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服装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服装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探
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服装设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和知识水平的
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此,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开始创新。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
应注重结合多种有效的授课方式,积极改变自身的授课理念,重视对学生进行良
好的示范引导,通过在课堂上应用情境创设、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开展任务项目等
多种教学指导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身的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步入工
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服装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探究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高度重视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在中职服装设
计教学中,如何应用有效的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已经成为广大教师亟须解决
的问题。
目前,项目教学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受到学
生和教师的一致欢迎,该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还提
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1中职服装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意义
工匠精神体现在学习、工作中是一种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的态度和意志。
在职业态度方面,工匠精神是具备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责任使命、服务奉献、
坚持不懈等品质;在职业能力方面,工匠精神是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继续学习
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能力;在职业理想方面,工匠精神是具备
正确信念;在职业道德方面,工匠精神是具备人文素养、师道精神,以及诚实守
信的品质。
中职生工匠精神培养研究大多从外部因素入手,如培养目标、培养内容、教
学途径、师资力量等,很少从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内在因素出发,如需求、
价值观、认知等。
培养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应先从其内在因素着手,再适当结合外部因素。
另外,要让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把工匠精神上升到
志趣,从而具备强烈的使命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并且提升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使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长期树立工匠精神。
伴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和实施,我国的职业教育领域在
各项改革中不断完善和逐步深化,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中职院校办学不仅需要重点对学生开展综合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而且
需要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素养和基本职业品质的综合培养,要
进一步引导中职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三观”。
其中,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是中职院校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工匠精神要求每个学生具有职业操守和吃苦耐劳的优秀职业品质,教师在培
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教学过程中,能够顺其自然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工匠意志和品质。
因此,对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开展工匠精神培育,对于中职学生个人的健
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中职服装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
2.1.项目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服装设计专业与服装行业联系密切,一般情况下,中职院校在带领该专业的
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前,都要事先调查社会当下的一些流行元素,引导学生全面了
解这些元素,开阔学生的视野。
但是,部分中职教师在课程的设计上忽视了这一
部分,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区分开来,未能将二者进行良好的结合,导致学生在实
践学习中由于理论知识的欠缺,难以顺利进行和完成实践,在理论学习中又因为
实践不足而不能全面充分地理解知识,进而导致整个项目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
未能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
2.2对服装专业存在偏见,学生积极性缺失
就目前中职学校学生而言,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文化成绩不太优秀的学生,这
些学生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即使选择了服装专业,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没有做好相
应的准备,动手能力比较差;从家庭方面看,不少家长对服装专业存在偏见,认
为这个专业就业难,太辛苦,没有出路,以后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从事服装行业。
2.3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堂缺乏活力
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
教学,学生只是一味地听,教师只是满堂灌输,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方式缺乏创新,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课堂上缺乏活力。
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师往往会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各种
各样的图片、视频虽然增加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但是在课堂
中并没有给学生更多有效的时间去思考,对图片、视频的内容没有进行透彻分析、理解,从而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自己的讲解,尤其是服装结构、服装材料等理论
性偏强的课程,忽视了学生的意见,师生交流互动不够,教学氛围不够融洽,达
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3.1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初中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对服装专业的认识也比较单一,尤其
是对服装结构、服装材料类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知之甚少,导致进入职业学校后学
习兴趣不大,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服装专业的热爱,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励学生,如在课堂上
营造能激发学生灵感的场景和氛围,让学生仔细观察身边人的穿衣风格、特征,
并将所看到的和所学习的内容相结合,进行一些款式创意设计,增加学生对服装
设计课程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举办一些小型服装T台秀,鼓励学生将自己制作
的服装进行搭配展示,请学校教师和同学评点,给一些优秀学员颁发奖品,在对
学生鼓励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服装专业的热情,更好地把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光是靠课堂上的时间远远不够,可以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安排学生去实训车间练习,这样也解决了学生晚自习无所事事的现状。
3.2让中职服装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长期以来,中职院校的培养模式与“三校生”高考相关联,大多数只传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
因此,中等职院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日常的教学和生活。
另外,应改变社会和家庭重学历、轻技能的错误教育观念,肯定技能人才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消除职业教育低人一等偏见的影响。
只有坚持将专业技能、理论、实践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培养目标和培育工匠精神等素质培养的目标有机融为一体,才能使应届毕业生有一技之长,并具有优秀工匠职业精神和更高尚的社会职业道德。
3.3在校园营造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
渗透工匠精神的前提是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熏陶下能够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针对职业教育需要创造良好、健康的工作和学习文化环境,使中职教育达到预期效果。
工匠精神的培育,无疑会促进形成职业教育文化内涵,真正提升职校学生的文化职业素养。
中职院校应坚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以先进校园文化为核心引领,充分利用各种文化教育艺术资源等,着力培育广大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工匠精神逐步渗透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并将其转化为日常行动方式。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构建高效的服装专业的课堂教学,必须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合作,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相互融合,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服装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代秀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与岗位有效对接[J].纺织科学研究,2016(7):86-87.
[2]陈磊.中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及其途径分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27(3):59-62.
[3]朱胜男.中职服装设计中交互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探讨[J].成才之路, 2017(30):58.
[4]陈凤.基于“匠人精神”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6(8):38-40.
[5]李金芬.工匠精神有效融入中职服装缝制工艺的路径探索[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1,50(8):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