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_白背三七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背三七
性味: 甘,凉。
①《广西药植图志》:"味甘,性凉。"
②《广西中药志》:"味淡,性平,无毒。 "
③《云南中草药》:"咸微辛,寒,有毒。 "。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背三七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散瘀消肿。治支气管炎,肺结 核,崩漏痈肿,烫伤。跌打损仿,刀伤出 血。
①《广西药植图志》:"煮汤内服,凉血 解毒;捣烂外敷跌打伤,消肿散瘀;又用 以敷热痈,散痛消肿。经九蒸十晒,浸酒 或煎汤服补血。"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背三七
应用举例: ①治疮痈,消肿散毒:土生地、雾水葛等 分。捣烂敷。(《广西药植图志》)
②治烫火伤、刀伤:大绿叶根粉,加糖调 成糊状,包患处。(《云南中草药选》)
③治跌打损伤:土生地、荆芥等分。捣烂, 好酒炒敷。(《广西药植图志》)。中医药用价值详解 Nhomakorabea白背三七
备注: 本植物的茎叶(白背三七茎叶)亦供药用, 另详专条。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背三七
原始形态: 瘦果成熟时深褐色,有线条,冠毛白色。 花期春束至冬初。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背三七
生态环境: 喜生于潮湿的阴地上。分布台湾至华南。 西南一带。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背三七
性状鉴别:
根茎肥大、肉质,呈团块状,径2~3厘米, 新鲜时灰黄色,侧生茎芽多枚,短圆锥状, 有的可见环节。折断面灰白色。产广西等 地。
②《云南中草药》:"清热消炎,舒筋活 络。治骨折,外伤出血,支气管炎,肺结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背三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浸酒。外用:捣 敷或研末调敷。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背三七
相关疾病症状:
崩漏、补血、疮、疮疡、出血、捣烂外敷、 刀伤、刀伤出血、跌打、跌打伤、跌打损 伤、肺结核、风、风湿、风湿痛、敷跌打、 骨折、活络、活血、活血止痛、解毒、咳 嗽、凉血、凉血解毒、气管、气管炎、清 热、清热凉血、清热消炎、散瘀、散瘀消 肿、舒筋、舒筋活络、烫伤、外伤出血、 消炎、消肿、消肿散瘀、痈、痈肿、支气 管炎、止痛、止血。
谢谢!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背三七
药材基源: 为菊科植物白子菜的根及根茎。秋、冬采 挖,洗净晒干。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背三七
原始形态:
白子菜,又名:鸡菜。多年生草本,高 30~50厘米。根茎块状。茎紫红色,被短 毛。叶根生;长卵形成矩圆状倒卵形,长 9~15厘米,宽8厘米,先端钝或短尖,基 部楔尖,有时有两耳,叶缘具不规则缺刻 及锯齿,并有灰白色短缘毛,上面绿色, 秃净或疏被灰白色短毛,主脉上较多,下 面浅绿色或紫红色,主脉
白背三七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背三七>>>
名称:白背三七
别名:大肥牛,土生地、白仔菜药、 散血姜(《广西药植图志》),土田 七(《广西中药志》),三百棒、地 滚子,大救驾、百步还阳、石三七、 树三七,大绿叶、接骨丹(《云南中 草药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背三七
原始出处:《云南中草药》 引自:《中药大辞典》。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背三七
原始形态:
突出,上被疏短毛,网脉干时呈黑色;叶 柄短或无。花茎根出,疏被短毛。头状花 序顶生,数朵,径1~1.5厘米;总苞2轮, 缘状披针形,外轮短,疏寓,内轮覆瓦状 排列,倍长于外轮,疏被灰白色短毛;花 全部管状,金黄色;雄蕊5,花药联合, 内藏,着生于冠管的1/2处;雌蕊花柱细 长,外露,柱头2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