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3:课时达标训练(四) 宋明理学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达标训练(四)宋明理学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
据此判断,悬空寺最早可能建于()A.汉朝B.魏晋南北朝
C.隋唐D.宋朝
2.朱熹的新儒学思想,远承孔孟,吞吐诸儒,吸收佛老哲理方法,融入儒学,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故能“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这主要说明朱熹的理学思想( )A.以提高个人修养为出发点
B.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初衷
C.构建了缜密的哲学体系
D.形成体系,集古今之大成
3.宋以后的儒学已具有哲学思辨的意味,其中包含深刻的认识论思想。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论画时说:
“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A.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B.格物致知
C.致良知D.知行合一
4.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
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该先贤是()
A.程颢B.朱熹C.王阳明D.程颐
5.(2014·广东高考)《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6.(2015·北京高考)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7.“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辨浊清。
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这首诗反映了()A.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B.朱熹的“格物致知”
C.王阳明的“心外无理”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8.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
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使儒家学说发展到顶峰
D.探索到了世界的真正本原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听五刑自讼,必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以权之,盖必如此,然后轻重之序可得而论,浅深之量可得而测。
”“凡以诉讼,必先论其尊卑上下长幼亲疏之分,然后听其曲直自词。
凡以下犯上,以卑犯尊,虽直不右;其不直者,罪家几让之坐;其有不辜至于杀人者,虽有疑虑可怜,而至于奏谳,亦不准辄用拟贷之例.”
—-《朱熹集》
材料二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材料三宋明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出来的哲学智慧,它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走势,现代的中国人仍然不得不面对由它所造成的社会及文化后果.从新树立国人的信仰,正是理学智慧的意义所在.
——蔡仁厚《宋明理学·南宋篇》(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为何被称为新儒学?(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的特点。
(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造成的影响。
(8分)
课时达标训练(四)
1.选B 题干信息显示,佛、儒、道三教进行交流和相互借鉴,呈现“三教合一”局面,根据所学最早应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2.选D 朱熹强调“存理去欲",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统治秩序,不仅仅在于提高个人修养,也不是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初衷,A、B两项排除;C项不全面。
由题干信息“远承孔孟,吞吐诸儒,吸收佛老哲理方法"“综罗百代”可知,D项更为全面准确。
3.选B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中的认识论思想。
苏轼认为“理"在外在的物中,所以其认识论应是“格物致知”,B项符合题意。
4.选C 从材料中“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可知该思想家主张内心反省,不必外求,这是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故选C。
5.选A “《红楼梦》"“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反映了“四书”的地位很重要,这是南宋以后理学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结果,故A项正确。
理学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权威地位动摇”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C项材料依据不足;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清代对儒家思想的认识,D项说法错误。
6.选C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朝鲜来华使者认为王阳明的学说“谤辱朱子”,他们以程朱理学为儒学正宗,故①正确。
王阳明的心学是宋明理学的组成部分,故②说法错误。
朱熹认为求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而王阳明心学认为“心即理”,求理方法是“致
良知”,故③正确.心学是儒家学者为适应当时统治需要而对儒学的发展,故④说法错误.
7.选C “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辨浊清”意思是凡事都有关键的决定因素,做事情一定要找到这个决定因素,不要被各种表象或次要因素干扰了。
结合诗中“世儒"“物理”,可以判断这是王阳明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思想,“根本”就是“心”,故C项正确。
8.选B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说明了理学的博大精深;“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体现了理学的封闭性,故选B。
9.解析:第(1)问,所谓“新儒学",其根本是儒学思想,但又有新发展,宋明理学的“理”对孔子的“礼”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第(2)问,直接依据材料信息整合归纳回答,如哲学化,注重伦理,吸纳佛、道思想等。
第(3)问,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角度评价宋明理学.
答案:(1)孔子以“礼”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规范,而宋明理学的“理”指封建的等级秩序和道德规范(或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因此“理"是“礼”的继承和发展。
(2)哲学化思辨性;伦理道德为核心;佛道化。
(3)以三纲五常封建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品质,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调节、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