》局部拓片
怀素和张旭齐名。
后世有“张颠素狂”和“颠张醉素”之称。
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他也能做诗,与
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
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
怀素的草书,出于张芝、张旭。
唐吕总《读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朱长文《续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
评论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代表作是《自叙帖》(现藏台湾博物馆)被称为天下第一草书。
传世还有拓片《圣母贴》《醉僧贴》等。
怀素《自叙帖》局部
怀素《圣母贴》之一
怀素《圣母贴》之二
怀素《醉僧贴》
怀素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
早在东晋,有书圣之誉的王羲之在其草诀百韵歌开篇:“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毫厘虽欲变,体势更须完”。
自唐代草圣张旭怀素狂草问世以来,狂草一直被书界认定为中国书法之最高境界。
本文共分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