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赠别·其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牧:赠别·其二
篇一:杜牧《赠别》赏析
赠别·其二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释】
1、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2、尊:酒杯。
这首诗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的留恋惜别之情。
离席别宴上,情人凄然相对无语话别,貌似无情却其实多情,强颜欢笑却又笑不成欢。
这种不忍离别却不得不别的煎熬该是何等痛彻心肺,以至于在诗人看来,眼前那支彻夜燃烧的蜡烛一滴一滴地掉泪,像是在替即将分别的一对情人惋惜伤心呢。
从这种有心垂泪,无意分别的描写可以看出,离别有多艰难,多复杂。
人生也许正是在这种缠绵悱恻的离情别意当中才更显得沉重而宝贵吧。
这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
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
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
“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
别筵上,凄然相对,象是彼此无情似的。
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出来了。
“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
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
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
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
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
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带上了感伤色彩。
这就是刘勰所说的:“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
“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
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
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
“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
“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
就诗而论,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深沉、很真挚的。
杜牧为人刚直有节,敢论列大事,却也不拘小节,好歌舞,风情颇张,本诗亦可见此意。
【韵义】
酒宴上凄然相对,像是不认识似的;
只觉得酒筵上难以强颜欢笑。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
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评析】
第二首着重写惜别,描绘与她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
首名写离筵之上压抑无语,似乎冷淡无情;次句以“笑不成”点明原非无情,而是郁悒感伤,实乃多情,回应首句。
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
就诗而论,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深沉、很真挚的。
杜牧为人刚直有节,敢论列大事,却也不拘小节,好歌舞,风情颇张,本诗亦可见此意。
篇二:六年级上册日积月累
六年级上册日积月累、经典诵读、
课外书屋、资料袋
第一单元: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理解:从字面上看,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
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自信高尚的情操更能感召年轻一代。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张维屏)
理解:造物即造物者,指天。
整句诗的意思为:天没有言语却有情意,每当寒冷过去便让我们觉得春天已来临。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
理解:今天晚上,我格外地感觉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还听到透过绿色窗纱传来的春虫的叫声。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理解:讲了诗人在客居洛城的一个夜晚,听到用笛子吹奏的《折杨柳》的曲调,于是感慨到:此时此地听到这支曲子,谁能不让我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呢?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
理解:这是陈与义从汴京去襄邑途中作的诗句。
意思是:躺在船上看满天的云没有动,殊不知,云和我一起住东飘去。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
理解:不是偏爱菊花,是因为菊花不畏严寒,迎风傲雪,菊花开过,大自然中再没有其他花开放了。
第二单元: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
理解:选自1949年4月周恩来在《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中的一句爱国名言。
主要意思是只有热爱自己的民族才能有自信心,才能有为祖国、为民族而献身的精神。
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操,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它源于对生育自己的故土、家乡、民族的爱。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理解:这是1981年2月14日邓小平为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出版的《邓小平文集》英文版写的序言中一句充溢着爱国激情的话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他深爱着的祖国和人民。
他这种无限高尚的爱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
理解:选自鲁迅的《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文中他分析中国的国魂有官魂、匪魂和民魂三种,他认为“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他,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巴金)理解:选自巴金的《随想录》,体现了巴金对祖国、对人民深沉而执着的爱。
第三单元:
“轻诺必寡信”《老子》
意思是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民无信不立”《论语》
意思是如果百姓对当局失去信心,那么国家就失去生存之本。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意思是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
意思是真诚,是万事万物共同遵循的准则;真诚待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氏世范》
意思是答应给别人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能少;与人约好的时间,一时一刻也不能改。
第四单元: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意思是说地球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这是1999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意思是:人类在破坏地球环境的同时,也在毁灭着自己,要拯救人类自己的生命,唯一的途径就是拯救地球,减少破坏。
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正如人类只有一次生命。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出自《增广贤文》
意思是:只希望留存这方寸之地,给子子孙孙以耕种之用。
意味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保护好现今的土地。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
意思是:人类生存的资源是有限的,却需要世世代代流传下去,因此要合理开发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不能随意浪费、破坏。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
意思是说要共同行动起来,一起来珍惜、爱护有限的自然资源,不破坏、不毁坏,共同营造绿色家园,确保生命成长。
环保宣传标语
(1)①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克隆。
②地球是万物生灵共同的家园,共生共荣来自万物的和谐。
③水是生命的源泉,珍惜水源就是珍惜人类的未来。
④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命。
⑤早一天保护环境,多一份生命保证。
⑥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
⑦污染环境千夫指,保护环境万人颂。
⑧用行动护卫家园,用热血浇灌地球。
(2)地球村绿色生活方式。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
第五单元: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午。
《自嘲》
理解:鲁迅先生的精神写照。
“横眉”,怒目而视的样子,表示愤恨和轻蔑。
“冷对”,冷落对待。
“千夫指”,原意是许多人的指责,源自《汉书·王嘉传》“千人所指”,这里比喻敌人的指责。
又,“千夫指”为千夫所指,千夫指的,也就是人民的公敌。
“俯首”,低头,表示听从的样子。
“为”,做。
“孺子”,儿童。
“孺子牛”,春秋时齐景公跟儿子嬉戏,装牛爬在地上,让儿子骑在背上,儿子不小心跌倒时,把齐景公的牙齿挂折了。
因而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由此称齐景公为“孺子牛”。
这里比喻人民大众的牛。
“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
这句话形容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像牛一样俯首听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
理解:含蓄、深刻,一语双关,体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
鲁迅以此启发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开创美好未来。
教学时可让学生联想“路”的引申意义。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
许广平《欣慰的纪念》
理解:是“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崇高品德的体现,这句话教育我们要向鲁迅先生学习,乐于奉献,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门外文谈》理解: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时间如同生命一般宝贵。
鲁迅的一生,是十分珍惜时间的,他曾对许广平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有时在病中,一边吃药,一边为青年看稿,校稿,用心血一滴一滴地培育着中国的未来。
关于珍惜时间方面的鲁迅名言还有: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致颜黎民》理解:说明广泛阅读、博览群书的好处。
鲁迅用蜜蜂酿蜜打比方,从正反两方面申述自己的看法,说明了只有读更多人的著作,阅读面广一点,才能得到多方面的知识。
第六单元
《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静沙秋》[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夜黄花。
第七单元
《马诗》[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写的《马诗》共二十三首,此诗是第五首。
这首诗通过咏马、赞马以及感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此诗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特别有意味。
“燕山”,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
“钩”,是一种弯刀,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含有思战斗之意;“何当”,何时才能够。
“金络脑”,用黄金为饰的马笼头,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
这首诗的大意是: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的白雪,燕山山头弯弯的月亮像钩子一样挂在天空。
什么时候才能戴着黄金笼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
第八单元:
雕梁画栋: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独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引人入胜: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古色古香: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脍炙人口:指美味人人爱吃。
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
曲高和寡: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经典诵读
一、诗歌8首:
01《塞下曲·其三》作者: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02《赠别·其二》作者: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03《贾生》作者: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04《出塞》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05《西塞山怀古》作者: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06《相见欢》作者:李煜(五代)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07《踏莎行》作者:秦观(宋)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08《谒金门》作者:李好古(宋)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
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二:《朱子家训》[清] 朱用纯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
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课外书屋、资料袋:
1加拿大作家蒙格玛丽的《绿山墙的安妮》,读来引人入胜。
许多文学作品都动情地歌颂了人的美好心灵。
例如中国作家曹文根的《根鸟》、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瑞士作家斯比丽的《小海蒂》
2动物文学作家作品:《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图中的小女孩叫蒂皮,擅长写动物文学的作家写了很多著名的作品。
如,中国作家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狼王梦》,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红脖子》,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海狼》,日本作家琼鸠十的《孤岛野犬》《赤鸟》。
3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中有记载他们交友的事。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
“钟期酒已没,世上无知音。
”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4鲁迅1918年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誉为“民族魂”。
5贝多芬是德国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他被尊称为为“乐圣”。
他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的困难,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英雄》《命运》《田园》《合唱》。
6革命题材小说: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吴强的《红日》,徐光耀的《小兵张嘎》,王愿坚的《小游击队员》,张品成的《赤色小子》等。
篇三:福鼎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福鼎二中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模块
命题者:王璜审核人:高二语文组
考试时间:150钟满分:150分
1
A 、蟹六跪而二鳌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B、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C、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采于山,美可茹..
D、伺候于公卿之门宋何罪之有..
三、文言阅读(共30分)
(一)文言阅读(15分)
墨池记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
王.
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
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
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
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
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
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11.下列加横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岂信然邪果真B.尝极东方尽C.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高举D.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推崇,尊重12.下列各组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又尝自休于此邪?于是饮酒乐甚,扣弦而歌之B.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桑之未落,其叶沃若C.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犹不能以之兴怀D.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其孰能讥之乎?13.通读全文,下列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从墨池落笔,结合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指出要想有“所能”不能依赖所谓天赋。
B.王君让作者写记,作者推测他是想让王羲之的“一能”加以发扬光大,而作者认为没有
必要因为爱好王羲之的长处而连王羲之的遗迹一并重视。
C.文章认为后世的书法不如王羲之的原因,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比不上王羲之。
D.文章指出仁人君子们留下来的风尚和思想将会对后世的人产生很大的影响。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共6分)
( 1)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2
(
(2)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①所为序、
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
十四年,以言
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
其冬,以天子进大号,
加恩区内,移刺袁州。
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
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②为
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
八州之人,前所不
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
大者驿闻,小者立变。
春生秋杀,阳开阴闭,
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
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
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③,公与监军使燕④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
酒半,合辞言曰:
“此屋不修,且坏。
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
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
”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
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
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
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韩愈《新修滕王阁记》)
【注】①三王:指写《滕王阁序》的王勃,写《滕王阁赋》的王绪,写《重修滕王阁记》
的王仲舒。
②中书舍人太原王公:指王仲舒,曾任中书舍人,太原人。
③浃和:和睦。
④燕:
通“宴”。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壮:认为??豪壮
B.以为当得躬诣大府诣: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