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CT 定位锥颅碎吸手术治疗
CT定位锥孔抽吸颅内血肿并尿激酶溶凝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0例疗效分析

△
【 3J
O Βιβλιοθήκη 口 抗 菌药物的合 理应用是 一项涉及多学科的复杂 的系统工 程, 涉及医院 的方方 面面 , 括各 级医师 、 包 护士 、 药学 、 检验 专
完善 医院 的相关制度 , 强化对抗 菌药物使用 的行政 干预措施 ,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 经常性地 对各级 医务人 员进 应 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教育 和培训 , 强化 根据药 敏试验 用药 的观念 , 加强对 医师职业道德及责任感 的教育 , 提高医院抗菌 药物治疗水平 ; 检验科应保证病原菌培养 、 鉴定和药敏试验质 量, 完善 细菌耐药监测 制度 , 对药敏进 行评价 , 向临床提供 更 全面 、 更新 的药 敏指 导 ; 剂科 应鼓 励药 师深 人 临床推 进 药 合理用药 , 加强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和药物不 良反应 的收集 、 分 析, 参与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 确保 临床 用药安 全 、 有效 ; 构 应 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信 息系统 , 临床 抗 菌药物 的应 用 对 进行实时监控 ; 同时也应对患者做好耐心细致 的宣教 , 纠正 其 对抗菌药物 的一 些 错误 认 识 , 得患 者 及家 属 的理 解 和 配 取
维普资讯
・
3 0・ 43
!生 旦
4卷第 2 5期 ( 旬刊 ) JMT S p P e  ̄mb r 0 7。 e .2 0 Vd. 4. . 5(Is  ̄ Ev T n 1 No 2 su e e
,
便” 的原则 , 同时不合 理使 用 的现象 仍然 存在 。这里 既有 但 医务人员在合理使用抗 菌药物知 识方 面欠 缺 的因素 , 也有利 益驱动 的影响 。为 了科学 合理地使 用抗菌 药物 , 还应进 一步
C T定 位 锥 孔 抽 吸 颅 内血 肿 并尿 激 酶 溶 凝 治 疗 高血 压 脑 出血 8 O例 疗 效 分 析
锥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

及 病死率 比较A 组明显 高 于其他各 组 , 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 0 0)结论 .5。
额部 入路 锥 颅置管血 肿抽吸液 化 引流术治 疗高血压基 底 节脑 出血 患者 1 9 按 手术 治疗时 间分 为6 以 内组( 组)4 , ~l h B 0 例, h A 2 例 6 2 组( 组)
3 例 ,2 4组 (组)0 ,4 以上组 (组)9 。 组 出血 量均 为5 ~8m , 6 1 ~2h c 2 例 2h D 2例 各 0 0 L 均采 用额部入路 进行 穿刺 , 同时使 用有 可调 节钻入深度 的限 位 器的钻 头 , 钻穿 颅骨 , 置入 硅胶 管抽吸 部 分血 肿 后, 引流 。 果 治疗 后3 d 组之 间 病死率 , 出血及 脑 疝发生 率A 明显 再 结 0各 再 组
况 比较 , 之间差 异无统计学 意义 。 各组
12 手 术 方法 . 经额 部入路 钻颅血 肿抽 吸液化 引流方法 , 用C 片定位 , 采 T 取额部 投影 区( 枕 方 向) 额一 中下交界 处为 穿刺点 , 进针 方 向与 矢状面 平行 , 注 意避开重 要功能 区和主要 大血管 。 上述定位 方法在 额部定位 点使用 按 颅锥锥颅 穿透至硬膜下 ( 深度约2 1n, .a )再以脑穿针 白骨孔缓慢进针 至 靶点 ( 肿腔 内) 出针 芯 , mL 菌干燥 注射 器 , 血 , 拔 接5 无 反复 抽吸 颅 内积 血, 最大 负压不超 过 1 , mL 至抽 出积血 约5%-7% 于血 肿腔 内置软 0 0时
定向微创锥颅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观察及护理论文

定向微创锥颅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锥颅引流术对脑出血的疗效。
方法:通过ct定位穿刺血肿置管引流术及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1例,其中手术治疗31例,保守治疗30例。
结果:手术组死亡11例,保守组死亡20例。
结论:早期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优于保守治疗法。
说明早期清除血肿达到早期减压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微创;锥颅引流术;脑出血;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203-02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往多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及外科清除血肿,成功率低,死亡率高。
现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采用微创锥颅引流术治疗的31例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61例分成2组,a组采用锥颅引流术,b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
a组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84岁。
b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86岁。
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血肿在30ml以上。
1.2 方法:根据头颅ct显示的出血量及部位,用头颅ct测量器快速计算确定锥颅点,用骨锥钻孔,将带针芯的硅胶管插入血肿中央,抽出部分血肿,注入尿激酶1—2万u,夹闭引流管,2h后开放引流,血肿引流干净即拔管,一般3—5天。
b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
1.3 疗效评价:所有病例在1、7、14、21天及出院时均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判(adl-barthe指数)。
adl1良好;adl2轻残;adl3中残;adl4重残;adl5植物生存。
2 结果病死率及生存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较见附表1。
附表1:2组病死率及adl比较例(%)a组生存者adl1-315例,b组生存者adl1-3为6例,两组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44,p<0.05).a组死亡11例,病死率32.58%,b组死亡20例,病死率66.67%,两组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性(x2=5.93,p<0.05)。
CT定位锥颅穿刺尿激酶溶解清除高血压性脑出血

CT定位锥颅穿刺尿激酶溶解清除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043-01高血压性脑出血致死、致残率相当高,旨在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的各种治疗手段在不断探索。
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在头CT定位下,用锥颅穿刺尿激酶溶解清除高血压性脑出血92例,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性58例,女性34例;38~50岁者14例,51~70岁者68,71岁以上10例;发病到手术时间在7小时内者31例,8~24小时者52例,24小时以上者9例,最长1例为8天。
出血部位:壳核出血34例,混合型31例,丘脑出血15例,脑叶出血12例。
术前计算血肿量;20~60毫升者72例,大于60毫升者61例,浅昏迷者7例,深昏迷出现一侧瞳孔散大脑痛者4例。
1.2 手术方法穿刺点以距血肿中心最近为原则,避开颅内重要血管走行部位。
据头CT缩小比例系数确定穿刺深度。
消毒,局麻。
用骨锥锥颅,脑穿针穿刺。
达计算深度后拔出针芯。
用20ml注射器抽出血肿腔内液态血液或小的血凝块,负压不可过大。
然后将日期产尿激酶6000U用5ml生理盐水注入血肿腔,拔出脑穿针。
6~12小时后再按原锥颅部位用脑穿刺,抽出已溶解液化的血肿液。
一般穿刺2~4次后复查头CT,待血肿残余量小于原来的1/4时则停止穿刺。
1.3 治疗效果本组死亡20例,其中术前意识清楚或朦胧状态者61例,死亡2例,死亡率3.3%。
浅昏迷者16例,死亡3例,死亡率18.8%,中度昏迷者8例,死亡4例,死亡率50%。
深昏迷、脑疝者11例,死亡10例,死亡率约90%,本组总死亡率为21.7%。
存活的72例,住院2周至3个月不等,其术前的肢体瘫痪或语言障碍等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达到生活自理者54人,3个月后恢复工作10人,需人护理者8人。
2 讨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可高达62~92%,外科开颅手术死亡率为8~51%。
CT定向锥颅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2例临床观察

t n o es ul p cu e a d a p r t n Re u t 3 a e fs c e s te s c e sr t f8 .% , n o s r aie me ia r ame to y i a c n k l, u t r i i . s l s 5 c s so u c s , u c s ae o 3 3 a d c n e v t d c l e t n fh - ol n s ao h v t p re so o ae i e e r e rh g in f a t f c ,e u e t e atr efcs r d c rai ,e u e t e ln t fsa .Con l e n in c mp r d w t c r b a h mo r a e sg i c n e t r d c h f — f t ,e u e mot t r d c h e g h o ty t h l i e e e l y c u- s o Th t o i l ,e si v ie e e t e i a f c v e t n . i n e meh d i smp e ls a v , f ci ,s n e e t e t ame t s ns v i r
Clni a i c lObs r t on e va i ofCT i e t onalCone Sknl , D r ci 1 Punc ur nd s r i . t ea A pi aton
.
n t ea m nt o s t H pe t ns on r br em or hag i he Tr t e f42 Ca esw i h y r e i Ce e a H l r e
以头颅 C T扫描定向 ,选取 C T图象最大
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应用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术高血压脑出血42 例,并与传统微创小骨窗开颅术治疗33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
结果锥颅钻孔组较小骨窗开颅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416,P = 0.035),手术耗时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572,P = 0.021);锥颅钻孔组有效率(87.2%)高于小骨窗开颅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362,P = 0.046)。
结论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组较传统微创小骨窗开颅手术时间短,定位准确,创伤性小,疗效明显,术后并发症少,死亡率低,低致残、致死率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效的手术方法。
标签:高血压;脑出血;锥颅钻孔;小骨窗开颅术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西化、人口老龄化和高血压年轻化,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不断增加[1]。
脑出血患者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常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
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侵袭治疗是提高该成活率减少致残率的首选治疗方法,其中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CT等影像学的发展和介入技术结合的新技术,本院2005年6月~2011年5月采用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术高血压脑出血42 例,采用传统微创小骨窗开颅术治疗33例,比较两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6月~2011年5月本院高血压脑出血(HICH)住院患者,锥颅钻孔组为CT架下定位锥颅钻孔血肿抽吸治疗脑出血患者4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34~80岁,平均(53.6±10.6)岁,小骨窗开颅组为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33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37~82岁,平均(55.5±12.4)岁。
高血压性脑出血CT导向下简易定位法血肿穿刺引流术的探讨

6研 究 总 结
再转入联合治疗相 比, 在长期血压控制上并无明显优势 , 选择哪种治 疗方案要根据患者能否耐受血压快速下降。
总之 , 在治疗高血压病时不要一味遵 循单 一模式 , 根据不 同患 要
者的不 同特点去科学 、 合理 、 联合 、 多元化治疗高血压。
医学 信息 2 1 年 9月第 2 01 4卷第 9期 Me i lnom o . e. 0 1 V 12 . o 9 dc fr  ̄i Sp 2 1 . o. 4 N . aI n
5研 冤 结 果
对于高危人群 , + A C联合治疗在 短期控制血压 上要 比单药 治疗 效果更好 , 两者是一种很好联合方案 , 即使对于合并 2 型糖尿病 、 靶 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也有很好的血压控制达标能力。A C联合降 + 压效果在 2 周时就到达合理降幅并维持贯穿治疗 始终 , 也是 在 早 这
脑损伤 , 并给患者 留下严重 的后遗症 。目前 , 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是一 种损伤 小 , 效果明显 , 可迅 速有效减轻血肿对脑 组织的压迫 , 尽最大 可 能减少脑 组织 的不可逆 损伤 ,降低 高血 压性脑 出血患者 的死亡
率。 1资 料 和 方 法
B点的位置是否准确。确定后在 B点上用 龙胆紫标记 。 1 . 术前测 量 , .2 6 可测量 脑血肿 中心 到头皮上 B点 的距 离 , 血肿 最深 处与 B点 的距 离 , 以更 好地掌握 穿刺针进 针深度 , 进针 时还应考 虑
摘要 : 目的 对 于 高血 压性 脑 出血 患 者 进行 CT 定位 导 向 下 脑 血 肿 穿 刺 引 流 术 . 效 减 轻血 肿 对 脑 组 织 的压 迫 , 救 患 者 生命 方 法 自制 简 易定 有 挽 位法在 C 下定位后 , 2 T 对 9例 高 血 压 性 脑 出血 患 者 用 长 10 2 0 m 的 1 5- 0r a 6号 、O号 穿刺 针 经 颅 骨 钻 孔 处 穿刺 到 血 肿 内抽 吸 引流 血 肿 。 果 2 2 结 9
CT定位置软管颅内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重患者就 医负担 。因此笔者认为 ,对 于合理使用抗菌 药物是必要且 可 行 的,而药剂科作为 具有药学专业知 识的一个部 门,若能积极参 与用 药管理 中 ,对于解决上述问题 ,能起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 本文通 过随机分组 的方 法 ,通过分析 对照组及观 察组合理 用药情 况 中发现 ,观察组在 给药合 理率上 要远远高 于对照 组 ( 表1 ),分 析 其 原因 ,正是 由于具 有专业知识 的药剂科对给药 方案进行优化 ,通过 药敏 实验 ,患者 用药指征 以及 用药结果 ,结合 专业知识对其分 析 ,归 纳 ,从而有效 的提供 了用药合 格率 。另外 ,通 过药费支 出,住院费支 出 ,以及 住 院天数的研究 ( 表2 ) ,合理 用药不 仅可 以减少药 物滥用 等现象 ,同时可 以减轻患者就 医负担 ,提高 了治疗质量 ,节 省了社会
C T定位 置软 管颅 内血肿 碎吸 引流 术 ( 微创组) 。对 照组 予 以内科保 守 治疗 ,微 创组 予 以 C T定位 置软 管颅 内血 肿碎吸 引流 治疗 ,观 察并 比 较 2组间 的疗 效。结 果 微 创 组总 有效率 为 7 3 . 7 %,病死 率 为 1 7 . 1 %,内科 治疗 组总 有效率 为 2 7 . 5 %,病 死率 为 4 5 . 4 %,两组 组 间差异 均有
综上 所述 ,实施药 剂科介入用 药管理方案 ,可有效提高 用药合理 性 ,减少 药物滥用现象 发生 ,同时减轻 患者 就医负担 ,节约社会 医疗
资源 ,提高患者满意度 ,具有 临床推广价值 。
参考 文献 【 1 ] 张玉琴 . 药 剂科在 医院合 理使 用抗 菌药 物 中的作 用探 讨 [ J ] . 按 摩 与康 复 医学( 中旬刊) , 2 0 1 2 , 3 ( 3 ) : 4 1 — 4 2 .
CT引导锥颅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45例

14 6
窒
匡垫
生箜 鲞筮
Ar p e e ce O6v1 9 o 3 es c Md i O ,0 1 . o a in 2 . N
・
临床 经 验 ・
C T引导 锥颅 软通 道 技 术治疗 高血压 脑 出血 15例 4
代 永庆 喇新 军 陈容
受 随着 C 和立体定向技术 的发展 , r 借助 C 定位微创颅 内血 r 肿穿刺治 疗 高血 压脑 出血 成为 可能并 用 于 临床取 得 较好 疗 效L 。C 监控下微 创钻颅 脑 内血肿 抽吸 引流术 , 4 r j 是在立 体定 向颅 内血肿抽吸术 的基础上进 一步发展完善的微创手术 , 其最
大 的优点是在手术过程 中随时扫描观察颅 内血肿清 除的动态 情况 , 使不可视 的抽 吸术 在影 像学 的直 接可视 下进 行。根据
C 定位 、 r 定量 、 向, 定 元需开颅进行 微创钻颅手术 , 硅胶引流管 直径仅 5 m, m 为软通道且 固定 于头皮 上 , 定性和密 闭性均较 稳
11 病人分组治疗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15例 , 吕 例 , . 4 男 【 3 女 6例 ; 2 年龄 3 —7 岁 。发病 至治疗时 间为 7— 4 。所有 患 9 6 2h 者入院时均行颅脑 C 检查 并进行 临床神经 功能 缺损评 分 , r J 平均 为 ( 82 I .7 分 。血 肿 量 3 3 .1-4 0 ) - 5—7 m , 均 ( 00 I 0 l平 5 .7- - 1.4 I 。血肿部位 : 脑 内囊 型 6 , 入脑室 2 54 )l I l 丘 8例 破 5例; 壳核 囊型 3 例 , r 破入脑室 7例 ; 7 丘脑 出血 3 , 入脑室 2 ; 0例 破 o例 脑 叶出血 1 例 。入 院时 意识 清 醒 1 , 0 3例 嗜睡 5 , 昏迷 3 2例 浅 0 例, 中毒 昏迷 3 , 昏迷 1 0例 深 0例。
CT定位引导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0例临床观察

1 . 3 f 临床 疗 效 评 判 标 准 :痊 愈 :患 者 临 床症 状 均 得 到 有 效 治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 般 资 料 :选 择 我 院 2 0 1 1 年1 月 一2 0 1 3 年1 月 收 治 的高 血 压 性脑 出血 患 者 3 O 例 ,男 1 9 M ,女 1 1 例 ,年 龄4 7~7 5 岁 ,平 均 ( 5 9 . 7 2± 2 . 8 1 )岁 。经诊 治 ,患 者均 为高 血压 性脑 出血 。本组 3 0 例患 者 ,其 中1 1 M皮质 下脑 叶 出血 ,1 9 例底 节区 出血 。9 例伴 随糖
疗 ,生 活 逐渐 恢复 正 常 。显 效 :患 者 的临床 症 状逐 步换 缓解 ,可 在 拐杖 的辅 助 下行 走 。无效 :患者 的 临床症 状未 得 到缓 解 ,无法 独 立行 走 。部分 患者 病情 恶化 ,处 于植 物生 存状 态 。
2 结 果
尿病 ,l 2 例伴 随意识障碍 ,5 例伴随小脑萎缩 ,4 例偏瘫 。将患者
引 流术 开始 广 泛地应 用 于高血 压 性脑 出血疾 病 。
d 内,进行C T 复查。血肿清除9 0 %后 ,予 以拔管处理,降低引流
管设 置 时间过 长造 成术 后感 染几 率 。 根 据 上 述试 验 证 明 ,高 血 压 性脑 出血 患者 在 C T 定 位 引导 下 锥 颅 血肿 抽 吸引 流 术 ,手 术 时 间短 ,安 全 性 高 ,值 得 临 床 推 广
CT定位锥颅抽吸血肿及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8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 探讨 C T定位锥 颅血肿穿刺抽 吸及尿激酶溶解治疗 高血压并脑 出血的手术 时机 及手术 方法。方法 : 回 顾 性 分 析 20 0 2 1 0 5— 1~ 0 0—1 应 用 C 2共 T定 位 锥 颅 血 肿 穿刺 抽 吸 及 尿 激 酶 溶 解 治 疗 高 血 压 脑 出血 患 者 4 8例 的临床资料 , 对其手术方法及手术 时机进行分析 。结果 : T定位 锥颅血肿 穿刺抽吸及 尿激酶溶 解治疗高血压脑 C
疗 效 , 分 析 报道 如 下 。 现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 般 资料 本 组 病例 共 4 . 8例 , 男性 3 0例 , 性 1 女 8
2 0例 , 昏迷 1 深 0例。1例 瞳孔散 大 7例 、 双侧 瞳孔散 大 3
例。
12 手术时间 超早期 ( . 发病后6h 4例 , 内) 早期 ( 发病后 7~ 4h 3 2 内) 9例 , 延期手术 ( 发病2 以上 ) 4h 5例。 13 手术方法及 尿激 酯剂量 首 先经 过 C . T片测定 血肿 量, 观察血肿形 态及 有无破入脑 室等情 况。选择 出血 量最 多的C T层面的血肿 中心 或稍后 一点 为穿否 刺点 , 以三维
手术的肺 部感染 、 肾衰等并发症发 生率 明显 高于颅 内血肿
在病房进行 , 有报道死亡下降至 1 %。通过 血肿穿刺 大大 5 缩短了血肿吸收进程 , 加快 了患者康复过程 … ,T定位锥 c
颅血 肿穿 刺 抽吸 及 司尿激 酶 溶解 治疗 , 高 患者 生存 质 提 量。 3 1 手术适应症 与禁忌 症 采 用 C . T定 位锥 颅血 肿穿 刺
及靶点与头皮穿刺点的距离 , 靶点应选 在血肿腔 中心部位 或稍偏后 , 液态陈 旧血可 经穿 刺抽 吸完成 , 血块 凝结 不 对
高血压脑出血CT引导下立体定向

六.并发症
1.再出血,在早期穿刺后数小时,多为刺破血管。 2.张力性气恼:多因穿刺后颅压过低造成,发生后可 以穿刺抽气或放引流管。 缺点:血肿清除时间延长,不适合血肿大或脑哦水肿 重、中线移位明显、意识障碍重、近日可发生脑疝等。 注意:脑出血出现脑疝,多发生在24小时外,是由于 血肿在颅内占位,造成颅压增高;血肿对周围脑组织 压迫、水肿,造成循环不好,脑软化加重颅压升高, 是脑疝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尽可能超早期碎吸脑内血肿,应在脑出血6— 24小时进行抽吸血肿,尽量减少血肿对周围脑组织压 迫,尽量减轻周围脑组织水肿。 目前认为,碎吸疗法是提高疗效、减少致残率、提高 生存质量的关键手段之一,今后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 研究。
五.优点
1.创伤小,术,高龄、有合并症、全身状 态不良者均可接受。 3.适合于丘脑、基底节、脑干重要部位出血。 4.有利于瘫痪肢体功能恢复。 5.三日内加用尿激酶后血肿清除率可达80%。 武汉120例中: 治愈 34例;好转 46例 无效 7例; 死亡 31例 其中:再出血6例;合并 症24例。
我国60年代初先后在北京、上海、安徽等地开展了立
体定向术。有CT、MRI后,使立体定向术进一步推进、 发展。 形式:1.用脑内血肿清除器(碎吸机)叫清除法。 2用尿激酶溶解后抽吸,称之溶解法。 二.颅内血肿分类: 1.小量:20ml以内 2.中量:20—40ml 3.大量:40—60ml 4.特大量:60ml以上 三.穿刺抽血疗法适应症: (一)血肿量: 1.30—80ml 2.30ml以下,伴严重偏瘫者 3.80ml以上,病情稳定者
(二)穿刺时间(或用碎吸机)
1.超早期:出血后7小时(粗针)(早期24小时,急性
CT定位锥颅内血肿碎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观察

吴学兵 , 冯敏 , 王 李润. 上 海 松 江 区 血 液 分 析 仪 室 间 调 查
结果评价及分析[ J ] . 检 验 医学 , 2 0 0 8 , 2 3 ( 6 ) : 6 7 9 6 8 0 . 杨晏 , 王 忠诚 . 4种 方 法 校 准 血 细 胞 分 析 仪 红 细 胞 压 积 的
2 4( 2): 1 47 — 15 0.
单忐明 , 宋超 . 乐美 萍. 2 0 0 5 ~2 O l O年 浙 江 省 全 血 细 胞 计 数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 J ] . 中国卫生检 验杂 志 , 2 0 1 1 ,
2 1 ( 9 ) : 2 3 2 4 — 2 3 2 5 .
李艳 , 李 山.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 M] . 3版 . 北京 : 人 民卫 生
出版社 , 2 O 1 2: 1 0 3 .
甄茗 , 吕岳 峰 , 余启华 , 等. 2 0 0 5  ̄2 0 0 7年 湖 南 省 临 床 血 液
学室问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 j ] . 现 代检验 医学杂 志 , 2 0 0 9 ,
的患者 2 l 例, 其 中男 1 7例 , 女 4例 。9例 患者 壳核 出血 , 4例 患 者 丘 脑 出血 , 8例 内 囊 出 血 。 1 6例 患 者 出血 量 3 O ~ 5 0 mI , 5例 患 者 出血 量 大 于 5 0 mI 。患者采用 C T 定位 锥 颅 内 血 肿 碎 吸 的 治 疗 方 式 , 随 访 观 察 及 记 录 患 者 预 后 情 况 以及 并 发 症 发 生 情 况 。 结 果 2 1 例 患者 中 , 预 后 良好 l 3 例( 6 1 . 9 ) , 预 后 不 良 7例 ( 3 3 . 3 ) , 死 亡 1例 ( 4 . 8 %) 。 患 者 出现 再 出血 2 例( 9 . 5 ) , 出现 颅 内 感 染 1 例( 4 . 8 ) , 出现 颅 内 积 气 1例 ( 4 . 8 ) , 颅 内 碎 骨 片 l例 ( 4 . 8 ) 。 结 论 C T 定位 锥 颅 内血 肿 碎 吸 治 疗 高血 压 脑 出血 效 果 良好 , 在 手 术 过 程 中 严 格 遵 循 手 术 操 作 规 范 可减 少并 发 症
ct定位下锥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文章编号]1002-0179(2006)04-0777-02·病例分析·CT定位下锥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童剑,刘中平,何鑫TONG Jian,LIU Zhong-ping,HE Xing(四川省绵阳市中医院神经外科,四川绵阳621000)摘要:目的:探讨CT定位下锥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价值。
方法:对210例高血压患者通过CT片或CT机下定位,采用局麻或加基础麻醉下利用微创颅内置管装置,将引流管置入血肿靶点,用注射器抽出血肿腔内液态部分,配合术中、术后尿激酶使用。
结果:术后恢复正常53例(25.23%),轻残88例(41.9%),重残38例(18.09%),植物生存12例(5.72%),死亡19例(9.05%),术后再出血9例,经生理盐水加立止血冲洗引流好转6例,另两例经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1例死亡),随访ADLI-皿145例占80.56%;ADLIV27例占15%;ADLV4例占2.22%;死亡4例占2.22%。
结论:微创锥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方法简单、创伤小、费用低、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词:CT;锥颅术;颅内出血;高血压[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B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约占脑卒中的10%,但死亡率却是脑卒中的50%[1]。
脑内血肿形成并有明显的占位效应,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已逐渐被接受。
我院2002年3月~2005年3月采用CT定位下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1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1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临床病情按意识状态分级。
男117例,女93例。
年龄36~85岁,平均57.5岁,其中70~80岁32例,60~69岁107例,50~59岁58例,50岁以下13例。
入院前有明确高血压病史193例。
发病1~6小时就诊163例,6小时后就诊47例。
CT引导锥颅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0例临床体会

CT引导锥颅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0例临床体会作者单位:438600 湖北省罗田县人民医院通讯作者:陈良新目的探讨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根据CT定位,微创颅内定向置软管吸引术对颅内血肿引流。
结果术后恢复有效率为80.2%,手术致残率为26%,病死率为8%,再出血率为4%。
结论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简便、安全,疗效好,费用低,是对高血压脑出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减少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
标签:微创;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锥颅(软通道)血肿清除术,是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的第十批项目,是最近几年开展起来的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其创伤小,费用低,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现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救治的5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总结经验,提高抢救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7月~2011年3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30~88岁,平均63岁。
60岁以上者40例,有明确高血压病史45例。
发病前有饮酒、排便、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者22例。
1.2 意识状态按GCS评分及主要临床表现,3~5分5例,6~8分15例,9~12分17例,13~15分13例。
伴呕吐27例,意识清楚2例,嗜睡16例,浅昏迷12例,中度昏迷14例,深昏迷6例。
基本上都伴有一侧肢体瘫痪和不全性瘫痪。
入院时血压均在高血压范围。
1.3 治疗方法采用CT定位下血肿穿刺技术。
准确定出血肿最大层面,在中心靶点与投影点位交点做一相互垂直的十字交叉线,使十字交叉线的其中一条线和OM线平行,延长十字交叉线即形成两个平面。
两平面的交线作为入颅的立体定向线,避开颅内大血管﹑大脑皮质重要功能区,脑内重要神经核团河功能结构﹑血窦及颅骨骨窦。
用直经约5 mm的钢锥锥破头皮、颅骨及硬脑膜,拔除钢锥,沿锥孔置入直径约5 mm的硅胶管一根,根据血肿中心至穿刺点的距离,决定硅胶管的深度。
缓慢进入血肿表层,首次抽吸量控制在总量的1/3以内,沿硅胶管注入3万U尿激酶(以3 ml生理盐水稀释),夹闭1~4 h后放开引流管,如血肿与脑室相通,应注意调整引流高度一般高于侧脑室10~15 cm。
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脑出血的护理

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脑出血的护理标签:锥颅血肿碎吸术;脑出血;护理脑出血是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很高的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很高。
锥颅血肿碎吸术是一种治疗脑出血的新方法。
此法可不开颅仅锥颅穿刺即可边绞碎边吸除血块。
因此可以早期清除脑室内的积血,保持脑脊液循环通畅,减轻血肿压迫症状,降低颅内压力。
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有多种合并症的脑出血病人,经我科临床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著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临床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一些护理经验,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本组80例均为脑出血患者,男57例,女23例,年龄25~78岁,经CT扫描证实,均为不同部位的出血,出血量31~100 ml,平均54 ml,发病到锥颅治疗时间为5 h~28 d,平均21 h。
1.2手术方法应用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电钻动力驱动下,直接钻颅进入血肿,快速建立起清除血肿的硬通道,并应用针型血肿粉碎器及生化酶技术将固态血肿液化成悬液,经针腔排出颅外,代替开颅手术,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
1.3结果全部病例在48 h内排出半量血肿,在7 d内血肿均被排出。
治愈49例,占61.25%,好转26例,占32.50%,死亡5例,占6.25%。
2护理2.1术前护理2.1.1术前宣教由于脑出血多为突然发生,且病情重,患者及家属无思想准备,常表现出恐惧、情绪悲观,因此,对家属及清醒患者应以亲切、乐观的态度讲述本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经过,并介绍同期住院恢复较好的患者情况,以事实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并简单讲解锥颅碎吸术的适应证、优点、方法、预后,从而树立治疗信心。
2.1.2 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做好头部CT扫描,以确保扫描结果清晰、准确。
做好头部准备,用剃刀剃去全部头发,整个过程动作要轻柔、敏捷,防止割伤皮肤。
之后用75%酒精消毒一遍,再用无菌巾包好头部。
清醒或烦躁患者,术前5 min静脉注射安定5~20 mg。
CT定位钻孔血肿碎吸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CT定位钻孔血肿碎吸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CT定位钻孔血肿碎吸置管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1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1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13例)。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
观察组行CT定位钻孔血肿碎吸置管引流术。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血肿残存量以及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
两组血肿残存量和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发生再出血1例,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结论:CT定位钻孔血肿碎吸置管引流术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CT定位钻孔血肿碎吸置管引流术;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7-0041-03高血压脑出血为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临床一般采用手术进行治疗。
CT定位钻孔血肿碎吸置管引流术属于常用微创术式,研究发现,与开放式手术相比,CT定位钻孔血肿碎吸置管引流术操作简单,对机体损伤小[1]。
本文纳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1例,对CT定位钻孔血肿碎吸置管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进行观察,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2017年12月—2019年10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1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龄(60.67±12.93)岁。
观察组13例,男10例,女3例,平均年龄(58.85±11.48)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
CT定位血肿碎吸溶解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CT定位血肿碎吸溶解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杨光
【期刊名称】《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2(007)004
【摘要】@@ 我们自1996年6月应用贾宝祥研制的穿刺粉碎针在CT定位局麻下行钻颅孔穿刺粉碎抽吸溶解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7例,现总结如下:rn1 对象与方法rn1.1 一般资料本组87例,女性37例;年龄25~83岁.
【总页数】2页(P243-244)
【作者】杨光
【作者单位】青海红十字医院,脑外科,西宁,8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4
【相关文献】
1.CT定位锥颅血肿碎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4例临床分析 [J], 李清泉
2.CT定位锥孔颅腔内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0例 [J], 杨官成;杨孝义;黄启亮
3.CT定位锥颅内血肿碎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观察 [J], 简继华
4.CT定位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2例 [J], 黄河清;佘军红
5.CT立体定位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J], 刘宝国;白云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