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经典题(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真空罩中正发声的闹钟,逐渐抽出罩中空气声音减小
B.敲击装水的玻璃瓶,水多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C.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也能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声,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朵”的方面着手控
制噪声
2.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
B.隔墙有耳——固体可以传声
C.闻其声,知其人——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
D.如雷贯耳——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3.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关于叩诊说法正确的是()
A.积水越多,音调越高B.积水越少,音调越高
C.积水越多,响度越大D.积水越少,响度越大
4.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响度是否与声源振幅有关
C.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D.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5.如图所示,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超发出的是次声波
B.这主要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
C.利用B超可以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D.准妈妈听不到B超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振幅较小
6.小明想利用家里的暖水瓶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

如图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

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

下列是他设计的几组比较因素,其中合理的是()
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D.把同一个暖水瓶的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7.如图所示,在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的室内,小明吹响长笛一个音,并用A、B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监测器在距小明不同距离的位置监测,得出如图的波形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频率减小
B.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响度减小
C.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音色改变
D.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声速改变
8.关于声学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控制噪声的措施有: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频率不同来判断的
C.利用回声可以探测海的深度
D.回声是声音的一种反射现象
9.下列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指声音的响度的是()
A.悦耳动听B.余音绕梁C.震耳欲聋D.尖厉刺耳
10.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力敲鼓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中高考期间建筑工地禁止夜间施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真空罩内,抽出真空罩内空气的过程中听到声音变大
1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听到的声音()
A.频率不变,音调变高
B.频率变高,音调变低
C.频率变低,音调变高
D.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12.图是警察利用无人机对行人“喊话”时的情景,该情景能说明()
A.声音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
B.声音的响度与距离无关
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不能传递信息
1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超声波的产生
14.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
是()
A.受阅官兵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脚步声不是由振动产生
B.根据音色可识别联合军乐团中不同的演奏乐器
C.现场主持人的解说是通过扩音器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D.现场观众的欢呼声比习主席的讲话声音传播速度快
1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
C.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弱
D.教学楼的走道的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调来控制电灯的
二、填空题
16.小明在演奏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二胡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为了改善室内的居住环境,建筑师在设计窗户时常采用双层真空玻璃,这样做的主要优点是:______。

17.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产生的,它是通过_____传入我们耳中的。

我们能分辨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各人发出的声音的_____不同,发出较强声音的嗽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_____。

18.图甲电焊工人在焊接时,要戴上防护眼罩,这主要防止电焊的弧光中有强烈的______对人眼的伤害;图乙是医院里利用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诊断仪帮助医生检查病人体内脏器的情景,这是利用声音可以______(选填“传递能量”或“传递信息”)。

19.如图所示,一位演奏家正在吹笛子,现场听众听到的笛子声是通过______传播的。

吹奏时,只松开A孔和只松开B孔相比,笛子发出的声音的______一定发生变化,其中
______时高一些。

20.上音乐课时,优美的琴声来自琴弦的_____产生的,教室外的同学也能辨别是琴声还是其他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乐器产生声音的_____不同。

21.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_____m/s,人耳能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则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要大于_______ m,才能区分原声和回声。

22.音乐会的声音我们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有______效应。

在下雨打雷时,每一次打雷后,雷声总会隆隆不绝于耳,这是因为雷声在云层经过多次_____造成的。

23.一根足够长的空钢管,在一端敲打一下,在另一瑞可以听到___次响声,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传来的。

24.地震时有些动物能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它们听到了地震时产生的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用声呐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6s后收到回声信号,则此处海洋的深度为_____m(海水中的声速约为1500m/s).25.放学了,小明站在路边等小军,小军在后面追了上来并大喊了一声“我来也”(如图所示).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变为0.1m/s,则小明听到的声音应该是“______”. (选填“我来也”、“我也来”、“也我来”或“也来我”)
26.小明有一个音乐盒,他发现音乐盒主要由滚筒、音板组成,如图所示,滚筒转动时,滚筒上凸起的焊点拨动音板上的金属条发出声音,由同一块金属板切割出的长短不一的金属条,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滚筒上凸起程度不同的焊点拨动金属条时,金属条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
三、解答题
27.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峭壁前鸣笛后继续前进,经过2.5s听到从峭壁反射回来的汽笛声,若声速为340m/s.求:
(1)从鸣笛到听见回声,汽车的行驶的路程.
(2)汽车鸣笛后经过多长时间才到达峭壁.
28.一辆客车在某公路直线路段上匀速行驶,需通过其正前方的高山悬崖下的隧道,距山涯s1时进行鸣笛测试,经4s后听到回声,且此时距山崖s2 = 660 m,已知声速为340 m/s,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
(1)从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时,声音通过的路程;
(2)客车鸣笛时到悬崖的距离s1;
(3)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

29.在物理实践活动中,小明和小亮同学合作估测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

两人选取长为510m的长铁轨,小明站在铁轨的一端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小亮站在铁轨的另一端测量出先后听到了两次敲击声的时间间隔为1.4s。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求:
(1)敲击声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2)敲击声在钢铁中传播的时间
(3)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
30.用超声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6s后收到回波。

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00m/s,此处海水约有多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