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ICU临床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 ICU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早期进入ICU的治疗效果。

方法:在本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选择8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住ICU的时间作为分组依据将研究对象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ICU监护,观察组给予患者重症监护,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预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早期进入ICU的治疗效果显著,降低患者伤残率和死亡率的同时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ICU;重型颅脑外伤;并发症发生率;疗效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为受伤原因(交通事故、生产事故、坠落等)的特殊性患者常常会有多处颅骨骨折、脑部软组织挫裂伤等等,危重的病情导致治疗后期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较高。

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常会有癫痫,头痛、恶心、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因此手术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式[1]。

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早期进入ICU的治疗效果,具体研究过程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中型颅脑外伤患者中选择8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住ICU的时间作为分组依据将研究对象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

观察组患者男23例,女20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为(48.6±3.7)岁;对照组患者男21例,女22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为
(48.2±3.4)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在术后24h内转入ICU病房,给予患者常规ICU护理,主要的护理内容有用药护理、治疗护理、环境护理等。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即刻转入ICU病房,主要的护理要点如下:(1)使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进行检测,观察记录患者的神志、面色等基础体征数据。

每隔15min巡视1次,对有异常症状的患者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2]。

(2)在切开器官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颅内压变化进行密切观察,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需氧量的调整;(3)静脉补液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药物浓度的调整,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的同时降低静脉炎、渗液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率。

(4)中枢性高热进行亚低温治疗;肺部感染患者给予肺泡灌洗;呼吸困难患者给予纤支镜吸痰;有气胸症状患者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对症采取治疗措施,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稳定生命体征[3]。

(5)ICU监护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的情绪监测,根据患者的情绪需求给予其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1.3观察指标
护理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两组患者的预后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如下:采用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进行疗效评价,良好为患者的GCS评分大于13分,昏迷时间在30min以下;中残为患者的GCS评分在9-12之间,昏迷时间大于30min;重残为患者的GCS评分在3-8之间,昏迷时间在6h以上;植物为患者在位置心跳和自主呼吸的前提下深度昏迷;死亡为患者的呼吸停止,总预后疗效=(良好+中残+重残)÷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5.0处理相关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c2检验,P<0.05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3例,发生率为6.98%;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11例,发生率为25.58%。

c2=4.181,P=0.041。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预后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治疗有效率(90.7%)高于对照组(69.77%),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预后疗效对比[n(%)]
组别例
数良好中残重残植物死

总疗

观察
组4
3
16
(37.21

14
(32.55

9
(20.93

3
(6.98)
1
(2.33

39
(90.70

对照
组4
3
7
(16.28

13
(30.23

10
(23.26

11
(25.58

2
(4.65

30
(69.77

c 2////// 4.69
2
P//////0.03
1.
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作为一种病情复杂多变的临床疾病,患者和患者之间的疾病特征、病因等具有一定的差异,患者的病情会随着时间的发展产生变化,这样的变化不仅增加了抢救的难度,而且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较大的威胁[4]。

通过对既往病例的分析可知,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其针对性的手术治疗,但是术后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认知感觉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保持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

医疗理念的完善让医务工作者认知到优化治疗方式的同时术后护理对患者术后恢复程度的影响,因此在优化护理模式的过程中一般会通过加强ICU护理来推升护理效果,让科学的护理方式成为患者预后恢复良好的基础保障[5]。

在本次研究早期进入ICU护理对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治疗效果研究的过程中,在本院收治的对症患者中选择了86例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科学的护理方式来对患者的呼吸功能障碍进行改善。

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根本上提升患者治疗依从度的同时通过有效的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让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可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为增加患者脑组织氧气供应和血液供应创造基础条件。

有关研究证实,重型颅脑损伤实施开颅手术的患者,需要在术后立刻送入ICU进行病情监察和针对性护理,以免随着病情不断发展变化,引起术后并发症。

ICU监护室具有先进的治疗仪器、设备和药物,其可帮助危重病症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对机体内稳定性进行调整[6]。

为了进行早期ICU的效果探究,对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疗效进行对比,通过数据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25.58%);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治疗有效率(90.7%)高于对照组(69.77%),且P<0.05,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早期进入ICU的治疗效果显著,降低患者伤残率和死亡率的同时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岳子琪,姚银山.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ICU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05):172-174.
[2]陈志平.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ARDS患者的ICU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4):21-24.
[3]张勃.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ICU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9):21.
[4]曹雅洁,纪元博.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ICU临床体会[J].养生保健指南,2018,000(047):52.
[5]罗铭.综合监护技术在基层医院ICU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的应用[J].蛇志,2018,30(04):174-175.
[6]余军华,胡杏,史艳妮.ICU护理措施在重型颅脑外伤病人术后的应用分析[J].饮食保健,2018,005(036):1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