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学成分分离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五页
硅胶含水量与活性的比较
活性
加入水量(%)

0

5

15

25

38
硅胶的吸附性能取决于硅胶中硅醇基的数目,其次 是含水量,它随着水分的增加而降低。
第二十六页
❖ 层析柱的制备与加样
湿法装柱;干法装柱。 样品溶于移动相,柱顶加入;样品溶于适当溶剂,拌硅
胶,待溶剂挥发,加移动相上柱。
应用范围广,适用于非极性和极性化合物。
反应溶剂——稀酸、稀碱的水溶液或醇溶液
第三页
二、提取方法
a.浸渍法
b.渗漉法 c.煎煮法
d.回流提取法 e.连续回流提取法
第四页
❖ 采用几种不同极性的溶剂分步提取
常用系统: 己烷—乙醚—甲醇—水
己烷—二氯甲烷—甲醇—水 提供生物试验样品
第五页
❖ 单一溶剂提取
水:
a.胺型生物碱、甙类、有机酸可直接用水提取; b.杂质较多,分离困难——加戊醇、辛醇;薄膜浓缩;
第四十页
13、高效薄层层析
❖ 取决于吸附性能与铺板技术。
❖ 吸附剂的颗粒约为5—7 μm,而且分布范围窄 。 ❖ 采用高强度的水溶性黏合剂。
第四十一页
14、高效液相层析
❖ 应用小颗粒的柱填料,并配备高压输液泵和高灵敏 度检测器;
❖ 分离速度及效能大大提高;
❖ 层析柱能反复使用;
❖ 重现性好,便于定量分析。
植物化学成分分离法
第一页
❖ 对溶剂的要求:
a. 对所需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或 反之;
b. 不与所需成分起化学反应,即使反应也是可 逆的;
c. 经济易得,并具有一定安全性;
d. 沸点适中,便于回收反复使用。
第二页
❖ 常用提取溶剂分二大类:
惰性溶剂——水、乙醇、甲醇、苯、氯仿、 乙酸乙酯、丙酮等
b.对交换离子的选择性 c.被交换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
d.温度的影响 e.溶剂的影响
第三十一页
第三十二页
5、大孔吸附树脂层析
❖ 不含交换基团的具有大孔结构的高分子吸附剂,也是一 种亲脂性物质。
❖ 吸附力主要依靠分子中的亲脂键、偶极离子及氢键 作用。
❖ 解吸容易,吸附容量大。
第三十三页
6、凝胶层析
第四十二页
层析
液滴逆流层析法
第三十八页
11、真空液相层析(减压柱层析)
❖ 漏斗内装薄层层析用担体; ❖ 样品加至柱顶或拌样加入; ❖ 每次收集流分都将柱抽干; ❖ 通常分离30mg—⒈25g样品。
第三十九页
12、 干柱层析
❖ 用填充剂干装成的柱进行层析分离;
❖ 是制备性薄层层析的一种改进; ❖ 一般柱高不宜超过50cm,直径在1—3cm之间; ❖ 样品容量与吸附剂量的比例在1:100以上。
❖ 不发生化学反应; ❖ 其沸点低于化合物的熔点。
第十八页
三、制备结晶的方法
❖ 结晶形成的二个步骤:晶核的形成 结晶的增长
化合物 溶解
过滤 结浓缩晶 静置
第十九页
❖ 如无结晶析出,可采取:
a. 松动瓶塞; b. 加入少量晶种; c. 用玻璃棒摩擦玻璃容器内壁; d. 用干冰降温; e. 加有机可溶性盐类盐析。
❖ 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由于分 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 用于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分离。
❖ 分离生物碱时常用 pH 梯度萃取。
第八页
例:从蛔蒿中提取驱蛔有效成分山道年
第九页
第三节 吸附法
❖ 吸附法的目的:吸附除去杂质(鞣质色素) 吸附所需物质
❖ 常用吸附剂:氧化铝、氧化镁、酸性白土、 活性炭
液相层析 —— 液-固层析、液-液层析
气相层析 —— 气-固层析、气-液层析
❖ 根据层析过程的机理来划分:
吸附层析 —— 液固吸附层析、气固吸附层析 分配层析 —— 液液分配层析、气液分配层析 排阻层析 —— 液固排阻层析、气固排阻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 —— 有机离子交换树脂 、
纤维素及无机高分子交换剂
❖ 层析溶剂的选择
根据物质的极性采用相应的极性溶剂来洗脱。
❖ 硅胶的再生
乙醇或甲醇洗涤,除去溶剂,烘干活化处理。
第二十七页
2、氧化铝层析
❖ 最常用吸附剂之一,微碱性。
氧化铝含水与活性的关系
活性
加入水量(%)

0

3

6

10

15
第二十八页
❖ 洗脱用溶剂 极性溶剂洗脱能力大。
❖ 氧化铝再生 甲醇、稀乙酸、稀氢氧化钠、水依次洗涤,
200℃活化。
第二十九页
3、活性炭层析 ❖ 分离水溶性物质的主要方法之一。
❖ 吸附作用在水溶液中最强,在有机溶剂中较弱。 ❖ 对物质的吸附力:
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 大分子化合物>小分子化合物
极性基团多的化合物>极性基团少的化合物
第三十页
4、离子交换层析
❖ 影响离子交换的有关因素
a. 溶液的酸碱度
固定相——凝胶,具有许多孔隙的网状结构的固体,有
分子筛的作用。 亲水性凝胶——葡聚糖凝胶。
疏水性凝胶——在交联葡聚糖分子上引如一个基团增大其 亲脂性
第三十四页
7、聚酰胺层析
❖ 分子中含丰富的酰胺基,可与酚、酸、醌、硝基化合 物等形成氢键结合而被吸附,与不能形成氢键的化合 物分离。
❖ 化合物分子中酚羟基数目越多,吸附力越强;芳香 核、共轭双键多的吸附力也大。
季胺生物碱
咖啡碱、明胶、蛋白
鞣质
胆固醇
皂甙
苦味酸、苦酮酸
生物碱
氯化钙、石灰
有机酸
第十三页
第五节 透析法
❖ 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通过半透膜,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 透膜的性质达到分离的方法。
电透析示意图
第十四页
第六节 升华法
❖ 凡具有升华性质的化合物,均可用此法进行纯 化。
❖ 此法简单易行,但往往不完全,常伴有分解现 象,产率低。
❖ 最常用的是铅盐法。脱铅方法可通硫化氢气体, 也可用硫酸、磷酸、硫酸钠、磷酸钠等。
第十二页
几种实验室常用的沉淀剂
常用的沉淀剂
化合物
中性乙酸铅
酸性,邻位酚羟基化合物,有机酸,蛋白质,
黏液质,鞣质,树脂,酸性皂甙,部分黄酮甙
碱式乙酸铅
上述物质,某些甙类,生物碱等碱性物质
明矾
黄芩甙
雷氏铵盐
生物碱
碘化钾
❖ 易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化合物,会使化合物的吸附力减 弱。
第三十五页
8、快速层析(加压柱层析)
❖ 硅胶颗粒400—230筛目 ❖ 干法装柱
第三十六页
9、离心液相层析
优点: a.分离周期短 b.操作简便
离心液相层析分离程序
第三十七页
10、逆流分溶层析
❖ 按照液—液分配原理设计 ❖ 液滴逆流层析 ❖ 旋转多段式逆流
第二十四页
三、常用的层析方法
层析填料是决定柱效的主要因素。填料应具有的性能是不溶于所使用的流动 相中,不使欲分离的物质破坏或分解,惰性大,可逆性强,吸附容量大,同 时颗粒直径范围要窄。
1.硅胶层析
层析硅胶为多孔性物质,可用通
式 SiO2.xH2O表示。其表面有很多游离 (Ⅰ )、键合(Ⅱ )和键合—活性(Ⅲ ) 状态的硅醇基,通过氢键与极性或不饱 和分子相互作用,同时能吸附多量的水分。
例:樟木中的樟脑、茶叶中的咖啡碱、 植物中的苯甲酸等成分的纯化。
第十五页
第七节 结晶和重结晶
❖ 结晶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分离纯化,便于进行化 学鉴定及结构测定工作。
❖ 纯化合物的结晶有一定的熔点和结晶学特征, 有利于化合物性质的判断。
❖ 初析出的结晶总带有一些杂质,需反复结晶, 才能得到纯粹的单一晶体。
第二十页
四、不易结晶或非结晶体的处理
❖ 若是由于纯度不够,夹杂不纯物引起的,需要进一步分 离纯化。
❖ 若是本身的性质,往往需要制备结晶性的衍生物或 盐,然后用化学方法处理回复到原来的化合物。
第二十一页
五、结晶纯度的判断
❖ 结晶形状:针状、柱状、棱柱状、板状、 片状、方晶、粒状、簇状、多边形棱柱状
第十六页
一、结晶的条件
❖ 需要结晶的溶液往往呈过饱和状态。通常是在加热的 情况下,使化合物溶解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浓缩, 放冷,析出。
❖ 一般放置对形成结晶来说是一个重要条件。 ❖ 浓度适中,逐渐降温,有可能析出纯度较高的结晶。
第十七页
二、结晶溶剂的选择
❖ 对所需成分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别;
第十页
例:羊角拗甙的提取
羊角拗种子
石油醚 脱脂
95%乙醇
硫酸铵 脱铅
滤液
粗强心甙
滤液
乙酸铅 除杂质
醇提液
蒸馏至干
热水溶解
水溶液
乙醚
粗甙
氧化镁 乙醇 丙酮 总甙
拌匀 回流
第十一页
第四节 沉淀法
❖ 利用某些成分与某些试剂产生沉淀的性质而得 到分离或除去杂质的方法。
❖ 对所需成分来说,沉淀反应是可逆的。
❖ 初步鉴定的依据:形状、色泽、熔点
❖ 薄层层析
❖ 气相层析 ❖ 高效液相层析
❖ 波谱技术
第二十二页
第八节 层析分离方法
一、基本原理
利用不同的物质在两相(固定相和移动相)中不同的平衡 分配系数来进行分离。
k = Cs
Cm
固定相中的浓度 移动相中的浓度
第二十三页
二、层析法的分类
❖ 根据两相所处的状态来划分:
c.易发霉发酵——加甲苯、甲醛、氯仿等防腐剂。
有机溶剂(最常用乙醇): a.冷提杂质较少;
b.热提效率高,但杂质亦较多。
第六页
❖ 多种溶剂处理
利用所含成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而达到分离 的目的。
例:

磨粉
苦楝皮
浓缩 石油醚 苯液
溶解 结晶
油脂类
川楝素
60%乙醇 醇液 减压浓缩 氯仿提取
第七页
第二节 两相溶剂萃取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