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冬的功效与作用天冬的功能主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冬的功效与作用天冬的功能主治
天冬是百合科植物天门冬〔Asparaguscochinchinensis(Lour.)Merr. 〕的块根。

该品呈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18cm,小段直径0.5~2cm 。

天冬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本文是店铺整理天冬的功效与作用的资料,仅供参考。

天冬的功效与作用
天冬 Radix Asparagi
(英)Cochinchinese Asparagus Root
别名:大当门根、天门冬、天棘、多仔婆。

【植物形态】攀援状多年生草本。

茎细,有纵槽纹。

叶状枝2~3枚簇生叶腋,线形,扁平,长1~3cm,宽1mm左右,叶退化为鳞片,主茎上的鳞状叶常变为下弯的短刺。

花1~3朵簇生叶腋,黄白色或白色;花被片6;雌蕊1,子房3室。

浆果球形,熟时红色。

花期5月。

生于山野,亦栽培于庭园。

分布我国中部、西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

【性状】块根长圆纺锤形,长6~20cm,中部直径0.5~2cm。

表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呈油润半透明状。

干透者质坚硬而脆,未干透者质柔软,有粘性,断面蜡质样。

味甘、微苦。

【化学成分】含多种螺旋甾甙类化合物天冬甙-Ⅳ~Ⅶ(Asp-Ⅳ~Ⅶ);天冬酰胺、瓜氨酸、丝氨酸等近20种氨基酸,以及低聚糖Ⅰ~Ⅶ;并含有5-甲氧基-甲基糠醛(5-methoxy-methylfurfural)。

【性味】性寒,味甘、苦。

【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白喉。

【英文名】 RADIX ASPARAGI
【别名】天门冬、明天冬、天冬草、倪铃、丝冬、赶条蛇、多仔婆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
Merr. 的干燥块根。

注:同属植物多刺天门冬Asparagus spinosissimus Wang et S.
C. Chen。

分布于西藏,当地也作天冬入药。

【制法】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茎基和须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热除去外皮,除去杂质,迅速洗净,切薄片,干燥。

【性状】本品呈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18cm,直径0.5~2cm 。

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

质硬或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

气微,味甜、微苦。

含天冬酰胺、B-谷甾醇、葡萄糖等。

【鉴别】本品横切面:根被有时残存。

皮层宽广,外侧有石细胞,石细胞浅黄棕色,长条形、长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32~110 μm,壁厚,纹孔及孔沟极细密,有的断续排列成环;黏液细胞散在,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椭圆形黏液细胞中,针晶长40~99μm。

内皮层明显。

中柱韧皮部束和木质部束各31~135 个,相互间隔排列,少数导管深入至髓部,髓细胞亦含草酸钙针晶束。

【性味归经】甘、苦,寒。

归肺、肾经。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清肺生津。

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咽干口渴,肠燥便秘。

【注射剂】:生药干品,研碎,用70%乙醇渗漉,渗漉液减压浓缩至1:4,注入95%乙醇使醇浓度达70%~80%,滤去沉淀,浓缩,去醇用注射用水稀释至每毫升含生剂5克,过滤,将澄清液灌封于2毫升的安瓿中,清毒。

宜忌虚寒泄泻及外感风寒致嗽者,皆忌服。

【药理】
(1)水煎剂、乙醇制剂在肿瘤组织培养液中对人体分离的直肠癌、结肠癌、纤维肉盗的癌细胞有抗癌作用;对白血病患者的细胞的呼吸与脱氢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天冬酰胺经动物实验有镇咳与祛痰作用。

(3)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深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甘、苦、寒。

归肺、肾、胃、大肠经。

【药效】
败毒抗癌,、清势化痰、滋阴润燥。

天冬的介绍
天冬,中药名。

为百合科植物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Merr.的干燥块根。

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的南部至华东、中南、西南各省区都有分布。

具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之功效。

常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腰膝酸痛,骨蒸潮热,内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渴,肠燥便秘。

入药部位
干燥块根。

性味
味甘、苦,性寒。

归经
归肺、肾经。

功效
养阴润燥,清肺生津。

主治
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腰膝酸痛,骨蒸潮热,内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渴,肠燥便秘。

相关配伍
1、治血虚肺燥,皮肤拆裂及肺痿咳脓血证:天门冬新掘者不拘多少,净洗,去心、皮,细捣,绞取汁用砂锅慢火熬成膏,每用一二匙,空心温酒调服。

(《医学正传)天门冬膏)
2、治肺胃燥热,痰涩咳嗽: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等分。

上两味熬膏,炼白蜜收,不时含热咽之。

(《张氏医通》二冬膏)
3、治肺痿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不渴者:生天冬捣取汁一升,酒一斗,饴一升,紫菀四合,人铜器于汤上煎至可丸。

服如杏子大一丸,日可三服。

(《肘后方》)
6-12g。

采集加工
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茎基和须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热除去外皮,洗净,干燥。

生理特性
攀援植物。

根在中部或近末端成纺锤状膨大,膨大部分长3-5厘米,粗1-2厘米。

茎平滑,常弯曲或扭曲,长可达1-2米,分枝具棱或狭翅。

叶状枝通常每3枚成簇,扁平或由于中脉龙骨状而略呈锐三棱形,稍镰刀状,长0.5-8厘米,宽约1-2毫米;茎上的鳞片状叶基部延伸为长2.5-3.5毫米的硬刺,在分枝上的刺较短或不明显。

花通常每2朵腋生,淡绿色;花梗长2-6毫米,关节一般位于中部,有时位置有变化;雄花:花被长2.5-3毫米;花丝不贴生于花被片上;雌花大小和雄花相似。

浆果直径6-7毫米,熟时红色,有1颗种子。

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的南部至华东、中南、西南各省区都有分布。

生于海拔1750米以下的山坡、路旁、疏林下、山谷或荒地上。

也见于朝鲜、日本、老挝和越南。

药材性状
呈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18cm,直径0.5~2cm。

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

质硬或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

气微,味甜、微苦。

相关论述
《本草蒙筌》:“天、麦门冬,并入手太阴经,而能驱烦解渴,止咳消痰,功用似同,实亦有偏胜也。

麦门冬兼行手少阴心,每每清心降火,使肺不犯于贼邪,故止咳立效;天门冬复走足少阴肾,屡屡滋肾助元,令肺得全其母气,故消痰殊功。

盖痰系津液凝成,肾司津液者也,燥盛则凝,润多则化,天门冬润剂,且复走肾经,津液纵凝,
亦能化解。

麦门冬虽药剂滋润则一,奈经络兼行相殊,故上而止咳不胜于麦门冬;下而消痰必让于天门冬尔。

先哲亦曰,痰之标在脾,痰之本在肾。

又曰,半夏惟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

以是观之,则天门冬惟能治痰之本,不能治痰之标,非但与麦门冬殊,亦与半夏异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