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无求饱是为禅读后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古文人喜吃,谓之雅好。
儒家向来推崇“食色性也”,孔老夫子更有“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惊世之语。
传闻金圣叹于刑场引颈挨刀之前感叹:花生米、豆腐干共食,火腿味。
梁实秋先生笔下的花样繁元的北平小吃引人垂涎三尺。
汪曾祺先生更是深请熟食之五味,谈及故乡的各色野菜津津乐道如数家珍。
宗璞先生谈粥谈到陆游苏轼还能捎上曹雪芹,文章收尾处竟还意犹未尽的畅想“不知当初东坡食白粥,用的什么小菜”。
我暗想,如若某出版社将文笔菜谱皆出彩者编辑出版定会抢购一空。
机缘巧合,我在图书馆三楼一眼瞥见这本《食无求饱是为禅》,随意翻阅,竟爱不释手。
在此力荐。
原本,我是喜读小说的。
中学时代,经常把头埋进高高的书堆后面偷偷读,这种堕落的举止在老师频繁突击扫荡下反而如革命烈火般有了星火燎原之势。
大学特意读了中文系,不出所料恩师们孜孜不倦地推荐名家名作,反而淡化了我读小说的欲望。
有段时间,掀开小说扉页便觉得头晕目眩心生烦躁。
不知不觉间我从图书馆抱出来的书全部变成了散文。
现在细想,小说大抵是恋人,阻力愈大,动力愈大,寻死觅活地恨不得要生生世世在一起。
散文则如娇妻,秀外慧中,让你于心路疲惫之时淡下心来体味生活。
这样,我又想起散文的种种美好。
于有风的午后抑或是雨雪天窝在床上随意翻阅几页,便可消磨半日时光。
所谓:偷得半日清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周作人先生、林语堂先生、周树人先生、梁实秋先生,近代学者名家的大手笔让我精神振奋。
尤其是周作人先生的散文,平淡自然抑或是深刻泼辣,总让你眼睛放光。
就像鲍风编辑说的,读周作人先生的小品文,如同遇到一个学识渊博慈祥和蔼平和散淡而又倍感寂寞的老人与自己做而论道。
名家虽然是名家,但是读多了难免也会生出些许的审美疲倦感。
一如音乐,杂糅各种风格的曲风才可谓之珍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