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_科学_四年级(上册)_教(学)案_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教学设计
塔水一小袁涛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新课标四年级(上)《溶解》单元的第二课,这一课选用溶解实验的典型材料——高锰酸钾,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溶解于水的逐渐变化过程,想象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不同状态,发现溶解与不溶解的主要区别和特征,加深对溶解现象的本质性理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

二、学情分析
根据科学课标的要求,四年级上期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具有一定的“实验与记录技能,养成长时间观察并记录的科学学习习惯”。

四年级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四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学习观察的方法要正确,记录要实际,推断描述要科学。

根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和本课学习内容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
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描述高锰酸钾、食盐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里变化的不同点并得出溶解的概念。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每个小组准备5个烧杯、一个水槽、一根搅拌棒、一小包高锰酸钾、一小包食盐、面粉和水的混合液、沙和水的混合液、一套过滤装置、记录单、纸巾。

六、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研究——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板书课题)。

在上新课前,咱们再来复习一次食盐的溶解实验,这次实验,请大家重点观察食盐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完成实验的小组请用行动告诉老师!
2、刚才的实验中,你们能清楚的看到食盐是怎样溶解到水中去的吗?生:没有看清楚。

师:大家想不想看清楚食盐究竟是怎样溶解
的呢?生:想。

师:为了清晰地观察到物质的溶解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高锰酸钾,代替食盐做溶解实验。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科学观察
1、出示并介绍高锰酸钾,注意:我们在取高锰酸钾时不能直接用手去取,而是用小药勺,尽量避免化学物品直接与我们的皮肤接触。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课件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高锰酸钾这一化学物品的特点和作用,在实验操作中注意安全,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2、观察、描述高锰酸钾
老师为每一小组准备了一包高锰酸钾,请大家仔细观察它的形状和颜色都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实验前观察相关材料的好习惯)
活动二:溶解实验
1、阅读记录表(一),
①思考:实验时的步骤?
②强调: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课件出示)
③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2、实验并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①高锰酸钾在进入水中时有什么变化?做好记录并汇报。

②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观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做好记录并汇报。

③观察水和高锰酸钾混合物静止时的变化,做好记录并汇报。

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表(一)
活动三:分离实验
①设疑: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
解在水中的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那么,我们能用过滤的方法将高锰酸钾从水中分离出来吗?(学生猜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②高锰酸钾过滤实验:
思考:做过滤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实验完毕,完成记录表(二)
高锰酸钾过滤实验记录表(二)
指导观察,小组汇报。

活动四:高锰酸钾与食盐的对比
实验证明,高锰酸钾可以溶解到水中,之前我们知道食盐也能溶解到水中,那高锰酸钾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相同点:它们的溶解过程是一样的,都是慢慢扩散到水中并且形成稳定的液体,不能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

不同点:高锰酸钾溶解有颜色,看得见;食盐溶解没有颜色,看不见。

活动五:分析比较
1、讲解:刚才我们知道高锰酸钾和食盐都能溶解到水中,上节课我们也了解了沙、面粉在水中不能溶解,那么能溶解和不能溶解的物质在水中的状态有什么区别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相对于前面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来说,是一个放的活动。

沙、面粉、食盐上节课都已经做过,这次活动采用“放”。


2、讨论实验注意事项
3、分组实验:注意分工,并做好记录
4、反馈交流,完善记录单(出示课件)
5、归纳总结:怎样判断物质在水中是不是溶解了?(尽量让学生根据记录表来归纳回答)
(本环节相对于前面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来说,是一个放的活动。

对这四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的观察是对溶解现象观察的梳理和总
结。

从中概括出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使学生掌握对溶解和不溶解进行判断的基本方法,并能说出判断的依据。


七、课件出示:总结拓展
1、总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溶解的特点:均匀稳定的分散到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

2、拓展延伸: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判断所见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

(设计意图: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联系生活。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知识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

让学生能做到学有所用,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板书设计
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均匀、稳定的分散在水中
不会自行沉降溶解
不能用过虑的方法分离
实验记录单设计:
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表(一)
高锰酸钾过滤实验记录表(二)
面粉、沙、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记录表(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