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搭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强搭档
作者:暂无
来源:《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2015年第1期
◆本刊综合
诺贝尔奖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高科学奖项。

你或许不知道,这项严肃的大奖不仅有严格复杂的评奖、激动人心的颁奖,还有不少获奖者在工作中是最默契的伙伴,在生活中是最亲密的亲人呢。

他们或者是夫妻,或者是父子,又或者是兄弟,总之,是诺贝尔奖获奖者中最特别的最强搭档。

在去年诺贝尔奖颁奖礼上,来自挪威的梅-布里特·莫泽和丈夫爱德华·莫泽可是赚足了眼球哦。

夫妻同“打怪”
夫妻一起调查、一起做实验、一起“打怪”——攻克各种难题,也很浪漫呢。

目前,已经有5对夫妇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们相互合作,不断交流,启发彼此,事业如日中天,感情更加融洽。

NO.1 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
居里夫妇是第一对获得诺贝尔奖的夫妻,他们的故事你们应该听说过吧?
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市,1894年经人介绍与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相识,第二年他们就结了婚。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发现含铀的矿能放射出一种神秘的射线,但没有揭示这种射线的奥秘。

玛丽和丈夫皮埃尔·居里便着手研究放射性物质。

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不断提炼沥青铀矿石中的放射成分,经过不懈努力,在1898年发现了两种新的化学元素——钋(Po)和镭(Ra),并在1902年成功分离出了氯化镭,而且初步测定出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5。

鉴于这些伟大的发现和研究,1903年,他们与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NO.2 弗雷德里奥·约里奥和伊蕾娜·约里奥-居里
你瞧,伊蕾娜·约里奥-居里和弗雷德里奥·约里奥多有夫妻相!他们延续了居里夫妇的辉煌,成为居里家族第二对获得诺贝尔奖的夫妻。

他们在实验室里形影相随、并肩工作,在1932年发现了一种穿透性很强的辐射,后确定为中子,又在1934年发现了人工放射性物质,并对裂变现象进行研究,从而获得了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

伊蕾娜和约里奥对彼此都很崇拜,志同道合,是最默契的工作搭档和伴侣。

伊蕾娜非常喜欢约里奥热情洋溢、鼓舞人心的谈吐,被他那种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科学
事业心所折服。

约里奥也很欣赏伊蕾娜,并不是因为她出身于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科学世家,
而是因为她具有坚忍不拔的独立精神、果断而自信的工作作风和丰富的学识。

值得一提的是,外国妇女出嫁后通常随夫姓,而弗雷德里奥·约里奥为自己能成为居里家
的一员而感到十分自豪。

结婚以后,他就把自己的姓同居里的姓连在一起,改称为约里奥-居里。

NO.3 卡尔·科里和格蒂·科里
卡尔·科里和格蒂·科里同岁,生于1896年,又是老乡,都在布拉格出生。

1914年,他
们同时考入卡洛斯·弗尔杰南德大学医学系,成了同班同学。

两人在十分热衷的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生理学、解剖学、药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中互相
激励,成绩优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卡尔作为奥地利军队卫生团的一名中尉在意大利前线服役。

回到大
学后,他与格蒂一起学习,并在1920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922年,他们双双离开欧洲,到美国布法罗大学(现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肿瘤研究
所上班。

1946年,他们又同时受聘于华盛顿大学,担任生物化学教授。

卡尔不仅专心辅导自己
的研究生,还经常跑到格蒂的研究室和她以及她的学生们一起讨论。

他们共同研究动物体内糖的代谢,证实了肿瘤在体外存在糖酵解,并分离得到了葡萄糖-1-磷酸,即科里酯。

后来,他们又发现了能将糖原分解为葡萄糖-1-磷酸和磷酸盐的酶——磷酸化酶。

因为在糖原分解方面的贡献,科里夫妇与阿根廷科学家奥赛一起获得了194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NO.4 贡纳尔·默达尔和阿尔瓦·米达尔
贡纳尔·默达尔和阿尔瓦·米达尔都是瑞典人。

与之前获奖的夫妻不同,他们从事不同领
域的工作,先后获得了诺贝尔奖的不同奖项。

贡纳尔·默达尔对经济学很感兴趣,出版了《经济理论发展中的政治因素》和《美国的两难:黑人问题和现代民主》。

1974年,由于是货币和经济波动理论研究工作的先驱,并且深刻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
的相互依赖关系,他与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教授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阿尔瓦·米达尔是瑞典社会民主工党的资深党员,从1950年到1955年,担任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社会科学部主任,并且是该职位的第一位女性负责人。

1962年,她入选瑞典议会,并于1962年至1973年,代表瑞典出席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

正是由于在裁军问题上的卓越工作,她在1982年与阿方索·加西亚·罗夫莱斯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NO.5 爱德华·莫泽和梅-布里特·莫泽
我们如何知道自己身处何方?如何找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路?我们的大脑如何存
储这些信息……莫泽夫妇和约翰·奥基夫为我们解答了这些问题,他们发现了大脑内的定位系统,从而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爱德华·莫泽和梅-布里特·莫泽都不是出生在科学世家,他们是靠勤奋努力和对科学的热爱才走到了今天。

继约翰·奥基夫发现位置细胞后,2005年,他们发现了大脑定位机制的另外一个关键组成
部分——网格细胞。

这种细胞能够产生一种类似于经纬度的坐标系统,从而使得精确定位与路
径搜寻成为可能。

梅和爱德华可谓是科学界的神仙眷侣,两人在奥斯陆大学相识、相恋,一起到英国爱丁堡
大学做研究,一起回国教书,乐于沟通,相互支持,在2002年和2007年,先后创办了记忆生
物学中心和卡夫利科系统神经科学研究所。

不仅研究方向一样,他们的兴趣爱好也相同,喜欢徒步旅行,不过妻子更喜欢大海和沙滩,丈夫则偏爱山和森林,所以两人总会找个既有山又有海的地方。

科研父子兵
搞科研,父子齐上阵!有些父子做出了大成就呢。

迄今为止,就有6对父子获得了诺贝尔奖。

在这诺贝尔奖父子俱乐部中,有哪些出色的父子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NO.1 布拉格父子
亨利·布拉格和儿子劳伦斯·布拉格同为物理学家,分享了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第一对获奖的父子。

那年,劳伦斯25岁,是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

亨利十分关注X射线的本性,从1907年开始就一直与巴克拉公开争论X射线的本性是粒子性还是波动性。

受父亲影响,劳伦斯也对X射线衍射很感兴趣。

他和亨利一起研究,清楚地解释了X射线
晶体衍射的形成,提出了著名的布拉格公式,随后,又一起创立了X射线晶体学。

NO.2 汤姆逊父子
汤姆逊家族非常注重教育。

约瑟夫·约翰·汤姆逊的父亲对自己未能接受良好的正规教育深以为憾,所以在儿子的教
育上倾尽心血。

他从约瑟夫小时候开始,就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让他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教育他
学会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学习知识,还努力培养他的兴趣,更不惜花重金聘请家庭教师指导他。

父亲的苦心没有白费。

约瑟夫成为了最受爱戴的物理学家,是“卡文迪许实险室”的第三
任主任,并把实验室发展成了当时最大的研究中心,卢瑟福、威尔逊、R.J.斯特拉特等数百名
优秀的科学家在此受过训练。

1906年,因在气体放电理论和实验研究中做出了杰出贡献,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约瑟夫从父亲的教育中受到启发,对儿子乔治·汤姆逊从小严格要求,注意培养他严谨的学习态度。

乔治果然不负众望,14岁考入曼彻斯特大学,20岁被保送到剑桥大学三一学院,30岁成为阿伯丁大学的教授。

在1937年,他因发现了电子在晶体中的干涉现象,与戴维逊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NO.3 奥伊勒父子
父亲奥伊勒·歇尔平是一位严谨谦虚的化学家,凭着对糖类的发酵以及发酵酶的研究,获得了1929年诺贝尔化学奖。

儿子乌尔夫因发现了前列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特别是查明了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传递物质功能,在1970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小时候,乌尔夫对父亲实验室中那些冒着烟的试管和烧杯很感兴趣,并试图接近它们。

可每次,他正准备靠近,母亲总是及时出现,将他抱走。

6岁的时候,他第一次从父亲口中得知化学蕴含了许多深不可测的奥秘。

后来,父亲获诺贝尔奖,更是激励了他。

他立志要成为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

他不断努力,可总是在化学的神奇大门外徘徊,找不到出路。

他非常苦闷,好在发现了自己另外一个喜欢的领域——医学,因此改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蜚声医学界。

NO.4 玻尔父子
尼尔斯·玻尔是近代量子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是世界物理学界公认的20世纪上半叶唯一能与爱因斯坦并驾齐驱的伟大物理学家。

1922年对他来说非同寻常。

在这一年,他的第四个儿子阿格·玻尔出生。

几个月后,由于对量子物理学发展的杰出贡献,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童年时,阿格·玻尔跟父母一起住在哥本哈根的理论物理研究所,这个研究所中有许多与父亲志同道合的科学家,其中包括菲立克斯·克莱因、沃尔夫冈·泡利、仁科芳雄和维尔纳·卡尔·海森堡等。

他们和父亲经常开展科学方面的讨论,小玻尔从小耳濡目染,在心中埋下了科学的种子。

后来,他也走上了科学探索的道路,在原子核物理学领域成绩显著,于1975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NO.5 西格巴恩父子
曼内·西格巴恩,瑞典物理学家,因为发现X射线的光谱而获得19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7年,他任新成立的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研究所物理部的第一届主任。

子承父业,他的儿子凯·西格巴恩也孜孜不倦地研究光谱学。

1981年,因致力于研发一种用电子检测复合材料成分和纯度的新技术,他与尼古拉斯·布隆伯根及阿瑟·伦纳德·肖洛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当谈及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时,他说:“如果你每天从早饭时起就开始讨论物理学,那肯定
是大有好处的。


NO.6 科恩伯格父子
1959年的圣诞节,父亲亚瑟·科恩伯格问儿子罗杰·科恩伯格想要什么,儿子回答道:
“在实验室里待上一个星期。


儿子的回答让老科恩伯格欣喜且欣慰。

那一年,他同塞韦罗·奥乔亚一起分享了诺贝尔生
理学或医学奖。

小科恩伯格跟随父亲去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领了奖。

父亲的荣耀成为激励小科恩伯格的动力,这个把“在实验室里待上一个星期”当作圣诞节
礼物的男孩致力于研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真核生物转录过程如何进行”,一干就是几十年。

2006年,他因为首次拍摄到了储存在真核细胞生物细胞核基因中的信息如何被复制、转运
到细胞其他地方的过程,从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海尔兄弟”也不赖
在诺贝尔奖获奖者中,有一对现实版的“海尔兄弟”哦,他们玩转地球,在科学界享誉盛名。

哥哥简·丁伯根是荷兰经济计量学模式之父,最开始是研究物理学的,后来才转向经济学。

弟弟尼可拉斯·丁伯根是家里的冒险家,喜欢运动,热爱摄影,尤其爱拍摄自然风光。


开始师从著名的实验生物学家什曼,后来在动物行为学领域做出了较大贡献。

你说巧不巧,兄弟俩好像事先商量了似的,都是在25岁获得博士学位,在66岁获诺贝尔奖,只不过哥哥是因在经济运算中创建了准确可行的计量模式,于196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而弟弟是在1973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且都是和别人一起分享奖项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