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加气站及CNG常规加气站工程初步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NG加气站及CNG常规加气站工程初步设计
目录
第1章概述 0
1.1 设计依据 0
1.2 工程概况 (1)
1.3 项目周边概况及自然条件 (3)
1.4 设计原则 (6)
第2章总图运输 (7)
2.1 站址及周边环境状况、场区地形地貌 (7)
2.2 供水、供电、排水、消防等外部条件落实情况
(7)
2.3 总平面布置 (7)
2.4 道路及场站设计 (8)
2.5 竖向设计 (8)
2.6 绿化设计 (8)
2.7 主要技术指标 (8)
第3章工艺系统 (10)
3.1 设计原则 (10)
3.2 LNG加气站设计 (10)
3.3 CNG常规加气站设计 (18)
第4章公用工程 (24)
4.1 土建(建筑、结构)设计 (24)
4.2 结构设计 (24)
4.3 暖通设计 (25)
4.4 给水、排水设计 (25)
4.5 消防设计 (26)
4.6 供配电设计 (26)
4.7 自控仪表设计 (29)
第5章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 (31)
5.1 概述 (31)
5.2 通信系统 (31)
5.3 设计方案 (31)
5.4 主要工程量 (32)
第6章生产服务配套设施 (33)
6.1 生产服务配套的必要性 (33)
6.2 配套设施项目组成 (33)
6.3 运行管理 (34)
6.4 安全管理 (34)
6.5 设备管理 (34)
第7章环境保护 (35)
7.1 设计依据 (35)
7.2 本工程主要污染物 (35)
7.3 污染控制措施 (35)
第8章节能 (37)
8.1 工程主要能耗分析 (37)
8.2 节能措施 (37)
8.3 节能效益 (38)
第9章劳动安全与卫生 (39)
9.1 编制依据 (39)
9.2 安全生产原则 (39)
9.3 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39)
9.4 安全防范措施 (40)
9.5 安全生产措施 (40)
9.6 劳动保护 (41)
第10章消防 (42)
10.1 工程概况 (42)
10.2 编制依据 (42)
10.3 编制原则 (42)
10.4 生产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 (42)
10.5 火灾危险性分析 (42)
10.6 危险区划分 (42)
10.7 防火与消防设计 (43)
10.8 消防 (43)
10.9 消防安全管理 ............................................... 44 第11章主要工程量及实施计划 (45)
11.1 主要工程量 (45)
11.2 实施计划 (47)
第12章问题与建议 (48)
12.1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48)
12.2 下阶段设计时需要提供的资料和勘察要求 48
附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文件、项目核准文件及土地使用和租赁文件
第1章概述
1.1 设计依据
1.1.1 文件及资料依据
1、设计委托书;
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3、《扬州市燃气专项规划(2009~2020年)》;
4、《扬州加油、加气与充电站布局规划(2010~2020)》;
5、《扬州市区城镇燃气“十二五”发展规划》(扬府办发(2012)177号);
6、《2012年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7、《2012年扬州市年度环境质量公报》;
8、《扬州市春江路九洲汽车加气站项目申请报告》(2013年10月)
9、扬州市规划局提供的九洲加气站用地红线图及规划设计条件;
10、《关于扬州城市车用燃气有限公司九洲加气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扬环审批[2013]76号);
11、《扬州市发改委关于下达扬州市春江路九洲汽车加气站工程项目核准决定书的通知》(扬发改许发[2013]693号);
12、《扬州市九洲加气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2013.10);
13、扬州中燃提供的九洲加气站土地证等前期工作文件;
14、现场收集的其他资料。

1.1.2 主要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通过,2008年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013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1月1日实施);
8、《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6年);
1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4年);
1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
13、《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0号);
14、《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国务院第583号令);
15、《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改投资〔2003〕346号);
16、《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国家安监局第8号);
17、《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劳部发〔1996〕140号文);
18、《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1999〕154号);
19、《特种设备质量与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监督局第13号令);
20、《江苏省燃气管理条例》(2005年3月);
21、《扬州市城镇燃气管道设施保护管理办法》(扬府规〔2012〕9号)。

1.1.3 主要设计规范、标准依据
1、《城镇燃气技术规范》GB50494-2009
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5、《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
6、《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 D0001-2009);
7、《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 (2008年版));
8、《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GB/T20801.1~6-2006);
9、《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4730.1~5-2005);
10、《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6-2012);
11、《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2008);
12、《钢制对焊无缝管件》(GB/T12459-2005);
13、《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HG/T 20592~20635-2009);
14、《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GB/T 21447-2008);
15、《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GB/T23257-2009);
16、《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GB50126-2008);
17、《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2013);
1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 50236-2011);
19、《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683-2011);
20、《汽车用燃气加气站技术规范》(CJJ84-2000);
21、《高压气地下储气井》(SYT 6535-2002)
2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4、《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
25、《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
2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27、《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GB3836-2010);
28、《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
29、《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2-2008);
3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8);
31、《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
3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3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35、《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2589-2008);
36、《城镇燃气标志标准》(CJJ/T153-2010)。

1.2 工程概况
1.2.1 工程名称
扬州市春江路九洲汽车加气站工程初步设计
1.2.2 工程规模
根据《设计委托书》要求,九洲汽车加气站主要供气对象有公交车、出租车、城际中巴、重卡、长途大巴,为LNG加气站及CNG常规加气站合建站(以下简称“合建站”)。

本站站址位于春江路九洲加油站内预留加气站用地,与加油站合建,九洲加油站内设1个30m3的97#油罐、1个30m3的93#油罐和2个40m3的柴油罐,本次设计CNG储气井总水容积18m3,LNG加气站设计储罐容积为60m3。

LNG加气站规模按2×104Nm3/d进行设计,CNG常规加气站规模按1×104Nm3/d进行设计,每年按360天计算,总年供气规模约为1080×104Nm3/a。

根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本站属于一级站。

1.2.3 工程地点
本站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春江路北侧九洲加油站东侧预留加气站用地,春江路是邗江区南侧贯穿东西的主干道。

加油加气合建站项目总占地面积13750平方米(包括二期预留服务中心)。

1.2.4 工程内容
本合建站的LNG加气站主要设备有LNG低温储罐、潜液泵橇、增压器及LNG加气机,CNG常规加气站主要设备有调压计量设备、干燥器、缓冲罐、回收罐、压缩机、储气井及CNG 加气机等。

站内的储气设施为CNG地下储气井18m3(高:中:低=1:2:3)和60m3卧式LNG储罐1台,储罐采用全地下式布置,根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本站与加油站合建,属于一级站。

站区平面分为储罐区、储气区、CNG工艺设备区、设备房和加气区。

设备房包括自控室、水泵房和调压计量、干燥器间。

1.2.5 工程投资
本工程概算总投资1225.23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用为167.17万元,安装工程费用为73.18万元,设备及主材费用为746.33万元,其他费用为147.79万元,预备费90.76万元。

详见本设计附件“概算书”。

1.2.6 工程建设背景
随着近几年CNG汽车燃料的不断推广,扬州市车用CNG燃料市场已初步形成规模。

扬州市现有出租车1842辆,气化率为100%,已全部使用CNG作为汽车燃料;有公交车有1167辆,其中有432辆使用CNG作为汽车燃料,其余使用汽油为燃料,气化率为37%;有客运大巴381辆,其中121辆使用LNG,气化率为32%。

另靠近扬州市的仪征市现有约100辆出租车、江都市约200辆出租车也正在利用扬州现有加气站进行汽车加气。

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扬州市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包括LNG 城际客车、LNG重卡等)、改善城市大气污染环境做出了杰出贡献。

目前,扬州市已经建成投产的加气站有10座,其中5座为常规站,3座为子站,1座常规加气站与LNG加气站合建站、1座为LNG加气站。

具体如表1.1所示。

表1.1 扬州市已建加气站汇总表
序号站名站址
设计规

类型
1 汽车西站加
气站
汽车西站公
交公司
停车场内
3.0万
Nm3/d
常规站
2 北站加气站扬州市客运
北站内
2.0万
Nm3/d
常规站
3 客运东站加
油加气站
扬州市运河
东路北侧、新
沙湾路西侧
2.0万
Nm3/d
LNG
加气站
4 联谊加气站扬州市联谊
路555号
2.0万
Nm3/d
常规站


站名站址
设计规

类型
5 万福加气站
扬州市江阳
大桥东万福

3.0万
Nm3/d
常规站
6 扬菱加气站
扬州市扬菱
路东侧加油
站南
5.0万
Nm3/d
常规站

LNG
加气站
合建站
7 吴洲加气站
扬州市吴洲
东路南侧
3.0万
Nm3/d
常规站
8
红旗加油加
气站
扬州市润扬
路西侧、兴城
西路南侧
1.5万
Nm3/d
CNG
子站
9
文昌西路汽
车加气站
文昌西路中
石化加油站
内(火车站以
西400米)
1.5万
Nm3/d
CNG
子站
10 石塔加油加扬州市邗江 1.5万CNG
序号站名站址
设计规

类型气站北路、扬州墓
园南
Nm3/d 子站
根据《扬州市燃气专项规划(2009~2020年)、《扬州加油、加气与充电站布局规划(2010~2020)》、《扬州市区城镇燃气“十二五”发展规划》(扬府办发(2012)177号),2020年CNG汽车用气量为13.25×104Nm3/d、LNG汽车用气量为9×104Nm3/d,为方便CNG汽车和LNG汽车加气,需在春江路建设LNG加气站、CNG常规加气站合建站一座。

1.3 项目周边概况及自然条件
1.3.1 项目周边概况
1、气源资料
(1)LNG气源
近年来,我国小型LNG工厂发展迅速。

截止到2012年,我国已建成的LNG工厂有24座,总生产能力为827×104Nm3/d;在建LNG工厂有12座,总生产能力达940×104Nm3/d;我国已建成投产或即将投产的LNG接收站有6座,接收进口天然气能力为1830万吨/年(约238×108Nm3/a)。

此外,还有秦皇岛、天津等14个LNG接收站项目正在积极建设或边建设边审批中。

由此可见,从全国形势来看,LNG供应能力充足。

目前扬州城市车用燃气有限公司已与中燃清洁能源(深圳)有限公司签订了LNG买卖合同,该公司主要从事LNG等新能源销售,气源来自宁夏哈纳斯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其气源参数如表1.2所示。

表1.2 宁夏哈纳斯LNG气质成份及特性表
项目参数
组分含量%
二氧化碳<0.1ppm
乙烷 1.40237
氮气0.26800
丙烷0.04048
异丁烷0.06483
正丁烷0.07144
异戊烷0.01303
正戊烷0.00779 C6以上组分0.00136
甲烷98.13070
汞0.0008ppb
露点0.37000
总硫<0.5
沃白指数
W0[15℃,V(15℃,101.3
25kPa)] 51.33
气体密度ρ(20℃,
101.325kPa) 0.6867kg/m3低位发热值(15℃,
101.325kPa)≥49.71MJ/kg
高位发热值(15℃,
101.325kPa)≥55.18 MJ/kg
LNG密度ρ(0℃,
101.325kPa)449.60000 kg/m3
LNG气化率
(101.325kPa,20℃)≥1468Nm3/t
(2)CNG气源
本工程CNG气源可由春江路待建dn250中压管道引入本站,该管道运行压力为0.1~0.4MPa,其参数如表1.3、表1.4所示。

表1.3 天然气气质组分表


名称体积百分比
1 CH496.226
2 C2-7 2.334
3 CO20.473
4 N20.967
5 H2S 0.002%
6 低位发热值
(0℃)
36.17MJ/Nm3
(8639.63Kcal/
Nm3)
7 高位发热值
(20℃)
40.07MJ/Nm3
(9571.20Kcal/
Nm3)
注:以上资料除特殊表明外是指T=273K,
P=101.325kPa状况下
表1.4 天然气物理性质表


名称性质
1 烃露点-40℃
2 水露点-14℃
3 密度0.75kg/ Nm3
4 相对密度0.58
注:以上资料是T=273K,P=101.325kPa状况下
汽车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对气质组分有严格的要求,
必须满足《车用压缩天然气》标准,车用天然气标准如表
1.5所示。

表1.5 车用天然气标准


名称标准
1 高发热值不低于
31.4MJ/Nm3
(7500Kcal/ Nm3)
2 H2S含量≤15mg/ m3
3 S含量≤200 mg/ m3
4 CO2含量≤3.0%
5 O含量≤0.5%
6 水露点不高于-13℃,在环境温度低于-8℃时,应比环境温度低-5℃
由以上天然气气质组分和性质分析可知,扬州市天然气气源经过脱水后完全符合汽车用天然气标准。

2、供电资料
根据初步意向,本站电源接自站外南侧10kV电源,站内设1台容量为630KVA变压器,10kV 电源由站外高压架空线经电缆埋地引进,低压供电方式采用单母线,配电系统以放射式向本工程用电设备供电。

3、供、排水资料
本站供水由站外春江路已建DN300给水管道引入,该管道运行压力0.3MPa,管顶埋深0.7m。

站内雨水排至春江路已建雨水管道。

生活污水排入站内化粪池,经处理后排入春江路已建污水管道。

4、消防
根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10.2.3节的要求,采用地下LNG 储罐的各级LNG加气站,可不设消防给水系统,但需按《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及《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的要求配置一定数量的灭火器。

5、通讯
本站通讯接自站外已建通讯系统,具体由当地通讯部门负责。

1.3.2 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
1、城市概况
(1)地理位置
扬州市地处江苏省北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

扬州市位于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2°15′至33°25′之间。

扬州市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部与南京市、滁州市交界;北部与淮安市接壤;东部和盐城市、泰州市毗连。

扬州市区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东经119°26′、北纬32°24′。

全市总面积6591.2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面积1020.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

.
(2)行政及人口
扬州市现辖3区、1县、2个县级市和1个开发区,3区分别为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1县指宝应县;2个县级市分别为仪征市、高邮市以及一个开发区。

(3)经济发展状况
根据《扬州统计年鉴》(2012),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2933.2亿元,可比价增长11.7%,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3.86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555.78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173.56亿元,增长12.1%。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5692元,按美元汇率折算突破10000美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0:54.3:38.7调整为7.0:53.0:40.0。

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2.6,同比上涨2.6个百分点。

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3.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3%。

构成CPI的八大类指数全面上涨,分别是:食品类(105.5)、居住类(101.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100.8)、烟酒及用品类(103.2)、衣着类(103.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103.1)、交通和通信类(10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100.1)。

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2.2。

2、地形地貌
扬州市地处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

扬州市地形呈西高东低,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仪征市、邗江区、扬州市区郊区北部为丘陵,京杭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

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
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4湖,汇入长江。

此外,主要河流还有宝射河、大潼河、北澄子河、通扬运河、新通扬河等。

3、气候气象
扬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

其气候主要特点是: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

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

扬州冬季偏长,4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

扬州地处江淮平原南端,受季风环流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

年平均气温为14.8℃,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出。

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1.8℃;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7.5℃。

全年无霜期平均220天。

出霜日一般在是10月下旬,终霜日在3月中下旬。

全年平均日照2140小时,日照时数最多的月为6月(185小时),最少的月为2月(111.6小时)。

全年平均降水量1020mm,夏季约占45%,冬季约占9.5%,春秋季各占22%~23%。

每年夏季雨量偏多,多数年份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形成雨季(即“梅雨季节”)。

干旱、雨涝、低温、阴雨、台风、冰雹等灾害间有出现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台风一般最早出现于6月,最迟11月,以8月、9月居多。

扬州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

4、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根据《2012年扬州市年度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12年,扬州市区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均大于300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8.0%。

全市空气中二氧化硫(SO2)浓度年均值在0.019~0.027mg/m3范围内,其中,市区为0.027mg/m3;二氧化氮(NO2)浓度年均值在0.013~0.034 mg/m3范围内,其中,市区为0.034 mg/m3;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年均值在0.041~0.103 mg/m3范围内,其中,市区为0.095 mg/m3。

全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都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浓度限值,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除高邮市达标外,其余均超过标准限值。

测定结果表明,影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扬州市区降尘浓度6.57吨/平方公里·月,尚处于本地区环境质量标准之内,但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1.4 设计原则
1、采用成熟可靠的工艺设计技术,使设计更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2、严格执行现行的国家、行业有关标准和规范,保证安全稳定供气;
3、设计方案、场站布置和建筑规模的确定遵循简单、实用、经济的原则,合理利用土地;
4、注重消防、安全、环保的原则;
5、贯彻节能原则,综合利用能源,力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

第2章总图运输
2.1 站址及周边环境状况、场区地形地貌
本站位于扬州市邗江区城南春江路北侧九洲加油站预留加气站用地,春江路是邗江区南侧贯穿东西的主干道,区位条件优越,加油加气合建站周围无大型建构筑物。

整个站区满足城镇规划、环境保护和《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的防火安全的要求,交通便利。

站址现状为平地,西侧九洲加油站已建,九洲加油站内设1个30m3的97#油罐、1个30m3的93#油罐和2个40m3的柴油罐,设4台加油机。

东侧为二期预留服务中心,预留服务中心建筑面积5299平方米,属于二类保护物,加气站站址高差较小,适合加气站建设。

2.2 供水、供电、排水、消防等外部条件落实情况
本站水源接自区南侧春江路上已建管径DN300市政供水管道,供水压力0.3MPa,能提供水量大于100m3/d。

本站电源接自站区南侧10kV电源,站内设1台容量为630kV A变压器,10kV电源由站外高压架空线经埋地电缆引进,低压供电方式采用单母线,配电系统以放射式向本工程用电设备供电。

站区生活污水经污水管收集后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到春江路市政污水管网系统。

根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本站可不设计消防给水系统,故无消防用水。

2.3 总平面布置
本站的总图布置,需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严格遵循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做到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正确处理生产和安全、重点和一般的关系,以促进生产,保障安全。

本合建站与九洲加油站合建,位于加油站东侧,主要设备有LNG低温储罐撬、潜液泵及增压器一体撬、调压计量设备、脱水装置、缓冲罐、回收罐、压缩机撬、储气井、加气机以及变电撬等,站区平面分为储罐区、CNG工艺设备区、设备房和加气区。

设备房包括自控室、水泵房和调压计量干燥器间。

站区东南侧、西南侧各设置一个8m宽的入口和出口,作为进、出站用。

站区东侧设置2.2米高实体围墙,与东侧二期预留服务中心隔开。

本站设备房设置在站区的中部,设备房内分为自控室、水泵房和调压计量干燥器间。

设备房以南为加气罩棚,设备房以北为LNG储罐区,设备房东侧设置缓冲罐、回收罐、压缩机、储气井和顺序控制盘。

站房由九洲加油站已建站房兼用。

变配电撬设置在本站的东北侧的位置。

站内主要出入口及设备区设监控摄像头,方便场站实时监控管理。

本站场地地形平整,无需挖填土方。

站场总平面图布置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以及《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的要求,安全间距控制如表2.1及表2.2所示。

表2.1 加气站主要设备与站内建构筑物安全间距一览表站区总平面布置详见附图“总平面图”。

表2.2 加气站主要设备与站外建构筑物安全间距一览表
2.4 道路及场站设计
本工程根据规范要求设置进出口道路,道路除满足生产运输的需要外,还应该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站内满足火灾状况下消防车通行的需要。

站内道路及场地采用220厚C25混凝土路面,均为不发火花地面。

2.5 竖向设计
1、场站标高
本站标高应结合站前道路标高,站内高程高于现状春江路0.20米,场地平整为平坡式,坡度0.5%,由站区北侧坡向南侧。

站内生产区LNG卧式罐罐区为全地下式,罐区底比场站地坪低4.9米,围堰东北角设置集液坑一个,围堰以内除储罐及潜液泵基础以外的区域,地坪标高坡向集液坑,坡度0.2%,以方便排水,设备基础高于周边+0.2米。

2、地下管层位
本工程地下管线采取随管沟敷设,地沟净深0.8m,局部0.5m,盖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2.6 绿化设计
站区绿化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站内除了必须的道路和场地外其余均进行绿化,站区内场地绿化选用常绿草坪。

2.7 主要技术指标
表2.3 总图主要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征地面积13749平
方米
总建筑面积5841.8平
方米


加油站271.4平方

服务中心5299平方



加气站271.4平方

建筑密度21% 容积率0.42 绿化率35%
第3章工艺系统
3.1 设计原则
1、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和现行标准,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便于管理。

2、在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充分考虑扬州市燃气汽车需求特点和发展趋势,合理布点确定设计规模。

3、以提高天然气在市内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和保护城市环境为主要目标,鼓励汽车使用天然气。

4、坚持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保证安全供气。

3.2 LNG加气站设计
3.2.1 设计参数
设计储存能力:3.24×104Nm3;
设计日加气能力:2.0×104Nm3/d;
LNG管道系统设计压力:1.6MPa;
LNG管道系统运行压力:0.6~1.6MPa;
BOG管路出口设计压力:0.4MPa;
BOG管路出口运行压力:0.2~0.35MPa;
仪表风用压力空气管道设计压力:1.0MPa;
仪表风用压力空气管道运行压力:0.5MPa;
LNG管道系统设计温度:-196℃;
LNG管道系统运行温度:-162.3℃;
LNG低温储罐内胆/外壳设计压力:1.44MPa /-0.1MPa;
LNG低温储罐内胆/外壳最高运行压力:1.20MPa /-0.1MPa。

3.2.2 工艺流程
LNG加气站主要流程共分为卸车流程、升压流程、加注流程、卸压流程以及BOG回收流程等六部分。

1、卸车流程
把汽车槽车内的LNG转移至LNG橇装加注站的储罐内,使LNG经过泵从储罐上进液管进入LNG储罐。

卸车有3种方式:增压器卸车、泵卸车、增压器和泵联合卸车。

(1)增压器卸车
通过增压器将气化后的气态天然气送入LNG槽车,增大槽车的气相压力,将槽车内的LNG 压入LNG储罐。

此过程需要给储罐增压,卸完车后需要给槽车降压,每卸一车排出的气体量约为180Nm3。

(2)泵卸车
将LNG槽车和LNG储罐的气相空间连通,通过LNG低温泵将槽车内的LNG卸入LNG 储罐。

卸车约消耗电能18kWh。

(3)增压器和泵联合卸车
先将LNG槽车和LNG储罐的气相空间连通,然后断开,在卸车的过程中通过增压器增大槽车的气相压力,用泵将槽车内的LNG卸入储罐,卸完车后需要给槽车降压。

约消耗电能15kWh。

第(1)种卸车方式的优点是节约电能,工艺流程简单,缺点是产生较多的放空气体,卸车时间较长;第(2)种卸车方式的优点是不用产生放空气体,工艺流程简单,缺点是耗电能;第(3)种卸车方式优点是卸车时间较短,耗电能小于第(2)种,缺点是工艺流程较复杂。

综合考虑节约时间和节约电能,本设计采用第(3)种方式卸车。

2、升压流程
(1)自增压(调压)
储罐自增压流程主要目的是对储罐进行增压,站内储罐内的LNG液体凭借液位产生的压差进入储罐增压器中,经空温加热气化后回到储罐的顶部,增加储罐的压力,采用自增压方式增压速度相对较慢,但无需消耗电能。

(2)泵增压(调温)
泵增压主要目的是进行调饱和,主要流程是:储罐内的液体流进泵池后(需先对泵池进行预冷),经潜液泵注入气化器中,经加热器加热气化后进入储罐的底部,以提高罐内液体的温度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