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
摘要:教学过程:,(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动作,老师再定夺,分组安排动作:拍手拍肩拍腿跺脚) E.加入打击乐器(分碰铃组铃鼓组双响筒组),指导学生为第一乐段伴奏,教学流程:
《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

它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喜悦的心情。

由于歌曲多处运用了X X X 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生活情趣。

歌曲为三段体,大调式。

第一乐段以弱起小节开始,四个乐句的节奏相同,并且每个乐句结束是都运用了X X X的节奏。

第二乐段运用了连续切分的节奏,把欢快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第三乐段重复第一乐段。

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担到城里卖瓜的过程。

有介绍瓜的品质和吆喝声,富有情趣,特别是衬词“恰恰恰”的运用是这首歌曲最富有情趣的亮点,同时也表现了卖瓜人喜悦的心情。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正确的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音。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钢琴木瓜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亲爱的同学们,昨晚你们睡得好么?
生:很好,很香
师:真羡慕你们,老师昨晚收到了一封来自印尼的邀请函,激动得一晚上没合眼,你们想知道这封邀请函到底是什么内容么?那先来闯两道关吧!
第一道关:唱反调(老师唱12345 学生唱54321 并且要求学生坐端正保持安静
以此来静堂避免后面使用打击乐器时无法控制凌乱的场面而立下的一个临时小约定)
第二道关:(播放课件,展示节奏,简解弱起小节指导学生念读熟后加扭胯)
师:原来是一个叫蒂拉的印尼小女孩邀请咱们班所有同学去参加印尼最盛大的节日——“印尼水果节”,大家开心吗?
师:那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蒂拉的故乡——美丽的印尼去看看....二.走进印尼,初步了解印尼的风土人情
师:瞧!这就是神奇的国度——印度尼西亚......(出示课件,简介印尼地理位置,火山,巴厘岛,建筑风格,服饰。


师:蒂拉还给我们空运一个神秘的礼物过来,猜猜是什么呢?生:木瓜
三.学习歌曲
师:(拿着木瓜)它的味道好不好?价格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在我的歌声中去找一找答
案,并且请你猜猜我在音乐中干什么?(师表演唱)生:……..师:听说呀,这首歌在印尼水果节上特别火爆,人人会唱,咱们不是要去参加水果节么?那就入乡随俗,学学这首歌吧!有没有信心?一起来念念歌名~ 生:木瓜恰恰恰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听听印尼都有哪些热带水果(出示课件) A.指导学生用节奏把歌词念出来(提示与闯关的的节奏一模一样) B.跟琴学唱,老师唱谱,学生唱词 C.师生合作轮流唱“恰恰恰” (轻巧,有弹性) D.分组加动作,合作表演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动作,老师再定夺,分组安排动作:拍手拍肩拍腿跺脚) E.加入打击乐器(分碰铃组铃鼓组双响筒组),指导学生为第一乐段伴奏
师:印尼的水果可真丰富,要怎样才能吸引顾客,卖个好价钱呢? A.师边弹边唱叫卖水果
B.学生学唱,注意切分(提示节奏与第一乐段不同,演唱时要注意切分重音,简单讲解切分节奏(手指图示法),引导学生用切分节奏说出教室里的事物“有桌子有椅子有电脑。


C.指导学生演唱时注意叫卖的情绪与动作(热情喜悦急切)
D.加入打击乐器,此乐段3个乐器组伴奏动作统一
师:印尼的水果品种可真多呀!但是主打产品是——
生:木瓜
师:是的,接下来我们再好好推销一下木瓜,(出示歌谱,学唱第三乐段)
(生学唱,师提示一三乐段旋律相同,歌词不同)
师:亲爱的同学们,这首歌我们分三个部分学完了,你学会了吗?来,跟着老师琴声合一遍,在有恰恰恰的地方可以加上你喜欢的动作 A.跟伴奏完整唱(钢琴伴奏音频伴奏)
B.师生合作表演唱(加入印尼语“巴巴牙”)(此环节可去除)
师:你们的歌声真好听,连椅子下面的小乐器都被你们带动啦,忍不住要和你们一起来表演,快!把它们都请出来吧! C.加入打击乐器,给全曲伴奏(两遍)
四.简介“叫买歌”
师:太棒了!把小乐器悄悄的送回去,接下来呀,老师就带着你们去参加印尼的水果节,嘘!你听,远处传来了什么声音?
五.拓展创编,结束新课
《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
指导老师:李春艳(郴州市第四完全小学)
三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且好动,模仿能力强,所以本堂课采取游戏、肢体语言、图片等方式直观呈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木瓜恰恰恰》选自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授课内容有部分修改)。

它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

它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

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舞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生活情趣。

歌曲分三段体,
大调式。

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担到城里卖瓜的过程,有介绍瓜的品种和吆喝声,富有情趣,特别是衬词“恰恰恰”的运用是这首歌曲最富情趣的亮点,同时也表现了卖瓜人喜悦的心情。

知识目标:1.切分节奏及其他乐理知识学习和复习。

能力目标:1.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情感目标:
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多媒体、电子琴、图片、铃鼓、沙锤、围兜(情景)
师: 1 2 34 5
老师您好!
师:细心的小朋友都发现了老师手上的音乐小道具了,现在啊,雷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玩一个打节奏的游戏。

老师先打一遍,同学们仔细观察。

等会看看哪个大组的同学学得最像。

(教师示范打节奏)
(1)问:“恰恰恰”出现在每个乐句的前面还是末尾?你们感觉是轻快的还是笨重的?(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衬词“恰恰恰”的节奏。

)(2)放音乐旋律,师生齐拍“恰恰恰”。

师:同学们打得真不错。

节奏感很强~
(1)情境引入(播放课件)
师:同学们可以看到,屏幕上有个小男孩,他抱着个榴莲。

他的皮肤黝黑的,那里的人们都是这样。

那是一个神奇的国度,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那里是一个岛国,物产丰富,而且水果特别多!这就是我们的东南亚近邻印度尼西亚,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新歌,就是印度尼西亚的民歌。

印尼人民也很热情,如果我们去水果摊上转一圈,一定能听到他们叫卖水果的歌声。

(课件同时出现各种水果图片及印度尼西亚摆水果摊的图片,吸引学生)
看完这些资料,有同学们就有疑问了,叫卖声还能唱出来?老师不多说,大家就先来听一听这首歌吧。

(CAI播放歌曲)(2)歌曲风格学习
问:“谁来说说这首歌的旋律和感情是怎样的?”
生:轻快,热情,高兴、喜悦。

(板书:热情欢快地)
师:这是一首叫卖歌,卖水果的人热情招呼大家买水果,激动的吆喝叫卖。

那么他卖的是什么水果呢?味道怎么样?价钱是多少?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这个场景(播放视频)(3)课题引入
师:请同学说说水果摊上有哪些水果?
生:…… (根据学生回答板示水果图片)师:味道呢?
生:香甜、可口。

师:价钱是多少?生:两毛六。

师:嗯,两个木瓜两毛六。

一个木瓜,一毛三。

是不是?这个水果摊
上有很多水果,可是歌词中吆喝得最多的是而且卖得最好就是——木瓜。

这应该是水果摊上的主打产品。

也是这首歌的主题。

木瓜恰恰恰(板书)
师:请同学们跟着我读。

木瓜恰恰恰(指导“恰恰恰”轻快的朗读。

)(4)歌曲学习 A\\\\课件展示歌词
a:请同学跟着老师把所有水果的名字有节奏的朗读一遍。

b:现在我们还要把旋律加进去,首先跟着老师唱一遍简谱。

(两句都唱)
聪明的同学应该看出来这段旋律里有个特殊的节奏需要注意。

(生:附点四分音符)
c:我们把词也唱进去。

(师一句一句带)
d:现在听老师唱完所有水果,大家再跟唱。

(弹琴)直截了当告诉学生该从娜接唱
B\\\\展示第一段歌词。

师:请同学们听听。

这段音乐和我们刚才唱得相比,加入了什么。

(恰恰)
a:请一二大组演唱歌词,三四大组加入恰恰恰。

同学们配合得真不错!
b:
我们再来看看印尼人民是怎样卖水果的? (师有节奏带词读)
请大家看着简谱。

(带简谱)
我们加入旋律。

(带唱一句
再带唱两句)。

同学们学得又快又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c:下面请三四大组演唱歌词,一二大组加入恰恰恰衬词再合唱一遍。

d:现在大家保持安静,先听一遍前四句范唱。

我们再齐唱。

人们带着自己收获的果实高高兴兴地来到集市上,城里的人也围坐在水果摊边,热热闹闹的挑选起来。

让我们用快乐的歌声来表现一下这种热闹的场面吧!
请同学们齐唱歌词,老师伴奏恰恰恰。

C\\\\ 师:卖水果的人开始重点介绍他的主打产品了。

(展示第二段歌词)
大家听听。

(播放第二段音乐)
有没有聪明的同学发现这一段的旋律跟上一段是?(生:一样的!)
这回唱起来就简单一些了。

请同学跟着音乐齐唱。

大家跟着琴再唱一次。

师:我们把两段歌词连起来看看。

听到大家学得这么快,唱得这么好。

老师也忍不住了。

让我也来表现表现!大家先听老师唱一唱好吗?你们为老师加入伴奏“恰恰恰”
接下来全班跟着音乐唱,老师为你们加入衬词
D\\\\ 师:听,水果摊上又开始吆喝了。

我们再数数水果摊上的水果。

(师带读歌词)
同学们看看这段简谱,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里出现了一个什么节奏型?(切分音)哒哒~哒(带打音调起伏)
(师用琴带唱简谱和歌词,强调歌曲重音在切分音第一音符。


E\\\\(切幻灯,全班齐唱并听下一段)
快来看看吧!卖水果的人心情怎么样?(生:急切)
卖水果的人急切的挥手招呼人们!快来买啊快来买啊!(师配上动作)
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唱一唱吧。

请同学跟唱前面三行。

F\\\\师:我们把这一段整个听一遍。

所有同学一起唱。

(引导学生表演)
G\\\\ 师:最后叫卖的是水果摊上的特价产品~
大家跟着老师吆喝。

我们来听听地道的唱法。

(音乐)
这一段旋律是不是似曾相识?(师轻哼第一段。


大家先听老师唱一次,同学们为我加入恰恰恰。

现在同学们齐唱。

同时把恰恰恰加入。

H\\\\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整首歌。

大家听一遍,心里默默跟唱。

这里请女生演唱歌词,男生加入恰恰恰。

请男生演唱歌词,女生伴奏恰恰恰。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木瓜恰恰恰这首歌。

同学们掌握得很好,和老师共同渡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也请同学们和爸爸妈妈分享这一首歌,表演出来哦!
好,这节课上到这里。

下课。

板书
木瓜恰恰恰
热情欢快地(八个水果图片)
《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教学难点:
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音的节奏。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各种水果教学过程:
师:那哪位同学能来试试叫卖报纸?生举手体验
师:这首歌曲不仅歌词有特点,就连名字也很有特点(课件显示课题“《木瓜恰恰恰》印度尼西亚的叫卖歌”,将准备好的课题卡片出示到黑板上。


师:老师吧刚才同学们唱的水果全部装到篮子里了,有哪位同学来叫卖一下(提出装有水果的果篮)。

师:今天,我们通过对叫卖歌曲的学习,了解了叫卖歌曲的特点,这些极富情趣的演唱给了我们极大的艺术享受。

其实啊,这些音乐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只要你多做有心人,你也一定可
以创作出动听有趣的音乐。

给同学们布置一项作业:课下去寻找、发现其他“叫卖歌”,下节课与同学们和老师分享。

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节课。

三年级上《木瓜恰恰恰》教案
1.通过学习能够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能够创造性地表演说唱歌曲。

(观看视频)师:大家知道吗?在集市上卖东西时除了说、吆喝外,还可以用唱的方式进行。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叫卖歌──《木瓜恰恰恰》。

1.解释叫卖歌
叫卖歌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歌曲。

《木瓜恰恰恰》属于叫卖歌。

(体裁──叫卖歌),恰恰恰属于拉丁舞,这首歌运用了恰恰舞的节奏。

2.听歌曲范唱,激发学习兴趣。

师听了这首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听后让学生说出感受)
3.认识歌曲中出现的水果。

师:这首歌曲中出现了许多盛产于马来西亚的水果,我们来认一认。

(播放课件)
4.用节奏的形式来读歌词,了解歌曲内容并为学习歌曲打基础。

(恰恰恰属于衬词,暂时不读)
5.逐句教唱
6.教师分句弹乐谱,学生填歌词,不准确的地方加以纠正。

(切分音的地方加以重点练习)
7.集体跟琴唱。

(要求用热情、欢快的声音去演唱)
8.男生唱歌词,女生唱衬词。

9.女生唱歌词,男生唱衬词。

10.欣赏叫卖歌。

师:除了《木瓜恰恰恰》属于叫卖歌外,你还知道哪些歌曲属于叫卖歌?(歌曲《卖汤圆》《卖报歌》)
师:叫卖歌曲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为我们的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音乐,为大家创作出更好的叫卖歌曲。

集体备课教案
计算组
活动名称:打击乐——木瓜恰恰恰(大班)时间:2016年12月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木瓜恰恰恰》音乐、图谱、课件、响板、铃鼓、沙锤、实物木瓜
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真实的木瓜提问: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幼儿:木瓜
教师:“对了,木瓜是印度尼西亚盛产的水果之一,听说今年印度尼西亚的木瓜丰收了,他们要开一个“木瓜庆祝会”,邀请我们参加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跳着快乐的舞蹈到印尼去旅行好吗?”
教师:“我们来到印尼这个美丽的岛国,这个地方的风景非常的美丽,岛上还盛产各种各样的水果,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木瓜!我们刚才跳的舞就是印尼人们为了木瓜而创作的歌曲叫做《木瓜恰恰恰》。


教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听到特别的地方?恰恰恰是不是从开始到结尾每一句都有?”
小结:这首歌曲有两段,前面一句每句的句末都有“恰恰恰”,后面一段没有。

教师:“今天,曾老师也带来了有关《木瓜恰恰恰》的图谱,你们想不想看?”
教师:“图谱上有哪些水果呢?”
教师:“刚才我们所说的恰恰恰在这里用什么水果表示呢?”
师:你会用什么动作表示×××(恰恰恰)的节奏呢?(启发幼儿想出和别
人不一样的动作,并边做动作,边说×××(恰恰恰)(引导幼儿用拍手、跺脚、拍肩的动作看图片进行节奏练习。

) 1.教师指图谱,幼儿拍手、拍肩 2.播放音乐,拍图谱 3.幼儿指挥拍图谱(集体) 4.分组配合演奏
(菠萝=铃鼓)(樱桃=沙锤)(木瓜=响板)(果篮=铃鼓) 3.分组演奏 4.互换乐器演奏 5.集体完整演奏
教师:“今天我们学会用乐器来演奏这首曲子,你们开心吗?那曾老师带大家到印尼的水果集市去看看,和他们一起跳舞吧!”
《木瓜恰恰恰》音乐教学设计
福清市硋灶中心小学姚欢芳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聆听音乐中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XX X节奏,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在聆听、对比、模唱、学唱的过程中准确的演唱歌曲,表现印尼歌曲欢快、热情的风格特点。

3.了解一些相关文化以及“叫卖”的艺术形式。

学生喜欢投入到音乐活动中,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表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把握印尼歌曲的风格,准确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电脑、电子琴、歌片、打击乐器、木瓜教学流程:
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听一听这段音乐能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哪最有特点?(师随音乐跳着舞蹈在学生间穿梭,在每句句末XX X节奏处,边做扭胯或耸肩的动作,边引导学生听辨。

)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音乐可能和你平时听的不太一样,你们听出来了吗,哪最有特点?(生略)
师:这个节奏是轻快的,还是笨重的?出现在每个乐句的前面还是末尾?师:我在这个节奏处加上了什么动作?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学生随音乐练习轻巧的扭胯或耸肩。

)师:让我们用打击乐器试着为这段音乐伴奏。

(学生随着音乐用打击乐器伴奏。

)表扬:做得好,动作非常轻巧。

师:大家仔细听,我在什么地方随着音乐加上了“恰恰恰”?
(师随音乐在每句末尾XX X节奏处轻巧的说出“恰恰恰”(轻声说)。

)(生:在每句的末尾)师:这是什么样的“恰恰恰”?我们一起来!
师:让我们一起来边说边做!看谁的动作既能合上音乐的感觉又和别人都不一样。

(播放音乐,师生一起边说“恰恰恰”,边在这个节奏处加入扭胯或耸肩的动作。


表扬:同学们动作做得很好
师:这回你们说“恰恰恰”,我来加上另一段旋律。

这段旋律是轻快的?还是优美的? (播放音乐,教师在长音处边唱边加上舞蹈动作。

)(生略)
师:这段旋律有两个乐句,他们的音高是否相同或相似?(出示乐谱)
带着学生模唱一唱
(生略)
师:这段音乐不但有欢快的“恰恰恰”还有优美的情绪。

让我们一起用声音和动作完整的表现这段音乐吧!(师生共舞,完整的感受音乐。


师:这么丰富的音乐让我们太高兴了。

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水果,你们闭上眼睛,看――(神秘的拿出木瓜。


师:它到底是不是木瓜呢?味道怎样呢?多少钱一斤?就请大家在我的歌声中寻找答案吧!
师:那么我刚才在歌声中干什么呢?(提示:唱一句:赶集时都挑到城里买,城里人都争着来选购),我是卖什么的?
师:喔,你们猜对了,我在卖水果。

我的水果很多,但主打产品是――木瓜。

今天我们要在这首热情的歌曲中卖水果。

这首歌的名字叫《木瓜恰恰恰》。

(出示课题)
师:这里的“恰恰恰”表现了我们卖水果时什么样的心情呢?我们来试着合作,我来唱木瓜,你们呢
生:恰-恰-恰。

(出示歌词,师生合作演唱歌曲。


师:合作怎样?刚才我们有体验到了这个“恰恰恰”是非常—————高兴、愉快的
师:大家看――木瓜长在什么地方?(出示木瓜树图片)生:树上
师:主要产地是哪儿呢?(出示地图)
师:木瓜主要产自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被人们称为――(生略)。

由于那里的火山十分活跃,所以又称为――(生略)。

印尼最有名的旅游胜地是“巴厘岛”。

因为那里风景如画、四季如春,所以有神仙岛、花之岛、天堂岛的美称。

可爱的印尼小朋友和头顶物品的印尼妇女。

我们现在听到的音乐就是印尼最具代表性的甘美兰音乐。

(出示甘美兰乐器图片)甘美兰是指印尼打击乐的合奏。

让我们听一听这特别的甘美兰音乐。

(欣赏甘美兰音乐片断。


(1)用“叮”模唱第一部分旋律
师:你能用声音模仿吗?找几个同学模仿一下(有“叮”—铺垫,“咚咚”叮很像甘美兰的声音),让我们用叮叮的甘美兰声音来唱一唱卖水果时的旋律,听好了。


师用叮模唱,手势显示高低(有的同学都唱出来,一起来试一试)放录音

师生一起模唱,大家注意前四个乐句的开头几个音高都是相同的。

(师弹奏、范唱、手势启发后)(2)学唱第一部分歌词
师:听!水果市场里传来了卖木瓜的歌声(教师范唱第一段歌词)。

①学生跟钢琴唱,
点评:刚才甘美兰的声音是非常轻柔的,我们试着用那样的声音演唱。

② 师单手演奏范唱第一句,学生自己唱,表扬学生:唱的不错!(唱两遍)
③ 唱第二段歌词
(3)学习第一部分歌谱
①让我们看一看这段旋律的简谱,(出示简谱歌片,放录音旋律,师边唱边用手势提示音高。


分析:大家仔细看这几个乐句的前几个音是相同的吗?那我们唱时要注意,这里还有休止符,唱时把它停住。

构成:由四个乐句组成,这4个乐句的节奏有什么特点?(节奏相同)
让学生发现:弱起小节(弱拍起)与完全小节比较(出示乐谱)
②再来试一次,(放录音),如果能控制住自己的声音就更好了。

④ 大家试着唱一唱。

⑴、师范唱歌曲B段
师:噢!参观一下我们的水果摊都由哪些水果呢?我来介绍一下(多媒体出示歌词,师范唱
歌曲中间部分。


师:我们的水果摊有哪些水果大家都了解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卖水果吧!那可是用我们的歌声去推销水果哟!⑵、生慢速随琴填唱歌词,不唱衬词。

唱完后师总结:我们现在已经在水果市场了,看着自己挑来的一担担又香又甜的水果,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演唱时能再热情一点吗?速度再稍快一点?
⑶、高兴,生用稍快的速度热情的声音演唱演唱。

师:刚才我在卖水果时,大家为我加上了“恰恰恰”。

大家也来分分工,哪一组卖木瓜?哪一组唱“恰恰恰”?
⑷、学生分组,随伴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B段大家一起唱)(5)、学生自由分组演唱整首歌曲。

(播放伴奏音乐)
听几首歌曲的片段;《卖汤圆》、《新货郎》
教师:听了刚才的两首歌曲和今天学习的《木瓜恰恰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都是在卖东西。

学生:这四首歌曲情绪都是欢快的,卖东西的人都在介绍自己所卖的东西。

教师:其实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也曾经学过一首这样的歌曲,你们还记得是什么歌曲吗?
学生:《卖报歌》
教师:那就请大家一起来唱一唱吧。

教师:这就是我们要了解的新体裁──叫卖歌。

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叫卖歌曲
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也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一种方式。

有的沿街叫卖,有的摆摊坐卖,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听到。

例如:磨剪子来,锵菜刀(放音乐《磨刀老头》节选);卖豆腐来……。

同学们,叫卖歌曲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愉悦的情绪体验,老师希望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能创作出一首简单的叫卖歌曲,用熟悉的旋律改编的或是自己创作的,目的是推销自己的商品,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设计表演这个场面好吗?
歌曲《木瓜恰恰恰》是一节以欣赏切入的情景式音乐课。

这首印度尼西亚歌曲,它通过“叫卖”的形式,以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

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弱起节奏以及连续的切分节奏,给歌曲的演唱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本单元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通过熟悉外国的民间音乐,了解世界个地的地理风貌和风土人情。

因此,教学前,我采用了奥尔夫声势律动让学生在乐此不疲中掌握节奏,通过课前创编的节奏学习进入歌曲的教学。

通过观赏印尼的风光,了解恰恰舞,并进一步熟悉歌曲音乐,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歌曲的兴趣。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听觉的艺术,因此我始终以音乐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在音乐中进行完成的,体现出音乐教学的学科特点。

我把歌曲所具有的独特旋律、节奏特点与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来积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自发性的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