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的出处和典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志成城的出处和典故
众志成城出自于《国语·周语下》。
典故:
春秋时期,周景王命人铸造了大钱币,又想铸造两口大钟。
单国国君单穆公劝谏他说:“不行啊,陛下才铸造了钱币,已经劳民伤财了,现在又要铸造大钟,肯定会加重人民的负担。
到时候百姓的积蓄都没有了,要怎么活下去呢?钟不过就是用来奏乐的,如果太大就奏不出乐音了。
而且乐音是用来让人欣赏的,如果发出来的声音震耳欲聋,那还有什么意义?人的耳朵能听到的声音有限,所以先王在铸造乐钟时,都不会做得太大太重,钟的大小规格都十分慎重。
现在陛下所做的钟太大了,已经超出了礼制,钟声也不是乐声。
铸造这样的大钟既没有意义又劳民伤财,为什么还要做呢?君王在位时,下达的政令要让百姓心服,这样王位才能坐得安稳。
现在陛下要接连做两件让百姓离心的事,国家可就危险了。
”
周景王不信单穆公的话,就去问乐官伶州鸠。
伶州鸠说:“我不懂单穆公说的那些,我只知道乐音要和谐才会动听。
过高或过低的声音都不和谐,所以听来也不悦耳。
想来陛下施政也应该像乐音一样,各方面都要和谐才好。
至于大钟发出的声音是不是符合法度,会不会有益教化,那我就不知道了。
”
周景王最终还是不顾单穆公的劝阻,决定铸造大钟。
一年后,大钟铸好了,乐工报告周景王,说大钟发出的乐音非常和谐。
周景王高兴极了,就对伶州鸠说:“你看,大钟的声音不是很和谐吗?”伶州鸠却说:“陛下不明白,这钟声算不上和谐。
”
周景王忙问:“为什么这么说?”伶州鸠回答:“陛下铸造大钟,要是百姓都很高兴,那才算得上和谐。
可现在陛下为了铸造大钟,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老百姓全都怨声载道,这种情况下钟声也变得刺耳了。
俗话说:众志成城,众口铄金。
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就能克服所有的困难;而全天下人的责难,连金属都能被销熔。
陛下做了这样的事,又怎么能称得上和谐呢?”周景王听了伶州鸠的话很不高兴,还斥责他说:“你真是老糊涂了!”可是大钟造好后没多久,周景王就去世了,周王朝也爆发了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