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江村邪第1课时学案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村小景
主旨探究:这幕独幕剧所揭示的主旨是什么,从哪些方面可反映出来?
生适时提问,补充,教师适时点拨。
(温馨提示:此环节鼓励其
《江村小景》第一教时
二、课堂探究
2、①母亲长子次子女儿
③军阀混战
④母亲:善良本分,对生活没有奢求,对社会感到绝望
女儿:对生活充满憧憬。
有理想。
长子:爱母亲,留恋温馨的家庭生活但满身兵痞气和流氓习气,品行恶劣,是非不明。
次子:比哥哥善良,关心妹妹,孝敬母亲
3、①长子和次子虽在性格上有差异,但他们都是军阀混战的牺牲品,都被那个特定时代扭曲了灵魂。
长子身上染上了严重的兵痞气和流氓气,品行恶劣,是非不分;次子要善良些,他关心妹妹的前途,知道孝敬母亲。
但是作者塑造这两个形象,是把他们作为同类形象对待的,在写出两者的不同之中更多的是强调两者本质上的相同,通过两者的互补,表现连年内战对人的扭曲,从而深层次揭露内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在这一点上,次子和长子是一致的。
从他答应妹妹要带她去南京读书可以看出,他也把前途寄托在自己投靠的军阀身上;从最后他和长子的对骂和冲突中可以看出,他也是站在自己投靠的主子的立场上判断是非的。
所以说,这两个人物不是对比关系,只是一种互补关系。
②独幕剧在突出两个儿子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的同时,对母女的生活追求也进行了一定的表现。
女儿的理想是读书,而且是进城读书。
她不满足于母亲为自己设计的“找一家好一点的婆家,也就可以快活地过一辈子了”的生活。
她的理想很明确,进城不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做工,是为了读书,是为了寻找新的生活。
可见这是一个有理想有志气的女孩子。
但在剧终时她答应母亲不再离开。
在当时的情况下,她只能这样;而且两个哥哥死了,她也失去了进城读书的条件。
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她的理想种子仍深藏在心中,一旦条件具备,就会付诸行动。
当然,如果永远没有适宜的条件,也必然会在心中泯灭。
母亲的理想,一是儿子娶一房亲,接续香火后代,二是自己死的时候有儿子为她送终。
这是那个时代的中国普通老百姓最有代表性的理想。
不求发财,不求富贵,只求香火延续,有人送终。
可是,即使这样毫不过分的理想,最终也破灭了。
写母女理想的破灭,也是独幕剧表现主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4、这幕独幕剧通过一个家庭中兄弟互相残杀的故事,抨击了兵祸战乱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得灾难,控诉了战争的罪行。
主要从三方面表现出来:一是弟兄之间的枪杀的清节,二是弟兄俩,尤其是长子的人性扭曲,三是母女俩生活理想的破灭。
三、达标检测
1、母亲希望女儿安心在乡下待着,学好针黹,找好婆家过一辈子。
女儿读书的目的是离开农村,从她的台词中可以看出来:“我不要住在乡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追求。
2、不是。
是借讨论女儿进城读书问题交待人物情况,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必要的铺垫。
3、交待了长子与次子的情况。
这样通过他人之口交待人物不仅自然真实可信,而且调动了观众的好奇心,设置了悬念。
4、渲染战乱的紧张气氛,为母女话题转换提供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