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课堂学生“兴趣资源”的开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10期┆257
课堂
浅谈地理课堂学生“兴趣资源”的开发
王永强
摘 要: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始动力,是一种甜蜜的牵引。

随着高考改革不断深化,地理学科变化巨大。

教师如何唤醒学生的求知欲、猎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乐学。

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地理课堂的使命之一。

关键词:课堂;兴趣资源;开发 课堂教学是思想的交流,灵魂的碰撞。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发、唤醒、鼓励。

如何才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斗志、唤醒学生的热忱、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挖掘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呢?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学以致用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师利用课堂教学,通过不断地诱导和激发,引起学生对周围地理问题的关注,并对地理问题进行分析。

例如:每逢夏季,我国南方多洪涝灾害,房屋、道路、桥梁等受损严重。

银川和兰州的气候有什么不同,对同学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就很多同学身边的、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课堂进行讨论、争辩,总结等。

大家感到学习地理知识是一种迫切的个体满足求知欲的需要,因讨论、争辩产生群体性的学习气氛,激发了更多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研究地理现象的兴趣,兴趣和热情的齿轮高速飞转,产生巨大的热量贯穿课堂,达到“教”与“学”的良好融合,并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精备每章第一节课,点燃学习热情。

在学习每章节的第一节课时,一定要准备好第一节课,关系到学生对该章地理内容是否有兴趣。

课堂教学可选择性地提出一些挑战学生思维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对新课的思考。

在学习城市化时,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城镇规划师。

让他们合作规划某一个城市新区的住宅区、工业区、公园、道路、商场、学校、医院等。

并让学生来讲解自己为什么这样布局,运用了那些地理原理,让同学讨论并展开辩论。

这样就引出了整章的知识,教师简单列举,为学习后面的内容做了良好的铺垫,同时这些现象就发生在身边,是学生有兴趣并渴望知道的东西。

只有每章第一课设计新颖、创新,才能更好地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正如教育家所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

三、精心设计引言,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新课的引入很关键,3-5分钟以内能否制造悬念,能否捕捉学生一闪即逝的思维火花,调动和掌控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成败。

我在课堂教学时多采用歌谣、地理故事、地理案例等导入新课。

如学习热力环流时,引用候鸟(白鹳)迁徙的事例。

白鹳从非洲历经几万公里迁徙至中亚途中,途径地中海时早已体力不止,遇到了岛屿,白鹳会怎样做?此处设置悬念,学生立马想到白鹳会停留岛屿休息,补充食物和淡水。

但聪明的白鹳不会停留,因为它们要利用岛屿受热形
成向上的气流继续爬升,提高飞行的高度,然后滑行以节省体力。

课堂引言中恰当运用以上事例,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好奇心一来,每个人都想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精神饱满,神采奕奕,课堂氛围活跃,学习后面的知识就很顺利,课堂效果很好。

四、活用“谚语、谜语”等,让课堂“活”起来。

语言是工具,要求简练,表达意思要到位。

如果多引用一些趣味语言,就可以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活力四射。

师生在享受着“谜语、古诗词”魅力的同时,学习着地理知识。

“谚语、谜语、古诗词”对于课堂的点缀犹如“香菜”对于菜肴提味一般。

如引用“春分秋分,昼夜平分”说明全球昼夜分布情况。

“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等谚语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

在教学中运用谚语,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

比枯燥地讲解更能抓住学生的心,更能吸引学生。

在课堂恰当引用谜语,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剂学生的学习情绪。

如公公背媳妇-湖北、银河渡口—天津、船出长江口-上海、大言不惭—海口、风平浪静—宁波、千里戈壁—长沙。

谜语不在多,出现要适时。

谜语的提出,会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前面学习的疲劳一扫而空。

古诗词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在课堂上讲解,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描述天气的变化。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来学习春季气温的回升。

“马前挑花,马后雪”来夸张地表现秦岭南北两边自然景观的差异。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这些诗词犹如精神食粮的“味精”,使学生回味无穷,让课堂“活”了起来。

五、趣味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中学生的心理大多是喜欢听故事的。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趣味小故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习的兴趣。

如引用非洲草原鼠利用洞穴在夏季纳凉来学习热力环流的知识。

学习中国气候的影响时,我列举了秋季植被绚丽的色彩的成因,讲世界气候时,举例火地岛的醉汉树(盛行西风的吹拂),北极熊的生存环境岌岌可危,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通过小故事也使学生明白了气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从而坚定了他们学好地理的信心。

综上所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斗志的方式、唤醒思维的程度。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环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课堂上不断的激励学生的兴趣,唤醒学习的热忱,鼓舞学生的士气,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形成教与学的持续良性循环系统,从而更好地服务地理教学。

(作者单位: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