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六单元-群文《读懂父母的爱》文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懂父母的爱》文本
大地的耳朵
文/[新加坡]尤今
小时侯,我讨厌冬菇,嫌它丑。

黑黑的一朵,像巫婆身上诡谲的袍子,每每在饭桌上见到它,筷子总绕道而逃。

弟弟受我影响,也把冬菇当敌人。

妈妈的拿手好菜是冬菇焖鸡,我一见便皱眉,觉得大好鸡肉被那可憎的冬菇白白糟蹋了,感觉上就好似香喷喷的一锅白粥,无端掉入了黑漆漆的老鼠屎。

聪明的妈妈,察觉了我和弟弟的异状。

有一回,刻意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你们看,这像什么?”
我闷声闷气地应道:“黑色的鬼。


妈妈好脾气地应道:“冬菇不是鬼啦,它是大地的耳朵。

”嘿,大地的耳朵?这个新鲜的比喻霎时把我和弟弟的好奇心全撩起来了,我俩齐齐竖起耳朵来听。

妈妈饶有兴味地说道:“人间每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大地好奇,便把长长的耳朵伸出地面来听。

”经妈妈这么一形容,那朵圆圆的冬菇落在眼里,果然像一只使劲儿偷听消息的耳朵。

妈妈继续说道:“大地的耳朵,听觉敏锐,你们吃了它,同样可以拥有耳听千里的能力!”
耳听千里?简直太棒了!我和弟弟的筷子,都不约而同伸向盘子里那一只只“大地的耳朵”……
万万没有料到,这一吃,便上瘾了。

品质上好的冬菇,硕大肥厚,一触及嘴唇,便有一种绵密温厚的感觉。

在与鸡肉长时间焖煮的过程中,它吸尽了肉的精华,吃起来像是一块嫩滑的黑色油膏,但又绝对没有脂肪那种油腻感,这种绚烂的风采是独树一帜的。

小小一道冬菇焖鸡,盛满了童年的快乐回忆,还有温馨的伦常亲情。

每回闻到那一股熟悉的味道,母亲慈祥的笑容,便清晰浮现。

苦瓜
文/肖复兴
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

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

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

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

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

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

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

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

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

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

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

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

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

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
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
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

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

除了头几次,在我
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

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
子异样的苦味。

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

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
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
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

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
美其名曰‘君子菜’。


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有太阳味的童年
文/秦文君
在我小的时候,曾经一度认为爸爸太软弱、太慈爱,他从来不发火,一辈子也没看他愤怒过,总是心平气和.但其实爸爸教育孩子有独特的方式.
每个小孩都会惹出无数麻烦,我想我能够平平安安地成长、成才真是不容易.我曾经非常淘气.记得当时我家住在一楼,有门有窗,但是爸妈上班去了,我就定一个规定:不准从门进出,还把门锁死了,我和弟弟进出都是走窗户,也不是好好地爬出爬进,而是在窗户底下把各种席子卷起来,用来做成地道和陷阱.爸爸知道后对我们“抓大放小”,说小孩子都贪玩,只要我们安全、相互友爱、诚实,其他的就包容了.
我从认字起,爸爸就给我买书刊.我关注的第一本文学书是爸爸阅读的《红岩》,当时书名上的字我还识不全,就念成了“红山石”,别人都笑了,而爸爸微笑着说:“她聪明,大概的意思并没有错.”后来我阅读了一些书,爸爸问我书里的情景,我都乐于叙述事件,描绘人事,从来不会串起来,但也从来没有表达不清的时候,爸爸总是欣喜地倾听着,然后说:“不错.”
刚进小学时,我曾很抗拒学校,觉得老师太严厉了.我喜欢无拘无束的自在生活,所以常常从学校偷跑出来,到我家窗户下面的花园里鼓捣一些别的事,比如舀一勺蜂蜜洒在地上,聚集起几百上千只蚂蚁,然后把它们全部圈养起来.爸爸劝我回到学校,把那些蚂蚁都放了,说那样它们高兴.他把这件事处理得轻描淡写。

后来又有麻烦了,有一次我看到窗底下种的向日葵会跳舞——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它真的会摇摆。

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同学时,他们不仅不相信,还说我是个爱说谎话的孩子。

见同学都不理解我,我找不到认同感,又不愿意去学校。

为了鼓励我重返学校,爸爸想了一个办法,给我准备了两种糖,一种是给不为难我的同学吃的,还有一种是给问我为什么不来上课的同学吃的。

比如有同学问我:“你怎么不来上课呀?”我就给他一颗糖说:“请吃糖吧。

”如果他还继续问,我就再说“请吃糖吧”,又往对方嘴里塞一颗糖。

爸爸说这个叫堵嘴的糖。

这个办法很管用,我发现同学们问了几次后,就不再追问了。

我用这个办法融入班级后,变得非常珍惜失而复得的学校生活,终于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爸爸这种鼓励、温和、宽容的方式是适合孩子的,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实际上是“无所不能”的,有潜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