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C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年4月第10卷第11期
筝临床研究筝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C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
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
吴旻昊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人民医院,湖南道县425300)
【摘要】目的分析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C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评价。

方法对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
将所有患儿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

参照组患儿应用磷酸肌酸钠予以治疗,研究组患儿则在其基础
上联合应用大剂量维C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数据显示研究组患
儿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参照组;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心肌酶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数据优势更为
明显,数据对比差异为(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的临床不良反应。

结论将磷酸肌酸钠与大剂量维C联合
应用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治疗疗效,且药物安全性较高,患儿应用后并未出现显著不良反
应,因而该种治疗措施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磷酸肌酸钠;大剂量维C;病毒性心肌炎;疗效;不良反应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儿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心肌炎,发病机制是因病毒对心肌进行了感染,使得心肌细胞受到了直接的损害,肠道柯萨奇是最为常见的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1]。

患儿患病后其临床表现情况不一,部分患儿的症状较为严重,如未能及时接受治疗会使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所以一旦确诊后需要立即对患儿进行有效的治疗。

磷酸肌酸钠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药物,本文将其与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使用,观察其临床治疗疗效,具体研究内容请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53例、女性患儿47例;年龄区间为1.9岁,中位数年龄为(4.98±2.46)岁。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所患儿区分成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分得50例患儿,对患儿的常规性资料予以对比,差异均显示为P>0.05。

纳入标准:临床诊断均显示为符合心肌炎诊断标准的患儿;患儿家属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存在肝功能异常的患儿;药物耐受性较差的患儿;存在药物过敏的患儿。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应用磷酸肌酸钠(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090181;生产企业:ALFA WASSERMANN S. p.A.)进行治疗,具体使用方式为: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每次使用0.5g,每日1次,需30-45min内完成静脉滴注[2]。

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再联合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0640;生产企业: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治疗,具体使用方式: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每次1g,应用含量为5%或是10%的葡萄糖对药物进行稀释后进行滴注[3]。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为期15d的治疗,观察患儿的临床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预计对比,评估标准:患儿的临床症状全部改善,心肌酶水平以及心电图显示所有指标均恢复正常视为痊愈;患儿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心肌酶水平和心电图显示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视为有效;并未达到以上标准的视为无效。

观察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心肌酶水平,分析内容包括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酶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

统计并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2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年4月第10卷第11期
组别研究组参照组χ2值P值例数(n)
50
50
痊愈
36
26
有效
13
16
无效
1
8
有效率
49(98.00)
42(84.00)
5.9829
0.0144
表1两组患儿临床治疗疗效情况对比[n(%)]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对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用百分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对心肌酶水平的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给予表示,应用t检验,P<0.05时,则验证了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疗效对比
研究组患儿的治疗疗效与参照组患儿相比优势甚为明显,详见表1。

2.2患儿心肌酶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儿心肌酶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治疗后患儿的心肌酶水平均有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患儿的改善情况更具有优势,数据对比差异验证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显著的临床不良反应。

组别
研究组参照组t值P值例数(n)
50
50
治疗前
48.5±27.9
49.7±29.4
0.2093
0.8346
治疗后
24.2±10.4
40.8±12.6
7.1845
0.0000
治疗前
618.5±327.4
617.9±339.8
0.0089
0.9928
治疗后
150.3±74.8
198.6±73.6
3.2546
0.0016
治疗前
154.6±17.3
154.7±16.8
0.0293
0.9767
治疗后
54.6±11.7
68.9±13.4
5.6841
0.0000
表2患儿心肌酶水平对比情况(x±s)
CK(U/L)CK-MB(U/L)LDH(U/L)
3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在临床儿科具有一定的常见性,其临床主要表现包括:患儿近期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或是肠道病毒感染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咳嗽、腹痛、腹泻、发烧等。

感染恢复后进行活动后存在心慌、胸闷、乏力等不适的症状;中重度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甚至可能出现昏厥的情况,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出现猝死的情况[4]。

临床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主要采取的措施包括进行对症治疗、保护心肌、保证营养供给、抗病毒、保证患儿休息等,因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无有效的手段可以根治,所以只能够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帮助缓解患儿的相关病症[5]。

在本次研究中对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磷酸肌酸钠是一种心肌保护剂,能够帮助改善患儿的心肌功能,促进心肌代谢,将磷酸肌酸钠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治疗中,能够防止因病毒细胞感染进而导致的ATP消耗量增加进而加重心脏受损的情况,并且还能够帮助维持心肌细胞高能磷酸处于理想的状态,帮助保护其外形,进而逐渐促进心肌和心率的恢复[6]。

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能够对超氧化物自由基的释放进行有效的抑制,能够保护心肌,进而加强心肌营养性血流以及代谢,能够促进心肌功能的恢复。

并且维生素C的药物安全性较高,大量使用维生素C患者不会出现耐药性,因而可以放心使用。

因而在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C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并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李松,魏琼,饶睿,等.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分析[J].海峡药学,2017,29(2):207-208.[2]许朝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采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8):63-64.
[3]姜松伯.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C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应用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18,27(3):300-301.
[4]李玉佳,卢伟,杜侃.磷酸肌酸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心肌酶水平的影响[J].吉林大学
学报(医学版),2018,44(1):137-141.
[5]谢颖,谭卫群,刘琮.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应用磷酸肌酸钠配合大剂量维生素C的治疗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0):
60-62.
[6]常伟.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4):160-161.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