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时训练(四)(第二课第二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训练(四)(第二课第二框)
【基础练】
1.下列对漫画《地铁一瞥》认识正确的是(D)
①地铁上的乘客都是“低头一族”
②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点赞、转发“好文”
③利用“学习强国”平台,提升自我素养
④针对网络无聊信息,要学会主动过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4·北京质检)在学习《网络生活新空间》这一课时,老师倡导同学们共同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此公约的意义在于(D)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①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制互联网,回归现实生活
②帮助青少年更加便捷地利用网络参与社会生活
③宣传恪守道德、遵守法律这一网络生活基本准则
④指导青少年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4·广州质检)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晒美食、晒旅游、晒自己与家人的合影……在收获朋友们点赞的同时,殊不知不经意间也泄露了个人的许多信息。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报告显示,85.2%的被访者个人信息曾被手机软件泄露,建议建立软件“黑名单”和抽查制度。

对此,我们青少年应该(C)
①为了保护隐私而拒绝使用手机上网
②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避其所短、扬其所长
③要增强法律意识和隐私意识,使用手机软件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④依法打击相关软件网站,保护公民隐私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3年3月7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两高”报告亮相。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名誉案、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这些被报告点名的标志性案件,记录了中国法治进程的点点滴滴。

最高人民法院指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要让人格尊严免遭网络暴力侵害。

对此,我们要(C)
①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
②为避免沉迷网络上当受骗,拒绝上网
③遵守道德与法律的基本准则,不制造和传播谣言
④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传播正能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4·惠州质检)网络正能量,你我共传播。

下列行为属于传播正能量的有(B)
①小明通过政府微信公众号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言献策
②小刚通过网络软件查找到作业答案,顺利地抄完了作业
③小雨在网络软件转发走失儿童的消息,走失儿童最终被找到
④小强在某网站呼吁打砸美系车以反击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能力练】
6.小涵是一名八年级学生,她每天除了上课、睡觉外,其余时间都在玩手机,深陷于看直播和玩游戏。

最近,她感到脖子痛、头晕,于是父亲带她去医院检查,令人惊讶的是,检查结果显示小涵的颈椎出现了生理曲变,略呈反弓,出现了严重的颈椎变形。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B)
①提高媒介素养,利用互联网完善自我②学会抵制诱惑,不可沉迷于网络
③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合理利用网络,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4·北京质检)因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攀比炫富、侮辱诽谤等问题突出,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目的是促进“饭圈”文化良性发展,为人们营造文明健康的网上家园。

这告诉我们青少年(D)
①要远离互联网,避免对自己造成不良影响
②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表达个人的合理诉求
③要理性追星,提高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
④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理解国家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正在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引导未成年人健康、安全用网,成为教育界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为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

某校计划拍摄系列教育片,下列主题你认为合适的是(C)
①火眼金睛,抵制网络直播②慎交网友,保护合法权益
③见贤思齐,拒绝网络追星④文明表达,规范网络用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4·深圳质检)某校开展了以“遵守道德和法律,传播网络正能量”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同学们积极响应,积极参与。

你认为下列同学的做法不能体现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是(B)
A.小南通过网络表达了爱国之情
B.小北转发了她看到的一则八卦信息
C.小剑通过网络对开展诚信考试倡议进行响应
D.小津在网上宣传了一些反诈骗方法
10.(2024·广州质检)有人说,一个社会最大的悲剧不是恶的横行,而是善的沉默。

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除了靠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外,更需要广大网民对正能量加以表扬,用点赞的方式给予肯定。

这启示我们(C)
①充分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
②不做沉默的网民,尽情行使言论自由
③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做有正义感的网民
④以实际行动让网络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拓展练】
1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法治观念
材料一《青少年网络安全与新媒介素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有57.8%的青少年选择把微信作为与朋友沟通的媒介,有41%的青少年会把网上没见过面的陌生人加为好友,有59.4%的青少年会在朋友圈里晒自己、家人或朋友的照片。

高达69.6%的青少年相信微博、微信朋友圈里所有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甚至很多青少年相信诸如不转发信息就代表没爱心、不孝顺,不转发信息,家人将会如何等诅咒式的理由,就随意转发信息。

还有37.1%的青少年使用过微信支付进行消费。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
答:青少年使用微信等新媒介比较普遍,但缺乏安全意识和信息甄别能力。

材料二近年来,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违法犯罪频发,不法分子通过一些违法违规网络服务平台,获取个人真实身份信息和账号信息,利用网络改号电话、短信群发器等大肆实施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为此,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集中开展了涉网络诈骗等多发性犯罪网络服务平台专项整治行动。

(2)结合材料二,说明公安部开展上述专项整治行动有何重要意义。

(6分)
答:①打击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有利于整顿网络秩序,维护网络安全,促进网络文明。

②有利于维护公民隐私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

③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④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给6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青少年在参与网络生活的过程中,应该如何作出正确选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6分)
答:①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必要的网络安全知识,做到安全上网。

②提高正确选择媒体、辨析网上信息的能力,拒绝网络谣言。

③增强社会责任感,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学会理性通过互联网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④懂得维权的方式和途径,用法律手段维权。

(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给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