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一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一套)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B.C.D.
2、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粗盐B.溶解粗盐
C.过滤粗盐水D.蒸干滤液
3、要将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的O2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

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A.木炭B.硫磺C.红磷D.铁丝
4、小东同学向盛有硝酸锌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锌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一定没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一定没有锌
D.反应后滤液的质量大于反应前溶液的质量
5、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

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 B.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 C.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D.硒元素在某些化合物中可显-2价
7、工业上,锻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现有一包CaCO3和CaO的固体混合物。

己知C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5∶l,则此混合物中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
A.15∶16 B.15∶14 C.5∶4 D.15∶8
8、取用粉末状固体化学药品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A.滴管B.研钵C.药匙D.镊子
9、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高光效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

氮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镓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属于金属元素 B.镓原子核内有31个中子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D.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
10、“84消毒剂”是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

制备次氯酸钠的原
理可表示为:2NaOH + Cl2 = NaClO+X+H2O,则X的化学式是()
A.Na
2O B.NaCl C.NaH D.NaClO
3
11、在2A+3B=C+2D反应中,36gA与56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C和一定量的D,若C的化学式量为14,则C和D的化学式量之比为()
A.7:1 B.7:8 C.7:16 D.7:32
1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死灰复燃 B.杯弓蛇影 C.冰消雪融 D.铁杵磨针
13、碳酸乙烯酯(C3H4O3)可用作锂电池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g
B.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C.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
D.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2
12+1+16
×100%
14、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②试管内溶液变红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⑤
15、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H ②Fe2+③Cu ④P
2O
5
⑤Fe3+⑥NaCl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
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
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
16、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12.62g的食盐
B.用10mL量筒量取8.76mL蒸馏水
C.普通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8℃
D.用10mL量筒量取某溶液,体积为8.2mL
17、如图所示,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入瓶中,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不变,红墨水右移D.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18、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19、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
C.收集O
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
2
D.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
20、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指出如图所示倾倒液体的操作中的错误:
(1) _____ ;
(2) _____ ;
(3) _____ 。

2、请你用合适的化学用语或语言文字填空。

(1)两个氮原子______________;
(2)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铝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符号“+1
H O”中H正上方的“+1”表示_______________,H右下角的
2
“2”表示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现有5mL、10mL、20mL、50mL、100mL的量筒,现要量取15mL的盐酸,应取_____mL 的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_____;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读数为15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_____15mL(填“<”、“>”或“=”)。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某化学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甲同学利用图一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锥形瓶底铺一层细沙的目的_____;玻璃管的作用_____,气球的作用_____。

实验结果;红磷燃烧反应前后总质量_____(变大,变小,不变),_____(能,不能)成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乙同学用A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结果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小,原因是_____,若在燃烧的镁条正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则生成物体质量比镁条质量_____(大,小,不变)
(3)丙同学用BCD实验探究,能成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实验_____,不能验证原因是_____,_____。

(4)结论:当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
_____装置中进行,才能判断反应前后总质量是否相等。

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选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优点是_____,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_____.
(3)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图中的收集装置,不能用来收集氧气的是_____(填字母编号).上述实验气体收集完毕后,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的原因是_____.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氯酸钾(KClO3)在二氧化锰(MnO2)做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能较快地分解生成氯化钾(KCl)和氧气(O2),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计算要得到9.6g氧气,需要分解氯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治疗甲型H1N1流感有效药品“达菲”的起始原料是莽草酸(C7H10O5)(1)莽草酸由种元素组成。

(2)计算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以下两问要求计算过程)。

(3)174g莽草酸中氧元素的质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C
2、C
3、C
4、C
5、B
6、B
7、B
8、C
9、D
10、B
11、B
12、A
13、C
14、A
15、B
16、D
17、A
18、C
19、A
20、C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标签未朝手心瓶塞正放在桌面试管口与细口瓶远离
Al O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2N He 23
2个氢原子
3、20 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点燃白磷缓冲作用不变能镁条燃烧产生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大 B A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C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密闭
2、分液漏斗能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来控制反应的速率
H 2O
2
2
MnO
−−−→H
2
O+O
2
KMnO
4
Δ
→ K
2
MnO
4
+MnO
2
+O
2
D 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24.5g
2、(1)3(2)1:8(3)80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