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古诗词阅读理解(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鲍照《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古诗词阅读理解(四)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其六)
(南北朝)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①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①蹀躞:小步走路的样子。
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A.《格律诗集》B.《诗余集粹》C.《古体诗集》D.《曲子词集》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情绪跌宕且曲折B.记叙和抒情并用
C.文词质朴且率直D.用典和比喻兼用
3.“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两句,描绘了一幅温馨恬适的生活画面,但在本首诗里却别有滋味,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
1.C
2.D
3.这两句写的是作者在床前与孩子玩耍,看妻子在织布机前织布的场景,表现的是作者对与亲人朝夕团聚,共叙天伦之乐的期待和向往。
而这样的温馨场面恰恰和前四句“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三个紧相连结的行为动作,以及在“蹀躞”、“垂羽翼”的形象化比喻中,表明的自己在官场当中重重束缚、有志难伸的处境构成了强烈的反差,说明这样的温馨场景,也只是无奈之下的选择,充满了心酸和无奈,更凸显出他伤感愤世的情绪以及对时世不公的控诉。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体裁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审清题目要求“出版社
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然后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进行解答。
本题中,《拟行路难》(其六),从体裁上来讲,是(南北朝)鲍照所创造的一首古体诗。
A项,此项《格律诗集》从体裁讲,是近体诗;
B项,此项《诗余集粹》,诗余,指诗词中词的别称,因词是由诗发展而来并被认为是诗的降一格的文学式样,故称"诗馀"。
南宋以后,文人称词为诗余。
C项,此项《古体诗集》从体裁分,是古体诗;
D项,此项《曲子词集》从体裁分,是词,不是古体诗;
故选C。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此诗在遣词造句上讲究自然、明白、浅近,不求艳丽而十分清新,不求堆砌而十分顺畅,不求冷僻而十分浅显。
诗歌层次鲜明。
起调高亢,中间平和,结语峭拔;有张有弛,波澜顿挫。
由七言到五言,继以长句收束,节奏的起伏跌宕与情感旋律的变化正相应。
最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怀才不遇,不能报效国家的无奈;同时自宽自解,对门阀制度下“才秀人微”的现象发出不平之鸣。
D项,用比喻修辞,以“蹀躞”、“垂羽翼”的形象化比喻,来表明自己在重重束缚下有志难伸,有怀难展的处境;其次,使用反问句式,加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
强化了不甘寂寞、怀才不遇(阀门制度下寒门难仕)的激愤之情。
故ABC三项都是正确的,D项中“用典”表述有误,此诗没有运用典故。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情感的探究。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结合题目、注释、关键词、关键句等来把握诗人的情感,描写了诗人弃官还家以后平淡的生活乐趣。
早晨辞亲外出,晚上还家相聚,一边床前逗孩子玩耍,一边看妻子织布,其乐融融,温馨而幸福。
本诗中从“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一句可知诗人心情是苦闷的,怀才不遇是闲居家园的无奈之举,他的心情并未豁然。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的自嘲,这两句诗表面上引证古圣贤的贫贱以自嘲自解,实质上说明现实生活本身的不合理自古以来就存在。
于是诗篇的主旨便由抒写个人失意情怀,提升到了揭发、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的高度,据此解答。
作用也是为了深化诗歌的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