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礼记》二则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盗乱不作
神 往
外户不闭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 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 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 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 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背诵《虽有嘉肴》,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 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参考答案: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主旨归纳
本文论述了教学的关系 问题,说明了教和学是相辅相 成的,是互相促进的道理。
大道之行也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运》是《礼记》 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 名孔子答问的著作。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 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 社会的基本特征。
3.男有分,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4.货恶其弃于地状元成才也路
·
货:指财物。
5.盗窃乱贼· 而不作
贼:指害人。
五、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 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 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 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第四次先学后教: 互动探究
1.《虽有嘉肴》一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 是怎么论述的?(文章的思路)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文章首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 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 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 结论。
2.怎样看待“教学相长”的道理?
指的是殷商时
的贤相傅说
半
状元《尚书·兑命》说:“教状元成才路育别人,能收到一半学 习的效果。”就是这个意思。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引用论证:进一步强调教学相长的关系。
翻译全文。
即使有鲜美的菜肴摆在那里,如果不吃,就不能知道它的 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 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深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 贫乏,教育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学识上的困惑。知道自己知识 不够,然后才能自我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惑,然后才能 自我勉励,发愤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互发生作用,教育别 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 能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就是这个意思。
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 之心(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三、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 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从两篇中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
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多使用对偶句,句式整齐, 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颇有韵律美,其间道理易 于让人理解、接受。
满足生存需要, 满足生存需要, 满足精神愉悦的
人人都能得到 人人都能安居 需要,货尽其用,
社会关爱。 乐业。
人尽其力。
3.从“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中, 你感受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 大同社会安定、和谐的状况的反映,其中 折射出现实社会的黑暗、阴险,这正是人 们迫切追求理想社会的原因。
比喻论证:亲身学习的重要性。
所以
困惑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
自我反思
能自反也;
古义:困惑 今义:穷苦,艰难
所以深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贫乏,教育 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学识上的困惑。知道自己知识不 够,然后才能自我反省,努力向学;
自己鼓励自己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结
状元成才路
构 第三层: 总结语,大同社会的局面
(第5、6句)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 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
社会的管理者应由品德高尚的人 和能干的人担任
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 的基本特征的?
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在论述时,先以“虽有 状元成才路
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 至道,弗学,不知状元成其才路 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 方面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 结论。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二、背诵《大道之行也》,归纳一下儒家的大同社 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
强:古义:竭力,尽力今义:健壮的,有力的 长:古义:促进,提高今义:增长
知道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愤图强。所以说: 教与学相互发生作用,教育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道理论证: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相长
《尚书》中的一篇
表示猜测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同“说”yuè,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文词语,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课文,学习对比论证和 类比说理的方法。
3、理解礼尚往来和教学相长的道理
虽有嘉肴
第一次先学后教:比一比注音
自学指导: 听录音,给加点字注音。4分钟后注音
嘉肴( yáo ) 弗食( fú ) 自强( qiǎnɡ ) 教学相长(zhǎnɡ) 兑命( yuè ) 学(xiào)学( xué )半
第一次先学后教:比一比注音
自学指导 听录音,5分钟后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jǔ ) 讲信修睦( mù )
矜(ɡuān) 货恶其弃于地也( wù )
幼有所长(zhǎnɡ) 男有分( fèn )
谋闭而不兴(xīnɡ )
第二次先学后教:比一比翻译课文
自学指导:结合课下注释试翻译课文,
古义:儒家推崇的上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 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 己谋私利。
写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因此
用门闩插门
古义:作乱 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
阴谋,干坏事的想法
“货物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 于身也,不必为己”,对偶句,结构整齐,增强语 势,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境界,使文章的论证更 加生动、形象、全面、有力,突出了“大同”思想 的中心。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注意古今意义的区别和联系。
1.故曰:教学相长也
··
教学:教和学。
2.不独子其子
·
子:子女。
兴起
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叫作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 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全文的总结语。
第三次先学后教:精读课文给文章分层
第一层: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理 清
(第1、2句)
文 第二层: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章
(第3、4句)状元成才路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关键期,在关键期 内发展学生相应的能力效果最佳。教育要遵循个体 身心发展的规律。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 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好朋友是你了解外部 世界的桥梁,也是你不断完善自己的标尺。一个人 学习,而不接触外部环境,好比“闭门造车”,是 行不通的,只有与朋友共同学习,“察纳雅言”, 才能弥补自身的缺憾,并获得更多知识,才能不 “孤陋寡闻”了!
互动探究:根据文中阐述的内容和你对“大同”社会
的认识,你觉得“大同”社会能实现吗?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结构梳理
太
天下为公
社会关爱 平
大
社会纲领
选贤与能 基本特征
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
道
讲信修睦
人尽其力
之
盛 世 心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行
谋闭不兴
驰
也 理想社会
状元成才路
7 分钟后找人翻译。
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宽而长的路“也”表判断 是
同“举”,选拔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 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意动用法,以……为亲
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在学问上善于问难的人,应当是先易后难, 循序渐进,像木工砍硬木先从易进斧的地方下 手一样。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说说你的感悟。 2.完成相应课时练状元成才路 习。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同“鳏”, 老而无妻
幼而无父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
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
老而无夫
老而无子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者皆有所养,男有
分,女有归。 状元成才路
古义:归宿
今义:回来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状父元成才路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 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 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 女子有归宿。
第二次先学后教:试译课文
自学指导: 根据课下注释,试翻译课文,
8分钟后看谁翻译的准确。
古义:即使 指有骨头的肉
指味美
今义:虽然虽) 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好
弗学,不知其善也。
古义:味美 今义:主旨
最好的道理
即使有鲜美的菜肴摆在那里,如果不吃,就不能知道它的 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 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22 《礼记》二则
知识备查
《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 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 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 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 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 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神 往
外户不闭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 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 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 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 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背诵《虽有嘉肴》,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 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参考答案: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主旨归纳
本文论述了教学的关系 问题,说明了教和学是相辅相 成的,是互相促进的道理。
大道之行也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运》是《礼记》 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 名孔子答问的著作。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 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 社会的基本特征。
3.男有分,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4.货恶其弃于地状元成才也路
·
货:指财物。
5.盗窃乱贼· 而不作
贼:指害人。
五、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 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 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 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第四次先学后教: 互动探究
1.《虽有嘉肴》一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 是怎么论述的?(文章的思路)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文章首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 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 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 结论。
2.怎样看待“教学相长”的道理?
指的是殷商时
的贤相傅说
半
状元《尚书·兑命》说:“教状元成才路育别人,能收到一半学 习的效果。”就是这个意思。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引用论证:进一步强调教学相长的关系。
翻译全文。
即使有鲜美的菜肴摆在那里,如果不吃,就不能知道它的 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 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深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 贫乏,教育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学识上的困惑。知道自己知识 不够,然后才能自我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惑,然后才能 自我勉励,发愤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互发生作用,教育别 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 能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就是这个意思。
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 之心(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三、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 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从两篇中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
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多使用对偶句,句式整齐, 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颇有韵律美,其间道理易 于让人理解、接受。
满足生存需要, 满足生存需要, 满足精神愉悦的
人人都能得到 人人都能安居 需要,货尽其用,
社会关爱。 乐业。
人尽其力。
3.从“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中, 你感受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 大同社会安定、和谐的状况的反映,其中 折射出现实社会的黑暗、阴险,这正是人 们迫切追求理想社会的原因。
比喻论证:亲身学习的重要性。
所以
困惑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
自我反思
能自反也;
古义:困惑 今义:穷苦,艰难
所以深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贫乏,教育 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学识上的困惑。知道自己知识不 够,然后才能自我反省,努力向学;
自己鼓励自己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结
状元成才路
构 第三层: 总结语,大同社会的局面
(第5、6句)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 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
社会的管理者应由品德高尚的人 和能干的人担任
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 的基本特征的?
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在论述时,先以“虽有 状元成才路
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 至道,弗学,不知状元成其才路 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 方面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 结论。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二、背诵《大道之行也》,归纳一下儒家的大同社 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
强:古义:竭力,尽力今义:健壮的,有力的 长:古义:促进,提高今义:增长
知道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愤图强。所以说: 教与学相互发生作用,教育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道理论证: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相长
《尚书》中的一篇
表示猜测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同“说”yuè,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文词语,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课文,学习对比论证和 类比说理的方法。
3、理解礼尚往来和教学相长的道理
虽有嘉肴
第一次先学后教:比一比注音
自学指导: 听录音,给加点字注音。4分钟后注音
嘉肴( yáo ) 弗食( fú ) 自强( qiǎnɡ ) 教学相长(zhǎnɡ) 兑命( yuè ) 学(xiào)学( xué )半
第一次先学后教:比一比注音
自学指导 听录音,5分钟后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jǔ ) 讲信修睦( mù )
矜(ɡuān) 货恶其弃于地也( wù )
幼有所长(zhǎnɡ) 男有分( fèn )
谋闭而不兴(xīnɡ )
第二次先学后教:比一比翻译课文
自学指导:结合课下注释试翻译课文,
古义:儒家推崇的上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 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 己谋私利。
写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因此
用门闩插门
古义:作乱 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
阴谋,干坏事的想法
“货物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 于身也,不必为己”,对偶句,结构整齐,增强语 势,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境界,使文章的论证更 加生动、形象、全面、有力,突出了“大同”思想 的中心。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注意古今意义的区别和联系。
1.故曰:教学相长也
··
教学:教和学。
2.不独子其子
·
子:子女。
兴起
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叫作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 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全文的总结语。
第三次先学后教:精读课文给文章分层
第一层: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理 清
(第1、2句)
文 第二层: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章
(第3、4句)状元成才路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关键期,在关键期 内发展学生相应的能力效果最佳。教育要遵循个体 身心发展的规律。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 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好朋友是你了解外部 世界的桥梁,也是你不断完善自己的标尺。一个人 学习,而不接触外部环境,好比“闭门造车”,是 行不通的,只有与朋友共同学习,“察纳雅言”, 才能弥补自身的缺憾,并获得更多知识,才能不 “孤陋寡闻”了!
互动探究:根据文中阐述的内容和你对“大同”社会
的认识,你觉得“大同”社会能实现吗?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结构梳理
太
天下为公
社会关爱 平
大
社会纲领
选贤与能 基本特征
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
道
讲信修睦
人尽其力
之
盛 世 心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行
谋闭不兴
驰
也 理想社会
状元成才路
7 分钟后找人翻译。
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宽而长的路“也”表判断 是
同“举”,选拔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 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意动用法,以……为亲
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在学问上善于问难的人,应当是先易后难, 循序渐进,像木工砍硬木先从易进斧的地方下 手一样。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说说你的感悟。 2.完成相应课时练状元成才路 习。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同“鳏”, 老而无妻
幼而无父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
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
老而无夫
老而无子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者皆有所养,男有
分,女有归。 状元成才路
古义:归宿
今义:回来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状父元成才路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 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 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 女子有归宿。
第二次先学后教:试译课文
自学指导: 根据课下注释,试翻译课文,
8分钟后看谁翻译的准确。
古义:即使 指有骨头的肉
指味美
今义:虽然虽) 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好
弗学,不知其善也。
古义:味美 今义:主旨
最好的道理
即使有鲜美的菜肴摆在那里,如果不吃,就不能知道它的 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 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22 《礼记》二则
知识备查
《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 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 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 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 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 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