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植被》校园秋色寻踪与造景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被与环境校园研学手册
一、导语
校园是我们日常生活、学习的地方,但你是否知道,在面积9.4万平方米的校园里,有接近100种形形色色的植物,点缀着我们的校园景观,如有为广场整齐的香樟,运动场外围灿烂的三角梅,七彩径上因季开花的凤凰木、大花紫薇和爆杖花等等。

这些植物有些是乡土物种,有些则是外来物种,与自然环境形成的植被不同,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或直接或间接的改变了植被的组成、结构、类群、生态等自然特性,使之具有完全不同于自然植被的性质和特性。

让我们走进校园,近距离观察这些植物,了解植物在校园人工环境中展现出的适应性和生存智慧。

组员:
辅助工具或多媒体设备:
调查记录日期:
二、植物与环境观察
(一)环境背景
1.背景环境特征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高度: m;本地热量带:;干湿地区:;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土壤类型:;地带性植被类型:;
2.局部环境特征
(1)校园地图——请选择图中圈出调查区域(范围):
(二)调查区植物生境与植物特征
1.工具:借助“形色”APP软件等多媒体工具,查阅、辨别相关植物;利用相机、等拍摄工具,记录调查现场的景观或植物生存环境景观。

2.记录调查现场的植物生存环境,如微小尺度的光热水土生境特征、植被群落分层结构等;记录调查现
2.树冠,主要观察其树冠面积大或小,不同朝向枝叶生长有无差异等;
3.根系,判断根的类型,属于支柱根、呼吸根、板根等;
4.层间植物,主要观察有无藤本、附生、寄生情况;
5.叶面特征,主要观察叶面大小、叶片表面有无光泽、有无蜡质层、叶片厚度和硬度、是否秋季落叶等;
6.长势,判断植物在某种群落中生活是否正常有力,分为三个等级,强——植物发育好,枝干发达,叶片大小和色泽正常,能够结实或有良好的营养繁殖;中——植物枝叶的发展和繁殖能力一般,或者营养好,但不能正常结实繁殖;弱——枝叶生长受抑制,达不到正常生长状态;
7.生态习性,分为喜光植物、中性植物、荫性植物;
8.原产地,分为乡土植物和外来植物。

(三)植物特征对环境适应性表现(植物的环境指示作用)
1.植物照片(可选择植物整体长势、根、茎、叶、花、果等照片)
2.举例,分析植物特征(叶片、树冠形态、长势状况、树高等)与环境(光、热、水、土等)关系。

三、植物树叶标本的采集与记录
(一)标本采集
标本力求完整,尽可能采集完整的叶片。

制作标本时,把叶片展开平放,不使枝叶重叠太厚,不要过分修饰改变原样,在叶片外面夹上标本薄膜,在膜外用油性笔记录植物中文名,采集日期,采集地等信息,用重物压实标本。

(二)标本观察与记录
四、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
(一)用红笔标出调查区域范围,利用设备拍照调查区域的植被群落景观图。

(二)区域内植物群落多样性状况
1.调查范围微小尺度生境
调查日期:调查者:
周边建筑分布:建筑密度状况:
整体采光条件:采光差异:
土壤结构:土壤颜色:土壤水分:
地表植被覆盖率约为:
注:植被覆盖率,指某一地域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2.调查区域植物种类调查
植物种类调查
种名乔木/灌木/草本/藤本
(根据实际打√)
高度树冠/覆盖率株数/丛数长势生态习性
植物组成及原产地统计
产地情况
乔木灌木草本
种数比例种数比例种数比例
乡土植物
外来植物
各类植物总数全部植物种数
五、校园绿化植物选择方案
1.校园环境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高度: m;本地热量带:;干湿地区:;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土壤类型:;地带性植被类型:。

2.样地选择(用红笔标出样地范围)及局部微环境
局部微环境:
建筑与绿地布局关系:;绿地采光时段:;通风条件:;现有绿化植物存在问题:
人工植被选择原则:。

3.兼顾观赏和环境适应性需求,因地制宜选择绿化植物(同学们可参考附件一、及相关的植物网站,查阅植物相关属性、生境需求、景观照片等,对造景植物进行组合搭配)
绿化植物选择方案
种名本土/外来植物常绿/落叶阔叶/针叶花期(观赏价值) 生态习性








附件一:珠三角地区常见园林绿化植物参考目录
一、乔木
白兰树(Michelia × alba DC.),常绿乔木。

因其花白色,香若幽兰,故名白兰。

高达17米,枝广展,呈阔伞形树冠;胸径30厘米;树皮灰色;叶薄革质,长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叶色浓绿;花洁白清香,花期4~9月,夏季盛开。

白兰原产印度尼西亚爪哇,现广植于东南亚,中国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栽培极盛。

木棉(Bombax ceiba L.),落叶大乔木,植株高25米;树皮为灰白色,幼树的树干通常有圆锥状的粗刺,分枝平展;复叶为掌状;花单生枝顶叶腋,通常红色,也有橙红色,花瓣肉质;在干热地区,花比叶先开放;但在季雨林或雨林气候条件下,则有花叶同时存在的;花期3—4月,果夏季成熟。

木棉原产中国[10] 亚热带省区。

黄花风铃木(Handroanthus chrysanthus (Jacq.) S.O.Grose),落叶乔木植物,花冠金黄色,漏斗形,花缘皱曲,花期34月。

黄花风铃木因花黄色,形如风铃而得名。

其原产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1997年自南美巴拉圭引进中国,现在在中国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有栽培。

黄花风铃木为阳性植物,喜高温、喜湿、耐热、耐旱,适宜生长在肥沃疏松的土壤,尤其以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和砂质土壤为佳。

樟( Camphora officinarum),樟科樟属的一种乔木植物。

樟树树干为黄褐色,有明显的纵向龟裂,全株具有樟脑般的气味;叶互生,卵形,叶片上面光亮,背面呈灰白色,离基三出脉脉腋有腺体;初夏开花聚伞花序,花小,黄绿色,圆锥花序;核果小球形,紫黑色,基部有杯状果托;花期4至5月,果期8至11月。

樟原产中国,在南方及西南各省区均有分布,喜光喜温;在土层深厚、湿润肥沃的酸性到中性沙质壤土、轻粘壤土或冲积土中生长较好。

柚(Citrus maxima (Burm.) Merr.),乔木;叶片较大,花蕾淡红色,开放后白色,花期4~5月,果期9~12月。

柚原产于东南亚地区;在东南亚各国均有栽种;中国在长江以南各地,最北在河南信阳及南阳一带均有分布,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栽培历史。

柚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干旱,需水量大但不耐久涝;属深根性,要求土层深,对土壤要求不严。

秋枫(Bischofia javanica Blume),常绿或半常绿大乔木,高达40米,小叶片为纸质,卵形、椭圆形,边缘有浅锯齿,花期4—5月,果期8—10月。

秋枫原产中国南部,现今分布于陕西、河南、台湾以及大部分南方省区,越南、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及澳大利亚等地也有分布。

秋枫喜阳、稍耐阴、喜温暖而耐寒力较差,能耐水湿、根系发达、抗风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湿润肥沃壤土上生长快速。

常生长于低海拔的旷地上,尤以河边堤岸、湿润肥沃的沙质土最为适宜。

秋枫宜作庭园树和行道树,也可在草坪、湖畔、溪边、堤岸栽植。

铁刀木(Senna siamea (Lam.) H. S. Irwin & Barneby),因材质坚硬、刀斧难入而得名。

终年常绿乔木,高约10米左右;树皮灰色,近光滑,稍纵裂;嫩枝有棱条,疏被短柔毛。

叶长2030厘米;小叶对生。

总状花序生于枝条顶端的叶腋,并排成伞房花序状;花瓣黄色,阔倒卵形。

荚果扁平,边缘加厚;种子1020颗。

花期1011月;果期12月翌年1月。

该种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木材坚硬致密,耐水湿,不受虫蚝,为上等家具原料。

高山榕(Ficus altissima Blume)大乔木,高2530米,胸径4090厘米;树皮灰色,平滑;幼枝绿色,粗约10毫米,被微柔毛。

高山榕为阳性树种,四季常绿,树冠广阔,树姿丰满壮观,生性强健,耐干旱瘠薄,又能抵抗强风,抗大气污染,且移栽容易成活,是极好的城市绿化树种。

苹婆(Sterculia monosperma Vent.),乔木,花期45个月。

苹婆多生长与中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中国台湾,以及印度、东南亚。

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

南洋楹(Falcataria falcata(L.) Greuter & R. Rankin),常绿大乔木。

高达45m,树干通直。

树皮灰青至灰褐色,不裂。

小枝具棱,淡绿色,皮孔明显,嫩时被毛。

叶为二回羽状复叶,穗状花序腋生,单生或排成圆锥状,花无梗,淡黄绿色。

花期47月。

南洋楹是阳性树种,不耐阴,喜暖热多雨气候及肥沃湿润土壤。

原产于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几内亚岛等群岛,中国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也有栽培。

南洋楹多植为庭园树和行道树。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常绿乔木,荔枝为偶数羽状复叶,无毛,具柄,侧脉纤细;无花瓣;果核呈果状,近球形;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

荔枝的花期在34月,果期在58月。

荔枝产于亚热带地区,为栽培果树,分布于福建、台湾、浙江、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荔枝喜高温高湿气候,喜光向阳,喜富含腐质的酸性土壤,怕霜冻。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常绿乔木,小枝粗壮,被微柔毛;叶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有光泽;花瓣乳白色,披针形;果近球形,通常黄褐色或有时灰黄色;种子茶褐色,光亮;花期春夏间,果期夏季。

龙眼原产于中国南部地区,是中国南部和东南部著名果树之一。

喜温暖湿润气候,能忍受短期霜冻。

黄金榕(Ficus microcarpa 'Golden Leaves'),为桑科榕属常绿小乔木植物。

黄金榕单叶互生,叶形为椭圆形或倒卵形,全缘,表面光滑,嫩叶呈金黄色,老叶则为深绿色;球形的隐头花序,其中有雄花及雌花聚生;果实球形,熟时红;花期5-6月。

黄金榕原产热带、亚热带的亚洲地区,在中国台湾及华南地区都有分布。

黄金榕喜光,耐热、耐湿、耐瘠,不耐阴,抗污染,耐剪,易移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及酸性土壤,耐涝,抗污染能力强。

黄金榕树形美观,宜修剪成绿篱或修剪成各种造型的景观,也可制成艺术盆景,是华南地区行道树及庭荫树的良好树种。

复羽叶栾(Koelreuteria bipinnata Franch.),乔木,高可达20余米。

叶片平展,二回羽状复叶,小叶917片,互生。

圆锥花序大型,花瓣长圆状披针形,花丝被白色、花药有短疏毛;蒴果淡紫红色,种子近球形,79月开花,810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区。

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L.) Pers.),乔木,叶革质,长圆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稀披针形,在叶缘弯拱连接;叶柄粗;花为淡红或紫色;花瓣近圆形,几不皱缩,花期57月,果期1011月。

大花紫薇原产于斯里兰卡、印度、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等地,在中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及台湾有栽培。

大花紫薇喜光照,喜温暖、湿润的环境,稍耐阴,有一定的抗寒力和抗旱力;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宜。

小叶榄仁(Terminalia neotaliala),落叶乔木。

主干浑圆挺直,侧枝轮生呈水平展开,树冠伞形,层次分明。

叶互生,呈广椭圆形,全缘,冬季落叶。

穗状花序腋生,花两性,淡绿色,花尊5裂,无花瓣。

核果阔圆形,无毛。

花期36月,果期49月。

原产于非洲,现广泛栽培。

喜光照,耐半阴;喜温暖湿润气候;耐盐碱;喜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人面子(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 Pierre),常绿大乔木,高达20余米。

人面子分布于越南和中国。

在中国分布或引种栽培于云南(东南部)、广西和广东。

糖胶树(Alstonia scholaris(L.) R. Br.),夹竹桃科鸡骨常山属乔木植物,茎干较高,花期6—11月;果期10月—次年4月。

糖胶树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现在在中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地普遍栽培,喜湿润空气,较耐干燥,耐荫也耐强光,对土壤的适应性也较强,但以土层深厚、肥沃湿润地的植株生长快速,在低洼地、盐碱地、石砾地生长不良。

黄槐决明(Senna surattensis(Burm. f.) H. S. Irwin & Barneby ),灌木或小乔木。

花果期几全年。

黄槐决明原产于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澳大利亚、波利尼西亚地,中国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区有栽培。

黄槐决明中性偏阳,幼树能耐阴,成年树喜充分阳光,耐干旱,但不抗风,不耐积水洼地;对土壤水肥条件要求不苛,肥力中等的低丘缓坡地及路旁、城镇绿化带,均能生长成景。

海南黄花梨(D.hainanensis.),落叶乔木植物,花期4~6月,果熟期10~12月。

海南黄花梨的原产地中国海南岛吊罗山尖峰岭低海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先后引种到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生长茂盛的植株花、果较少,生长较弱的植株花、果较多;阴枝花、果较少,阳枝花、果较多。

美丽异木棉(Ceiba speciosa(A.St.Hil.) Ravenna),落叶大乔木,高10~15米,成年树干基部膨大呈酒瓶状,树冠层次分明,幼树树皮浓绿色,密生圆锥状皮刺;掌状复叶,小叶为椭圆形;花单生,花冠淡紫红色,中心白色,也有白、粉红、黄色等,即使同一植株也可能黄花、白花、黑斑花并存,
花期为每年的1012月,冬季为盛花期。

美丽异木棉原产南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20世纪50年代首次引进中国,先后在中国台湾省、广东省和海南省、福建省等地栽培;喜光,喜高温高湿气候,生育适温22~28℃;耐热、耐旱、耐风、耐瘠薄,不耐阴,忌积水,对土质要求不严,易移植、萌发力强、生长快。

美丽异木棉是观花乔木,常作道路、庭院绿化树。

千层金(Melaleuca bracteata F. Muell. ),常绿乔木。

树高可达68米,冠幅锥形。

主干直立,枝条密集、细长、柔软,嫩枝红色。

叶片金黄色,披针形,长22.5米,宽0.2厘米左右,具芳香味。

穗状花序,花瓣绿白色。

原产于荷兰、新西兰等濒海国家。

适宜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

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抗旱又抗涝,耐土壤贫瘠,但以肥沃疏松、透气保水的沙壤土上生长最为适合。

优良的彩叶树种,是视觉效果最好的色叶乔木新树种之一。

可作为家庭盆栽、切花配叶、公园造景、修剪造型等。

特别适合沿海地区城市绿化。

红花羊蹄甲(Bauhinia × blakeana Dunn)是豆科羊蹄甲属乔木植物。

枝粗壮;叶革质,长圆形,有光泽;伞房花序的苞片呈披针形,兜状;花稍大,密集;花蕾椭圆形;花托圆柱形,基部略膨大;花瓣具长柄;花期24月。

红花羊蹄甲原产于中国,黄河流域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

红花羊蹄甲性喜温暖湿润、多雨的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喜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偏酸性沙壤土。

它适应性强,有一定耐寒能力,在中国北回归线以南的广大地区均可以越冬。

凤凰木(Delonix regia(Boj.) Raf.),高大落叶乔木,植株高大;树皮粗糙,灰褐色;树冠扁圆形,分枝多而开展;二回羽状复叶,羽片对生,小叶两面被绢毛;花为伞房状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大而美丽,为鲜红至橙红色;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凤凰木原产于马达加斯加,16世纪引种中国澳门,在中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区也有种植。

凤凰木生长迅速,喜高温、阳光,浅根性但根系发达;抗风能力强,耐大气污染;耐干旱和贫瘠;以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为宜;怕积水,排水须良好;多栽培于城市公园、庭院、道路绿化等地。

垂叶榕(Ficus benjamina L.),大乔木植物。

树皮灰色,枝下垂;叶薄革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拖叶披针形;花宽卵形、花丝短、窄钥形;花柱侧生、花被片短钥形;果球形或扁球形、光滑、熟时红或黄色。

花期811月。

垂叶榕因其叶片像提琴,故此得名垂叶榕、花叶榕等。

垂叶榕原产于中国南方地区、泰国、印度及马来西亚一带。

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耐热、耐旱;忌低温干燥环境,耐寒性较强,对土质要求不高,但需肥沃和排水良好。

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Jacq.) R. Br. ex Mart.),多年生常绿乔木,叶为扇形,两面均为绿色,蒲葵不但是一种庭园观赏植物和良好的四旁绿化树种,也是一种经济林树种。

蒲葵原产中国南部,多分布在广东省南部,广西、福建、台湾等地区均有栽培。

蒲葵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旱、耐短期水涝、惧怕北方烈日曝晒,能忍受荫蔽,在肥沃、湿润、有机质丰富的土壤里生长良好。

洋蒲桃(Syzygium samarangense(Blume) Merr. & L. M. Perry),常绿乔木,花期34月;果实梨形或圆锥形,肉质,洋红色,发亮,长45厘米,顶部凹陷,果实56月成熟。

洋蒲桃原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海南、广东、广西及台湾有栽培,洋蒲桃喜温暖湿润气候和湿润的肥沃土壤,稍耐阴,浅根性,抗风力弱,萌芽性强,多植于塘边、稻田畔较湿润处。

人心果(学名:Manilkara zapota (Linn.) van Royen),乔木,高1520米,花果期49月。

原产美洲热带地区,中国广东、广西、云南(西双版纳)有栽培。

人心果喜高温和肥沃的砂质壤土,适应性较强,在肥力较低的黏质土壤也能正常生长发育,很耐旱,较耐贫瘠和盐分。

钟花樱桃(Cerasus campanulata (Maxim.) Yu et Li),落叶乔木,高38米,树皮黑褐色。

小枝灰褐色或紫褐色,嫩枝绿色,无毛。

冬芽卵形,无毛。

叶片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薄革质,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无毛或脉腋有簇毛。

伞形花序,有花24朵,先叶开放,花直径1.52厘米;总苞片长椭圆形;萼筒钟状,萼片长圆形,全缘;花瓣倒卵状长圆形,粉红色,先端颜色较深,下凹,稀全缘。

花期23月。

产于中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

日本、越南也有分布。

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喜疏松、肥沃土壤。

二、灌木
胡椒木(Zanthoxylum piperitum),常绿灌木,胡椒木的树枝有刺;整株有浓烈的胡椒香味;叶基有短刺,叶轴有狭翼;小叶为倒卵形,先端圆,基部为樱形,革质,叶片表面浓绿富有光泽;雌雄异株,雄花为黄色,雌花为红橙色;果实为椭圆形,绿褐色;花期4月;果期7~9月。

胡椒木原产日本,在中国分布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河北等地;胡椒木生长慢,耐热、耐寒、耐旱、耐风、耐剪、易移植,不耐水涝,栽培土质以肥沃的砂质壤土为佳,排水、光照须良好。

灰莉(Fagraea ceilanica Thunb),龙胆科灰莉属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树皮灰色。

小枝粗厚,圆柱形;全株无毛;叶片稍肉质,干后变纸质或近革质,叶面深绿色,干后绿黄色;花单生或组成顶生二歧聚伞花序;花冠漏斗状,质薄,稍带肉质,白色,芳香;花药长圆形至长卵形;子房椭圆状或卵状;浆果卵状或近圆球状,淡绿色,有光泽;种子椭圆状肾形,藏于果肉中。

花期4—8月,果期7月至翌年3月。

灰莉在中国产于台湾、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南部,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国家均有分布。

灰莉喜温暖、湿润及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半阴、耐热、耐旱、不耐寒,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

灰莉一般生于山地密林中或石灰岩地区阔叶林中。

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 Willd. ex Klotzsch),大戟科大戟属直立灌木植物。

一品红植株各部分具白色乳汁;茎光滑,有分枝,嫩枝绿色,草质,老枝淡棕色,木质化;单叶互生,背有柔毛,呈卵形、椭圆形至披针形,先端渐尖,绿色;每一花序只具一枚雄蕊,总苞淡绿色,有黄色腺体,下方具一大形鲜红色的花瓣状总苞片;果实为菊果,体大,椭圆形,褐色。

一品红花期在11月至翌年3月。

原产于南美洲,在中国台湾、四川、云南、广东等地有栽培。

一品红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寒,更怕霜冻,不耐旱、涝。

喜光,要求光照充足;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通透性强的轻松、肥沃沙质壤土为好。

琴叶珊瑚(Jatropha integerrima Jacq.),是大戟科麻风树属常绿灌木。

单叶互生,倒阔披针形,叶面为浓绿色,叶背为紫绿色,叶柄具茸毛,叶面平滑,常丛生于枝条顶端;花冠红色或粉红色,雌、雄花不同时开放;具乳汁,有毒;蒴果圆球形,成熟时呈黑褐色;花期长,春季至秋季。

原产于西印度群岛,中国广东、福建等华南地区也有分布。

喜高湿环境,怕寒冷与干燥,喜充足的光照,稍耐半荫,适宜生长于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酸性砂质土壤中。

株型自然,优雅美丽,叶形别致,花如樱花般灿烂美丽,四季花开不断,有“日日樱”之名,是热带地区重要的观赏花木。

红粉扑花(Calliandra emarginata (Humb. & Bonpl. ex Willd.) Benth)属半落叶灌木。

株高为可达2米,红粉扑花在正午或晚上时,其叶子和花朵均会闭合起来。

盛开的花朵其头状花序腋生,有密集且细长的花丝聚合而成“束状”,颜色为鲜红色。

花期最长为11个月。

红粉扑花原产墨西哥至危地马拉一带,中国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均有引种种植。

红粉扑花喜高温和强光照,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具有广泛适应性。

株型紧凑丰满,叶形独特美观,花柔美可爱,花期长,景观效果好,适于庭园美化,以50100厘米高的小灌木形态的观赏效果最佳。

假连翘(Duranta erecta L.)灌木,高约1.53米;枝条有皮刺,幼枝有柔毛。

花果期510月,在南方可为全年。

原产热带美洲。

中国南部常见栽培,常逸为野生。

假连翘花期长而花美丽,是一种很好的绿篱植物。

鹅掌藤(学名:Schefflera arboricola Hay.),五加科,鹅掌柴属藤状灌木,叶柄纤细,圆锥花序顶生,花白色,花期7月,果实卵形果期8月。

原产热带和亚热带,中国西南部至东部亦有野生分布。

生于谷地密林下或溪边较湿润处,耐阴,耐寒,不耐干旱。

常附生于树上。

可以盆栽。

主要分布于中国台湾、广西、广东地区。

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 Willd.),木质藤本灌木,茎粗壮,枝条下垂,无毛或疏生柔毛;叶片纸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为紫色或洋红色,花瓣长圆形或椭圆形;花期冬春间,北方温室1到3月开花。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于中国、巴西、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

三角梅喜欢潮湿、怕积水,耐高温、干旱,不经寒冻,喜欢肥沃的土地,抗贫瘠能力强,在稍偏酸性或稍偏碱性土壤上均可正常生长,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有利于生长发育。

龙船花(Ixora chinensis Lam.),灌木,植株低矮,花叶秀美,花色丰富,有红、橙、黄、白、双色等。

株形美观,开花密集,花色丰富,是重要的盆栽木本花卉,是缅甸的国花。

龙船花原产中国南部地区和马来西亚。

龙船花花期较长,每年312月均可开花。

较适合高温及日照充足的环境,喜湿润炎热的气候,不耐低温。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植物,其树干高,树皮平滑,呈灰色或灰褐色;枝干多扭曲,小枝纤细,略呈翅状;叶纸质,呈椭圆形、阔矩圆形或倒卵形;花淡红色、紫色或白色,圆锥花序生于顶端;菊果椭圆状球形或阔圆形,紫薇花期6~9月;果期在9~12月。

紫薇原产于亚洲南部及澳洲北部,中国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均有分布。

紫薇喜光、略耐阴、耐干旱、忌水涝,喜暖湿气候,有一定的抗寒力,喜深厚、肥沃的沙质壤土。

红花檵木(拉丁学名: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嫩枝红褐色,密被星状毛。

叶革质互生,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5cm,先端短尖,基部圆而偏斜,不对称,叶面暗红色,背部偏灰。

花瓣4枚,紫红色线形长1~2cm,花3~8朵簇生于小枝端。

花期4~5月,花期长,约30~40天,国庆节能再次开花。

花3~8朵簇生在总梗上呈顶生头状花序,紫红色。

产于湖南、广西,广泛栽培于中国南方。

散尾葵(Dypsis lutescens (H. Wendl.) Beentje et J. Dransf.),丛生灌木植物,叶片羽状分裂,平展并且下弯,黄绿色,表面有蜡质白粉;花序呈圆锥状,花朵比较小,卵球形,全黄色,花期5月。

由于它的叶片像禽类散开的尾巴,因此叫散尾葵。

散尾葵原产于马达加斯加,现引种于中国南方各省,在中国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适宜生长。

散尾葵为热带植物,喜温暖、潮湿、半荫环境,耐寒性不强,适宜疏松、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枝叶茂密,四季常青。

变叶木(Codiaeum variegatum (L.) Rumph. ex A. Juss.),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2米。

叶薄革质,形状大小变异很大。

绿色、淡绿色、紫红色、紫红与黄色相间、绿色叶片上散生黄色或金黄色斑点或斑纹;叶柄长0.22.5厘米。

原产于亚洲马来半岛至大洋洲;广泛栽培于热带地区。

中国南部各省区常见栽培。

该种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常见的庭园或公园观叶植物。

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常绿小灌木植物,茎干较高,表面光滑无毛,红色;叶较小,叶片薄,呈椭圆形且为深绿色,无毛;花朵较小,白色带有芳香,呈四角形,花期36月。

南天竹原产于中国,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陕西、河南、四川等省,国外日本、印度也有种植,多生长在温湿环境山谷或山坡和灌木林下。

性喜温暖多湿及通风良好的半阴环境,强光下或冬季,叶色变红,较耐寒,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对水分要求不甚严格,既能耐湿也能耐旱。

双荚决明(Senna bicapsularis (L.) Roxb.),直立灌木,多分枝,无毛。

叶长712厘米,有小叶34对,小叶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花鲜黄色,直径约2厘米,花期1011月。

原产美洲热带地区,全世界热带地区有栽培。

中国广东、广西等省区有引种栽培。

双荚决明喜光,耐寒,耐干旱瘠薄的土壤,有较强的抗风和防尘、防烟雾的能力,尤其适应在肥力中等的微酸性土壤或砖红壤中生长。

双荚决明是中国南方城乡行道和庭院的优良绿化树种。

常常植于池边、路旁、广场、公园和草地边缘,也可点缀在草坪中间。

狗牙花(Tabernaemontana divaricata (L.) R. Br. ex Roem. & Schult.),灌木植物;枝灰绿色;叶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叶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叶面扁平;花聚伞花序腋生,通常双生,萼片长圆形,边缘有缘毛,花冠白色;果长圆形;花期6至11月;果期秋季。

狗牙花原产于印度及中国云南,在广西、广东、台湾及亚洲热带和亚热带等地区广泛栽培。

狗牙花喜温暖湿润,不耐寒,宜半阴,对土壤要求不严,喜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

龟背竹(Monstera deliciosa Liebm.),攀缘藤状灌木。

茎粗壮,呈绿色,有苍白色半月形叶迹,有肉质气生根;叶成2列,柄长,叶呈心状卵形,厚革质,边缘羽状分裂;花序柄粗糙,佛焰苞厚革质,肉穗花序近圆柱形,花单性,淡黄色,花期8—9月。

因其枝干如竹子,叶片巨大颜色翠绿且长相奇特,像乌龟壳上花纹,故名“龟背竹”。

龟背竹原产于南美洲、墨西哥,各热带地区多引种栽培。

中国福建、广东、和云南等地栽培于露地,北京和湖北等地多栽于温室。

龟背竹常附生于热带雨林中的高大树木上。

其有一定的耐阴性,忌强光暴晒和干燥,喜欢高温潮湿的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